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装备 | 铁十字移动堡垒,一战德国A7V坦克


A7V型坦克(又被称为“A7V战斗坦克”)作为德国的第一种坦克而载入德国战车发展史史册。

 

德国人决定研制坦克的直接原因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姆河会战的影响。在这次A7V型坦克(又被称为“A7V战斗坦克”)作为德国的第一种坦克而载入德国战车发展史史册。

 

德国人决定研制坦克的直接原因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姆河会战的影响。在这次会战中,英国军队使用的“马克I”型坦克(昵称“母亲号”)对德国军方的震动巨大。为了对付英军坦克的威胁,德国人在研制13mm口径的“T”型反坦克步枪的同时,还积极研制德国自己的坦克,最终选用大型车体的方案,即1917年开始制造的A7V型坦克。1916年11月,德军总参谋部提出了德国坦克的技术要求,委托第七交通处[全称“第七统战部交通分部”(Allegmeine-Kriegs-Department 7),简称“A7V”]制定坦克的设计方案,并由此定名为“A7V战斗坦克”。1917 年1月德国工程师约瑟夫·沃尔默设计完成。由于战争的需要,加上采用现成的“霍尔特”拖拉机的底盘,因而设计工作进展相当快,1917年夏天制成了首部样车,并开始了样车试验。随后,德国军方迫不及待地要求生产A7V坦克。这样,尽管样车还存在许多问题,仍然匆匆忙忙地于1917年10月正式生产出第一辆A7V坦克。原计划制造100辆,但是由于钢铁的短缺和“帝国”整体工业的优先级考虑,到1918年9月,德国仅生产了22辆,包括样车、试验车、改进型。其中有17辆投入了战场,其余制成了A7V-R型战场输送车。A7V坦克为典型的箱式结构的坦克,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它更像一辆装甲输送车。方方正正的壳体,众多的武器,活脱脱的一个“移动堡垒”。




 

A7V坦克在设计上和总体布置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它是独立研制的,在总体布置上和英国的过顶履带式“马克”I型和IV型坦克有很大区别。它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战斗室,车体前部有火炮和2挺机枪,无疑火力是强大的。发动机位于车体中部,车长和驾驶员座席布置在发动机的上方,有固定的指挥塔,这使A7V的整车高度增加。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至车体后部的变速箱,带动主动轮旋转,推动履带前进。A7V坦克只用1名驾驶员,而英国的I型坦克上则有4名乘员开车。在这一点上,A7V比I型坦克要先进得多。由于A7V上采用了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乘坐舒适性上也比I型坦克要强。通信方面A7V相当领先。

 

A7V的缺点是车体高大笨重,机动性差;履带长度和履带中心距的比值较大,转向困难;车底距地较矮,容易造成坦克“托底”;另外乘员人数太多,也使整车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成为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A7V坦克采用2台直列式“戴姆勒”4缸水冷汽油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00匹马力,2台共计马力为200匹。原来准备采用1台200匹马力的汽油机,但现设计已来不及,只好选用现成的2台民用发动机。这2台发动机通过2根传动轴将动力分别传递到车体后部的传动装置。变速箱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有3个前进档和3个倒档。一档的最大速度为3公里/小时,二档为6公里/小时,三档为10公里/小时。

 

A7V的行动装置很有特色。它采用平衡式螺旋弹簧悬挂装置,每侧有15个小直径负重轮,每5个为一组,分三组,通过平衡轮轴架,再通过8个螺旋弹簧与车体相连。由于有了螺旋弹簧,因此具有一定的减振性,这就比英国的“马克”型坦克要强得多。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三组平衡轮轴架上,前组有4个弹簧,中组有2个弹簧,后组有2个弹簧。

 

A7V坦克的最大速度为8-1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为60-70公里,越野最大行程为30-35公里,最大爬坡度25度,越壕宽2.0米,最大涉水深0.8米,过垂直墙高0.4米。A7V坦克的整车为铆接结构,采用的是普通钢板而不是装甲钢板,其抗弹性一般。前甲板的厚度为30毫米,侧甲板的厚度为15毫米,底装甲为6毫米。防护性能要优于英国I型坦克。主要武器采用1门26.3倍口径57mm低速火炮,火炮全重为193千克。炮弹基数为180发(后增加到300发),火炮的高低射界为±20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40度。发射减装药弹时的初速为395米/秒,射程为4000米;发射全装药弹时的初速为487米/秒,最大射程为6400米。辅助武器为6挺“马克沁”7.92mm水冷重机枪,车体两侧各2挺,车体后部2挺,弹药基数为18000发,由12名乘员来操纵这6挺机枪。A7V坦克的火力较强,防护性能也不错。在战斗中,曾出现过被英国IV型坦克3发炮弹命中却仍能继续战斗的事件。

 

A7V坦克的最大缺点是高大、笨重,车辆可靠性较差。A7V坦克不适应越野或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并且它的履带比车体短,这意味这它仅能爬上小坡面和狭窄的战壕。车底距地高只有200毫米,陷车和车辆托底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由于车体过重,车内的两台200匹马力的“戴姆勒”发动机不堪重负,经常发生故障。再加上生产数量有限,A7V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本文摘自

《中日装甲兵全史1918-1937》

呈现正面抗日装甲力量遗失之细节

多份档案尚属首度公开
娓述抗战中、日装甲力量历史沿革

以装甲兵种视角解读

中国抗日战争糅合着血性与悲壮的另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堡垒"作战中的豹式坦克
476工程——堡垒M 从苏联坦克到乌克兰坦克
无头悬案:E50/E75的设计思路探究
世界上最变态的超级巨型坦克:有的一炮能干沉军舰
【每天老照片】--1774--泥水匠求个心安,二战美军谢尔曼坦克另类附加装甲
二战德军武器装备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