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龙海战打响鸦片战争第一炮

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后,深圳大鹏营等沿海卫所将士严厉防堵鸦片走私。清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公元183994),大鹏营参将赖恩爵率领水师在香港九龙洋面巡逻,面对英国武装商船的武力挑衅,打响了九龙自卫反击战,揭开了鸦片战争血的序幕。

这场战役,史称“九龙海战”。

英国虎视眈眈广州湾

英国殖民者见到葡萄牙占据了澳门,便对广州贸易港口垂涎欲滴。清乾隆八年(1743)六月有英国商船因躲避台风,偶然进入珠江口新安、东莞两县海面,有意停留,心怀不轨。在东莞知县印光任的反复劝说之下,还是滞留到九月才勉强离去。乾隆十年(1745)六月,英国商船5艘又到珠江口,谎称去日本做生意,留连观望了两个多月,见广东水师防范严密,又遇到敌对的法国商船,不得不离开。

英国商船在清中期以前大致上都能通过合法手续进入广州通商交易,而嘉庆以后,则由于走私鸦片等违禁品严重,外国商船被严控盘查,获批才能进入黄埔港,于是英船开始在澳门附近和新安县沿海的伶仃洋一带,寻找新的落脚点。嘉庆七年(1802)三月,一批英国商船没按事先约定前来贸易,进不了广州而停泊在新安(深圳市古称)伶仃洋上。英人想在澳门暂借葡人房屋居住。葡人深知英国野心,但又怕英国人的武力,暗中赶快通知两广总督吉庆,想借中国政府之手赶走劲敌。

吉庆旋即上奏朝廷,嘉庆谕命:“有犯必惩,切勿姑息;无隙莫扰,亦勿轻率。”吉庆总督派员向英人传达了清帝的旨意,英国人虽口头应允离开,却一直拖延至六月份才回国。这期间英人在伶仃洋的落脚点大都在古代屯门镇辖区,即今深圳南头城到香港岛一带海域。

清嘉庆十年(1805)4艘在新安、东莞两县海面游戈的英国兵船开到虎门附近海面,以帮清朝官兵剿捕海盗为名故意逗留拖延时间。嘉庆十三年(1808)九月,3艘英兵船更放胆驶过虎门要塞,进入黄埔港。因为没有朝廷明确旨示,清军水师对英国人公开的武装入侵仅能怒目而视。[①]

此时,英人得寸进尺,由英国兵船护卫的英鸦片商贩,常在新安县伶仃洋上用“趸船”秘密囤积鸦片,然后通过中国烟贩和官吏组成的走私网络,偷运进沿海各地。在清道光十八至十九年间(1838-1839),输入中国的鸦片已增至每年3.55万箱。

于是,道光十八年(1838)十二月,朝廷便命在内陆禁烟颇有成效的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查禁鸦片。林则徐抵粤履新,铁腕禁烟,193963日在虎门公开销毁从外国洋行没收来的200多万斤鸦片,震动全国。虎门邻居的深圳地区人民纷纷涌到销烟现场观看和助威,万人涌动,击鼓舞狮,热烈拥护林则徐钦差大臣禁烟措施。但是,英国驻华总领事兼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却气急败坏,对广东销烟之举怀恨在心,一直伺机寻衅报复。

村民被英兵杀害成海战导火索

183977,英船“考奈蒂克”号和“满加洛尔”号的水手在九龙半岛南端尖沙咀“混行上岸,无故滋事”,将村民林维喜殴伤致死。义律拒不交凶。林则徐和深港军民对义律破坏具结、抗不交凶,非常义愤。林维喜案发生后,义律用1500元偷偷收买死者家属,制造假证,出具“林维喜之死与英人无关”的字据。并公然在停泊于尖沙咀海面的英国船上自设法庭,声称己按英国法律“秉公审办”,没有发现凶手。这一恶劣行径激起中国人民愤慨,使中英关系进一步对立。

林则徐目睹英人所作所为,派新安知县粱星源亲往调查事实真相,发布《严禁本地民人与外非法往来交易并勒令义律交凶告示》;“……(义律)拒不交凶而求宽恕,又以谎言掩饰真相,乃桀骜之至。……为此,本大臣等现派出水师船,分别设站警戒尖沙咀,阻止并捉拿来自各港湾、售给食与夷人之所有船艇,严禁近海店铺民人与夷人暗中交易。”与此同时,林则徐巡视澳门争取到澳葡当局采取“最严格的中立”的允诺,又成功让当局将澳门的英人驱逐出境,迫使英商全部从澳门至新安海面水域,撤退到尖沙咀洋面上的货船和空趸船上寄住。

830,英舰“窝拉疑”(VOLAGE)号装配28门大炮,和数日后抵达香港的“海阿新”号等数艘英舰,编入到尖沙咀的商军船队。海军出身的义律认为船队壮大,装备配足,已经有了武装挑衅的资本,只等机会随时铤而走险。

94上午9时,义律与“窝拉疑”兵舰士密舰长登上快艇“路易莎”号,率领双桅军商船“珍珠”号、“得总喇吐”号、“甘米力活”号等5艘武装船,开往九龙山炮台附近海面。这时大鹏营参将赖恩爵率领本营3艘水师船,正在九龙山口岸巡查。义律派翻译郭士立在两名英水兵陪同下,登上师船,向赖恩爵递交呈文,并且威胁说,如果再不给英商船队供应食物,就会遭到武力惩罚。

根据林则徐令,赖参将反复向郭士立申明:村民林维喜被杀不能不了了之,在不具结不交凶的情况下,遵上谕令,不能接济任何食物。

义律听到郭翻译回报,气得暴跳如雷,他和士密舰长商量:“决定5艘船艇马上进入临战状态,动用大炮发言。”下午2时半,义律派人乘小船向赖师船递交一伤措辞强硬的最后通牒:如果英国人在半小时内得不到食品供应,他们就要击沉在九龙港内的中国水师战船!

林则徐曾告诫领兵各员,严密布防,不使一处空虚,但不得轻举肇衅。赖恩爵正派遣弁兵前往答复之际,义律竟然下令5只船舰同时开炮,轰击师船,记名外委兵丁欧仕乾被炮火击中,当场身亡。

               九龙海面中英舰船激战

英船率先开炮,杀死我士兵,英国侵略者已公开撕去伪装,暴露出蛮横行径,中国水师将士无不义愤填膺,深圳大鹏藉将领赖恩爵立即指挥各船和九龙炮台,向英船开火。师船兵丁很调整炮位对准英舰,猛烈还击,炮火集中攻击义律和士密乘坐的“路易莎”号的主帆。顿时19发炮弹击中“路易莎”,轰得它在旋涡中直转,惊惶失措的英兵,纷纷落水,义律只得率船狼狈逃避。

初创败绩,义律并不认输,转眼又调来主力舰“窝拉疑”号及武装商船“威亷姆堡”号投入海战。赖恩爵在给林则徐的战况汇报材料中说:“该夷来船,更倍于前。复有大船拦截鲤鱼门,炮弹纷集,我兵用钢纱等物,设法回避,一面奋力对击,了见该夷兵船,驶来帮助。”

赖恩爵率领的师船远远弱于义律及其增援的船舰,但他不畏强寇,忿激之下,奋不顾身,指令师船连放大炮,轰击英兵多名坠海。水师武器十分陈旧,很多兵丁用的还是鸟枪,但是并不因为武器陈旧怯战,有个名叫陈端龙的兵丁就是用这种陈旧武器击毙一名英兵,不幸的是,他被回炮炸伤阵亡。战斗一直进行到下午6时,才以英船逃回尖沙咀而告结束。[②]

这场海战持续了4个多小时,大鹏营水师有2名兵丁阵亡,2人重伤,4名轻伤;而英兵则被击毙17人,冈不里奇号舰长手腕被打断。这场海战,狠狠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充分显示了中国军民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

九龙海战胜利后,林则徐根据赖恩爵的战事汇报材料拟成《会奏九龙洋面轰击夷船情形折》,向道光皇帝详细报告了九龙之战的经过。他在这封奏折中,还转新安知县粱星源等禀报说:“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又渔舟叠见夷尸,随潮漂流,捞获夷帽数顶,并查知假扮兵舰之船主忌刺士(即受雇义律的‘坎布里奇’号船主道格拉斯)手腕被炮打断。此外夷人受伤者,尤不胜计。自此次对仗以后,巡洋舟师,均恨奸夷先来寻衅,巡缉愈严……”

10月上旬,道光皇帝收到林则徐《会奏九龙洋面轰击夷船情形折》,他在“该将赖恩爵见其来势凶猛,亟挥令各船及炮台弁兵施放大炮对敌击翻双桅船一只”奏章段落下面朱批四字:“可嘉之至”。此外,还在奏折上朱批:“既有此番举动,若再示以柔肠,则大不可。朕不虑卿等孟浪,但诫卿等不可畏葸,先威后德,控制之良法也。相机悉心筹度,勉之慎之!”

《道光实录》九月丁酉(18391011)条记载:道光皇帝“以轰击英夷船只卓效,赏赐广东参将赖恩爵花翎,呼尔察图巴图鲁(即勇士)名号,以副将用。守备黄琮以都司用。”道光二十三年(1843)赖恩爵官至广东水师提督、晋封振威将军,正一品;道光皇帝御笔赐匾额“振威将军弟”。该匾至今仍高悬大鹏古城赖府之中。

九龙海战是鸦片战争的首战,是中英双方的第一次交锋而取得的胜利。此役激战的时间虽短,但为后来(1939113日至13)穿鼻洋(珠江口)和官涌(尖沙咀洋面)之役,清军水师六次击退英军攻击提供了实战经验和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①]《深圳全记录》上卷,海天出版社,2000年出版。

[②]汪开国、刘中国《深港六百年大鹏所城》,花城出版社,200711月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穿鼻海战
大鹏所城
1839年7月7日,英国水兵在九龙殴毙华人林维喜
打响鸦片战争反侵略第一炮的将领,7次击败英军,死前仍挂念香港
深圳“大鹏所城”——古代海防前哨
穿鼻口之战:英国皇家海军与清朝广东的水师的正式较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