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析(廿八)

文献

楚威王遣莊蹻畧地至滇會有秦師道絶遂王之秦通五尺道置吏焉漢元狩間彩雲見於南中遣使跡之雲南之名始此也元封二年發巴蜀兵臨滇滇舉國降以為益州郡賜王玉印章帝元和二年建學立師後主建興三年益州渠帥雍闓殺永昌太守與孟獲誘煽諸夷以叛丞相亮討平之而以吕凱為雲南太守晉宋齊梁陳隋廢置不一唐分立為六詔而南詔強盛開元間遂并五詔朝廷遣使冊為雲南王天寳間殺太守張䖍陀臣於吐蕃王師討之敗績無何復請内附仍受冊封賜金印後為其臣鄭氏所簒石晉時段氏據之宋建隆三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乗勝進取為圖上獻太祖鑒唐之禍以玉斧畫大渡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段氏遂得世其國元世祖定雲南改為中慶路封宗室梁王居之而段氏居大理不睦搆兵皇明洪武十四年遣潁川侯傅友徳西平侯沐英伐雲南諸郡悉平之置雲南布政使司領府二十州三十六縣三十二而羈縻不與焉


分析

我们粗读一遍这段文献,发现中间有很多时间节点,所以我们可以按照时间节点来断句,首先按照时代,其次按照年号。关于年号的识别问题,我们在前面几期已经有相关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至于不常见的几个年号,我们将在下文详细分析。


楚威王遣莊蹻畧地至滇會有秦師道絶遂王之。秦通五尺道置吏焉。漢元狩間彩雲見於南中遣使跡之雲南之名始此也。元封二年發巴蜀兵臨滇滇舉國降以為益州郡賜王玉印。章帝元和二年建學立師。後主建興三年益州渠帥雍闓殺永昌太守與孟獲誘煽諸夷以叛丞相亮討平之而以吕凱為雲南太守。晉、宋、齊、梁、陳、隋廢置不一。唐分立為六詔而南詔強盛,開元間遂并五詔朝廷遣使冊為雲南王,天寳間殺太守張䖍陀臣於吐蕃王師討之敗績無何復請内附仍受冊封賜金印後為其臣鄭氏所簒。石晉時段氏據之。宋建隆三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乗勝進取為圖上獻太祖鑒唐之禍以玉斧畫大渡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段氏遂得世其國。元世祖定雲南改為中慶路封宗室梁王居之而段氏居大理不睦搆兵。皇明洪武十四年遣潁川侯傅友徳西平侯沐英伐雲南諸郡悉平之置雲南布政使司領府二十州三十六縣三十二而羈縻不與焉。


接下来我们按照时代一句一句来看,并分析上面这一总断句用了什么时代标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


01

楚威王遣莊蹻畧地至滇會有秦師道絶遂王之。


楚威王,这里一看是先秦的楚国,后面 莊蹻 是和历史上西南地区开发有重大关系的人物,这件事史称“庄蹻开滇”。后面讲的是 庄蹻 略地到了 滇 的地方,會有秦師 ,正好遇上秦国出兵,道路阻绝,这里道路阻绝是指和楚国本土的道路被截断,于是 庄蹻 干脆就在 滇 地称王,此处 王 作 动词,做...的王。既然秦国可以阻碍到楚国进军西南了,如果大家不熟悉 楚威王 是春秋还是战国的人,可以据此判断,楚威王应当是战国中期以后楚国的王,至少在秦国夺取蜀地之后。不过似乎某个影视剧已经让大家都很清楚 楚威王 是什么时代的人了。


02

秦通五尺道置吏焉。


这个 秦 就不再是上句的 秦国 了,而是统一以后的秦朝。秦朝开五尺道通滇,因路宽五尺而得名,并在滇地置官吏管理。


03

漢元狩間彩雲見於南中遣使跡之雲南之名始此也。


汉代元狩年间,这里 元狩 是汉武帝的年号。按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大破匈奴于单于庭,因此应当至少熟悉 元狩 是汉武帝年号。元狩年间,在南中地区见到了彩云。汉代称云南、贵州等地为 南中,这是一处历史地理常识。然后派遣使者去追寻,而 云南 之名就始于此。


04

元封二年發巴蜀兵臨滇滇舉國降以為益州郡賜王玉印。


元封二年,这里 元封 已经很明显就是年号了。这个年号来源于汉武帝封禅泰山。这一年汉朝征发巴蜀等地的军队到滇地,滇国举国投降,以其地为益州郡,并赐给滇王玉印。有人就说这里断的不对,后面还一个 章 字,应该赐给滇王玉印章。对不对呢?我们仔细看看下一句:


05

章帝元和二年建學立師。


章帝是东汉的皇帝,这里 章帝元和二年 就算不知道 元和 是不是 章帝 年号,起码语句是通顺的,上一句 玉印,也符合古人的说法。但是,如果上一句连成 玉印章,一个是古人没有这样的说法,再一个下一句只剩下 帝元和二年,缺了东西,所以不通,是错误的断句。

章帝元和二年,在滇地建立学校,设老师来教学。尽管这句话没有说是哪里,但是上下文都是在讲云南,这里当然一样。而为什么办教育这件事在历史中会单独提一笔呢?在古代,兴学的同时表示文化的输出与意识形态的灌输,东汉在云南开始设立儒家的学校,说明从此开始有了思想的培育,而不仅仅是武力的征服和行政的管辖。滇地在这种情况下,将逐渐被纳入到汉朝的文化圈中,进一步融合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中。


06

後主建興三年益州渠帥雍闓殺永昌太守與孟獲誘煽諸夷以叛丞相亮討平之而以吕凱為雲南太守。


这个 後主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应该都很熟悉,就是那个阿斗,蜀汉后主刘禅。为什么?看下文就知道了。益州渠帥雍闓殺永昌太守,这个事件如果我们不熟悉的话,下面这一位七擒七纵的演员我们一定应该知道:孟獲誘煽諸夷以叛。史书上雍闿是大人物,这里 益州 指的不是 益州刺史部,而是 益州郡,上文提到汉武帝时设置的那个郡。雍闿杀掉永昌郡的太守,和孟获煽动各部落反叛蜀汉。丞相亮 指的就是 诸葛亮,诸葛亮平定了此次叛乱后,以 吕凯 为云南郡太守。


07

晉、宋、齊、梁、陳、隋廢置不一。


这句话没什么好说的,只是说蜀汉以后,继而统治云南地区的几个朝代有时废掉行政区,有时又设置行政区,但总体形势,从这一时期的历史来说,中原王朝对这一地区的管理是日渐松弛的。


08

唐分立為六詔而南詔強盛,開元間遂并五詔朝廷遣使冊為雲南王,天寳間殺太守張䖍陀臣於吐蕃王師討之敗績無何復請内附仍受冊封賜金印後為其臣鄭氏所簒。


这一句比较长,因为这其中讲了一个在云南地区的重要政权的历史。唐代当时滇地分为六诏,六个部落,其中的蒙舍诏位于最南边,又被称为 南诏。开元年间,南诏兼并其他五诏,统一六诏,这里 朝廷 指的是 唐廷,唐廷遣使册封其(首领)为云南王。按句意应当是封首领为王,而不是封国家为王。天宝年间,南诏杀太守张虔陀,臣服于吐蕃。吐蕃 和 王师 要断开。尽管我们说过,一般古代讲自己王朝的军队,为了赞颂称之为 王师;这里作者是明朝人(最后一句 皇明 暴露身份),按理没理由称呼 唐朝 为王师,但是古代封建王朝,尤其是中原王朝讲求德运终始,所谓“天命”继承,因此后代也会以古时的中原王朝作为中心来赞颂,或是沿袭古人的史书,而这些史书绝大多数又是中原王朝所著,于是思想上就有中心,绝不会称 吐蕃 军队为 王师,此处是指唐军。唐军征讨南诏,失败。


無何復請内附仍受冊封賜金印後為其臣鄭氏所簒。


无何,没多久,实际有几十年。按唐朝在天宝年间与南诏交恶,到德宗时才修好。此时,南诏 復請内附,仍受冊封,賜金印。这说明 南诏 后来又称为唐朝的一个属国。后来为其臣子郑氏所篡。这里郑氏指的是 郑买嗣,他的祖先 郑回 本来是汉人、唐朝的官吏,天宝年间被南诏俘虏,到郑买嗣时已经掌握了南诏的政权,于是郑买嗣取而代之,建立了大长和国,时为公元902年。


09

石晉時段氏據之。


石晋,指的是五代中的后晋,因其统治者姓石,于是称为石晋。大长和国没有太长就被推翻,接着几个短命王朝: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到公元937年(中原为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


10

宋建隆三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乗勝進取為圖上獻太祖鑒唐之禍以玉斧畫大渡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段氏遂得世其國。


宋朝建隆三年,王全斌已经平定蜀国。这里 蜀国 是十国中的 后蜀。王全斌灭了后蜀以后,打算乘胜进取(大理),制成图上献宋太祖。这里 為 是 做 的意思,动词,二声(音 维)。这里就有个问题了:為圖上獻太祖鑒唐之禍,这一句怎么断。这里根据上下文,太祖 既是上一句的宾语,也是下一句的主语,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断?这里无非两种断法:


甲:為圖上獻太祖。鑒唐之禍,...

乙:為圖上獻。太祖鑒唐之禍,...


我们这里总结一条原则是“宁主不宾”。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1. 语句通顺与否。如果用 甲 ,则后面缺失主语,而用 乙,前句可以认为是宾语省略。

  2. 这个主语不一般。这个主语是个皇帝,在古人的笔下一般皇帝也是国家和朝廷的代称。我们今天无所谓尊重不尊重,不过封建帝王而已。但是如果要断句的话,还是要以当时的思维来看。


这里指的是宋太祖。宋太祖鉴于唐朝的祸患,这件事我们单独有问题,后面细细分析。宋太祖用玉斧(在图上)画大渡河以西,说:这以外非我国所有。段氏于是能够世代统治其国家。


11

元世祖定雲南改為中慶路封宗室梁王居之而段氏居大理不睦搆兵。


元世祖平定云南,改为中庆路,封宗室梁王居(中庆路)。注意下句称 段氏居大理,因此这里梁王不是有整个云南,而是居于中庆路治所,即今云南昆明。云南此时有两个势力,然后这两个势力的关系不好,不睦,甚至交兵。搆(音 够)兵 今作 构兵,就是交战。


12

皇明洪武十四年遣潁川侯傅友徳西平侯沐英伐雲南諸郡悉平之置雲南布政使司領府二十州三十六縣三十二而羈縻不與焉。


皇明 这里一看,文献作者是明朝人,用了赞颂的敬语。洪武十四年,明朝派遣两个人:潁川侯傅友徳、西平侯沐英。这里两人都带有爵位。按当时云南仍在元朝残余势力控制下,因此明朝到洪武十四年才派兵征伐。都平定以后,明朝置云南布政使司,统领府二十个、州三十六个,县三十二个。有人就问为什么州比县还多?原因在于明朝有直隶州,还有和县一级的州,还有府下辖有县的州。于是羁縻就不兴了。这句话我们后面有问题专门分析。



至此文献基本梳理完毕。





参考文献


...楚威王遣莊蹻畧地至滇,會有秦師,道絶,遂王之。秦通五尺道,置吏焉。漢元狩間,彩雲見於南中,遣使跡之,雲南之名始此也。...元封二年,發巴蜀兵臨滇,滇舉國降,以為益州郡,賜王玉印。章帝元和二年,建學立師。後主建興三年,益州渠帥雍闓殺永昌太守,與孟獲誘煽諸夷以叛,丞相亮討平之,...而以吕凱為雲南太守。晉、宋、齊、梁、陳、隋廢置不一。...(唐)分立為六詔,而南詔強盛,開元間遂并五詔,朝廷遣使冊為雲南王。天寳間殺太守張䖍陀,臣於吐蕃,王師討之,敗績。無何,復請内附,仍受冊封,賜金印,後為其臣鄭氏所簒。石晉時段氏據之。宋建隆三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乗勝進取,為圖上獻。太祖鑒唐之禍,以玉斧畫大渡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段氏遂得世其國。元世祖定雲南,改為中慶路,封宗室梁王居之,而段氏居大理,不睦,搆兵。皇明洪武十四年,遣潁川侯傅友徳、西平侯沐英伐雲南諸郡,悉平之,置雲南布政使司,領府二十、州三十六、縣三十二,而羈縻不與焉。


(文献摘自《滇略》,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原文无句读,公众号工作人员据文意暂定句读)

问题与解题思路


1 文献中所述“云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指代范围不同,试指出两个文献所提及的历史时期的“云南”范围,比较其异同。

我们注意到,提到 云南 的有这样几个时代:


一是汉武帝时,这时据传彩云见于南中,称之为云南;

二是蜀汉时,这时南中发生叛乱,蜀汉以吕凯为云南太守;

三是唐朝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四是元世祖平定云南,这里云南不是元朝时的云南而是大理的云南;

五是明朝平云南诸郡,这里云南不是明朝时的云南而是元朝的云南;

六是明朝置云南布政使司。


当然,此外还有不同时代的云南称呼,这里我们只分析上面六个概念。


这六个概念尽管说的大致上不离开今云南省的范围,但是又和今天的云南省不一样。这六个概念各自指代的范围也都不相同。下面我们就逐个解释这六个概念所指代的范围。


一、汉武帝时的“彩云之南”

不管云南这个名称是否源自彩云的传说,文献讲的比较清楚,彩云见于南中,因此彩云所在的南中地区就被称为云南。但是这个 南中 概念是比较含糊的,所指区域比较大。南中 不能与另一个概念 西南夷 划等号,因为 西南夷 指代的范围更大,北可以到今川甘交界地带,然后向南经过川西高原,包括云贵高原大部地区在内,甚至还包括了秦巴山地、巫山间,这些地区当时生活着数十个不同的族群。南中 应大致指今云南、贵州两省大部,四川南部、重庆南部以及广西西部,乃至今我国西南国境外的部分地区,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汉武帝时的 云南,也没有 南中 那么大,应该指的是今云南中部,汉武帝平定西南之前的昆明国、滇国等地,以及西南更远的地区,包括云南南部等地。


二、蜀汉的云南

既然说有云南太守,那么这个云南应该是个郡。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后,在原来的行政区划基础上分出一个云南郡,治今云南祥云县云南驿镇。该郡大致包括今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大部,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部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一部等地。


三、唐朝的南诏

唐朝既然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那南诏的疆域就是云南所指代的范围。当然,南诏的疆域范围也是不断变化的。统一六诏后,南诏的疆域约是今天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地区,洱海周边各县。阁罗凤时,南诏版图大为拓展,大致有今云南省全省,及贵州省西端,四川大渡河西南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等地。全盛时南诏还包括有今缅甸亲敦江流域上游以东的地区和老挝北部地区。


四、元世祖所灭的大理

这里说元世祖,实际不准确。尽管大理是忽必烈所灭不假,但是当时忽必烈还不是蒙古的大汗,当时是元宪宗蒙哥时期。大理的版图在南诏基础上又有所不同。大理在西北部较南诏略有扩展,这是因为吐蕃分裂后势力衰退;而大理在东北方向则因宋朝放弃部分大渡河以南的地区而有所扩展。其他地区和南诏略同。


五、明朝所攻取的元朝云南行省

元朝的云南行省,所辖区域因元朝对外扩张而成为历史最大。当时的云南行省为全盛时十行中书省之一,包括今天我国的云南全省、贵州西部、四川西南部,以及老挝北部、泰国北部和缅甸北部等地。


六、明朝的云南布政使司

明朝的云南布政使司,统辖范围约有今我国云南省大部(今云南省东北一角当时属四川),广西西北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部等地,以及缅甸迈立开江以东地区和缅甸东部萨尔温江与湄公河间地区,以及越南西北一部。


不同之处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了,相同点在于主要以今天云南省的中部地区为核心。历史时期,洱海和滇池周边地区是云南地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有利于管理周边地区的行政机构或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


2 宋太祖划界大渡河的原因是什么?

文献中这么说:“太祖鑒唐之禍”。那么唐朝有什么祸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的是,自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云南地区就逐渐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管辖。南梁发生侯景之乱后,无暇顾及西南边陲,从那时起,云南地区就已经脱离了管辖。但是当时因为发展水平等原因,当地还是一个各族各部杂处的情况。


2016年8月,云南洱海。在唐初,洱海周边有六个部落,被称为六诏。


这种情况直到唐初,这时在云南中部大致有六个部落,也就是六诏。六诏统一后,南诏势力逐渐进入今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部地区,和唐朝有了利益冲突。加上唐朝边地的官吏骄横,也给了南诏借口。于是到南诏阁罗凤时,他就和唐朝撕破了脸皮,并向此前一直与唐朝敌对的吐蕃称藩。结果唐朝几次发兵都大败,而这时正是杨国忠当权,唐朝即将发生大的灾难。南诏甚至进攻到蜀地,对唐朝有很大的威胁。结果安史之乱爆发,唐朝陷入巨大的危机。在平定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已经大不如前,仍然和南诏发生战争,力不从心。于是到唐德宗时,终于找到契机,此时南诏也很厌恶吐蕃对其邀求不已,而且当年阁罗凤反唐时也声称自己是不得已,后世当归附唐朝。于是南诏与唐恢复友好关系。这一次可以说是唐朝时南诏给其带来的第一祸。


然而这一次和平并没有持续到唐朝灭亡。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诏王 世隆即位。当年唐宣宗去世。世隆 的名字和唐朝两个皇帝犯讳: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当时世隆前任去世,不向唐朝报丧,而宣宗去世,也不致哀,名字也不避讳,这些都犯了唐朝的忌讳。而世隆想必也是早有野心,对这一切不在乎也不满,于是世隆悍然称帝,发动了对唐的战争。唐朝这时本来就已经进入垂暮之年,又和南诏作战,因此不得不加紧征发百姓,并加派赋役。于是这成了压倒唐朝的一根稻草。因为戍兵的原因,唐朝爆发了庞勋起义;随后不久,又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战争,成为唐朝灭亡的前兆。这可以称之为南诏带给唐朝的第二祸,也是致命的祸。


因此,宋太祖赵匡胤在想到前面这些事的时候,不得不心生寒意。宋朝当时初立不久,北有辽国及其仆从北汉,南方的很多割据政权在消灭后蜀以后还存在。即使是平定南方所有的割据政权后,北面的辽国仍然是大患,大理尽管距离宋朝统治中心遥远,但是如果发生战争,必将耗尽国力,把宋朝拖垮。也因为这时云南地区的大理国是个和南诏一样统一的国家,况且已经数百年没有被中原王朝控制过了,所以如果与其发生战争,必然旷日持久。


那么为什么是大渡河以西地区呢?当时大理的控制区域是跨金沙江的,因此大渡河是一道自然屏障。宋朝放弃大渡河以西以南地区,使得大理如果进攻,有险可守;而大理也不能借这些地区向宋朝有所邀求。因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历史上对大理的记载是极少的,宋朝和大理的外交可以说是寥寥可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尽量保持相安无事,宋朝也不介意大理是否向自己朝贡。甚至有一次大理向宋朝贡马,宋朝还偿以资费,害怕“拿人家的手短”。


2016年8月,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时期。


3 文献末尾说“羈縻不與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言外之意是在说以前的时代云南都在搞羁縻。那么什么叫羁縻呢?所谓羁縻,是指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管理方式。中央册封当地的酋长、首领和土豪为官吏,唐代有羁縻州,则官职为刺史。此外,对当地的实际管理,则由这些羁縻的官吏来按照自己的老办法管理。实际上中央没有实际管辖权,因此称为羁縻,和内陆的流官和府州县不一样。


但文献的这种说法不准确。汉代试图将其纳入版图,设州县官吏驻守。但是这样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当地各族上层统治者不服管理,杀死中原政权派来的官僚。于是到了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则更多以当地上层为官吏,如爨龙颜就是晋宁太守。如此看来,云南整个地区在明朝以前的一些历史时期的确是羁縻。


这种羁縻一直到唐玄宗时,唐朝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这个爵位就是羁縻的,实际上是承认了其对云南地区的统治。但是到阁罗凤反唐后,这已经不是羁縻而是和中原王朝独立了。此后尽管讲过和,但是这种局面都没有变。而宋朝干脆不管大理,可见大理更是独立于中原王朝的国家。


而后,元朝终于结束了这种局面,灭掉了大理,但是段氏的统治并没有完全结束,只是作为国君的历史结束了,而成为了一个类似藩王的藩镇;而这时云南还有一个蒙古宗室的梁王镇守。这和元朝版图辽阔,需要派亲王出镇有关。不过,云南已经是元朝的行省之一了,从这个形式上看,云南最多是羁縻,而不再是之前独立于中原王朝了。


回过头来再看明朝。文献作者洋洋得意(从他的口吻可以看出来)的是,之前都是羁縻状态,现在羁縻都不兴了,说明到了大明朝,云南真正成了其版图的一部分。作出这个结论,源于布政使司的设置,以及府州县的设置。不过这些只是文献表面。明朝实行土官的制度,有土知府、土知州,例如我们最熟悉的丽江木府,就是土知府。明朝改土归流远不如后代那样力度大,因此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到解放前仍然有不少土司。但是,云南作为一个整体羁縻的情况到明朝不复存在了,明朝成功地将在内陆的行政制度搬到了云南。但是,如果说明朝比元朝高明,怕也不见得高明多少,因为云南也有出镇的人,这就是沐英及其子孙,只不过这一家比较忠于明朝而已。


所以这个题见仁见智,可以说这句话不对,提出反驳意见;也可以说对,提出赞成的理由,言之有据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诏大理国独钴明王杵
叶榆稗史-[明]张继白
●卷三百二十九 四裔考六
云南名称的由来
云南为什么叫“云南”,这个名字已经使用了两千多年
云南中心城市,为什么从大理迁到昆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