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是懵懂一时吗 详细??
圜随笔SUIBI 唐衣隶五李治约穴子 是一泽东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军事才能有过 乞很高的评价,如指出“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 之右者”。但他惟独对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一事大 不以为然。在读《新唐书?? 李恪传》时,毛泽东批道: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 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毛泽东读文 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我以 为,虽然毛泽东的读史批语中有许多真知灼见,但 也未见得每一条都是确评。比如上述有关唐太宗立 太子一事的批语,便属于一家之言,可以进一步讨 论和反思。 贞观十七年(643年),生性顽劣而又跛足的太 子李承乾因谋反罪被废为庶人。唐太宗只得在剩下 的两位嫡子李泰和李治中确定新的皇太子。魏王(后 来称濮王)李泰多艺能,唐太宗一度很欣赏其才干, 李泰也曾想利用这一优势取李承乾而代之。事实证 明,正是李泰的结党营私、不甘其位引发了李承乾的 铤而走险。等到李承乾被废,唐太宗舍弃才能出众而 野心勃勃的李泰,最终将性格相对懦弱仁孝的晋王 李治立为太子,这便是后来的唐高宗。 众所周知,唐太宗自己是通过“玄武门之变”而 登上帝位的,兄弟相残的悲剧给他留下了终生挥之 “"瞽IJ璧一盱” ■胡长明 不去的阴影。令他倍感痛心的是,仿佛是冥冥之中的 报应,政变具有传染性,往日的悲剧险些又在李承 乾、李泰兄弟身上重演。所以当李承乾被废后,唐太 宗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便把如何避免兄弟相残的 悲剧重演放在突出的位置来考虑。长予李承乾、四子 李泰和九子李治均为长孙皇后所生,也就是正统观 念所讲的三位嫡子。在为什么要立李治为太子的问 题上,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 位可经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 泰共承乾可无恙也。”又表示:“自今太子不道,藩王 窥嗣者,两弃之。传之子孙,以为永制。”(《旧唐书》 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 濮王泰》,岳麓出版社 1997年版)李世民正是看中了李治的宽仁孝友,才 决定将他立为太子。因为争当太子失败,李泰被徙居 均州郧乡县。后唐太宗曾拿着李泰所上表对近臣说: “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中心念泰,卿等共知。但 社稷之计,断割恩宠,责其居外者,亦是两相全也。” 然而,局面并未就止尘埃落定。经过一段时间的 考察,唐太宗发现李治不仅性格相对懦弱,而且过于 循规蹈矩,很难培养成为一个精明强干的帝王。皇帝 们立储时的基本心态是“生子如狼,犹恐如羊”,况 且李治生性缺乏狼性,这让唐太宗始终放不下心来。 万方数据 他开始犹豫了,并将目光投向第三子即吴王李恪。李 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加之李恪“善骑射,有文 武才”,因此“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唐太宗非 常喜爱他,确信此儿“英果类我”,有意将其立为太 子以取代李治。过去毛泽东和其他许多人都认为,唐 太宗再换太子的计划之所以最终搁浅,主要是因为 李治舅舅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然而,事实的真相并 非完全如此。因为在立太子这样关键的问题上,凭唐 太宗的性格,他会听取大臣们的意见,但绝对不会被 大臣们所左右。如果大臣和他的所思所想差别很大, 他断难降心相从。唐太宗的深层顾虑是,如果真的立 李恪为太子,那么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可能都 不得善终。再者,过去那些拥立李治的大臣如长孙无 忌、褚遂良、李勋等面对李恪又将何以自处?所以,唐 太宗最终放弃废立之举,恐怕仍是担心兄弟相残的 悲剧再度上演。 唐太宗在立李治为太子的过程中可谓煞费苦 心。为了李治安全地坐稳皇位,唐太宗还为李治精心 搭建了未来的辅政班子,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勋等 代表不同的势力集团,三方互相牵制,免使一方坐 大,其平衡术可谓老谋深算。更有趣的是,为使李勋 将来对李治忠心耿耿,唐太宗还故意将李勋贬谪出 宫,再嘱咐李治即位后将其招回。其帝王术于此也可 见一斑。 以上是从唐太宗的心态所做出的一点分析。接 下来我们再重新认识一下李治的素质和表现。李治 的性格虽然比较懦弱,但秉性仁孝宽厚的他却适合 做守成之主,延承平之世。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来 看,性格大刀阔斧的皇帝如秦始皇、汉武帝等虽长于 建树,但也往往流于折腾。汉武帝刘彻是一代雄主, 但在其治下却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晚年不得 不下罪己诏。底层社会的老百姓大多并不喜欢这样 的皇帝,反倒是乐于生活在像“文景之治”那样的守 成时代。 李治统治时期,国家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动荡,这 难道不是当时的老百姓之福?而且,李治也绝非一般 人所想象的那样缺乏政治才能和帝王谋略。据《fEl唐书?? 太宗本纪》记载,唐太宗在世时每视朝,常令太子 sulBI随笔圜 李治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其善”。可 见李治是具备做帝王的基本条件的。李治当政初期 基本延续太宗路线,他礼敬大臣,勤于政事,坚持一 日或两日上朝。全国经济繁荣,户口数量在永徽年间 增至380万户。他规范了科举考试制度,以孔颖达 《五经正义》作为明经科的考试范本,还亲自策试举 人,选拔人才。永徽至龙朔年间,大臣宗室赞翊教化, 著书蔚为风气。如永徽七年(656年)《五代史志》 (梁、陈、北周、北齐、隋)编成;龙朔三年(663年), 太子李弘撰成《瑶山玉彩》500卷。彬彬文治,粲然可 观。文治之外,李治在武功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他任用薛仁贵征伐高丽,派遣苏定方进讨贺鲁、百济,皆大获全胜,威震殊俗。这不仅促进了边疆的进 一步稳定,而且延续并增强了大唐作为天朝上国的 庄严气象。自古帝王与宰相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 为防止宰相专权,李治在其统治时期增加了宰相人 数,分割和削弱了宰相之权,如元徽、显庆年间,李治 任命的宰相便有李勤、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韩瑷、来济、许敬宗、李义府、杜正伦等。这也反映了李 治仁孝背后精明的一面。 李治最受人诟病的举措是立武则天为皇后,以 至于后来女主擅权,还~度使大唐江山改变了颜色。 其实,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废立皇后的帝王多得很, 如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宋仁宗赵祯、明 宪宗朱见深等,为何后人专责李治一人呢?再者,武 则天也算是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至少比她的两个 儿子唐中宗和唐睿宗要强得多。她在许多方面发展 了贞观之治,又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毛泽 东对武则天的评价并不低,曾说武则天“不简单,简 直是了不起”,“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 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毛泽东的读 书生活》,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这就给后人留了 一个疑问,即李治一手造就了武则天这么一位有作 为的女皇帝,为何毛泽东又称李治为“朽物”呢?还有,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李治自显庆年间之 后便身体不适,“多苦风疾”,严重时以致“目不能 视”。这点似乎可以证明,李治并非是无缘无故怠政 荒政,并甘于大权旁落的。有个时期他还想废掉武则 万方数据 冒随笔suI8l天,只是那时武则天已羽翼丰满,废掉已不太容易罢 了。 所以,从唐太宗立太子时的心态来看,他是经过 慎重考虑、反复比较的,很难说是“懵懂一时”;而从 李治的素质和表现来看,他当皇帝三十多年中固然 缺乏大的作为,但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是延续了承 平之世。武则天的上台,如果不囿于传统的观念,那 么李治不但没有过错,反而与有荣焉。还有一点不能 不谈一下,即通观中国历史上皇帝立储的情形,我们 就会发现,在“家天下”的皇权专制制度下,皇太子 的选择是在封闭的圈子中进行的,何人做皇太子决 定于父皇之喜好,而父皇又常常陷入立长、立嫡、立功、立贤、立爱等诸多的矛盾困扰之中。这种将天下 电历史上的 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有这样一个情节: 朝廷命官李瀚去江苏山阳县调查邗沟覆船 事件,调查中发现当地官员有贪腐行为。山阳县令 试图贿赂李瀚,遭到拒绝,最后,山阳县令指使手下 将李瀚勒死,然后又制造了自杀的现场。最后,神探 狄仁杰出马,侦破了此案,李瀚的死因才大白于天 下。 《神探狄仁杰》是影视剧,剧情可以虚构,但这 种虚构其实是有事实依据的。在清朝,就发生过一起 极为类似的官员“被自杀”事件,这就是“李毓昌 案”。 安危系于一人、将接班人选囿于血统的痼疾困扰了 中国几千年。体制的重大缺陷,导致不论怎样英明的 君主,差不多都会被接班人问题弄得焦头烂额甚至 痛哭流涕。唐太宗如此,后来清朝的康熙大帝不也如 此吗?皇帝对太子的期望值甚高,稍有不满便想废 立,但事到临头又顾虑重重,最后大多只好委曲求 全。因此,与其说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是“懵懂一 时”,还不如说他摆脱不了体制的魔咒更为准确。唐 太宗为立太子之事绞尽脑汁,但终究仍带有赌博的 性质,机关算尽式的聪明也难免漏洞百出。“虑切于 此而祸生于彼”,乃是帝王们考虑后事时的常态。从 体制的角度来看,我们只能原谅唐太宗没有想到一 切,没有看见一切。囡 “官员 ‘百贝 教自杀" ■郑连根 李毓昌是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考中进 士当年即被派往江苏省山阳县督查救灾款发放情 况。可是,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初八早上,他被发现 悬挂在屋梁上,气绝身亡。仆人李祥发现后赶紧报 案,山阳县令王伸汉接到报案后,带领仵作前去查 验,得出的结论是:李毓昌系自杀身亡。随后,知府打 报告给省里,省里报给了中央。这样,李毓昌自杀身 亡就成了一个官方结论。 然而,李毓昌自杀疑点颇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太宗第三子李恪的简介 李恪为何没能当上皇帝?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
唐太宗再立太子(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三)
魏王李泰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欢的四儿子李泰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废太子李承乾,立第九子李治为储君?
唐初冤案,刘洎之死暗藏大秘密,李世民束手无策,8年后儿子枉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