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孝陵之◎◎◎◎保护和管理   总(6)

帝王之陵,曾是国家和皇权的象征,事关子孙兴盛与国运长久,600多年风采依旧。

明孝陵建成后,作为皇权和帝威的象征,一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管理和保护。明代,它是开国皇帝的陵寝,位尊至极,也是“龙脉”之源,关乎子孙的兴旺发达与国运长久。故在管理上采取了严格的措施。

“孝陵卫”建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六月,专门驻扎把守孝陵的军队,有士兵5600人。它隶属于亲军卫指挥使司,受南京中军都督府节制。

洪武以后,孝陵卫稍有变化,且规模缩减。嘉靖二十四年(1545),该卫士兵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三弱,并为相对独立的陵寝保卫机构,不许奉祀内臣干预,也不许以栽种为名妄行掣取。以后虽地方平宁,但不许废撤。嘉靖四十一年(1562),准孝陵卫正军500名,专听神宫监差遣;士兵平时随营操练,有紧急情况专护陵寝,不许混同营兵一体调拨,该卫主要任务实际上还是以保护孝陵为主。毕竟是太祖陵,尊崇有加,从洪武年间设立孝陵卫始,直至崇祯年间,孝陵卫兵力充足,俸禄、供养皆有保障。卫所职官允许子孙世袭,普通士兵老弱病死,同样可由后代递补。当然,孝陵重地,护卫不容出半点差错,失误者受罚,轻则降职外调,重则戍边。


                     明朝军队


       按明朝政府规定,当时普通百姓是不能擅自入陵,就连祭陵的官员也要在外郭大金门“数百步外”下马,步入陵区。《明史》对此有这样的记载:“车马过陵,及守陵官民入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现孝陵卫附近就有一座“下马坊”,上刻“诸司官员下马”6字,以作警示。当时是如何处罚的?凡擅入孝陵陵门者棍击一百,太社门九十,未过门限者各减一等。守卫官未尽责者,各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有谋毁陵墓之行为,凡是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且“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其十五岁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若女许嫁已定归其夫,子孙过房与人及聘妻未成者,俱不追坐。知情故纵、隐藏者斩”。为了打击毁陵行为,大力奖赏百姓告发,有能捕获者,民授以民官,军授以军职,并将犯人财产没收赏赐。知情后首先告发者,而由官家捕获罪犯,只给财产。当然,有赏有罚,如知情不报者,棍击一百,流放三千里。


                 明孝陵石像


      凡盗大祀神祇御用祭器、帷帐等物及盗飨荐玉帛、牲牢、馔具之属者,皆斩。其未进神御及营造未成,若已奉祭讫之物及其余官物,皆棍击一百,判刑三年。若计赃重于本罪者,各加盗罪一等,并在右小臂膊上刺“盗官物”三字,以示惩戒。

凡盗陵园内树木者,皆罚棍击一百、判刑三年。若计赃重于本罪者,各加盗罪一等。若有盗砍树株者,验明数字,比照盗大祀神御问罪。为从者,发边疆充军。取土、取石、开窑烧造、放火烧山者,俱照前处罚。其孝陵神烈山铺舍以外,去墙二十里,敢有开山取石、安插坟墓、筑凿池台者,带枷锁一个月,发边疆充军。若在山林兆域内纵火者,棍击八十、判刑二年;延烧林木者,棍击一百,流放二千里。

犯事越轨者,当要治罪。正德元年,给事中周玺上奏:“弘治年间,南京守备太监蒋忠,于孝陵南二十余里案山开路,私便行走。事发论死。”隆庆三年(1569)十二月,南京神宫监太监王采私自盗伐孝陵树木,斩首。严酷的封 建 礼 制,让人望而却步,这保证了孝陵在明朝 200 多 年中安然无恙。

保护是一 个 方 面,管理则又是一 个 方 面,人为因素可以控制,但无法面对天灾,譬如大风、暴雨、雷电,以及自然损害,因此,维修就尤为重要。


              明孝陵文臣像


       凡孝陵内殿宇有损,都由南京中央机构六部之一的工部负责修理。从永乐年间开始,历经数十年风雨的孝陵部分建筑开始出现破损,修缮工作随之展开,陆续修缮了神厨、宰牲亭、棂星门、孝陵殿、具服殿、孝陵外垣、明楼、正殿、宝城内墙垣、金门、碑亭、金水桥等。整个孝陵,是小修不断,大修也常有,成化十六年(1480)二月壬戌,命南京工部修理孝陵殿宇房屋,一次就维修了98间。明代,修缮工作一直持续不断,孝陵整体基本保护完好。

清初,江山易主,孝陵不再享有尊崇的地位,其管理日渐松弛,陵园树木首遭破坏。曾经作为禁区,钟山是几百年无人打扰,树木葱茏,参天蔽日,绝对是上佳木材;且地处近城,取之便利。清兵占领江宁(今南京)后,社会动荡,一时无序,当地人争相盗伐,孝陵树木毁坏严重。

                  多铎入南京


          改朝换代的命运,明孝陵也不能幸免。但清廷出于巩固统治之需,迎合汉人对明太祖的尊崇,对明孝陵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从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统帅、豫清王多铎南下至江宁,亲谒孝陵,环顾四周,见疮痍满目,遂令灵谷寺住持速行修理。秋七月,又派太监2人、陵户40名守护孝陵。特别是康熙、乾隆二帝南巡,多次到孝陵拜谒。清代,始于康熙为孝陵立碑保护,禁止樵牧,以垂永久,数百年来,孝陵得以安然无恙。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立都南京,此后12年间,清政府和太平军之间展开围剿与反围剿,战事连绵。钟山乃城东屏障、战略制高点,双方在此搏杀,明孝陵深陷战火之厄,其地面木构建筑悉数被毁。

战后,在两江总督曾国荃的主持下,对孝陵文物加以整修。清末,内忧外患,朝廷自顾不暇,只能任由孝陵遭侵蚀。好在,孝陵主体建筑未受大损。

宣统元年(1909),气象更始,不知出于何种考虑,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居然联袂竖起一块保护孝陵的“特别告示碑”,碑文破天荒地用了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镌刻。其内容大意为“鉴于明孝陵内御匾、碑刻及古遗物遭涂抹、破坏,造成伤毁,总督端方大人下令设立围栏予以保护。游览人等有越栏或任何对该区御匾、碑刻及古遗物造成损坏之行为,一律禁绝”。

             特别告示碑拓片


      他们是否已预感江山将易?抑或担心外患来袭?不得而知。总之,这在中国帝陵中算是一件独一无二的稀罕之物!遗憾的是,碑文中却无母语,这让不识洋文的百姓看不懂。既然不知为何意,无知者无畏,当局的一切禁令皆成空言,他们我行我素,继续在孝陵放牧砍伐,拆城砖盖房子。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一次,孙中山与胡汉民等人到钟山狩猎,有感于山势壮观,底蕴深厚,于是笑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1925年3月他临终前,再次叮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奉安中山陵。同年,明孝陵划入总理陵园内,一并妥善保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孝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对文物保护立法,明孝陵的文物遗存得到了全面的整理和维修,其周边环境也不断改善。1961年,国务院公布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孝陵榜上有名。此后,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南京市中山陵园风景区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明孝陵保驾护航。

1963年以后,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多次拨款,由文物部门和中山陵园管理部门主持对孝陵文物遗迹进行修缮,包括明楼楼面、享殿、大金门、碑亭、神道、下马坊等,使之旧貌为之一新。

1991年,《明孝陵保护规划》出台,次年12月获得国家文物局通过并正式实施。明孝陵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按照规划方案,其保护范围分三个层次,两级保护区。

下马坊、神烈山周围近4公顷的面积,以及南京手表厂、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石像生、梅花山、妃子墓区、陵寝建筑、宝城、东陵等共约12公顷为一级保护区,受到严格的保护,只能进行与文物保护有关的工程项目,严禁搭建与原孝陵建筑无关的任何工程项目。二级保护区范围达180公顷,在其区域内,不准建设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建筑,对影响景观的设施严格控制,必须建设的要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在二级保护区之外按管理条例为控制建设项目,形成第三层次保护区,保护范围为31平方公里。

保护规划一经落实,在以尊重文物和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全面进行了改造维护,无论是环境综合整治,还是对遗存的修复工作,都规范有序,以达至善至真。

2000年12月以后,南京市将多年的渴望化为坚实的行动,在许久的酝酿和准备之后,正式启动了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明孝陵的保护和管理随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对文物的修缮,始终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凡是涉及到建筑遗存和历史环境的问题,概以历史和实物资料为准,然后确定施工方案。经过整治后,全面提升了明孝陵的面貌,风景如旧,神道宽敞平整,水面碧波荡漾,草坪郁郁葱葱,陵墓更显宏大厚重,充分展现了陵区古朴、秀丽的历史风貌。

2003年7月3日晚,在巴黎举行的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获得全票通过,成为中国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明清皇家陵寝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制度。

明孝陵“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四大古都中惟独南京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更好地凸显南京在中国历史上所拥有的优越的文化地位。

总体而观,明孝陵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它一改前朝陵墓规制而独辟蹊径,并为后世帝王所沿袭,其创新功不可没。不仅如此,它将帝陵文化中南北之异同加以整合,最终形成了以南方体系为主导的模式,是为集大成者。具体而言,孝陵在建筑规划、布局、类型和细部加工上,都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强调规整严谨的同时,又注重自然随性,体现了泾渭分明的色彩和相得益彰的呼应。大的方面,譬如郭城随地形就势,显现出自然的天性;陵宫则遵循传统,整齐划一,中轴对称,以示封建礼法的尊严。在孝陵的功能分区中,导引部分及神道蜿蜒曲折,而外郭及陵宫沿轴线一字排开,随山势走向,层层推进,循序提升,疏密有度,张弛有道,在最后部分以地宫为核心收官,形成高潮。整个陵墓不再是冰冷肃杀、毫无生命体征的一群固化建筑,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气息,其建筑构思融入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契合了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因缘化合、儒家的礼制典章,成功地塑造出一个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完美形象。至于细节部分,包括“前朝后寝”制度、神道共享形式、神道取曲规制、首创方城、明楼建筑样式、神道石像生的鲜明特色、建筑空间分割的统一性以及完善的排水系统,大大升华了建筑作为凝固音符的境界,有麝自然香,让后世叹为观止。总之,明孝陵蕴涵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格局和风貌,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影响至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孝陵
中国古代十大帝陵
明孝陵,明清两朝皇家陵寝规制的开创地(图)
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明孝陵有多少名人去拜访过?数据令人吃惊
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钟祥明显陵、南京明孝陵一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