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隋朝人害怕突厥?达奚长儒率两千人对敌十万,力破传言

题记:这是一场被载入史册但极少有人重视的战争。因为它在史书中,仅寥寥数语。但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却不言而喻。因为这场战争,打击了北方突厥的嚣张气焰,为击垮突厥、稳定北部边疆,起到了重要作用。

开皇二年五月,北部地区的霸主、突厥的实际负责人沙钵略可汗,带着四十万人,浩浩荡荡地来攻打大隋。他们选择从三个方向进攻大隋,分别是西北、正北和东北。咱们要讲的这场战争,主要在西北地区。所以正北和东北两地,咱们就暂时不说了。

西北的一系列城镇,扛不住突厥的狂轰乱炸,纷纷陷落。突厥部队,攻破木峡关和石门关两处。这两处位于当时的平凉郡,现在的宁夏固原市。这个地区,离着京师长安可就不远了。

西北战场需要支援。隋文帝派出了内史监虞庆则为元帅,飞往弘化郡,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庆阳一带拒敌。

西北地区地图(局部)

虞庆则这次出征,究竟带了谁,咱们不能完全知道。不过有一个人,他一定带了,这个人就是咱们这期要说的主人公,达奚长儒。

这达奚长儒也是一员猛将。西魏时期,他平定蜀地。北周时期,他攻破南陈的援军。杨坚当丞相的时候,他协助平定王谦的叛军。这些功绩,只是史书中记载的一部分。但足以证明,他是战功赫赫的名将。

虞庆则到达弘化之后,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让达奚长儒带两千骑兵出击。我觉得应该是先试探性地看看突厥的情况,所以没有上来派重兵。

但达奚长儒没有想到,这次接触的突厥部队,就是沙钵略率领的主力部队。

咱们客观来说,这股突厥部队,对于隋军,是很有优势的。这个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人数优势。这拨突厥人马,有十万人。而隋军呢?两千人。1:50的兵力比,任谁都会觉得,隋军基本没有胜算。

第二,是心理优势。这就要涉及到在隋朝初期,突厥在北部的势力了。当时突厥的势力,能用四个字形容,如日中天。他们的势力范围,基本涵盖了现在的俄罗斯、蒙古以及西亚的大部分领土。当时北周和北齐相互对峙的时候,突厥控制两方。那会儿在位的可汗是沙钵略可汗的叔叔他钵可汗。他就说了一句特别著名的话:

“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

所以长期以来,突厥是没有把中原地区的军队,放在眼里。所以看到达奚长儒的部队,沙钵略眼里直放光,带着兄弟呼啸着就冲上去了,想打打牙祭。

沙钵略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这批隋军就能被他们吃光。

面对冲上来的黑压压的敌军,达奚长儒很是镇定。史书中是这样描述他的指挥的:

“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

虽然史书中描述得比较简单,但我们还是可以推测出,达奚长儒指挥军队的时候,是用了阵法。虽然没有明确记录这次的阵法,不过从其他历史记述中,提到的有关阵法的描述,我们可以大致还原这次的阵法原貌。《隋书·杨素传》中,曾有一段开皇十八年突厥达头可汗入侵大隋的描述,当时书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先是,诸将与虏战,每虑胡骑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舆⑨鹿角为方阵,骑在其内。”

这是隋朝及唐初比较流行的阵法,名曰“方阵”。方阵大概的操作过程,是由步兵、车及骑兵三部分组成。战争的时候,步兵与战车交错,并且把鹿角,也就是削尖的带枝树木,半插入地,构成方阵。骑兵则位于方阵中央。步兵与战车,并且夹杂鹿角组成的方阵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和阻止突厥骑兵的冲击。而中央的骑兵,就是等待合适的时机,给与敌方致命一击。

这种阵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消极防守的方式。胡三省评价这个阵法时说:“此古法也,虽卫青、刘裕未之能易也,所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者也。”名将杨素也认为这个阵法是:“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

杨素

从对达奚长儒作战时的描述来看,他是且战且行的。所以我猜测他是用的,是方阵的改良版,也就是移动的方阵。移动的方阵和固守的方阵相比,我觉得缺少的应该是战车。所以达奚长儒应该是在激战的时候,四面设置鹿角,用来阻挡突厥骑兵,并且步兵拼死血战。等到第一层方阵被冲破后,迅速回到后方,重组方阵。

看着眼前的隋军负隅顽抗,我觉得沙钵略有了“玩耍”的心态。但没想到,眼前的隋军,竟然能一直抗击不撤退。史书中提到:

“转斗三日,昼夜凡十四战,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骨见,杀伤万计。”

打了三天三夜,武器打卷刃了,就换石头。石头打没了,就直接肉搏。哪怕露出森森白骨,也要反击!

主帅达奚长儒,更是身先士卒,“长儒身被五疮,通中者二”,身负五处重伤,其中两处,还是贯通伤!

突厥被隋军的顽强斗志击溃了,在最后一次冲击无果之后,他们选择匆匆烧掉战死的伙伴的尸体,痛哭一场,解围而去。

突厥人英勇善战,以战死沙场为荣。为了让死者的功绩永远流传,他们会火葬同伴,并树立石头标志,在标志上书写本次战争的场面。但这一次,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写。也许对面站在阵前屹立不倒的指挥官,会成为这批突厥士兵一生的噩梦。

这场战争突厥一方损失一万余人,隋军仅剩不到二百人。

达奚长儒,一战成名!

这场战争,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后世称为周槃之战。让我们暂时按下澎湃的热血,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史书中记载的过程,是真的吗?胡三省在给《资治通鉴》做注释的时候,也提出了自己对于这场战争的一点疑惑:

“五兵咸尽,士卒奋拳击虏,以言死斗则可;若虏以全师四面蹙之,安能免乎!”

意思很简单,就是觉得《隋书》的描述,不可信。那这场战争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这场战争是真的,而且是以少胜多,但没有史书中描述得这么夸张。因为没有更详细的信息披露这场战争,我只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进行分析。

首先,我认为当时突厥可能没有十万人,大概率是用了夸张的手法。我们之前说过,隋朝开国时期,包括北周,那是一直被突厥压制的。在心理上,人们多少会感到一些恐惧。这就跟中国足球一直说得有恐韩症、恐日症一样,北周到隋朝的人们,多多少少有一些恐突症。达奚长儒获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胜利,自然需要大书特书。那如何能竭尽全力扬大隋之威呢?就用强烈的对比呗。所以就出现了两千对十万,坚持三天三夜的描述。

其次,达奚长儒借助了地利的优势。咱们刚才提到了,达奚长儒是“且战且行”。那他们往哪儿行呢?我觉得,是往制高点走。弘化大致位于现在的甘肃庆阳一带,达奚长儒遇到突厥的地方是周槃。这里离着弘化不是很远。地图上,庆阳的位置比周围的地方都高。所以达奚长儒行进的方向,应该是地势的高处。这样突厥就呈仰攻之势。那隋军撒泡尿,都有机会落在骑兵脸上,这优势能不大嘛。

庆阳市局部图

周槃之战,让达奚长儒走上了人生巅峰。但这场战争也给他带来了致命的伤害。三处重伤,两处贯通伤,让达奚长儒的身体每况愈下。三年之后,他死在了荆州总管的任职之上。

达奚长儒的光辉,掩盖了另一个人的失职。这个人就是他的上司、本次行军的主帅,虞庆则。周槃距离弘化并不远,相信虞庆则一定接到前线战报了。但他却选择按兵不动。史书中虽然没有明说他不救援的原因,但通过相关的记载推测,他应该是遇到了大麻烦——

军心不稳!

虞庆则率军飞驰弘化的时间,是在冬天。在现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甘肃冬天还在-1℃ 到11℃之间,更何况当时呢!史书中记载,士卒多数手冷被冻,手指被冻掉的人就有一千多人。可想而知当时隋军的环境多么恶劣。这个时候要是派人救援,有可能就是说送人头去了。所以我猜测,当时有可能是虞庆则不得以采用的丢车保帅的方式吧。

这场战争,直接打垮了突厥的士气。我相信在同期,会有战争同时进行,但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在周槃之战结束之后没多久,突厥退兵了。虽然这一仗没完全把突厥打服,但也让他们知道了大隋不可欺。同时,突厥的这次失利,也隐隐地颠覆了他们在北部地区霸主的地位。

突厥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卷土重来。所以开皇二年的这次接触,可以看做双方的互相试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步兵面对骑兵,只能任人宰割?看看2000隋军如何打哭十万突厥
正史上真实的八大猛将,没有一个是虚构人物,个个武力十足
杨素用战功打破了两项传统,他凭此稳居隋朝四大名将之首
对付10多万突厥兵马需要多少人,100字史书告诉你:2000人
蒙曼说隋
隋朝如何玩残突厥?关键这个大忽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