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意志第二帝国
德意志第二帝国 免费编辑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
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它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第二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由于共和国宪法是在魏玛城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一般称之为《魏玛宪法》,因此这个共和国又称为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上台执政,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德意志第二帝国
英文名称
German Empire
简称
德意志帝国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柏林
主要城市
柏林,慕尼黑,纽伦堡
国庆日
1月18日
国歌
《万岁胜利者的桂冠》
官方语言
德语
货币
黄金马克,纸马克
时区
东2区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政体
国家领袖
威廉一世 腓特烈三世 威廉二世
人口数量
66,978,000(1913年)
人口密度
123.8 每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
日耳曼族
国土面积
540,857.54 平方公里(1913年)
立法机构
德意志帝国议会
目录1政体
2威廉一世时期
3威廉二世时期
4动乱与革命
5经济
6政区
7社会
8教育
9军事
10殖民地
11外交
折叠编辑本段政体
  德意志第二帝国疆域
德意志第二帝国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王国威廉一世统一日耳曼地区到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该帝国在1918德国十一月革命中被推翻。主流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个帝国应该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
因其继神圣罗马帝国后,德意志帝国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但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名。
君主立宪制是近代西方国家政体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君主(皇帝、国王、天皇)为国家元首,君主的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君主的权力、地位亦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君主立宪制政体又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特征是:君主的权力虽受宪法和议会的限制,但是,国家实际权力并不在议会手中,而是掌握在君主手中,君主是国家真正的权力核心,内阁是君主行使政权,治理国家的机构,首相由君主任命,内阁按君主的意志行事,只对君主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特征是: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和政府手中,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只是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君而不主。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称帝,帝国建立(另有记在是1870年9月2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称帝,建立德意志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4月16日,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即:1871年宪法。宪法第五条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多数同意"。第十一条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王国,普鲁士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域已遭受攻击……"。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的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因为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正常的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由于宪法同时又赋予了皇帝极大的权力,如:规定帝国皇帝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任免官吏等权力,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皇帝有对宰相的任免权。十九世纪末,帝国权倾朝野,名重一时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因为新继位的皇帝威廉二世不能忍受他功高震主,他不得不乖乖辞职,含泪引退,隐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直至去世。以上事实说明,德意志第二帝国,既不是君主专制政体,也不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而应属于君主立宪制中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
折叠编辑本段威廉一世时期
折叠文化斗争
指俾斯麦在1870年代以国家对抗天主教会的行动,天主教徒成为"帝国公敌"。早在1870年,梵蒂冈大公会议颁布了"教皇无误论",由于德国天主教徒当中存有不同意见,使国家首次卷入教会事务。天主教独于1870年12月创立中央党,宗旨是保护天主教徒利益,可是俾斯麦认为它是保护帝国的敌人,党对教宗的支持使人们认为该党效忠于教宗而非国家。因此,俾斯麦发动一场"文化斗争",以大大削弱天主教徒在德国的影响力。
威廉一世
  威廉一世
文化斗争主要在1871年1876年间进行,俾斯麦采取一系列行动削弱教会影响力,1871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神职条款,禁止"滥用神职以遂政治目的",之后又统过了一系列法案,统称为"五月法案"。主要措施控制神职人员的培训、任命和教会教育,禁止耶稣会在德国展开活动,1874年把宪法内原有保证宗教自由的数条规条删除,1875年推出"粮仓法",凡拒签声明支持政府立法行动的教士将不会得到政府的宗教津贴,最后在1876年规定教会不能控制婚礼。许多抵制文化斗争的神职人员遭监禁或驱逐出境。然而文化斗争不但未能达致预期目的,反而使中央党势力越来越大,天主教徒充满凝聚力,得到选民的支持,在帝国议会内占有不少席位,迫使俾斯麦放弃与天主教徒的敌视,渐渐废除相关法令;至于俾斯麦,他又找到另一个打击对象,改为与中央党合作,文化斗争终告失败,在1887年正式结束。
折叠反社会主义法
统一后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势力日渐增强,虽然它的人数尚少,可是俾斯麦越来越视它为心腹大患,认为社会民主党是"帝国的敌人"之一。1878年5月,德皇威廉一世遭到暗杀,事件中无人受伤,俾斯麦认为是社会民主党所干的好事,于是向帝国议会提出一项反社会主义法。不久之后又威廉一世再次遭到暗杀,伤势严重,愤怒的俾斯麦便解散帝国议会,重新选出一批新议员,10月新国会通过了反社会主义法。反社会主义法又称反社会主义非常法,内容是禁止社会主义者的一切集会、组织、结社以及各种报刊,也不得接受任何募款捐助,不过国会拒绝立法禁止社会民主党参选国会议员,使社会主义者在国会仍有一定影响力。反社会主义法每三年重新通过一次,直至1890年俾斯麦下台。
  德皇旗
然而反社会主义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助长社会民主党的势力,《反社会主义非常法》有效的时期被后来称为社会民主党的"英雄时代"。70年代的经济萧条,使德国贫富悬殊恶化,不仅引起了社会主义者的关注,同样唤起许多德国社会不同成员的关注,社会民主党势力越来越大,俾斯麦为了压制这些劳工阶级的政治活动,便透过各种福利措施收买他们。在反社会主义同时,俾斯麦又推行一些保障市民权益的社会主义法,包括1883年的疾病保险法、1884年的意外灾难保险法和1889年的老年和残废保险法。1890年国会拒绝通过反社会主义法,1888年上任的威廉二世解除俾斯麦职务,俾斯麦下台,反社会主义结束,社会民主党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
折叠编辑本段威廉二世时期
1888年3月德皇威廉一世去世,由儿子腓特烈三世继位,可是他因咽喉癌于同年6月去世,由29岁的儿子威廉二世继位。年轻德皇与年老宰相意见相左,最终在1890年威廉二世解除俾斯麦职务,之后的8年时间里,威廉二世任命过3位宰相,但都未能成功解决国内工人与政府之间的矛盾问题。为了打击工人和民主团体,帝国政府曾经试用过强硬和怀柔政策,但成效不大。第二任首相列奥·冯·卡普里维伯爵采用温和手段,企图以降低关税以利
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
二业人士,使党派放弃成见,互相合作为国家发展作出最大努力。他的做法反使党派关系恶化,失去支持的他在1894年辞去总理一职。接任的霍恩洛厄,采用集体政治的方法,把不同利益集团结合起来,以实现意见一致,联手对付共同敌人。霍恩洛厄在1900年退他,接任的伯恩哈德·冯·比洛为平衡工业和农业的利益,于是恢复了一些商业条约,以及提高一些关税。比洛在1908年犯了一件错事而在1909年辞职,当时英国每日电讯报访问威廉二世时,威廉二世无意间说了一些有损与英国外交关系的说话,每日电讯报访问员把稿交给首相过目却没有发现出来,到公开时才发现,比洛只告诉德皇以后说话小心一点。接任的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曾尝试进行政治改革,但失败而回。
折叠编辑本段动乱与革命
1914年德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经济陷入萧条,战事的拖延及高的死伤人数使人民厌倦战争,男丁被征召,国内士气低落,自1915年起德国国内开始出现粮食暴动,1917年还出现大规模罢工行动。同年霍尔维格政府被麦可利斯政府取代,事实上麦可利斯的宰相一职被架空了,由军事首长兴登堡及埃里希·鲁登道夫领导。同年右翼的德意志祖国党成立,一心一意支持军方领导政府,不少民族主义者认为战争的持续是因为犹太人还末从战争中赚取足够利润,反犹太主义死灰复燃。不久新宰相冯·黑德林上台,之后不久马克斯·冯·巴登被任命为宰相,此时德国战败已成事实,军事首长把政权交还给巴登的文人政府。此举做法目的是防止联军提出苛刻的紫和条件,及防止国内动荡不安扩大。新政府进行宪政改革,包括各部门向国会负责、文人控制军队等。此外,国内普遍要求威廉二世退位,但他不肯。
这些宪政改革是十分有限,不能满足人心,1918年10月威廉港水兵叛变,不肯接受上级命令把舰队驶出威廉港执行一项攻英任务。此兵变触使全国爆发大规模叛变,局势急转直下,宰相在11月9日辞职,新宰相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上任,当天下午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腓力·赛德曼在国会大楼宣布共和国成立,威廉二世在晚间出走,德意志帝国亡。11月11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威廉二世的退位未使德国国内恢复秩序,但共和国的成立已经把此残局交给魏玛政府处理。
折叠编辑本段经济
十九世纪中期的德国仍以务农为主,1852年期间约50%人从事农业生产。早在1834年德意志地区已组成
第二帝国大国徽
  第二帝国大国徽
关税同盟,以消除各邦之间的关税,促进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加上普法战争后得到大量赔款,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进行工业革命,经济突飞猛进,乡村人民涌入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力,成为工业生产的劳动者,1882年德国工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40%,鲁尔地区更成为德国的工业中心。1873年俾斯麦创立帝国铁路局,负责国家的铁路事务,迅速扩建帝国铁路网,1865年铁路总长度只有14,690公里,1875年已达27,960公里,减低了产品运费和运输时间。德国的钢产量亦大为提升,由1870年的140万吨,去到1913年已超过1,000万吨,煤产量增加3倍。在经济高速发展达到顶峰时,1873年的大萧条使德国经济发展减缓,德国在1879年改行保护关税政策,以保护国内工农业,而德国经济要直到1895年1913年才恢复,此时期德国出现了新的工业,如化学、电子业。然而俾斯麦的保护关税政策到了19世纪末已失去成效,不但使国内物价高涨,而且招且外国的报复性攻击,使德国工业产品外销不理想,在卡普里维时期才调整此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后,德国是以速战速决方式击败法俄两国,可是战事持续,由于德国没有作打长期
  第二帝国小国徽
战争的准备,1915年粮食出现短缺,主要是英国封锁所造成,许多粮食无法入口至德国,在6月政府实施面包配额管制。1916年1917年情况更严重,面包严重短缺,城里出现抢粮、抢店、示威的情况,许多农家不再带作物去市集,以免被抢去,约70万人在大战期间活活饿死,战后营养不良现象普遍,许多年轻人因营养不足而被认为无法胜任工作。不单粮食出现短缺,军需也一样,所有弹药在1914年10月用尽,工厂人手不足,唯有靠女性填补,1918年妇女在工厂就业人数高达230万,较1913年的160万高出许多。话虽如此,军需工人的工资比较低、工时长、加上战争期间原有福利都被取消,使工人深深不满,促使1918年的示威、罢工事件,最后甚至加入革命行列。
折叠编辑本段政区
在德国统一之前,德意志地区分成了39个独立的邦国。这些邦国包括王国、大公国、公国、亲王国、自由汉萨城市和帝国直辖领。普鲁士是众多构成帝国的邦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领土占全个帝国的六成。
德意志帝国领土
  德意志帝国领土
这些邦国中的其中数个在神圣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得到了独立主权。其余的邦国都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得到独立主权。这些邦国的领土可能并不是一块连续的领土,可能会分成数个部分分布在德意志地区各地。这种现象是因为透过家族分支瓜分领地,或者是透过征购而获得的。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
德国早期大多数工人居住和工作环境都很恶劣,早期德国工人的工资较低,缺乏保障,住屋与公共设施未能配合人口涌入的需要,许多工人为节省开支,往往与数人合租一间住房。城镇卫生不良,卫生设施较原始。于是政府在1883推出疾病保险法、1884年的意外灾难保险法和1889年的老年和残废保险法、1911年的职员保险法,使德国成为一个拥有优良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此外政府又大力兴建房屋,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1878年立法规定妇女及儿童不得从事对有害身体的工作,14-16岁的青少年每天工作不得超过10时。
德国国内男女不平等现象甚为普遍,妇女是没有投票权的二等公民、法律对妇女的歧视、同工不同酬、受教育权利、甚至在1908年帝国结社法通过前妇女是没有参与政治权利,包括工会和政党。战前避孕方法极不普及,故每家庭都有4至5名子女,加上死亡率渐渐下降,导致人口急增。1865年成立的德国妇女会,主要推动教育和就业平等,但要到威廉二世时期才见成效。
折叠编辑本段教育
相比欧洲其它国家,德国的教育制度可以说是相当进步。19世纪初多数邦国通过立法,规定国民须接受基本义务教育。1871年,普鲁士就有33000所初级学校,在学学童约400万人,1911年增至39000所,学生高达650万人。因此德国民众识字率甚高,直到十九世纪末,每1000名德国人中,无法读写的文盲不到5人。学校向学生灌输忠君忠国、纪律、苦干的观念,众多课目中历史科最为重视,学童须熟习国家历史。然而只有少数人能在完成小学后继续接受教育,只有关系良好的富家子弟才能升读中学和大学,不鼓励大学生以批评眼光判事,而女性大学生更是二十世纪才出现的新事。
折叠编辑本段军事
德国军队在1870年只有40万人左右,到了1911年增加至864,000人。国家实行征兵制,全国男子都须要服役,期间不断灌输国家观念,接受纪律训练和意识形态的统一。军官大多是来自贵族阶级,1860年有65%军官来自贵族家庭,可是这比例不断下降,到1913年只有30%。
1890年代,德国出现了沙文主义团体,其中势力中最的是泛德意志协会,宣扬日耳曼种族优越论,提出夺取
第二帝国战旗1
  第二帝国战旗1
英、法等国殖民地,再吞并欧美小国,以建立世界性的大日耳曼帝国,对当时的德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887年,通过了军事法案,同意增加军费。1898年成立德国海军联盟,并通过了第一个海军扩建法案,在1903年前建造11艘装甲舰、63艘驱逐舰、23艘巡洋舰。1900年通过第二个海军法案,1915年前拥有7艘战列舰、11艘重型巡洋舰、34艘轻型巡洋舰和100艘驱逐舰,使德国海军在1891年次于英国。1906年英国建造无畏舰时,再通过第三次海军法案,建造无畏舰。德国扩建海军引起英国关注,展开了军备竞赛,1908年时英国有8艘无畏舰,德国却有7艘,成为全球第二海军强国。
第二帝国战旗2
  第二帝国战旗2
1891年,德军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开始调整对俄法的作战计划,以速战速决为原则,4-6周内击败法国、3-4个月内击败俄国,最终在1905年完成计划,这便是著名的施里芬计划。为了准备战争,德国军费开支不断增加,1879年只有4.28亿马克,到1913年已超过20亿马克,军队人数从1874年的40万增加至战前的75万,390艘船舰,海员达8万人。同时,威廉二世亦积极对外扩张,甚至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中派出「豹」号战舰驶至摩洛哥,以示抗议。三国协约的组成,宣示了对立的军事集团形成,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德国介入战争,实行施里芬计划,向法俄宣战。德国在战争不能得势,山穷水绝,最终在1918年11月11日投降,德国灭亡。
折叠编辑本段殖民地
折叠海外属地
德意志帝国殖民地(1914年前)
太平洋地区
萨摩亚
德属新几内亚 (所罗门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瑙鲁马绍尔群岛)
非洲地区
德属东非 (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
德属西非 (喀麦隆、多哥)
德属西南非洲 (纳米比亚)
其他地区
胶州湾租借地
天津德租界
汉口德租界
山东势力范围
黄河流域势力范围
  德意志帝国殖民地
折叠编辑本段外交
折叠大陆政策
俾斯麦一向采用大陆政策,煽动英、俄两国互相对抗、与奥结盟、阻止俄国扩张和孤立法国,目的是巩固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1873年,德、俄、奥结成三皇同盟,是一个很模糊的军事盟约,三国之间存在利益矛盾,所以三皇同盟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同盟。俾斯麦原以为法国需要一段很长时间,法国才能在普法战争巴黎公社中恢复元气,可是1873年提前付清了50亿法郎赔款,迫使德军撤出法国。俾斯麦不愿意法国重新强大起来,在1874年借口法国图谋报复,在边境集结军队,引发战争危机。俾斯麦相信三皇同盟刚刚建立,俄国不会反对德国对法国的行动,但俄国不希望德国过份强大,而法国又是一个能有效牵制德国的国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评俾斯麦的行动,表示俄国不会视而不见,俾斯麦只好放弃行动。
1878年举行柏林会议,由俾斯麦主持,它对德国而言不仅是一个修订圣斯特法诺条约的会议,而是一个显示德国实力的会议。会议中,德国极力讨好英国和奥国,而俄国珏有的利益在会议几乎完全失去,使德俄关系恶化。到了1879年德奥结成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组成三国同盟1879年德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俄国粮食入口,到了八十年代,德俄关系基本上无法维持,这时法国主动出击,1887年提出法俄结盟,1888年提供5亿法朗帮助俄国解决财政困难,1889年又提供19亿给俄国。为了维持德俄关系,在1887年签定再保条约,可是在1890年宰相卡普里维拒绝与俄国续约,俄国转为加入英法阵营。
折叠世界政策
威廉二世推行的世界政策,作风与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完全不同。世界政策即是建立强大的军队和殖民帝国,此导致与英国关系恶化。1890年7月英德签定赫尔果兰-桑给巴尔条约,解决了英德殖民地之争的问题,暂时改善两国关系。威廉二世早在19世纪末积极扩军,尤其是海军,介入外国殖民地事务,引起了英国的关注。1895英国进攻德兰士瓦,威廉二世作出抗议,最后英国行动失败,威廉二世祝贺德兰士瓦,结果英国派舰艇到北海和英吉利海峡示威。1897年德国占领中国山东半岛。1898年英德签定秘密协定,瓜分葡属非洲,以防德国干预即将进行的第二次波耳战争,而德国亦答应不再支持波耳人。1899年乘美西战争的机会,出资购买关岛加罗林群岛帕劳。然而当时德国的殖民地面积远远不及英法两国,而且多是资源贫乏的土地,威廉二世不甘这些收获,便与英法两国直接竞争。德国决定建造一支仅次于英国的舰队,这无疑会引起英国的不满,威胁英国的海上霸权,使英德关系恶化。1903年得到巴格达铁路建筑权后,推出3B计划,连接柏林和巴格达,中途经君士坦丁堡,以把德国势力渗入鄂图曼帝国。英国提出要德国把连接波斯湾沿岸铁路最后一段建筑权让给英国,但德国拒绝。于是英印总督在英军舰队护航下,在波斯湾进行一次示威性航行,使英德关系越来越紧张。1905年在摩洛哥与法国发生争执,引发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威
  一战前德国在世界上的殖民地
廉二世出透摩洛哥并表示会保护摩洛哥的独立及其领土的完整,最后摩洛哥独立。1911年引发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德国派出舰艇往摩洛哥,英国介入,最后德国获得部份刚果领土,并承认法国为摩洛哥的保护国。1914年6月28日发生萨拉热窝事件,德国向奥国表示无条件支持,结果俄国向奥国宣战,德国向俄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词条标签: 德国 德国历史 普鲁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意志第二帝国-简史
提尔皮茨风险战略的成败
俾斯麦
德意志帝国
强人政治的局限:读《铁与血:德意志帝国的兴亡》
506【九维评】一个二货改变了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