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隋文帝后期,隋朝通过扶持利益代言人和发动战争,彻底征服突厥

上回书说到,突厥大可汗沙钵略向隋朝屈膝称臣。但是,他这样做,并非出于真心,而是形势所迫。他还幻想恢复突厥荣光。

开皇七年初,沙钵略病逝。死前,他没有将汗位传给儿子雍于闾,因为他认为雍于闾软弱,不堪大用,而是传给了弟弟叶护处罗侯。

处罗侯也是乙息记可汗的儿子。长期以来,处罗侯奸多而势弱,曲取于众心,国人爱之,深为沙钵略所忌。兄弟二人,表面示人以相亲相爱,实则互相猜忌。但处罗侯的才干足当大任,所以,沙钵略毅然将汗位及光复家国的重担传给了这个最讨厌的弟弟,是为莫何可汗。处罗侯大为感动,立雍于闾为叶护,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6.莫何可汗挽救突厥国运的努力

莫何可汗甫一继位,就将统一突厥作为第一要务,对阿波可汗发动战争。

这几年里,达头可汗投入十万大军挑战沙钵略可汗,沙钵略迁往漠南白道川,接受隋朝保护,突厥内战实际上成为达头与沙钵略之间的战争。达头率领主力从西域来到漠北,西域空虚。隋朝支持沙钵略击败阿波后,阿波退入西域,并趁虚征服了西域,史书称之为西突厥

莫何可汗没有对实力更强的达头开战,而是进攻实力较弱的阿波。很快,借助隋朝声威,莫何大获全胜,阿波被杀。但是,好景不长,莫何不久也中箭而亡。根据西方史料,莫何很可能在西域与波斯帝国发生了冲突而战死。西域仍然在阿波家族的统治下,阿波的侄子泥利可汗继续称雄西域。

波斯史诗《列王纪》中,588年波斯-突厥战争中,波斯名将巴赫拉姆·楚宾射杀莫何可汗的细密画

莫何可汗战死后,雍于闾继任,是为都蓝可汗,时值开皇八年。此后近十年,都蓝所部与隋朝积极开展贡赐贸易,缘边置市,所部迅速发展起来。

7.都蓝可汗与隋朝决裂

这些年,中国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开皇七年,隋朝废黜西梁,将荆州收归国有;开皇九年春正月,隋朝灭陈,时隔二百七十余年,再度统一中国。天下归一,着手征服四方夷狄,势在必行。

隋朝地图

由于都蓝可汗羽翼渐丰,而且伴随着多次不愉快外交事件,都蓝与隋朝之间的矛盾也在累积。特别是千金公主之死。因为国仇家恨,北周皇室和亲突厥的千金公主难以释怀,她勾结西突厥泥利可汗,想要对隋朝不利,被隋朝发现后,在长孙晟、裴矩、染干等人的配合下,千金公主与胡人私通的丑闻被揭发,都蓝含泪杀了千金公主。

千金公主死后,都蓝向隋朝请求和亲,再嫁一个真正的隋朝公主过来。长孙晟提出,都蓝有异心,反覆无信,只是因为与达头有仇,所以才假装驯服,妄图假借隋朝声威,如果答应和亲,那么都蓝实力壮大之后必然反叛。因此,都蓝的和亲被拒了

但是,隋文帝却答应了另一门和亲请求。和亲对象就是染干,即莫何可汗的儿子,也可能是沙钵略的儿子,号突利可汗。经过长期考察,长孙晟认为染干“素有诚款”,可以合作。于是,隋文帝将宗室之女安义公主下嫁染干。而且,在长孙晟的鼓励之下,原居北方的染干于开皇十七年南迁至长城缘边,居住在度斤旧镇,为隋朝捍边。而且,隋朝加大了对染干的经济扶持力度,规模与规格都远超都蓝

都蓝对此十分不满,愤怒的说:“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干”。于是,开皇十八年,都蓝悍然断绝朝贡,南下袭扰。由于守边的染干及时通风报信,隋朝有以待之,都蓝没有占到便宜。

8.开皇十九年的漠南决战

开皇十九年,染干向隋朝报告,都蓝在准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进攻大同。隋文帝当即决定反击,做掉都蓝。于是,汉王杨谅为元帅,左仆射高熲率将军王詧、上柱国赵仲卿出朔州,右仆射杨素率柱国李彻、韩僧寿出灵州,上柱国燕荣出幽州,准备出击都蓝。

都蓝大惧,为了求生,慌不择路,迅速抛弃几世的仇恨,与从祖达头和解并结盟。他们决定,在隋军到来之前先干掉染干。于是,都蓝与达头联军,率先对染干发起攻击,染干大败,部落亡散。染干收拢数百骑兵,随长孙晟投奔隋朝

开皇十九年六月,隋军与都蓝、达头所部交火。

高熲、赵仲卿与都蓝所部,在朔州方向激战。赵仲卿率三千前锋,至族蠡山,交战七日,大破突厥,追奔至乞伏泊,又大破突厥。突厥大军大举而至,赵仲卿就地阻击,四面拒战,坚守五天。高熲率主力部队赶到,内外合击,突厥惨败而走。隋军一直追出白道,逾阴山七百余里。遥想开皇四年,沙钵略可汗请求隋朝允许寄居白道,父子兄弟三任可汗,在此惨淡经营十五年,至此被隋军逐出。这一战,隋军荡平白道川的突厥大可汗所部主力,都蓝可汗已经没有实力再当名副其实的大可汗了。这一战规模还可能继续扩大,高熲上书请求增加兵力,进军戈壁,犁庭扫穴。但是,由于隋朝高层斗争,过于位高权重的高熲过于树大招风,绝漠之战,不了了之。

杨素

杨素与达头所部,在灵州方向激战。杨素一改隋军之前对阵突厥时所采用的车兵、步兵、骑兵协同作战的战术,因为这太保守,改用杀伤力更猛的骑兵决战。达头大喜过望,认为突厥骑兵更有优势,杨素竟敢班门弄斧,率精骑十余万而至。但是,杨素率军奋力冲杀,特别是南朝降将周罗睺,抓住贼阵未整的窗口,率二十勇士直冲虏阵,短兵相接,大军继至,杀伤不可胜计。突厥大败,达头可汗身负重伤,突厥人号哭而去。此战威震天下,战果辉煌,自卫、霍以来,未有若斯之功也

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雕塑

9.隋朝与达头可汗的决战以及册立启民可汗

战后,隋文帝册封染干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为其收拢部落万余人,将其安置在朔州的大利城,后又将启民安置在黄河以南的鄂尔多斯草原,躲避都蓝与达头的袭扰,并恢复元气。安义公主死后,隋文帝又将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

罗马帝国查士丁二世时期的苏勒德斯(solidus)金币,查士丁二世曾与达头可汗联系,并夹击波斯帝国

开皇二十年,隋文帝再次出兵。但大军尚未出塞,突厥内乱,都蓝被杀。达头自立为大可汗,号称步迦可汗。达头稳定了后方之后,立即出兵骚扰隋朝。

已经成长为大将的史万岁,率军出朔州,与达头遭遇。得知来将是超级英雄史万岁,突厥不敢对战,望风而逃。史万岁追奔逐北,斩首数千而还。

达头撤到西边的灵州外,遭遇了晋王杨广与杨素。长孙晟出奇策,在突厥的水源中投毒。突厥人畜多中毒而死。达头大惊,慌忙撤退,被长孙晟追上,又斩首数千。

隋炀帝杨广 唐·阎立本 古帝王图

次年,仁寿元年,达头终于迎来对隋军的一场大胜。达头挥师十余万,在内蒙古恒安击败了代州总管韩洪的一万多隋军。由于众寡不敌,韩洪四面搏战,但身被重创,将士沮气,被突厥包围,矢如雨下。韩洪溃围而出,将士死者大半。为了救援韩洪,赵仲卿从乐宁镇出兵,邀击突厥,斩首千余级。护送义成公主出嫁的李景,率领数百人救援,力战三日,杀虏甚众。但达头还是取胜了。六年之后,大业三年,隋炀帝北巡,来到恒安,见到白骨被野,得知这是“往者韩洪与虏战处”,大为悲怆,命令收葬骸骨,组织法事以祭奠之。

这一战,达头彻底激怒了隋朝。长孙晟上书说,夜观天象,发现异常,认为“欲灭匈奴,宜在今日”。于是,隋文帝任命杨素为行军元帅,出云州,征讨突厥。同时,隋朝命令启民可汗从鄂尔多斯渡河北上,可见,隋朝志在以启民取代达头。

仁寿二年春,大战爆发。杨素大军在河套地区黄河以北,启民所部仍在河以南。达头派阿勿思力俟斤渡河,掳掠启民所部而还。杨素与将军长孙晟、梁默率轻骑追击,转战六十余里,大破突厥,夺回启民被抢的百姓与牲畜。张定和、刘升等各部,分兵邀击,皆有斩获。启民率部北渡黄河之后,突厥又来抢掠,杨素与将军范贵再次追击突厥,在窟结谷东南大破之,追奔八十余里。终于在一个夜晚,追上了突厥,为了打一个歼灭战而非击溃战,杨素命大军于后尾随,亲领两个骑兵和两个突厥降人,混在突厥逃兵中一起走,竟然没被发现。直至突厥安营扎寨未稳,杨素急令后面大军发起冲锋,四面掩杀,大破突厥。达头主力损失殆尽。经此一役,边尘遂息,戈壁之南,再无突厥

之后,长孙晟协助启民可汗,分派使者,前往漠北诸部劝降。

仁寿三年,饱经内忧外患的突厥,终于彻底崩溃了,漠北大乱,铁勒十余部反叛达头可汗,投降启民可汗。达头大败,逃往青海吐谷浑,就此消失在历史中。长孙晟护送启民可汗北返蒙古。凭借隋朝声威,启民可汗克定漠北,尽有突厥之众

在从鄂尔多斯拔营北上之前,启民可汗向隋文帝上书,郑重表示“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至此,隋文帝彻底征服了蒙古高原上的突厥汗国。

10.隋文帝时期对突厥战争的经验与启发

隋文帝时期,中国对突厥的防御与反击作战,对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军队的作战风格与作战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开皇二年,李充对卫王杨爽所说的,在此之前,南北朝时代,中国军队作战的风格偏于保守,“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缺少勇于决战、敢打必胜的亮剑精神。但是,经过隋文帝时代这二十多年的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特别是在戈壁大漠南缘与突厥人的持续攻防作战,亮剑精神得以铸就并发扬光大。

在与突厥的战争中,无论众寡,隋军勇往直前,敢于并善于决战。所以,经常是在天时地利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几千隋军,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以雷霆万钧之势,泰山压顶之力,对突厥主力发动致命一击,打的数十万突厥人溃不成军,流血成河。特别是到了开皇末年、仁寿初年,高熲、杨素所指挥的在漠南对突厥人的战争,更是勇于决战的高水平代表之作。

伴随国家统一而形成这种作战风格,一直延续到了唐朝。所以,唐朝初年,虽然国家残破,元气大伤,但唐军对外作战极其英勇。唐太宗曾自豪的表示:“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

唐太宗李世民·明代画像

这样的作战艺术,背后的支撑是当时普遍拥有土地的广大劳动人民。

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有恒产者有恒心,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广大人民普遍拥有土地和财产,那么自然就锻造了一支无往不胜的军队,而且“黄金万两”的国防事业对经济的破坏都不大,甚至促进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反而如果在大规模土地兼并的时代,广大人民无立足之地,大部分财产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即使表面上的经济高度繁荣发达,即使有钱雇佣无数破产农民乃至异族野种当兵并将其武装到牙齿,也无法供养出一支能打必胜的军队,往往劳民伤财的发动数万军队,也打不出什么像样的成绩,还动辄哗变,而且会破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被冠以穷兵黩武之名。

所以,共同富裕,是最伟大最英明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突厥的归附与隋前期的边政
巩固国家统一的各种措施(隋唐)(二)(83)
比较文学史||隋朝对西域的开发
中国历史上百位将领之(39) --- 长孙晟 (大隋名将)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制造的“四大冤案”
隋唐史上最强的潜伏高手,死于609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