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周王朝》之四十四:田单复国

栾氏春秋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大周王朝》之:田单复国 来自栾氏春秋 01:22

乐毅破齐之战,使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眼看就要灭亡。在这最紧要的关头,齐国出现了一位反攻复国的英雄。他思路清晰,善用谋略,不仅一举打败了燕军,还成功光复故土。他,就是田单。在此之前,田单只是齐国一个小小的基层市场管理官员。那么,这个原本与战争、兵法毫无关联的田单,究竟是如何率领军民抗击燕军,成功复国的呢?


工商局科长变身一城守将

  齐国自姜子牙受封后,由于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春秋时期一直是东方的强国。战国时田氏代齐,田家人成了齐国的统治者,但齐国依然强大。结果到了齐闵王时,燕国为报大仇,派名将乐毅率军横扫齐地,连下七十余城,弄得齐国只剩下几座城池苦苦支撑。

  燕昭王去世后,燕惠王继位,这给齐国带来了一线生机。


  在这个时候,齐国内部出现了一位不世出的人才——田单。他不仅使齐国转危为安,还帮助齐国收复了故地。

  田单也算得上是齐国公室成员,和齐王也是八竿子能打着的亲戚,但是血缘关系比较远,所以在这个家族里不是很显贵,也没当什么高级干部,不过就是齐国首都临淄城里一名管理市场的小吏,相当于现在工商局的科长。

  虽然不是什么显贵职务,但是这个职务是肥差,能来钱。再加上整天跟奸商们打交道,所以培养出了田单脑子好使的优势。

  燕国大军大规模进攻齐国,老百姓四处逃难,连齐王在抗战失败后都跑路了。田单这个工商局科长也干不下去了,与族人一起跑到了安平。

  小小的安平城一下进来这么多难民,还全都是高官显宦,所以大街上到处都是马车。那时候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木轮马车。马车的车轮在车厢两边,中间是一根车轴,而且这根车轴还伸出车轮很长一段。

  田单觉得这样不行,万一燕军打过来,逃难的车子这么多,还不得堵得死死的?本来就是双向四车道,您来这么多车,肯定都绊着走不动了,后果不堪设想。

  他就跟大家伙说,能不能把这车改装一下,把这长出来的一节给锯了,让它短点儿。没想到大家伙儿都不同意,纷纷表示这车是祖上传下来的,祖宗做的车就是这个样子,怎么能改呢。

  田单这下没辙了,只好把自己的车长出来的那段轴给锯掉了,而且用铁片把轴头和车轮外面包了起来。


  燕国军队占领临淄后,东渡淄水直捣安平。安平城里的难民开始往外逃。出城门洞时,城里面双向四车道,到城门洞就改成单车道了。所以别的车不是撞断了车轴,就是彼此卡住了,要不就是迎面相撞。这些车上的人也都做了燕军的俘虏。只有田单驾着改装车,在缝隙中左躲右闪,夺路而逃,一直往东,逃到了即墨城。

  随后,燕军包围了即墨。即墨的守城长官是个莽夫,有勇无谋。他一看燕军来到城下,立即下令开门迎战。田单赶紧劝阻道:“这么干不行,现在敌众我寡,开门就是送死,应该坚守,以逸待劳。”但这个长官不听,一通胡吹后出城迎敌。

  一出城,他就被燕军包围了。虽然这哥们儿勇力过人,但是势单力孤,最后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沙场。

  如此一来,即墨城中群龙无首,乱了套。大家伙听说田单很厉害,曾经锯断车轴逃生,肯定足智多谋,善于处理事务,就让田单做即墨守将,带领大家伙守卫即墨。

  田单受命于危难之际,也就当仁不让,做了即墨的守将。这是田单政治生涯当中担任的第一个重要职务。

先赶走燕军的灵魂人物

  虽然没经过组织任命,但是田单义无反顾地走马上任。他一上台,就先把自己的家产全部拿出来充作军用,然后让妻儿族人跟大家伙一起守城,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这样一来,他就更受大家信任了。

  要说田单原来是干工商的,跟打仗一点儿边都沾不着,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看过兵法,对打仗竟然这么在行。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田单带领全城军民,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燕军的进攻。而就在田单防守即墨时,燕国的领导层发生了更迭,燕昭王死,燕惠王继位。


  燕惠王在做太子时,跟乐毅就有矛盾,所以他一上台,田单就觉得有机可乘。如果让燕国力量分裂,君臣离心,齐国就有机会。要不然,就凭这几座城,恐怕齐国也熬不了几天了。

  于是,田单派人潜入燕国,四处扬言乐毅不把新王放在眼里,他在齐地安抚民心,是为了自己称王独立。

  田单的人还到处宣扬,齐国那几座城没攻下来,是因为乐毅怕燕王杀他,不敢回国,便以攻打齐国为幌子,实际上是想与齐兵联合在齐地称王。

  这些谣言在燕地一流传,就传到了燕惠王耳中,正触到燕惠王的心坎儿上。燕惠王本来就跟乐毅不合,于是想赶紧把乐毅拿下,免得节外生枝。他派自己的心腹大将骑劫替代乐毅,命令乐毅回国接受组织审查。

  命令一到前线,燕军士兵都不愿意了。但是不愿意归不愿意,王上的旨意他们是没权力改的。而乐毅更害怕回国后被燕王收拾,所以赶紧卷包回自己的老家赵国去了。

  乐毅一出走,在人心士气方面,都对燕国远征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燕国大军在乐毅领导下,已经在齐国坚持了五年。虽然背井离乡,但是跟着乐毅征战立功的人,是普遍得到了封赏的。物质上的满足保证了将士们奋战沙场的积极性。

  另外,乐毅百战百胜的韬略战术也赢得了士兵们的普遍信任。所以,这支军队虽然在远离故土的异国,却仍能保持统一的思想和饱满的士气。


  现在乐毅走了,将士们对新的领导无法建立起信任。这群远离故土的士兵们,开始陷入到了精神的空虚之中。

装神弄鬼大搞心理战

  这一切田单都一目了然。他知道,凭他以前的工作经验,正面是拼不过燕国大军的,要想战胜敌人,最省力的办法就是占领敌人的内心世界。当时鬼神之说盛行,田单觉得应该利用鬼神的名义进行一番活动。

  有一天,燕军军营中的士兵正在生火做午饭,突然间,即墨城外的树林田野中飞来了大群的鸟类,乌鸦、麻雀、喜鹊、燕子都有。它们不约而同地向即墨城中飞去。

  突然间发生了这壮观的一幕,燕国士兵都看呆了。鸟群为什么在这时候出现?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飞进即墨城?跟这场战争是不是有什么关系?不但燕国兵这么想,骑劫也这么想,就派侦察员去刺探情况。

  其实这事儿很简单。前一天,即墨城中各家各户都接到了田单的命令:明天开始,各家各户每天吃饭前,要在自己的院子里祭祀祖先。每家人都要把做好的饭菜摆在院子里来祭奠,任凭鸟群来抢食,不得驱赶。

  这鸟不是冲别的去的,而是冲着各家各户摆在院里的饭去的。假如燕国军队在城外,也跟即墨城中百姓一样,以祭祀祖先的名义招待小鸟,小鸟照样会飞到燕国军营中去。

  不过田单招待小鸟,不是因为他提倡环保有爱心,而是另有深意。他把城中的父老乡亲和全体将士召集到练兵场,然后站在点兵台上宣布:“这些小鸟可不是普通的鸟,而是神的使者。神将降临在我们中间,会借用凡人的身体,作为我们的导师。”

  站在台下的士兵和百姓们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这神迹会发生在谁的身上。按照田单的预言,也许自己的邻居,甚至是自己,马上就会被神附身。

  大家已经在这一潭死水的即墨城中被困五年,生活已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而现在小鸟来了,神也要来了。这种事儿听起来不仅仅振奋人心,简直就是大快人心。即墨的百姓和士兵们,就跟等着抽奖似的,一个个都亢奋起来了。

  突然,人们听到台下一个年轻士兵大喊一声:“我能给你们当导师吗?”话音未落,这个士兵就向后转,撒腿就跑。

  田单赶紧从台子上跳下来,跟在那个小卒后面一路狂奔。过了一会儿,田单和那个神卒回来了。田单毕恭毕敬地把这一脸神秘的士兵请到了台上,让他面东而坐,向着太阳。田单带头,向这位被神附身的士兵下拜。


  既然自己的首领都认为他是神,还向他下拜,那这位可能真的就是神。于是,大家伙都向这位神下拜。当然,这个人八成是田单事先安排好的。

  这位临时演员一看台底下全体都给自己跪下了,就有点儿害怕。他心想:“万一有一天这些人发现我不是神,还不得把我扒皮抽筋?”

  他心里一害怕,就站起来了,还有点神情恍惚。田单赶紧上前去安抚这位临时演员,对他说:“您是神,您可别被他们吓着。”结果这“神”却说:“我不是,我唬你们的。”田单说:“你闭嘴,别说话了。”

  台下的人没听到田单跟“神”的对话,因为俩人的声音都不大。总之,神已降临即墨,即墨就要得救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连老黄牛都加入到这盘大棋中

  这时,燕国讨齐军总司令骑劫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彻底摸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如果是真的,神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来齐国?如果是假的,应该怎么证明?于是,他专门安排了间谍,盯住神师和田单的一举一动。

  没过几天,神师发话了:“我担心燕军会把俘虏的齐国士兵的鼻子削了。而且如果在打仗时,他们把削去鼻子的俘虏,排在最前面进攻即墨,即墨就会失败。”

  骑劫一听这消息,心想:“既然神都这么说了,那就照着干吧。” 骑劫下令割掉燕军大营中的齐国俘虏的鼻子。第二天,即墨城头的齐国士兵看到燕军驱赶着一群相貌古怪的人,走了过来。

  随着燕军推进,齐国士兵发现走在最前面的正是被燕军俘虏的自己的战友。他们之所以看起来古怪,是因为他们的鼻子被削掉了。

  战友之间这种见面是令人感到恐怖的。一看燕军这么残忍地对待战俘,完全没有人道主义精神,齐国士兵心中仇恨的怒火开始熊熊燃烧——宁可战死杀场,绝不能做燕军的俘虏!

  过了几天,这个神师又发话了:“我担心燕军会挖掘即墨城外祖先的坟墓,如果他侮辱了齐国的祖先,必定会打击大家的信心。”

  骑劫一听是这话,心想:“好,你们齐国的神怕什么,我就来什么。”他马上组织燕军在即墨城外大规模挖坟,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非营利性盗墓。

  燕国的士兵把坟全刨开了,然后把棺材、尸骨拖出来焚烧。对于中国人来讲,这可是生命难以承受之刺激。站在即墨城头的齐国军民,看到城外燕军挖开祖先坟墓,都开始放声痛哭,即墨城内更是哭声震天。大家纷纷向田单请战,宁愿与敌人同归于尽,也绝不能看到祖先受此侮辱。

  田单知道煽动得差不多了,城内军民已经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而出奇破敌的计划也在他心中酝酿成熟。

  田单亲自拿着建筑工具,跟将士们一起修筑工事。他的妻妾也编入队伍中服役。田单散尽家中粮食,犒赏士卒,命令精锐甲士埋伏起来,老弱妇孺上城防守。接着,他派使臣到燕国军营,假装约定投降时间。

  到了决战前夕,即墨城中的企业家代表,又专门出城见了燕国统帅骑劫,给了他一大笔钱。企业家代表提出的要求就一个,希望骑劫承诺燕军进城后,保证他们家族的人身财产安全。

  骑劫手捧黄金哈哈大笑,根本没想到这些企业家代表都是田单派来的间谍。约定的受降日期还没到,燕军上上下下都开始盘算着庆祝,憧憬胜利后的美好未来。


  外面已经布置得差不多了,田单又向城中百姓征集了一千多头大黄牛。一开始人们以为田单要杀牛,让将士们吃饱了出征。反正仗打到这份儿上,人都活得不耐烦了,牛也就豁出去了。没想到田单竟给这些牛穿上衣服,好好地打扮了一番。

  原来,田单不是要吃牛肉,而是把牛装扮好,参加斗牛的游行。这些牛身上披着五彩花纹的袍子,犄角上绑着明晃晃的尖刀,尾巴上包裹着浸透了油脂的芦苇。

  田单又命令城中百姓,在即墨城墙面对燕军大营的方向,选择了几十个不同的口子向外挖掘。等快挖通的时候,停下来等待下一步指示。

齐国人的摇滚复仇夜

  天黑下来的时候,城外的人做着发财梦,城里的人想着复仇。深夜时分,田单一声令下,即墨城墙上出现了几十个贯通内外的洞口。紧接着,黄牛尾巴上浸油的芦苇被点燃,一千多头臀部受到强烈刺激的黄牛就疯了,从即墨城中冲了出来。

  在这些黄牛的身后,是五千名精壮士兵。这些士兵二话不说,手提利刃,低着头紧随着狂奔的黄牛,向燕军的大营扑了过来。

  在发财梦中惊醒的燕军将士们,回到现实中才发现,无数屁股冒火,身披五彩袍的怪兽冲进了自己的军营。被怪兽攻击的士兵不是被锋利的犄角插死,就是被踩死。与此同时,即墨城的方向传来了持续不断的恐怖的响声,天知道还有多少怪兽,要从即墨城里冲出来屠杀燕军。

  这个时候,在每一个燕国士兵的心里,关于神降临即墨城指导工作的传说,突然间变得异常清晰。这帮人觉得,眼前那可怕的怪物,一定是神派来替齐国人复仇的,燕军将士们立刻崩溃了。


  短短两天的时间,由满载黄金的发财梦,落入布满怪兽的恐怖梦,这反差太大了。当年跟随乐毅横扫齐国,连下七十余城的士兵们,这时候变得非常脆弱和无助。他们曾经经历过的战争训练,此时都被遗忘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有求生的本能。

  统帅骑劫带头转身就跑。即墨城中所有人都参与进来,一切能敲击发出响声的铜器都被搜罗出来。即墨城的每个角落,大街上、院子里、房顶上、井台边,每个人都跟摇滚乐队的架子鼓手似的,挥舞着铜铲和木棍,敲打着身旁形状各异的器物,疯狂地制造着噪音。

  这些噪音在燕国士兵听来,就跟来自地狱的声响一样。燕国统帅骑劫一路跑,但非常遗憾的是,到最后他也没跑出去。在这个乱哄哄的晚上,骑劫死于乱军之中。他到死都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骑劫一死,燕军一溃千里。田单乘胜追击,很快就收复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在对燕军持续追击的过程中,田单的队伍也迅速壮大,很快就成为了齐国势力最强的武装力量。

  这个时候,田单打听到莒城那边已经拥立了齐闵王的儿子齐襄王。于是,田单亲自前往莒城,把齐襄王迎回临淄,齐国就此复国。

  为了表彰田单挽救齐国的伟大贡献,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而田单当年改造马车的那个地方,就被封给了田单。

  其实,田单能有那么大的富贵,真得感谢他的对手乐毅。没有乐毅攻齐,田单一辈子也就熬到工商局局长,虽然衣食无忧,离位极人臣却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当然了,乐毅攻齐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连下齐国七十多城,也跟当时的一位纵横家——苏秦分不开。那么,苏秦是个怎样的传奇人物呢?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凭借着出众的智慧和口才,在列国中游走。殊不知,这位合纵派的代表人物,还是战国时期的超级间谍。强大的齐国之所以惨败于弱小的燕国,就是因为中了他的圈套。那么,这位纵横家是如何变身为间谍的?他究竟使用了什么手段,让强齐险些灭亡的呢?

做咨询前先搞好全套装备

  战国时期有一位非常活跃的纵横家——张仪。他跟公孙衍搞连横、合纵,把诸侯国弄得乱七八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公孙衍长得不帅,不受粉丝追捧,总之后世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在史书记载中,跟张仪对着干的,是一个叫苏秦的人。一般人也经常把苏秦和张仪放在一起说。


  后来,就连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也把苏秦和张仪放在一起,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还有的人说,这俩人是师兄弟,都是半仙鬼谷子先生的传人。

  老百姓口中讲的故事,虽然事情大概不会错,确实有那么回事儿,但是细节上,时间、地点、人物就不太精准了。那么,真实的苏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苏秦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生的,这个确实不清楚。不过,他的户籍所在地倒是很明确——周天子的直辖领地洛阳。

  按咱们现在的话讲,苏秦好歹也算个首都市民。可问题在于,那时候诸侯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所以当时的洛阳,远不如今天的北京这么风光。

  苏秦虽然有个洛阳户口,但就是个普通老百姓。他有好几个兄弟,都是从事咨询业的。用当时的话讲,叫说客,是靠着知识和口才吃饭的。

  虽然在当时,说客的名声不算太好,但却是谋取富贵的一条捷径。但凡几个点子被主顾采用,好吃好喝的就都有了。而且,说客的主顾非富即贵,没准儿就是诸侯国的国君或者掌权的大臣。所以,说客这个职业在当时吸引了很多人。

  哥哥们都干这个,苏秦从小就耳濡目染,也一心想加入这个光荣而伟大的行业中去。


  苏秦一开始混得不行,除了娶了个媳妇儿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成就。为了更好地谋生计,苏秦学会了在出门前把自己包装一下。

  现在做咨询的人都知道,干这行得有一套拿得出手的行头,再不济也得弄套假冒名牌西装,几根劣质领带,以及一个半新不旧的笔记本电脑。

  几千年前也同样如此。苏秦也想尽办法,给自己弄了一件黑色貂皮大衣,弄了一辆桑木轮小车,然后自己拉着三轮小车出发了。小破车上据说装了一箱子书,显得他很有学问。

  没有值钱的漆器木箱,苏秦就拿草编了个草箱,把书装在里边;另外带上个口袋,里边装上必要的细软。

出师不利,回家苦练真功夫

  苏秦要去的地方,是当时知识比较欠缺的秦、楚两国。他先到楚国,可是连楚王的面都没见着。于是,他只好改投秦国。

  苏秦没有商鞅那么好的运气,他没办法直接见到秦王。于是,苏秦就在旅店里,累计写了十篇项目建议书,献给秦王。他等了很长时间,却都没有回音。

  一开始,他摆谱住星级酒店,先住五星、四星、三星、两星、一星,然后住农家乐,到最后连农家乐都住不下去了,被旅店主人客客气气地赶出了客房。

  这时候,苏秦把自己的小拉车卖了,盘缠用光了,貂皮大衣也旧得像搌布了。他只好自己挑起书袋子,往回家的路上走。从咸阳到洛阳,坐高铁还得好几个小时呢,徒步可真是够不容易的。

  苏先生这时候口袋里没钱。他身上背着一麻袋书。纸质书就够沉了的吧?那时候还不是纸质书,而是竹简。那一麻袋竹简,苏先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吃松子,喝泉水,风餐露宿,才总算把它们都扛回了家。

  回家后,苏秦也没有好日子过。他媳妇儿一看,自己老公像鬼一样回来了,就压根儿不想搭理他,低着头在织布机上干活,跟没看见似的。

  苏秦的嫂子也不给他点火做饭,而且还埋怨他。他的老爹老娘都不跟他说话。苏秦喟然长叹道:“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看来我是完蛋了。”


  但是,光喊完蛋是没用的,必须得自己混出点儿人样才行。苏秦就长了两片嘴,就爱干咨询这一行,别的干不了。于是,他只能再深造,修炼出真本事来。

  苏秦翻箱倒柜,在家里找书,找了半宿,找出来一本《太公阴符》。

  苏秦打开竹简,开篇第一句话是这么写的: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这话怎么看怎么像从《九阴真经》上抄下来的。接下来的句子,多数迂阔遥远,对于富国强邦似乎没啥帮助。再接下来一句话,对苏秦刺激很大: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苏秦眼前一亮,然后结合天下地图冥思苦想,萌生了给北边的弱国——燕国做项目的思路。

衣锦还乡把气出

  苏秦之所以要去燕国,是因为当时的燕昭王在求贤。乐毅就是这个时候跑到燕国去的。

  苏秦到了燕国后,燕昭王没有像秦、楚两国的老大一样摆架子,而是亲自接见了他。

  燕昭王问苏秦:“我们燕国是个弱国,但是我又想报仇,这事儿该怎么办?”

  苏秦说:“眼下燕国带甲数十万,粮食储备可预支十年,这些条件还算说得过去。但是,燕国命不好,土地比较贫瘠不说,还挨着齐、赵这样的强国。”

  对此,燕昭王深表赞同。

  苏秦又说:“现在天下有实力的国家,一共就是七个。而在这七个国家里面,燕国是最弱的,不能跟齐国这样的大国硬碰硬。但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现在的齐国人想吞并南边的宋国,正是个好机会。齐国进攻宋国,国力一定会打得损耗,所以燕国应该派兵帮助齐国,还要装出一副孬种的样子,拼命让齐国到南方,在宋国的战线上消耗。等到齐国消耗得差不多了,燕国再与齐国绝交。率天下之兵讨伐齐国,不过几次小战,齐国必然覆没。”

  燕昭王对苏秦的战略构想佩服万分。其实,苏秦这个战略,跟以前越王勾践对付吴国的方法很相像。就是让齐国自己先癫狂起来,再把他推向灭亡。

  于是,燕昭王就派苏秦到齐国做间谍,在进攻宋国的问题上推波助澜,一步步实现苏秦弱齐强燕的战略目标。

  苏秦临走时,燕昭王表示了自己的担心。这个计策虽然好,但是就算齐国被宋国消耗,可燕国仍然不是消耗之后的齐国的对手。

  苏秦说:“仅仅凭一个燕国当然不行,但是我们可以找帮手。如今燕国的南边有齐赵两国,现在齐国正在拼命拉拢赵国,如果齐赵两国结盟,一起打燕的主意,那就完蛋了。所以我这次出使,除了促成齐人伐宋自耗之外,还要离间齐赵关系,拆开齐赵联盟,把赵国拉过来。但是光靠赵国还不够,我还要鼓动西边的秦国一并伐齐。”


  燕昭王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封苏秦为武安君,佩带燕国相印;然后又给他准备了一百五十辆豪华马车,带着仆从、珠宝,开赴齐国当间谍。

  苏秦的公开使命是加强燕齐两国的友好,向齐国表示臣服,实际上苏秦肩负着四项重大使命:第一,弱齐强燕;第二,促齐伐宋;第三,离间齐赵;第四,促秦攻齐。他可真是一个超级大间谍。

  去齐国的路上,苏秦先绕道回趟老家,来了个衣锦还乡,父母亲戚都跑到洛阳郊外迎接。等到苏秦下了车,亲戚们都匍匐在地上,毕恭毕敬的,都不敢仰视,包括他的媳妇儿和嫂子。

逻辑陷阱真可怕

  在家乡显摆够了之后,苏秦到了齐国。见了齐闵王之后,苏秦先拜了两拜,然后仰起头来就开始念祷词。

  齐闵王搞不清苏秦搞什么,心想:“见了面之后先贺喜,然后念祷词,难不成你是来行刺的?”

  苏秦解释说:“我可不是刺客,也没那本事。我是来帮助齐国的。”

  接着,苏秦开始举例子讲道理:“人在饿的时候之所以不吃毒药,是因为即使能填满肚子,可是不久也会死去。而现在燕国虽然比较弱小,但也是强秦翁婿之邦。大王您为了贪图十个城邑的便宜,去侵占燕国,这样可就跟强大的秦国结了仇。现在如果让弱小的燕国做先锋,而强大的秦国做后盾,从而用天下精兵攻击您,这可跟吃毒药充饥一样危险。”

  苏秦顿了顿,瞅了眼齐闵王,又接着说:“为了避免这样的结局,大王不如归还燕国这十座城,再给秦王道个歉。秦王和燕国一定会感激大王。这样一来,齐国不仅避开了强敌,又能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如此一来,天下诸侯又会有谁不听从呢?”

  齐闵王听后非常高兴,就把燕国的十城送还,然后又给秦王送去了一封态度比较诚恳的道歉信。

  事成之后,苏秦回到了燕国。他对燕昭王说:“咱们虽然收回了被占的土地,但是报当年亡国仇恨的时机还没到。必须让齐国在西面和宋国开战,南面和楚国闹僵才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秦第二次出使齐国。

  当时的秦国一向与宋国交好,齐国若要进攻宋国,就必须与秦国断交。恰好这个时候,秦王派人到齐国商议共同称帝的事情。

  苏秦趁机劝说齐闵王:“你们齐秦两国并立为帝,天下人是尊齐还是尊秦?”

  齐闵王回答:“自然是尊秦。”

  苏秦接着问:“如果齐国放弃帝号,那么天下是爱齐还是爱秦?”

  齐闵王回答:“当然是爱齐。”

  之后,苏秦又抛出第三个问题:“齐秦两国一起瓜分赵国,与齐军一家侵吞宋国,哪一个更有利?”

  齐闵王回答:“当然是吃独食有利。”


  苏秦就这样一步步地把齐闵王引进自己的逻辑陷阱,使齐闵王联合赵国共同对抗秦国,齐秦两国关系恶化。然后,苏秦又撺掇齐闵王对宋国发起了进攻。

  宋国跟秦国交好,齐国针对宋国的军事行动使秦王震怒。苏秦就劝齐闵王先下手为强,给秦国点颜色看看。

  齐闵王也想对秦国行动,但是他怕燕国在背后捣乱。苏秦这时说:“燕国国力弱小,而且一向依附于强齐。同时齐之所以能够号令天下,也正是因为有了燕的支持。”于是,齐闵王打消了顾虑。

间谍潜伏十六载

  为了增加胜算,苏秦又以齐相的身份,开始游说各国,共同对付秦国。

  苏秦游说了韩、赵、魏、燕四国国君,各自出兵攻秦,然后推举赵国相国为合纵长。但齐国却是真正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齐国名义上合纵攻秦,不过是为了使秦不能抽身救宋,齐好再次进攻宋国。所以在讨伐秦国的问题上,齐国不卖力,韩、赵、魏、燕自然也就相互推让,因此联军始终没跟秦国发生大规模战争。尽管没有军事上的损失,但齐国劳师袭远,也有很大的消耗。

  这一次五国合纵攻秦,表面上看行动一致,可暗地里各自打算。军队就停留在了荥阳、成皋之间不前进。而齐国却在这时趁机伐宋夺得了一部分土地,造成了其他国家的不满。苏秦破坏秦齐两国关系的目的达到了。

  齐国在攻秦的同时,展开对宋的第二次进攻。这样一来,就让其他四国联军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既无法合力攻秦,又不能马上撤兵回国。

  本来苏秦此次南下,明面儿上是合纵攻秦,暗中却积极为燕国联系反齐同盟军。他一看各国离心,就暗中劝当时在魏国的孟尝君:

  “当年您在齐国的时候,为齐国立下盖世之功,可您不但不得重用,而且还背井离乡。齐国今又弃信义于不顾,玩弄联军各国。燕军有攻齐之意,赵国也早对齐怀恨在心。如果联合起来,一同进攻齐国,从而扩大魏国的实力,这样魏国和先生也必定会名动天下。”

  孟尝君一听很有道理,就答应游说魏国进攻自己的祖国。


  之后,苏秦又回到了齐国,劝说齐闵王跟秦国讲和。理由是魏、赵两国距秦国很近,而齐国却跟秦国不挨着。

  苏秦对齐闵王说:“如果咱们五国合纵不能击败秦国,那么魏、赵两国为了保存国家,肯定会向秦求和。秦国一旦同其他国家联合,定然会连横攻打齐国。所以咱们应该先跟秦国谈和,以免到时候被动。”

  齐闵王听完这番话,居然傻乎乎地答应了,在合纵还没有解散的时候,单方面和秦国媾和。

  此时,赵国的相国正忙于合纵攻秦。他一看齐闵王也不通知盟友,就跟秦单独讲和了,一怒之下就联合魏、燕,要对攻宋的齐国开战。

  齐闵王慌忙从宋国撤军,并且答应给赵国土地,赵国才停止了攻齐的行动。而苏秦也就离开了赵国,再次来到了齐国。

  这一次苏秦到了齐国之后,燕昭王心里有点不自在了。他心想:“苏秦多次跟我讲,伐齐的时机不成熟,阻止我攻打齐国,他该不是跟齐国弄假成真,真心为齐国好吧?”于是,燕昭王打算派人到齐国去替换苏秦。

  燕昭王这么做,苏秦觉得自己太委屈了。他冒着天大的危险,在这儿给燕国当间谍,居然还受到怀疑,简直比窦娥都冤。

  于是,苏秦给燕昭王写了一封信,信里面一通解释:“燕齐仇恨由来已久,我为燕齐邦交奔走,本来就难以获得各方信任。齐乃燕国心腹大患,我在齐国,一来可让齐不打燕国的主意,二来让齐国和赵国的关系破裂。现在齐国和赵国都不打算进攻燕国,燕得以整饬国力。这些都是对燕国有利的事儿啊。”

  看完苏秦的解释,燕昭王就相信了苏秦的诚信。所以,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向齐国报仇雪恨的时候,苏秦还继续待在齐国。他一方面蒙蔽齐闵王,整天说燕国是齐国的忠心马仔,另一方面又给燕昭王通风报信。

  所以,当五国伐齐联军组成之后,燕国大将乐毅任总指挥。苏秦在齐国,把齐国设防情况悉数向乐毅汇报。同时,他还劝齐闵王在燕国方向不要设防,集中力量对付西线。齐闵王也相信了苏秦。

  乐毅率五国联军在燕国方向发动猛攻,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根本就没有遇到强力抵抗。燕国的胜利让齐闵王和齐国大臣意识到自己身边潜伏着一只恶狼,这个人就是苏秦。


  于是,齐闵王下令将苏秦抓起来。经过一番搜查之后证据确凿,于是在临淄大街上车裂了苏秦。

  苏秦在齐国潜伏了十六年,做到那么高的官位,在世界间谍史上,这样的人也很少见。苏秦没有看到齐国的战败,但是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而在当时,苏秦以说话不老实,没信义而被天下耻笑。但谁知道,他其实是为了燕国的事业忠心了十六载,最后身死为天下笑?可见,人性是复杂的,苏秦到底是无信小人还是忠义之士,只能任人评说。

  而在当时那个时代,两种人最容易出人头地。一种是能征善战的武将,比如乐毅;还有一种就是逞口舌之利的谋臣说客,比如苏秦、张仪、公孙衍。

  大间谍苏秦死后,燕、齐两国的邻居赵国,也出了一位扬名千载的高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国伐齐
传记第四十一 苏秦 乐毅 田单
燕国复仇引起五国攻齐,齐国被打得仅剩两城,幸好田单力挽狂澜
一生一战而成名,一人一城而复国
由即墨三大夫的命运看识人、用人、察人的重要性
即墨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