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强盛公族的两面:在公室遭乱时因功崛起,终成公室最大威胁

春秋时代,诸侯超越了王室,成为东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主角。这时,两个名词就经常出现在人们视野范围内:公室与公族。

公室,是指各诸侯家族,广义上应包括国君近亲三代之内的亲属。以此而言,国君之子、国君之孙都属于公室。因此,《左传》中常见的“公子”、“公孙”都与国君同氏,属于公室成员。

国君的孙辈后,如果没能成为国君,就需要另建别氏:氏以别贵贱——“公孙”之后,在这时往往就会以父亲或祖父之字为氏,所谓“以王父之字为氏”是也。像郑国七穆中的罕氏、驷氏、国氏等等,都是如此另建别氏。“公孙”之后,就不再属于公室成员,而被称作公族了。因此,公族虽然也是国君同族,但比起公室成员来说,与国君关系又疏远了一些。

但这一定义并非十分严格,很多时候,“公子”、“公孙”也被称为公族。毕竟,相对国君而言,公子、公孙只要没当上国君,迟早得另建别氏。正因如此,很多时候公室与公族的界限并非十分清晰。后来,又有人提出了狭义公族与广义公族的概念:狭义公族指国君的三代近亲,广义公族则指历代国君之后。

无论是广义公族还是狭义公族,都是国君同族之人,与公室血浓于水。但因国情不同,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中公族的地位却千差万别。在楚国,春秋早期屈氏、若敖氏等等公族的地位要远高于一般的“王子”、“王孙”;自鲁桓公之后,“三桓”家族就长期霸占鲁国政坛;在宋国,春秋中晚期宋戴公之族与宋桓公之族几乎垄断了六卿的职位;自郑穆公后,“七穆”就把控了国政,成为春秋后半段郑国政坛的主角;自晋献公时血腥清洗桓、庄之族并定下“无蓄公子”的铁律后,从此晋国就再无强大公族出现;……。

对于公室而言,公族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弱小时公族是公室的护翼,强大时公族就是公室的“眼中钉,肉中刺”。正因如此,公族与公室在春秋中演绎出了一番别样的爱恨情仇。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在讨伐黄国得胜回师途中突生大病,不幸去世。此后,楚文王与息妫的长子芈囏(jiān)被立为楚王。息妫在公元前683年才被楚文王强掳为妻,所以芈囏在继位时最大也不过才七岁。三年后,芈囏之弟芈恽就与随人联手,杀死了哥哥,篡得王位,是为楚成王。表面上这是两兄弟的王位之争,实质上这却是楚国大臣的权力内斗。

楚成王即位之时,年龄不超过十岁。从此,楚国大政就落入了楚文王之弟令尹子元手中。作为“王二代”,子元与楚成王的关系最为亲近,担当着守护国君的重责。可独揽大权的子元却心思不正:因贪慕嫂子美色,子元依仗权势频繁骚扰息妫。公元前666年,子元特地在王宫旁新建起一座馆舍,然后每天在此跳战舞,来挑逗息妫。

息妫注意到了子元,哭着说道:“当年先君跳战舞,是演习战备。如今令尹不在敌人前显威,却在未亡人之侧跳舞,真太奇怪了啊!”

被息妫这么一激,子元顿时跳了起来:“女人还没忘记敌国,我倒忘了!”为了讨好息妫,子元立刻率大军前往讨伐郑国。不过,在郑人将城门高悬之后,子元倒不敢进攻了,感叹道:“郑国还是有能人啊!”然后就灰溜溜地撤军了!

作为楚国令尹,如此胡作非为,引发了楚人的极度不满。大夫斗射师上朝进谏,可子元却将他铐了起来!这下,子元可为自己招来了报应:公元前664年,申县县尹斗班奋起反抗,杀死了子元!这一年,楚成王不过十七岁左右。

为感激斗氏帮助公室除掉了权臣子元,楚成王就任命斗伯比之子斗谷於菟(音wūtú)为令尹。斗氏是若敖氏的一个分支,因为子元之乱,若敖氏从此上位,长期垄断了令尹之位,直到楚庄王之时。


宋国共设有六个卿士职位,传统上都是由公族人士担任。

公元前620年4月,宋成公去世,儿子宋昭公继位。宋昭公继位之初,右师公子成是宋庄公之子,左师公孙友是宋桓公之孙,司马乐豫是宋戴公玄孙,司徒鳞矔是宋桓公之孙,司城公子荡是宋桓公之子,司寇华御事是宋戴公玄孙。六卿当中,宋庄公之后一人,宋桓公之后三人,宋戴公之后两人。

六卿之中,居然没有自家兄弟,这让宋昭公极为不满。为此,他公开宣称,要驱逐群公子!

此时,宋庄公、宋桓公、宋襄公与宋成公四代国君的儿子都还在世,全部清除显然不现实。说是清除群公子,宋昭公不过是想清理群公子中不听命之人,以巩固权位。

虽然宋昭公不是针对特定氏族,可群公子众多,各家都有。于是,觉得受排挤的宋襄公之族与宋穆公之族率先作乱,杀死了支持宋昭公的公孙固和公孙郑,还准备去攻打宋昭公!

见局势恶化至此,六卿马上站出来作和事佬,调解这场危机。最终,乐豫主动将司马之位让给了宋昭公之弟公子卬(yǎng),宋昭公这才退让一步,同意和解。

这次危机刚过去一年,因宋昭公对宋襄公夫人无礼,又引发了一场风波:为惩罚孙子,宋襄公夫人联合宋戴公之族作乱,攻杀了宋襄公之孙孔叔、公孙钟离、以及司马公子卬。司城荡意诸见势不妙,吓得交出了官印,逃到鲁国去了。

这次内乱之后,宋昭公的地位就更加危险了。

到了公元前611年,经过多次内斗,六卿之位又发生了变化:华元为右师,公孙友为左师,华耦为司马,鳞矔为司徒,荡意诸为司城,公子朝为司寇。除了公子朝外,其余五位卿士不是宋戴公之族,就是宋桓公之族。

见大局已定,宋襄公夫人又攻杀了宋昭公,改立美男子公子鲍为国君,是为宋文公。在看到宋昭公的下场后,宋文公更不敢得罪公族了。从此,戴氏、桓氏之族在宋国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郑庄公之孙郑文公继位后,因为曾对逃亡经过郑国的晋文公无礼,遭遇了霸主晋文公多次报复。为此,郑国不得不与晋国达成了一项政治协议:将逃亡至晋国的郑文公之子姬兰立为太子,以换取晋文公谅解。

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去世,姬兰继位,是为郑穆公。郑穆公执政二十二年后去世,儿子姬夷继位,是为郑灵公。为拉拢郑国,楚国特地送来了几头鼋向郑灵公道贺。

楚人送来了美味,消息尚未正式公布,大夫公子宋就已预知到了:公子宋有一特殊技能,每逢异味,食指就会自动跳个不停。因此上朝之时,公子宋便向公子归生炫耀,声称今天必有美味。果然,两人在朝见郑灵公时,看到厨子正在杀鼋,不由得相视大笑。郑灵公问怎么回事,公子归生便将两人上朝前的故事说了出来。

郑灵公听说过后,想与公子宋开玩笑,宴席上有意命厨子不分给公子宋鼋汤!当众丢丑的公子宋极为生气,把手指伸入装有鼋汤的大鼎,尝了一口后就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郑灵公见此,大怒,就想杀了公子宋。不想,公子宋却先下手为强,联合公子归生,一起攻杀了郑灵公!

郑灵公一死,国不可一日为君,郑人被迫重新选择国君。郑穆公儿子中,公子弃疾名望最高,郑人公推他为国君。可公子弃疾却说道:“如果论贤德,那么我贤德则不足;如果论长幼,那么公子坚更为年长。”在公子弃疾强力推荐下,公子坚坐上了国君之位,即后来的郑襄公。

郑襄公一继位,就觉得兄弟太多不是件好事,计划除弃疾之外,将其他兄弟全部驱逐出国,以消除隐患。可公子弃疾却坚决反对:“穆氏一族留在郑国,就是我的心愿。如果要驱逐,那么都应驱逐,单独留下我有什么意思?”公子弃疾就是郑襄公当上国君的最大功臣,见他这么反对此事,郑襄公不得不收回了成命。

从此,郑穆公之后中的良氏、驷氏、国氏、罕氏、丰氏、游氏、印氏轮流担任执政卿,发展成为著名的“七穆”。


春秋初时,年少的鲁桓公被公子翚(huī)蛊惑,杀死兄长鲁隐公后当上了国君。之后不久,鲁桓公娶了齐僖公之女文姜为妻。这次婚姻对鲁国来说是灾难性的:公元前694年,齐襄公与文姜联手,杀死了到访的鲁桓公,让年仅十二岁的鲁庄公坐上了国君之位。

君幼国弱,让鲁国备受齐人欺压。这让鲁人对齐国又恨又怕,却又无可奈何。

公元前662年,年仅四十六岁的鲁庄公去世,鲁国政局顿时陷入了一场混乱。

生前,鲁庄公瞩意儿子姬般做太子。可鲁庄公另外还有三位弟弟:鲁庄公和季友都是文姜之子,庆父与叔牙是庶出的同母弟。鲁庄公想让自己儿子继位,但庆父却想自己做国君——他还得到了叔牙的支持。为确保公子般能正常继位,临终前鲁庄公还指使季友毒死了叔牙!

但鲁庄公一死,庆父就开始肆意妄为:他与鲁庄公夫人哀姜串通一气,先后杀死了姬般和鲁闵公,意图篡夺君位!庆父杀死公子般也就罢了,可杀死齐女所生的鲁闵公,却彻底得罪了霸主齐桓公。就这样,庆父与哀姜在鲁、齐两国都不受待见,两人被迫逃出了鲁国。

这时,季友便扶持鲁僖公,成为新一代国君。此后,在齐国和鲁国双重压力下,哀姜被杀、庆父被迫自杀,庆父之乱才最终平息下来。

虽然鲁庄公四兄弟因为权位闹出了一场血腥内乱,但在季友维持下,庆父之族、叔牙之族并没有得到清洗,反倒全面把控了鲁国政局。从此后,“三桓”家族正式诞生:庆父之后发展成孟孙氏,叔牙之族发展成叔孙氏,季友之族发展成季孙氏。因为季友维护公室的功劳巨大,季孙氏后裔世袭了鲁国正卿之位。

在春秋中后期,“三桓”的权力斗争就成了鲁国政坛常态。


楚国若敖氏、宋国戴氏与桓氏、郑国“七穆”、鲁国“三桓”都成为列国公族中的佼佼者,在春秋时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各个诸侯国长期受宗法制影响,国内公族众多;那为何这几个公族能突然崛起,成为公族中的佼佼者呢?

透过这些公族的兴衰史,就可发现一共同点:当公室发生变内乱时,这些公族因功劳而趁势崛起。若敖氏是借子元之乱才得以把控楚国政坛,戴氏、桓氏是趁宋昭公之乱上位,“七穆”是借郑灵公之乱掌权,“三桓”是因庆父之乱而稳固了自身地位。

从西周到东周,诸侯国内乱多如牛毛,但鲜少有公族能借机驾凌于公室之上。上述这些公族之所以能借内乱而崛起,还另有一关键性因素:家族内部有能人。

杀死子元之后,若敖氏家族推出斗谷於菟作令尹;斗谷於菟不但为楚国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还频繁引荐族人当令尹,巩固了若敖氏的地位。宋昭公死后,右师华元长期当任执政卿,巩固了戴氏与桓氏在宋国的地位;郑灵公之乱后,公子弃疾坚决反对驱逐穆氏之族,让“七穆”得以把控郑国国政;平定庆父之乱的季友,也成了维护“三桓”的最大功臣……。

斗谷於菟、华元、公子弃疾(子良)、季友等人,一方面为维护公室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面又是公族势力恶性膨胀的最大幕后推手:若敖氏在楚庄王时期公然造反,被楚庄王所灭;戴氏与桓氏几乎主导了春秋中后期宋国的历次内乱,严重威胁到公室的存亡;春秋中期后,“七穆”与“三桓”事实上已超越公室,将国君边缘化了……。由此可见,因维护公室而壮大起来的公族,最终反倒成了威胁公室的最大力量——如此复杂的爱恨情仇,又该如何来断离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读史记(39-05):晋世家第九【5】
大梦春秋040|中原板荡,楚人再度北上,属于楚庄王的时代到来了
原来倒霉是会遗传的!孔子就是典型的例子
中国古代历史(春秋之晋楚争霸时期一)
【闲话春秋】之一百五十一: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襄公二十九年 季冶致冕 郑之罕宋之乐 弃同即异 季札观乐外交 高止奔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