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动物界全系列】黏体动物纲—双壳目(下)

黏体动物纲—双壳目(下)

8.粘体虫科

粘体虫科(学名:Myxosomatidae)是双壳目的一科。在我国只发现1属:粘体虫属(Myxosoma Thelohan,1892)。

(1)形态特征

孢子具2个极囊于前端,孢中质不具嗜碘泡。

(2)粘体虫属

粘体虫属(学名:Myxosoma)是粘体虫科的一属。

①形态特征

孢子壳面观圆形,卵形或椭圆形。缝面观为透镜状。在前端有极囊2个。

②生活习性

寄生于鱼类体内。

③主要种类

此属在我国发现的虫种较多,大致20余种,有些种类可引起鱼病。它们寄生于鲑鳟鱼类、鲢、鳙、鲤、鲫、乌鳢等重要经济鱼类的鳃、肠、胆、脾脏、肾、膀胱等器官。常见的种类有变异粘体虫[M. varia ( Achmerov ) Nie & Lee]、中华粘体虫(M. sinensis Nie & Lee)、鲢粘体虫(M. lieni Nie & Lee)等。

9.拟尾孢虫科

拟尾孢虫科(学名:Myxobilatidae)是双壳目的一科。

(1)形态特征

孢子长,由2片壳瓣构成。2个梨形的极囊位于一端。两壳片后端延长,成为两根细长的尾突。孢中质中具有嗜碘泡。无性生殖型为多核质体。

(2)生活习性

寄生于鱼类胆囊、膀胱、输尿管、肾脏、体表、鳃,偶见于卵黄泡。

(3)拟尾孢虫属

拟尾孢虫属(学名:Myxobilatus)是拟尾孢虫科的一属。

①形态特征

孢子长,由2片壳瓣构成。2个梨形的极囊位于一端。两壳片后端延长,成为两根细长的尾突。孢中质中具有嗜碘泡。无性生殖型为多核质体。

②生活习性

寄生于鱼类胆囊、膀胱、输尿管、肾脏、体表、鳃,偶见于卵黄泡。对鱼类的影响不清楚。

③主要种类

我国已报道6种,如:麦穗鱼拟尾孢虫(M. pseudorasborae Schulman,1962)、鳜拟尾孢虫[M. sinipercae ( Dogiel & Achmerov,1960)]、云南拟尾孢虫(M. yunnanensis Ma et al.)等。

10.旋缝虫科

旋缝虫科(学名:Spirosuturidae)是双壳目的一科。仅有旋缝虫属(Spirosuturia Chen & Hsieh,1984)1属。

(1)生活习性

淡水鱼类组织中寄生。

(2)旋缝虫属

旋缝虫属(学名:Spirosuturia)是旋缝虫科的一属。

①形态特征

孢子具2片壳片,卵形或椭圆形。2个极囊位于孢子的一端。壳片表面光滑无纹。缝脊粗而突出,成波浪形扭曲。有嗜碘泡。

②生活习性

淡水鱼类组织中寄生。

③主要种类

此属已记录3种:鲫旋缝虫(S. carassii Chen & Hsieh)、鲢旋缝虫(S. hypophthalmichthydis Chen & Hsieh)、拉萨旋缝虫(S. ihasaensis Xiao & Chen)。

11.碘泡虫科

碘泡虫科(学名:Myxobolidae)是双壳目的一科。

(1)形态特征

具嗜碘泡。孢子由2片壳构成。有2个极囊并集中于前端。一些属有尾突或尾线。

(2)生活习性

除霍氏虫属为腔寄生外,其余均为组织寄生。

(3)主要属

我国鱼类寄生已知有下列各属:碘泡虫属(Myxobolus Butschli,1882)、侧尾虫属(Leterocaudata Chen & Hsieh,1984)、霍氏虫属(Hoferellus Berg,1898)、尾孢虫属(Henneguya Thelohan,1892)、足孢虫属(Podospora Chen & Hsieh,1984)、单尾虫属(Unicauda Davis,1944)、三角孢子虫属(Trigonosporous Hoshina,1952)。

(4)碘泡虫属

碘泡虫属(学名:Myxobolus)是碘泡虫科的一属。

①形态特征

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扁平,前端有2个极囊,等大或不等。孢中质中有1个嗜碘泡。

②生活习性

此属为粘孢子虫类中已发现虫种最多的一个属。

③种属

在我国已报道200余种。寄生于鱼类、两栖类组织中。

④危害

有些种类可造成严重的鱼病,如草鱼饼形碘泡虫(M. artus)、鳙鳃上的异型碘泡虫(M. dispar)、鲢碘泡虫(M. drjagini)等。它们广泛寄生于鱼类,所有饲养鱼类和常见野杂鱼均可被寄生。寄生部位有:鳃、皮肤、鳍、脑、胆、脾、肾、肌肉、膀胱、鳔。其他器官如输尿管、鼻腔、生殖腺亦照样可受侵袭。不论是江湖的鱼类或小溪、小河、池塘,小沟、小荡的鱼类均可检出。碘泡虫感染率(粘孢子虫类的其他属亦有)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感染亦与宿主个体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但与性别的关系不大。

(5)侧尾虫属

侧尾虫属(学名:Leterocaudata)是碘泡虫科的一属。

①形态特征

孢子椭圆形,从孢子一侧的缝脊后端延长而成两根等长且纤细如鞭毛的尾毛。2个大小和形状相似的极囊在孢子的一端。具嗜碘泡。

②生活习性

组织寄生。

③主要种类

刺鳅侧尾虫(L. mastacembela Chen & Hsieh)寄生于广东阳江刺鳅的鳃、皮肤和鳍。

(6)霍氏虫属

霍氏虫属(学名:Hoferellus)是碘泡虫科的一属。

①生活习性

腔寄生或组织寄生。

②主要种类

在我国鱼类有4种的记录,如中华霍氏虫(H. sinensis Lee & Nie)寄生于泥鳅的肾和膀胱;鲫霍氏虫(H. carassii Achmerov)寄生于鲫的肾脏、输尿管等,分布于湖北等地。

(7)尾孢虫属

尾孢虫属(学名:Henneguya)是碘泡虫科的一属。

①形态特征

孢子圆形、卵形或纺锤形。极囊2个。由壳片向后部延伸出两条尾突。孢子长(本体)8~17μm,宽4~9μm。尾长12~16μm。壳片有时有花纹之类的结构。

②主要种类

此属在我国发现的种类较多,大致有26种,包括:尖吻鲈尾孢虫(H. latesa Wu et al.)、弹涂尾孢虫(H. periophthalmusi Wu et al.)、鲈尾孢虫(H. psorospermica Thelohan)等。它们寄生于多种鱼类的鳃、胆、肠、心脏、鳔、输尿管、膀胱、鳍、肠系膜、肝、肾等器官。

(8)足孢虫属

足孢虫属(学名:Podospora)是碘泡虫科的一属。

①形态特征

孢子钟状或球形,前端稍尖,两侧各有1片薄膜状突出物。缝脊直。2个圆形极囊位于孢子缝脊前端的两侧。孢中质有明显的嗜碘泡。孢子最大直径与缝面一致。

②生活习性

寄生于淡水鱼组织或器官。

③主要种类

我国鱼类上发现3种:斜颌鲴足孢虫(P. plagiognathopis Chen & Hsieh)、鲢足孢虫(P. hypophthalmichthydis Chen & Hsieh)、鲌足孢虫(P. erythroculteri Hsieh & Gong)。

(9)单尾虫属

单尾虫属(学名:Unicauda)是碘泡虫科的一属。

①形态特征

形态与尾孢虫属相似,但尾突不分叉。尾突与壳片各为不同的物质所形成的,不是孢子壳片的直接延伸,亦不为壳片的一部分。

②主要种类

我国已报告3种,如西湖单尾虫(U. xihuensis Wu & Lee)。

(10)三角孢子虫属

三角孢子虫属(学名:Trigonosporous)是碘泡虫科的一属。

①形态特征

孢子壳面呈三角形,前端宽而圆钝,后端凸出呈弧形。顶面与缝面观均为纺锤形,缝脊平直,由缝脊向后伸出2条细长的丝状尾毛。壳片光滑对称。孢质均匀,具明显嗜碘泡。极囊1对,位于孢子前端。

②生活习性

寄生于淡水鱼类,组织寄生。

③主要种类

我国发现1种:浙江三角孢子虫(T. zhejiangensis Wu et al.),寄生于斑尾副鰕虎鳃弓骨骨膜。

12.四尾虫科

四尾虫科(学名:Tetrauronematidae)是双壳目的一科。

(1)形态特征

孢子呈橄榄形,厚度与宽度几乎相等。孢子前、后端渐成尖形,后端中央由壳片延伸成一尖形短尾突。在孢子后端的1/4处每一壳片左右两侧突伸2条相互对称的针状尾巴。两个瓶状的极囊大小相等,位于前端;极丝粗,有囊间突。缝脊直而明显。具嗜碘泡。两胚核在嗜碘泡附近。

(2)生活习性

淡水鱼类组织寄生虫。

(3)四尾虫属

四尾虫属(学名:Tetrauronema)是四尾虫科的一属。

①形态特征

孢子呈橄榄形,厚度与宽度几乎相等。孢子前、后端渐成尖形,后端中央由壳片延伸成一尖形短尾突。在孢子后端的1/4处每一壳片左右两侧突伸2条相互对称的针状尾巴。两个瓶状的极囊大小相等,位于前端;极丝粗,有囊间突。缝脊直而明显。具嗜碘泡。两胚核在嗜碘泡附近。壳片光滑无条纹。

②主要种类

斗鱼四尾虫(T. macropodos Wu et al. ),寄生于圆尾斗鱼的鳃,发现于福建。

13.单极虫科

单极虫科(学名:Thelohanellidae)是双壳目的一科。

(1)形态特征

仅具1个极囊。

(2)单极虫属

单极虫属(学名:Thelohanellus)是单极虫科的一属。

①形态特征

孢子一般较大,呈梨形或囊形。壳面与缝面宽度相差甚少,故横断面几近圆形。只有1个极囊,一般较大,常为孢子长度的1/2,极丝常呈扭曲的扁带。孢中质中尚有油滴状的发光颗粒。有1个嗜碘泡。

②生活习性

寄生于鱼类的组织。

③主要种类

此属在我国已发现10种左右,有些种类可引起鱼类疾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常见种类如鲮单极虫[T. rohitae (Southwell & Prashad,1918)]、鲫单极虫[T. fuhrmanni (Auerbach,1909)]、宜都单极虫(T. yiduensis Hsieh & Chen)等。

14.拟单囊虫科

拟单囊虫科(学名:Coccomyxidae)是双壳目的一科。

(1)形态特征

孢子具单极囊,孢中质无嗜碘泡。

(2)生活习性

腔寄生或组织寄生。

(3)拟单囊虫属

拟单囊虫属(学名:Coccomyxa)是拟单囊虫科的一属。

①形态特征

孢子纺锤形,切面呈圆形,极囊梨形。

②生活习性

腔寄生。

③主要种类

鲾拟单囊虫(C. leiognatha Wu)寄生于短吻鲾胆囊,发现于大亚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见90种名称植物的名称、科属、学名、图谱、形态特征、习性来啦!别人问可以答啦
红箭鱼(剑鱼科剑鱼属动物)
黏孢子虫
姬珊瑚和膨珊瑚的区别
花曲柳的花期、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园林用途
蝽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