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这里肯定会有人说项羽的分封其实并不公平。因为项羽在分封的时候给自己分了西楚九郡,是所有诸侯王当中地盘最大的,他的地盘全都是战国后期楚国最精华的一部分,其中楚国江陵、吴、彭城这三个最大的城市,项羽就独得其二,即吴、彭城。



所以综上所述,项羽的分封其实并不公平,也就是如此诸侯王才会群起而攻之。

但事实上真是如上所言吗?个人觉得实则不然,项羽的分封其实也是当时最公平的存在。



第一、项羽在分封的过程中并没有采用周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做法。也就是项羽并没有分封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同族为王,在他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当中没有一个是项氏一族。

第二、项羽的分封是以军功为依据。我们仔细看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就会发现,诸侯王中除了九江王英布是项羽的嫡系将领外,其余十七路诸侯王全为起义军首领,这些诸侯王在灭秦一战都有相应功劳。



第三、项羽的分封主要是按战国时期的格局来划分地盘的。当时项羽手中唯一被封王的楚将英布他被封在淮南,这是楚国旧地;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原属秦将,所以他们都被分封在三秦故地;魏王豹魏景湣王之子,所以被封在魏国旧地河东。

所以综上所述,其实项羽的分封在当时而言已是十分公平,以军功为依据,“按功分封”这完全合乎情理。项羽在灭秦一战居首功,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他在分封过程占据大头,这无可厚非。


再者他本是楚国贵族之后,占据楚地,理所当然,没什么错的地方,且项羽也并没有趁自己作为天下共主的机会将原六国所有的富庶之地都分给自己的嫡系将领,唯一是王的英布地盘还是在原楚地。

同时项羽也并没有一人独占楚地,分封时项羽只是独占东楚、西楚之地,南楚却是分给了三个诸侯王,即九江王、衡山王、临江王。



而对于天下最富庶的关中之地,项羽也并没有让自己的嫡系或者同族去掌控,而是依照约定分封给了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所以从种种迹象可以表面,项羽分封以属公平。

当然项羽的分封也并不是完全的公平,项羽也是有私心在的。比如本来刘邦是应该封“关中王”的,可是项羽最终却只是封他“汉王”,且还将他的封地封在较为偏远的汉中地区,同时还让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包围着刘邦,让他不能出关。



但是说实在的这么做也实属正常,对自己有威胁的人自然就要加以防范,总不能让他壮大,然后来搬倒自己吧。而且项羽也并没有多亏待刘邦,他自然让他做王,也依然给他封地,汉中虽比关中穷了点,但是对于整个天下而言,也算是富庶之地,项羽也算是厚待刘邦了。

那么这里就很多人不明白,为何项羽分封天下时已是当时最为公平的存在,为何诸侯王还会相继反叛,并对项羽群起而攻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无非“利益”二字。

可以说无论项羽如何的分封,总有人会觉得不满意,总有人认为自己吃亏了,也总有人认为自己才应该得到最富庶的地盘。

首先最先反叛项羽的就是那些没有被分为王的将领,如田荣、陈余、彭越之流,他们自认为自己功劳卓著,理应封王,可是最后却发现项羽并没有封他为王,自然就会反叛。



如田荣,他本是齐王田氏宗族。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他就与其兄田儋在齐地响应起义,并恢复齐国藩,田儋为王,他为相国。之后田儋被章邯所杀,田荣在随后并拥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他自立为丞相,当然实际上此时齐国已为田荣所掌控。

项羽分封诸侯王的时候,田荣自认为自己这般实力,项羽定会拉拢他,让他做齐王,可是没曾想最后确是曾经的手下田都坐了齐王,他自己什么都没得到,连王的封号都没有,这下就惹恼了他。于是在前206年,田荣就派兵攻打田都,将他赶出齐地后就自立为齐王,之后就反叛项羽。



其实田荣不能被封王,项羽是有充足的理由的。从反秦起义开始,田荣就一直在齐地割据自守,从来不出齐地与秦作战,如项梁曾让他向西一起夹击秦军,他就是不出兵,再如项羽也曾几次让他北上救赵,他依然还是不出兵,之后反秦联军入关作战时,田荣也依然没有跟随入关。可以说田荣在灭秦一战毫无功绩,他一直在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未参与过与秦的作战,你说就这样的田荣何德何能能够被封王?

其次反叛的就是那些被封王,但却不满意自己的封地的那些诸侯王,如燕王韩广、殷王司马卬等,其中最不满意自己封地的就是刘邦。



当时刘邦自认为自己的功劳是仅次于项羽的,他也是第一个率先入关的起义军首领,本来按照楚怀王的意思是“先入关中者为王”,可是项羽非当没有封他为关中王,还把他封到偏远的汉中去,让他做汉王,这就让刘邦受不了了。

凭什么你项羽能做西楚霸王,我刘邦却只能做汉王,真是“叔可忍婶不可忍”。于是乎,刘邦后来的反叛也就理所当然了,毕竟刘邦的雄心可不是做王,而是天下之主,他的反叛是迟早的事情。



就这样,项羽分封诸侯不到4年的时间,随着诸侯王相继反叛,前202年,项羽自刎于乌江。

其实项羽本可避免这样的结局,如果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他能够注意到以下的几点问题,也许就能避免乌江自刎这样的惨剧。

一、项羽在分封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失误就是放弃了关中的控制权。虽然关中之富十倍于天下这种说法有些过于夸张,但是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战乱不断,相对稳定的关中地区经过秦人数百年的经营,其实力显然是跃居于其他地方之上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关中地区,项羽居然主动放弃,当时哪怕他自己不愿意去,让自己的嫡系将领,如英布去,这样也可以,可是项羽却什么都没做,而是实实在在的将它放弃了,这就等于是给了他人可趁之机,一旦让对项羽有异心的人掌控住关中,他就完全可以凭借着关中之富去与项羽争斗,而事实上之后的刘邦正是借助着关中富饶资源,最终击溃了项羽。



二、项羽另外一个错误就是将彭城作为都城。首先彭城是一个四战之地,其交通虽然四通八达,十分利于四面出击,但却也是个难以防守之地,很容易成为交战的中心,可以说十分不利于项羽对于封国的统治。其次彭城距离关中地区真的是太远了,一旦关中这等天下最富庶的地区有变,项羽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而一旦关中被占领的时间过长,等项羽率军前来时,关中早已是他人的囊中之物。再是彭城非天下中心,它根本不利于项羽去管控天下,一旦诸侯王有变,项羽很容易鞭长莫及。



三、项羽分封时候过度依赖秦三降将去钳制刘邦。说实在的项羽虽把刘邦作为最大的敌人,但却有些小瞧了刘邦,他妄图依靠秦三降将在关中盯着刘邦,这完全就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首先,关中地区的百姓本就仇恨这三位降将,更是仇恨坑杀了二十余万秦卒的项羽,而反观刘邦,关中秦人对这位入关奉行“约法三章”的刘邦可是十分的有好感,所以试想他们怎么可能会帮助项羽他们去对付刘邦呢?因此当时刘邦一反叛,秦三降将立刻就在短时间内就被击败,而这其中少不了那些秦人的帮助。



当然不管我们当代人如何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分封最终的结局就是,十八路诸侯王近乎一半诸侯反叛,剩下诸侯悉数被灭,最后项羽也自刎于乌江,随后汉王刘邦建立了国祚四百余年的大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3万人歼灭50多万人,中国历史上只有他敢,白起都做不到
书摘 ┃英雄末日·项羽四面楚歌的故事
楚汉之争打了多少年?刘邦是怎样快速结束战争的?
用人之道乃立国之本
楚汉战争中,此人在齐国牵制了大量的楚军,才是刘邦得到喘息机会
英雄悲歌之二:楚汉风云和垓下悲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