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知道战国有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强国都是如何跌落神坛的吗?

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直属领地不断被蚕食,天下进一步礼崩乐坏,礼乐征伐从“自天子出”逐渐演变为“自诸侯出”,天下各国为了争夺霸权,不断掀起争霸战争,天下战火纷飞,进入战国时期后,更是从争霸战争演变为了兼并战争。

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在长达两百余年的战国时期中,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哪些强国,哪个国家又是霸主国呢?

阶段一:战国伊始——三家分晋

强国:无

对于春秋战国的分界点,史家众说纷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从公元前475年,即周元王元年开始算起的,这是依据某个帝王即位时间作为时代或者是朝代开端的传统划分的。

第二种是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的,这是因为战国七雄实质形成便就是在这一年。

第三种则是以公元前481年或者是公元前468年开始算起的,这是因为在《春秋》一书终结于公元前481年,《左传》一书终结于公元前468年。

由于第一种观点是支持人数最多的,所以本文中所提到的战国伊始也就是指的是这一年。

在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403年,这一时期主要是战国七雄的形成时期,大家都在自扫门前雪,并未出现实力特别强悍的国家——雄踞中原的晋国走向分裂;富庶一方的东方大国齐国也因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使得田陈氏得以有机会夺得大权;地处苦寒之地的燕国还在一如既往地“隐身”;地处西陲和南疆的秦、楚两国也因国内政变不断,政局动荡,进入了一个相当黑暗的时期。

阶段二:三家分晋——马陵之战

强国:魏国

到了“三家分晋”之后,蛰伏了四十余年的魏文侯魏斯与名臣李悝、吴起等人带领魏国,成为了战国七雄形成之后的第一个天下霸主,得以登上神坛。

在这一时期里,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祖孙三代率领魏国不断征伐天下,齐、楚、燕、赵、韩皆没有在魏国手中讨得好处,秦国更是丢掉了河西之地,只能龟缩在洛水以西、陇山以东的狭小地块舔舐伤口。

可是,到了魏惠王统治时期,因其穷兵黩武,惹怒了周遭各国,连一向以魏国马首是瞻的赵国、韩国都先后脱离了魏国控制,魏国陷入了四面皆敌的尴尬处境。就在此时,东方的齐国、南边的楚国以及西陲的秦国,都趁三晋相互倾轧之时,先后在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变法,使得三国先后走向了强盛,开始挑战魏国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343年,齐国诱敌深入,在马陵全歼魏军主力,俘杀魏太子申,逼死名将庞涓,而后,秦国大举进攻河西,楚国进攻重镇襄,魏国招架不住,终于在三国的联手之下,彻底跌落神坛,沦为了一个二流国家。

接下来,那边就是这三国的时代……

阶段三:马陵之战——蓝田之战

强国:齐国、秦国、楚国

在马陵之战后,魏国霸业土崩瓦解,齐国取而代之,成为了天下霸主,但是秦、楚两国也紧随其后,成为了当时的一流强国,齐国纵然是一流强国,但却也没能拥有对这两国压倒性的优势。

此时的齐国国内有稷下学宫,天下人才云集,秦国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父子二人的治理下也欣欣向荣,楚国正值“宣威盛世”,国力达到了巅峰。而后,楚怀王又在犀首公孙衍等人的建议下,联合三晋与燕国组成合纵联盟,对抗西边的秦国和齐国,甚至一度压制住了秦、齐两国。这一时期之中,三大强国之间相互克制,尤其是在桑丘之战,秦国战败,偃旗息鼓后,三国之间更是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尽可能地避免三国之间直接爆发战争。

直到公元前318年,这一僵局才被打破,在这一年里,秦国在修鱼迎战三晋主力,因燕国内乱,楚国隔岸观火,导致三晋被迫与秦国血战,这一战可谓是血流漂杵——三晋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参战秦军也损失大半。这一战彻底打醒了年少气盛的赵武灵王,间接引发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同时,秦军骁勇善战,悍不畏死的形象也使得齐楚两国胆寒,两国遂在修鱼之战后不久便选择结盟对抗秦国。

此时的秦国并不是秦昭襄王在位后期的那个睥睨天下的秦国,如今的秦国对抗一个齐国尚且够呛,更不要说再加上一个楚国——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面对齐楚联盟的攻势,秦国屡战屡败,甚至一度丢掉了曲沃这个秦国东出争霸的重要支撑点。

为了打破僵局,秦国使出了“张仪欺楚”这招千古奇计,使得楚怀王怒斥齐宣王,齐楚联盟因而宣告破裂,而后又在丹阳之战、蓝田之战两度击败楚军主力,重创楚国,使得楚国退出了一流强国之列。

阶段四:蓝田之战——乐毅伐齐

强国:齐国、秦国、赵国

随着楚国的退出,经历了胡服骑射,而后又送立燕昭王,与燕国结成同盟的赵国取而代之,成为了仅次于秦齐两国的强国。

此时的秦国因为在蓝田之战前后损失不小,再加上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两易国君,政局动荡,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暂时停下了逐鹿中原的脚步,这也就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齐国得以独霸天下的主要原因。

如果齐国能够利用好这一独霸天下的时期,百年后谁能一统天下还并未可知。可惜,那位贪婪无度、穷兵黩武的齐闵王却在这时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他的一顿操作和苏秦的刻意引导下,齐国树敌于天下,比起当年魏国处境,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魏国因树敌于天下而被齐、楚、秦三国联手重创,那么齐国呢?

公元前284年,在燕昭王、秦昭襄王、赵惠文王的号召下,秦、燕、赵、魏、韩五国会盟,组成联军讨伐齐国,楚国则是选择落井下石,在六国的打击之下,齐国几近灭亡,霸业被彻底摧毁......

阶段四:乐毅伐齐——长平之战

强国:秦国、赵国

在乐毅伐齐之后,齐国霸业垮台,秦国取而代之,成为了天下霸主,而仅次于秦国的赵国也在此战之中收益颇丰,成为了山东六国中的第一强国,得以称霸崤山以东,接过了齐国的重担,负责与秦国展开全面对抗。

在起初的时候,因为秦赵两国之间矛盾并未激化,两国还曾就势力范围的划分多次交涉,那场闻名天下的“渑池之会”便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可是,随着秦国不断向东方扩张,引起了赵国的不满,秦赵两国关系日益激化,两国剑拔弩张,只需要一粒火星便能点燃这场大战,而这粒火星便就是韩国上党郡。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野王,韩国本土与上党郡的联络被切断,在此关头,上党郡郡守选择向赵国投降,被赵孝成王欣然接受。秦昭襄王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多次向赵孝成王讨要,皆被拒绝。于是乎,在交涉无果后,秦昭襄王调集大军,发动了那场足以改变历史的“长平之战”。

这场大战的经过和结果大家都很了解,笔者在此就不过多叙述了。总之,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大损,主力损失殆尽,彻底退出了强国之列。

阶段五:长平之战——秦王扫六合

强国:秦国

在长平之战后,赵国主力尽失,从此山东六国再无一国有实力独自抗秦,虽然而后又爆发了邯郸之战,秦军大败,一代名将白起还因此而死,秦国暂缓了对山东六国的攻势,但是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仲父吕不韦掌控朝政大权,重新加紧了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力行“远交近攻”之策,在五年时间里,五次攻魏、三次攻韩、一次攻赵,将邯郸之战后,秦国丢失的领土全部夺回,攻占晋阳,对三晋形成了三面包围的态势,天下震动。

公元前241年,在各国多次磋商之下,赵、魏、韩、燕、楚五国最后一次结成合纵联盟,为了阻止秦国东出,进行了最后一次努力,发动了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一边是如日中天的秦国,一边是离心离德的五国,结果可想而知——五国联军全面溃败,从此再无抵抗秦国的实力......

在文章的最后,想要再强调一点,笔者所指的强国、霸主国是指在这一时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有着对其他二流诸侯国有着绝对优势的国家,在某一特定时间点衰败了一阵子的不算,如在第三个阶段中,秦武王暴毙,秦国内乱,一度被赵国威胁改立新君。这时的秦国肯定不算对其他二流诸侯国有绝对优势的国家,但是秦昭襄王即位之后,秦国国力迅速恢复,继续维持着对其他二流诸侯国的威胁。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认同笔者的观点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该如何分期?不同的国家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一霸两强三段七国,复杂的战国,政治经济文化联动看就简单了
战国七雄外还有四个强国,各个实力不俗!
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只是收尾的,那么6代君王中谁的贡献最大
七国都有可能统一中国,为何笑到最后的是秦国?
战国七雄除了秦国,哪一国最有可能统一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