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非著名野心家的非正常善终=荀攸之死

朋友酷爱三国,尤崇操、懿,以为男神,每与余论,则讥其只看演义,非关史籍。尝谓之操在世时仲达无所闻,非因才而受抑,实乃操眼中尚无司马氏之威胁,当是时,颍川荀氏才是操心目中头号潜在威胁。三国演义中把荀彧、荀攸两人的死算在“曹贼”头上,认定是孟德不爽,逼死了两位大才。平心而论,文若之死确实有曹操的主观意愿,但公达之死,在我推断,还是自己憋出来的毛病,不死不行了。

荀氏叔侄跟曹操其他谋臣不一样,他们的身份很微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严格说来不是丞相属臣,而是代表传统士族势力在汉庭上支持曹操的盟友。只不过荀彧一般在后方掌控,而荀攸多在前方随军。荀彧跟曹操书信往来,言谈中也一般也是谦称,较少像其他人忽悠曹操那样拍马屁说什么明公之类的,说明双方地位大致平等,但是合伙人总得有个领衔出头的,所以荀氏等大士族尊重曹操在朝廷上的领导地位。荀彧之死要源于曹操晋位魏公,加九锡,这个时候曹操的地位应该已经很稳固了,对大士族的支持需求也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所以荀彧很不合时宜地表示了某种程度的担忧,曹操报复的手段就是把荀彧从汉臣的地位直接变为丞相属臣,要求从军,要知荀彧作为汉朝的尚书令,留镇许都十七年,可是从未从过军的。这分明在朝廷上收拾你怕你的幕后集团生变,于是就是先打掉你的大义名分,再弄到我手掌心里,找机会收拾你,荀彧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看不出曹操想对自己干什么?但是,作为士族代言人、荀氏领袖,虽然年纪不大,那种稳重范儿是不轻的,多少有点顽固,有点“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怕也有一天你杀我!”的觉悟,于是就这么郁闷死了。

荀彧死了,荀攸还好好地活着。这叔侄的关系挺有意思,在三国志、后汉书乃至世说新语、三国演义里都不大能找得到这叔侄俩在朝廷内外军政大事上的互相配合。当然虽然同族,看家谱的话还是稍微有点远。演义里把荀攸的死因说成跟荀彧差不多,也是曹操要晋级了,这回是升魏王,我推断荀攸也是没办法,要继续代表大士族阶层含蓄地表示不爽,然后曹操一句你想尝试你族叔的滋味嘛?!于是荀攸也明白了,该病死就病死吧。但是曹操这句“汝欲试文若也?”在史籍中是找不到的,一般都记载荀攸病死算是善终。我只想说,你们特么也太不了解大野心家荀公达先生了。

荀攸是什么人?三国里大部分谋臣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这哥们就在当官了,出道跟贾诩差不多早,但是比贾诩的起点高得多——丫可是在何进手下当谋士的,贾诩给西北几个军阀兵痞出主意跟他简直没法比,当然我也不是埋汰贾文和,毕竟大家出身不一样么。最重要的是公达先生可不是甘心给人家出谋划策的主儿,这货策划过刺杀董卓(未成行),拒绝朝廷任命在中原地界当炮灰,谋划到四川去割据,还好因为路不好走被阻拦在荆州,直到被偷到大义名分、代表汉朝的曹操征召。可以脑补下,像刘焉、刘璋父子这等庸人在巴蜀都能偏安这许多年,以他十倍于刘家父子的才干,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能折腾出点什么来,一争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按说这么一位既有野心也有能力的牛人,是不会听命于曹操这么久,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荀攸或者荀氏家族跟曹操存在着某种政治协议,荀氏家族的才俊倾力为曹操所用以交换某种政治利益。因此在曹操创业初期,曹、荀两家是绑在同一辆停不下来的战车上的,必须融洽,戮力同心。但到了三国中期,对外大势已定的曹操岂能容忍自己的权力被分割、被转移?这点上曹操确实比司马懿强上许多,“王与马,共天下”虽然是司马氏渡江避难后喊出来的,实际上在八王之乱以后,王氏士族在朝野的地位已经足矣架空虚弱的司马家。曹操开始利用其他的势力来打破这个均衡,意图破坏这个协议,晋魏公、晋魏王,可能都是政治手段,用来攻击以荀氏家族为代表的大氏族势力。君不见,劝进、加九锡这种事情,“无良”文人华韵做得,老学究陈寔的孙子、政治性极强一贯正确的陈群做得,敌对阵营投降于曹操参加革命晚出身不好的王粲等人做得,而革命老班底、名门望族的荀氏家族做不得。非但做不得,还要阻扰,所以两次劝进荀氏在曹操阵营中的族人都没有联署,不仅不掺和多半还在质问说好的“曹和荀、轮天下还是共天下来着”呢?众所周知,曹操在革命初期,一方面为了拉拢人心许过许多空头支票,比如著名的“本意以身后事托之”,一方面为了留给大家一个无私、清廉的革命者形象,大抵也说过从各位当中培养革命接班人神马的鬼话。作为曾经一起在何进手下工作过的老同事,我想荀攸大抵是对曹操的身后事有着一种深深地期许的。直到曹操晋位魏王——这意味着曹操的权力从丞相的公权力变成世袭的私权了,这对荀攸的野望来说,打击是致命的。公达君此刻不病都对不起多年的隐忍,此刻曹操竟然还把曹丕托付给荀攸说什么“公达人之师表,当以礼敬之。”这跟刘备托孤猪哥绝逼是同样的以退为进啊——你不是一直做大好人么?我把儿子托给你,你要是谋逆不就成了伪君子么?你道义都没了谁还会支持你?最让荀攸绝望的是自己病了,曹操派曹丕拜在床下伺候,那不就是摆明了告诉你,老子的接班人在此,你该死心了吧?于是,荀攸的心死了,人也死了。

荀氏叔侄之死,有曹操的功劳,但相比荀彧,我更愿意理解为荀攸是为自己的野望、理想殉葬,毕竟荀彧死后,荀攸和荀氏家族并没有太大的动静,也没有明确地表露过不满。顺便一提的是,荀彧死后,长子荀恽、次子荀俣、三子荀诜均早卒,长孙荀甝年三十而薨;荀攸也好不到哪里去,史载其长子荀缉有攸风,然而早殁,次子荀适嗣位,又无子绝后。——怎么样?想到什么没有?整个一肯尼迪家族三国版啊。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要知道荀彧长子荀恽娶曹操女,幼子荀粲娶曹洪女,这特么整个一外戚啊。荀彧长子荀恽与曹丕不和,史载“丕深恨之”,姐夫为啥要和舅子闹矛盾?——还不是权力继承惹的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志里的谋士那么聪明,为什么不自己单干?
魏晋时代的高门士族,简谈荀彧所在颍川荀氏家族的盛况
曹操杀荀彧后果有多严重?其后代辅佐司马师司马昭,一举推翻曹魏
“最牛关系户”为何出自荀氏?
曹操“唯才是举”片面强调才能忽视德行,造成曹魏短命
三国荀彧之颍川荀氏家族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