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43)刻赤半岛之战

希特勒的“元首第41号令”,也就是几经修改的德军蓝色计划,是以克里木的“猎鸨”行动为开始的。

在《卫国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一书中,苏联军事历史学家兹林上校谈及1942年春季克里木的形势时写道:

“苏军部队和黑海舰队的顽强奋战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战略优势,并挫败了敌人的计划。德国第11集团军被牵制在克里木,无法被用于进攻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地区。”

这一点说得完全正确,正因为将曼施泰因的第11集团军拖在克里木对苏联来说是如此重要,因而斯大林调集了一支强有力的部队来执行这一任务。

苏军的3个集团军,第47、第51和第44集团军共7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3个步兵旅,4个坦克旅,堵住了17.6公里宽的帕尔帕奇地峡,这里是从克里木通往刻赤半岛的通道。

反过来说,刻赤半岛是通向黑海东海岸的跳板,并能由此进入高加索的山脚。

这一重要的狭窄地带上,每1.6公里的苏联守军约为16000人,每米超过9个人。

他们挖掘了一道防坦克壕,有11米宽,5米多深,宽度横跨了整个地峡,在其后方,竖立起大量的铁丝网,并埋设了数千枚地雷。

铁丝网巨大的梁状结构由钢轨焊接而成,就像毛发竖立的刺猬,保护着机枪阵地、据点和炮位。

这道17.6公里宽的前线,两侧都是大海,遭受侧翼包抄的可能性被排除在外。

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曼施泰因驱车赶往第46步兵师防区,在第114炮兵团前沿观察所,仔细看看苏军的防御体系,这个观察所位于横跨帕尔帕奇地峡的防线的北部。

曼施泰因(右)

“这么说,大将先生,那里就是我们要通过的地区吗?”曼施泰因的司机兼勤务兵弗里茨·纳格尔,在第114炮兵团的观察哨上,用战壕镜查看了一番后这样问道。

这个位置为观察苏军阵地提供了极好的视野。“没错,纳格尔,这就是我们要达成突破的地段.”曼施泰因点了点头。

曼施泰因把军帽向后推了推,再次把眼睛贴到了他刚刚让自己的司机看了一番的战壕镜上。

在任何一个指挥部,弗里茨·纳格尔很受欢迎,他来自卡尔斯鲁厄,自1938年起便担任曼施泰因的司机。

曼施泰因每次赶赴前线,总是由纳格尔开车,纳格尔行事冷静,不止一次处理过危险的情况,他负过几次伤,但曼施泰因从来都是毫发无损。

“有其他情况吗?”他问第46步兵师师长。“没什么特别的,大将先生!”哈库伊斯少将回答道。

“好吧,那就祝你们后天好运!”曼施泰因点了点头。

5月8日这一天,是“猎鸨”的进攻发起日,“猎鸨”则是德军突入刻赤半岛的行动代号。

如果一个人要对付力量三倍于己的敌人,而且对方还占据了巧妙构建的防御阵地,那么他只能靠勇气和机智击败他的敌人,因此,曼施泰因将自己的计划定位于“智取”上。

在帕尔帕奇地峡处的苏军防线,呈一个奇怪的形状:在其南部,该防线径直奔向北面,但在其北部,防线上却有一个巨大的突出部伸向西面。

这个突出部是苏军在冬季打垮了罗马尼亚第18师后形成的,德军部队刚刚将苏军的穿插渗透,在这里堵上。

显而易见的举动,是对这一突出部的侧翼发起打击,但正因为这是个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也因为苏军已料到德国人会采取这一措施,因而,他们在这一地区集中了两个集团军和几乎所有的预备队。

曼施泰因拒绝了这一诱惑,实际上,他选择了一个不同的方案,再次显示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杰出的战略家之一。

当然,曼施泰因尽了一切努力,进行了一系列欺骗行动,以便让苏军的侦察确信,他将在北部发起攻击。

曼施泰因构筑了假炮兵阵地,部队故意向防线的中部和北部调动,故意让敌人监听机构发现的无线电通讯被发送出去,并进行了虚假的侦察活动。

与此同时,曼施泰因在防线另一端——南部——进行着进攻的准备。

马克西米利安·弗雷特-皮科中将的第30军将以其麾下的三个步兵师第50、第132和第28轻型师在苏军第44集团军的防线上打开一个突破口。

随后,威廉·冯·阿佩尔少将指挥的第22装甲师和冯·格罗德克上校托化旅将穿过这一缺口,深深地插入苏军腹地,随后他们将转向北面,包围苏军部队,然后,再向更东面突破。

这是个大胆的计划,5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对付3个集团军。

在空中,冯·里希特霍芬男爵第8航空军的斯图卡轰炸机编队,以及皮克特少将的第9高射炮师将为步兵提供支援,还有重型火炮也从塞瓦斯托波尔方向调了过来,以便进行集中炮击。

德军面临的主要障碍是防坦克壕,为解决这个问题,曼施泰因想出了一个尤为巧妙的举措。

5月7日夜间,费奥多西亚东面的海滩上出现了大量奇怪的活动,冲锋舟被推入水中,来自巴伐利亚第132步兵师的步兵与工兵置身其中。

但船只的引擎保持着沉默,这些船只,一艘接一艘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海岸,完全靠人力划动前进,很快,这支神秘的船队便消失在夜色中,四个德军突击连在黑海的波浪中晃荡着。

凌晨2点时,他们沿着海岸向东漂流。

3点15分,犹如平地惊雷,德军的大口径火炮开始怒吼,火箭炮嘶嘶作响,高射炮也参与其中,火光、硝烟和清晨的薄雾遮蔽了帕尔帕奇地峡的南部。

呼啸于半空的斯图卡俯冲而下,投下的炸弹将苏军的据点和铁丝网障碍撕开。

3点25分,一发发白色信号弹此起彼伏:步兵发起了进攻。工兵们冲在最前方,他们的工作最危险,冒着苏军的炮火,清除地雷,剪开铁丝网。

苏军士兵开火了,所有武器射出的火力构成了一道弹幕,碉堡射孔后的苏军机枪手只顾扣动着扳机。他们并未刻意瞄准。

因为,他们的武器已布设成交叉火力,覆盖着他们与整个地雷区之间的地带,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开火。

苏联海军的舰炮也打响了,炮弹、炸弹和子弹席卷过德军士兵发起进攻必经的狭窄通道。当然,这里也没有其他的道路。

德军的大炮开火后,离开海岸的冲锋舟发动了它们的引擎,此刻,震天的枪炮声使苏军无法听见发动机的声响。

他们箭一般地冲向海岸,直奔苏军防坦克壕与大海的连接处,这里约有一扇谷仓大门那么宽,充满了海水。

德军的冲锋舟径直驶入防坦克壕,士兵们跳下船只,立即用手里的武器开火射击,在防坦克壕边缘散兵坑内的苏军士兵,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状况,便被子弹射倒在地。

冲向苏军反坦克壕的德军士兵

但是,苏军一具固定的火焰喷射器开火了,德军第一股进攻波次扑倒在地,他们遭到了压制。

就在这时,一架梅塞施密特战斗机从海上低空飞来,沿着防坦克壕呼啸而过,机载火炮猛烈开火,迫使苏军不得不采取隐蔽。

冲锋枪上的德军士兵,趁机跳起身冲入战壕,第一批苏军士兵举手投降,他们被彻底打懵了。

在第132步兵师左侧,沿着费奥多西亚——刻赤公路的两侧,来自西里西亚的第28轻步兵师辖下的第49猎兵团也设法穿越了地雷区。

格雷韦上尉带领着第1营的先头部队位于道路的南侧,他们冒着苏军的枪林弹雨,沿清理出的狭窄通道,穿越了地雷区。

该师从第190突击炮营得到了几辆突击炮的支援,布夫中尉负责指挥这些钢铁巨兽中的三辆,它们跟在第1营身边向前推进,为格雷韦的部下们提供火力掩护。

清晨4点30分,这些士兵到达了防坦克壕,格雷韦上尉气喘吁吁地靠在壕壁边,沙伊特中士用他的机枪左右扫射着,工兵们带着一具云梯赶了上来,格雷韦第一个下到了战壕中。

第2营营长库茨纳少校在“鞑靼山”身负重伤,苏军在那里部署了一个反坦克炮团。

第190突击炮营的菲恩舒斯少尉以他的突击炮挽救了危急的形势,他用75毫米口径的长身管主炮,轰击着苏军阵地上的反坦克炮。

第7连连长赖斯纳中尉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穿过敌人密集的火力,随即趴倒在地,很快,又跳起身,再次向前冲去。

苏军的防坦克壕就在前面,其边缘已被炮火炸毁,一串冲锋枪子弹射来,赖斯纳摔倒在地。尽管负了伤,但他仍挥手示意自己的部下向前冲去。

正在突破苏军防线的德军士兵

位于突破区左翼的第50步兵师,穿过了地雷区和铁丝网障碍,隐蔽相当出色的苏军机枪阵地,在德军炮火的轰击中幸存下来,现在,他们突然以纵射和交叉火力发起攻击。德军第123步兵团第1营遭受了严重的伤亡,进攻陷入了停顿。

第123团团长冯·菲巴恩中校不得不发起一次与前线呈直角的进攻,以解决苏军的机枪阵地,夜幕降临前,第3营终于成功地突入到苏军的防坦克壕中。

在第123团的右翼,莱曼少尉带领着他的第9连(第10连的一部也被置于他的指挥下)沿着战壕,席卷了苏军的阵地,一直冲到帕尔帕奇湖。

在激烈的白刃战中,他打垮了苏军部署在防坦克壕内所有的机枪阵地和据点,最终将战壕壁炸塌,以便让德军装甲部队通过。

就这样,沿着整个进攻前线,苏军防御体系上的主要障碍被征服了。

冯·格罗德克上校的摩托化旅(该旅由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共同组成,例如第22步兵师的侦察营)取得了成功。

进攻第一天的下午,他们便到达了第132步兵师作战区域内的海滨,当天早些时候,冲锋舟搭载的突击队就是在这里,夺取了苏军的防坦克壕,他们迅速构建渡口,清理障碍,以便进一步对苏军防线的后方发起攻击。

在此期间,第22装甲师的先头部队仍在等待发起进攻的命令,直到5月9日上午,第28和第50师作战区域内的桥头堡被扩大到足以让其他部队顺利通过后,命令才姗姗到来。

各坦克连和装甲车单位迅速投入战斗,冲向苏军的第二和第三道防线,击溃了所有的抵抗,到达了通向阿尔马耶利的公路,并一头撞上了苏军一个坦克旅的集结地。

就像是安排好的演习那样,第190突击炮营的六辆钢铁巨兽在派茨上尉的带领下,几乎在同时赶到了现场,苏军的坦克尚未进入阵地,便被德军的坦克和突击炮逐一干掉。

现在,按照计划,第22装甲师将转身向北而去,插入到苏军两个集团军的身后,这两支苏军部队正忙着跟德军第46步兵师和罗马尼亚旅交战。

所有的一切都按照曼施泰因的计划进行着,但随后,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推进中的德军装甲部队

5月9日下午,一场春季暴雨从天而降,没过几个小时,道路就变成了深不见底的泥潭,德军的吉普车和卡车被彻底陷住,只有履带式车辆尚能获得些进展。

第22装甲师的战车继续挣扎着向前,直到当天深夜,他们才构建了全方位防御阵地。

第二天(5月10日)天色放晴后,他们已深深地插入到苏军第51集团军的侧翼和后方。

随后,苏军以强有力的坦克部队发起救援性进攻,但被德军击退,大风很快便将路上的泥泞吹干。该师继续向北推进。

5月11日,这个师已到达海边的阿克莫奈,从而插入到苏军第47集团军的后方,有十个师的苏军部队陷入了包围圈,这一大胆的穿插抹去了第22装甲师身上的污点。

说起这个污点,还要追溯到1942年3月20日。当时,新组建的第22装甲师被陆军司令部派至克里木,该师既未接受过师级规模的操练,各部门之间也缺乏协同。

那天,他们被第11集团军投入到帕尔帕奇战线的反击战中,在清晨的薄雾中,第22装甲师遭遇到正准备发起进攻的苏军部队,结果发生了混乱,并遭受到损失。

时间再回到5月11日,第22装甲师穿插成功的同时,冯·格罗德克上校的摩托化旅向东大胆追击,并阻止苏军在后方建立起一道新的防线。

无论苏军部队试图在何处挖掘阵地,格罗德克都会立即发起袭击。然后,继续向前冲去。

这个旅深入到敌军腹地30英里处,出人意料地到达了“鞑靼壕沟”,这已远远地插入到科兹洛夫中将的司令部身后。

苏军这位克里木方面军司令员慌了神,部队和各指挥部立刻土崩瓦解,沿着道路,大批苏军部队朝刻赤半岛的东部海岸逃窜,他们想从那里越过海峡退至大陆。

这时,苏军的战术预备队试图挡住德军先头部队,以便让拥挤在刻赤半岛海滩上的大批苏军部队搭乘摩托艇和小型船只渡过海峡逃生,他们希望能重演两年前,英国人在敦刻尔克完成的壮举。

但曼施泰因却无意让自己的胜利,被苏联式的敦刻尔克削弱,他派出自己的装甲和摩托化部队,另外,还有桑德尔少将来自北德的第170步兵师以及第213步兵团,追击并超越溃逃中的苏军。

但冯·格罗德克上校已无法参与这一行动,他身负重伤,很快便伤重不治身亡。

5月16日,德军杀至刻赤城,苏军最高统帅部未能成功上演敦刻尔克的行动,德军第30军辖内,第190、第197和第249突击炮营的突击炮,很快便将敌人临时调集的运输船只击沉,苏军3个集团军被德军的6个师在8天内击败。

5月17日清晨,曼施泰因和冯·里希特霍芬大将站在刻赤附近的一处高地上。

在他们面前的是大海和刻赤海峡,再过去20公里,塔曼半岛的海滩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那就是通往亚洲和高加索地区的门户。

曼施泰因以自己的胜利踹开了通往斯大林令人难以置信的油田的后门。

刻赤半岛一战,在兵力兵器方面占有很大优势的苏军克里木方面军损失约17.65万人、347辆坦克、3476门火炮和迫击炮、400架飞机。

这是苏军自莫斯科保卫战之后的第一次严重失利,苏军最高统帅部对此十分重视,于1942年6月4日专门发出训令,总结了苏军失利的原因。

训令指出:克里木方面军领导“不理解现代战争的性质”,是苏军失利的基本原因,突出表现在:

各师展开成一线,没有建立第二、第三梯队,在敌人突破防线后,未能派出足够的兵力抗击敌人,封闭突破口;

不顾开阔平原的地形特点,让全部步兵和炮兵过分接近敌军;

不能有效地组织各集团军之间、地面部队与航空兵之间的协同,撤退时缺乏组织。

在战术上,当德军对左翼实施主要突击时,苏军不是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右翼,而是消极待战,结果使德军轻易突破防线,达成合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克里米亚会战---经典的战役
决战要塞: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苏德战场】刻赤半岛战役:苏德战场最悬殊的伤亡比
克里米亚大决战—二战苏德真实战场全景记录
巨炮狂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攻防战
二战经典:克里米亚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