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夷陵之战
目录[ 隐藏 ]
  • 1基本情况

  • 2夷陵之战背景

  • 3夷陵之战经过

  • 4夷陵之战影响

  • 5夷陵之战胜败原因分析

    • 5.1陆逊胜利的原因

    • 5.2刘备失败的原因

    • 5.3《三国演义》改写之处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1年,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三大战役是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称帝3个月后,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名,挥兵东征,命其将军吴班、冯习率军四万,击败吴军李异、刘阿等部,攻占巫山秭归一线,挑起了历史上有名的吴蜀夷陵之战。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222年月,在夷陵、猇亭一带使用火攻,火烧连营700里打败了蜀军。刘备狼狈逃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一病不起,向诸葛亮交代后事后病死在永安宫(今奉节师范学校内)。

  蜀国经历了这次灾难性的打击之后,也就基本失去了和魏吴争夺天下的能力。吴军后退诱敌,击其疲惫,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这场战役之后近40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编辑本段
基本情况


  战争名称:夷陵之战、彝陵之战、猇亭之战

  战争时间:蜀汉章武元年至章武二年(公元221年七月——222年八月)

  战争双方:昭烈帝刘备(蜀汉)、都督陆逊(孙吴)
    夷陵之战战况图

  主要参战人物

  汉军:汉主刘备
  吴班、冯习(战死)、张南(战死)、辅匡、赵融、廖化、向宠、陈到、傅肜(战死)、程畿(战死)、马良(战死)、沙摩柯(战死)、黄权(降魏)、庞林(降魏)、杜路(投降)、刘宁(投降)

  吴军:吴王孙权
  陆逊、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李异、刘阿、蒋壹

  兵力投入

  蜀汉:前锋冯习、张南4万,江北黄权5千,蛮兵沙摩柯数千,江南夷道2万,刘备身边1万,还有其他的,共约10万多。

  孙吴:朱然江陵5千,北方潘璋数千,孙恒江南夷道数千,步骘荆南数千,陆逊身边3万,共5万多。

  战役结果:刘备大败,连夜撤回白帝城黄权降魏。  

编辑本段
夷陵之战背景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据南阳和江夏北部,孙权据有南郡和江夏南部,刘备则夺取了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公元210年,在刘备的请求和鲁肃的规劝之下,孙权又把位于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借给了刘备。这样一来,刘备实际上就基本控制了荆州。不久,刘备又先后夺取了益州汉中,历史上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

  荆州对于刘备来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基地,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不久,刘备入蜀占据益州,留大将关羽坐镇荆州。

  到了公元211年,孙权占据交州(今广东广西)后,力量进一步扩大;而当时曹操正忙于兼并关中马超、韩遂势力,稳定后方,无暇南顾。孙权便趁这个机会向刘备索还荆州,而刘备则以“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为藉口拒绝归还。两国矛盾日趋尖锐,曾一度以兵戎相见。最后虽然达成了平分荆州的协议:以湘水为界,孙权占有江夏、长沙、桂阳,刘备据有南郡、武陵、零陵,但是两国间的矛盾并未真正消除。孙权一直对刘备不还荆州之事耿耿于怀。
    吴蜀夷陵之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率军围曹操大将曹仁樊城,水淹曹操七军,降于禁、斩庞德,震动许都。曹操采纳谋士司马懿、蒋济建议,利用孙、刘之间的矛盾,劝孙权向荆州进攻关羽后方,以缓和关羽北上的压力。当年十月,孙权趁关羽与曹军在樊城作战之际,派大将吕蒙袭取了荆州治所江陵。关羽腹背受敌,十二月南返至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与子关平皆为吴将俘杀。孙权占领荆州,吴、蜀联盟关系破裂。这样一来,孙、刘矛盾便全面激化,最终导致了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一个月后,刘备决定大举攻吴,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魏文帝曹丕见到孙刘联盟内部分化瓦解,不胜高兴,并乘机煽风点火,多方寻找机会以加剧吴蜀之间的矛盾冲突,好坐收渔人之利。蜀汉方面诸葛亮赵云等绝大多数大臣、将领都看到了大举攻吴对蜀不利,因此再三规谏刘备不要出兵攻吴。但是,正在气头上的刘备丝毫也听不进这些意见。

  至于孙权方面,在夺得了荆州之后,为了巩固既得利益,也不愿再加剧吴蜀之间的冲突,曾两次遣使主动向刘备求和,但均为刘备所断然拒绝。东吴南郡太守诸葛谨(诸葛亮之兄)也曾给刘备写信,向他陈说利害,希望刘备停止攻吴行动。刘备同样置之不理。

  公元221年7月,既失荆州又失爱将的刘备亲率蜀汉军队十多万人,在蜀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匆忙发兵,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因双方交战于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史称夷陵之战;又因最后决战于猇亭(今湖北宜都北),亦称猇亭之战。  

编辑本段
夷陵之战经过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十多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陆逊反攻示意图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孙权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夷陵之战地图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编辑本段
夷陵之战影响


  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数万蜀军在这场战争中基本是伤亡殆尽,损失惨重,刘备靠着众将领的死保,才勉强逃入白帝城。蜀国经历了这次灾难性的打击之后,也就基本失去了和魏吴争夺天下的能力。一生征战的刘备在六十岁的时候却输给了不到四十岁的后生陆逊,刘备的一世英名从此付之东水,而陆逊则是靠着火烧七百里联营的战绩而美名扬。

  战役中失利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今奉节县)便不再西进。孙权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因长期征战和兵败而心力交瘁的刘备同意停战,次年四月逝世,蜀汉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丞相诸葛亮,后者立即遣使与东吴恢复同盟,共同对抗曹魏,因此此战也为后来蜀吴重新和好抗击曹魏铺平了道路。

  夷陵之战最后解决了荆州归属问题,吴国占据荆州、蜀汉保有西川,两国形成了一种均势。而同时两国联盟又和大国曹魏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均势。这场战役之后近40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故而可以说,夷陵之战才最终确立了赤壁之战以来的鼎足三分之局。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编辑本段
夷陵之战胜败原因分析


  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劣势的吴军一举击败兵力占有优势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放弃水陆并进的优势,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甚至到后面把水军也拉到了岸上;战事拖的时间太长,又久攻不下,士气受挫,便中陆逊圈套;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陆逊胜利的原因

  1. 高度重视,志在必得。在猇亭前线,陆逊给孙权写过一封信,信里面一开始便说到,夷陵、猇亭这两个地方是国之咽喉,是我们东吴的门户,这个地方是不能丢的;丢掉了这两个地方,不仅仅是失掉一郡之地,整个荆州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所以,这场战争只许胜,不许败。

  2. 知己知彼,胸有成竹。陆逊在给孙权的信里面分析了刘备必定失败的三个原因:第一点,刘备劳师远征,远离自己的大本营到我们的地盘里来打仗。第二点,纵观刘备一生,虽然经历了很多次战争,但是胜少败多。第三点,刘备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舍船就步,本来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水陆并进,但是他放弃了。所以陆逊对孙权说自己有把握战胜刘备。

  3. 沉着应战,后发制人。在夷陵、猇亭之战里面,心理战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备浮躁、陆逊沉着。刘备初战告捷以后,他曾经派一支军队把孙桓将军团团围在夷道这个地方。孙桓是孙权同族的侄辈。这个孙桓就向陆逊求援了,陆逊说不去,为什么呢?“第一,安东中郞将(孙桓)威望很高,手下的将士都拥戴他;第二,夷道这个地方金城汤池,守得住,我们不用去救援。等到我的计谋成功之后,他那边的围不救自解。”果然,陆逊这边一放火,夷道那边的围就解了。

  4. 忍辱负重,一心为公。陆逊做这样一些决策是有风险的,他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有底气。陆逊本人,在此战前,未有远名,亦不是一个元老宿将。而他率领的部下全都是一些有战功的老将军或是亲贵,这些人一开始不大听他指挥,叫谁谁不动。陆逊有一次召开会议,把所有的将领都找来,手按着宝剑,站起来说:“诸位注意,刘备,乃天下枭雄,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现在主公把这样一副重任托付给了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团结起来,都应该振奋自己的士气,来对付这个厉害的、狡猾的敌人。在军言军,令行禁止,请大家好自为之,本帅可是有言在先了。”一番义正词严,这些人就开始听他的话。事后,孙权曾经问过陆逊,说你手下那些将领不听你指挥,你怎么不向寡人报告呢?陆逊说:这些将军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栋梁,都是主公今后要依仗的人。  

刘备失败的原因

  刘备之所以失败,正因为他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3大忌讳:“天时”,他选择酷暑去攻打吴国,吴国作为防守国没什么,而作为进攻国方的蜀国,每天冒着烈日行军,这让士兵的身体和士气都慢慢衰弱。假如只单单是天时,蜀军还可以依靠士兵的数量取胜。但他偏偏同时失去了“地利”,为陆逊创造了偷袭的好机会。蜀军驻扎在树林茂密的地方,虽然靠近河流,但是也没有办法对抗吴军的进攻。最致命的是,刘备没“人和”,在出征前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在出征后又把智勇双全的赵云安排覆辙粮草。最后马良劝他不要驻军在树林茂密之处他也不听,这为陆逊的进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  

《三国演义》改写之处

  此战虽然是吴国获胜,但由于小说《三国演义》主要是描写蜀汉,所以很多部分为偏袒蜀汉而作出改写,如下:

  * 甘宁早在夷陵之战前病死,非为蛮将沙摩柯所射杀。

  * 朱然与潘璋等数位知名的吴国将领实在夷陵之战中立下战功,演义中则被写成战死于此战。亦因此造成之后东吴对曹魏的江陵之战没有撰写。

  * 士仁与糜芳投降东吴后并未逃回蜀汉,也未杀马忠,然而在演义中被描写两人见情况不对劲便杀死马忠逃回蜀汉,遭刘备处刑。

  * 陆逊退兵是认为曹魏趁隙攻击而退兵,并非演义中的遭迷宫八阵图所困无法追击。

  诸葛亮为什么不参加夷陵之战?

  此外,很多人看过《三国演义》都有过这个疑问,以诸葛亮的军事天才,当初要是让诸葛亮带兵攻打东吴,灭掉东吴后再打魏国,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为什么不让诸葛亮去呢?原因有二:第一,历史上的诸葛亮治国上确实很好,但在军事上才能并不那么突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很大部分都是演义夸张的结果,所以历史上就没有诸葛亮非要参战的必要性了。第二,当时蜀国需要后方有他看守,辅佐刘禅,提供粮草补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战场秘境追踪:夷陵古战场 (八)
武圣关羽不可回避的十大耻辱纪录
动图战争:夷陵之战,刘备一生中最大的惨败
夷陵之战刘备输掉的根本原因竟然是没理解一句话?
决定蜀汉命运的一战——夷陵之战,此战后蜀汉再无回天之力
陆逊(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荆州牧、右都护,跟随孙权四十余年,享年63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