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兴张潜家族的崛起之路(一)

讲述德兴人自己的文化

微信公众号:风物德兴

原创作者黄宽重

 编排/制图:祝贵斌

德兴张氏兴起的关键人物是张偕。据史料记载,德兴张氏的远祖为汉留侯张良,到魏时泰山太守张岱由河内迁徙至清河,唐时张文瓘为扬汴同魏刺史,号称“万石张家”,其后子孙任官散居于长江、淮河之间,又避黄巢之乱,徙居于徽州歙县的黄墩。①宋初才由歙县迁饶州的德兴县,住于县城外约五里的银山乡仁义里一都的地方。早期生活甚为艰难,然精诚友爱,三世同居,“以孝友立门户”。

01

张偕幼孤,其父日宣所遗祖产不多,但在他辛勤经营,努力创业下,产业日多,家道日富,已为德兴小康之家。他为人宽仁乐施,义方尤著,有古长者之风,为乡里所重。偕生五子一女,长子与次子仍随他经营产业,而让三子张潜及四子张汲、五子张须三人专心读书,从事举业,这样的安排殆为传统中国社会中小康之家耕读传家的策略,但必也增加张偕及长、次子的负担。

三子张潜字明叔,他虽幼有大志,慨然慕古人功名,努力读书,“诵书日千数百言”,由于不忍心看到其父兄从事稼穑之辛劳,认为自已即使从事举业,将来在仕途也未必能大展鸿图,不如躬为子职,乃毅然放弃举业,与二位兄长同心竭力,共治家事,以分父忧。

张潜态度的改变,对张家日后无论在功名和产业上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他不仅是父兄的得力助手,甚至是张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关键人物。由于张潜勇于任事,对艰巨的任务毫不辞避,而且聪明能干,对家族的规划、衡酌得宜,使其家产日富,让其父得以优游仰成而专心教育两个小弟。

02

嘉祐六年(1061)其季弟张须(字季友)首先中进士第。治平四年(1067)其叔弟张汲(字正父)也中进士。科举的荣耀使其家由小康晋升为地方有名望的家族,因此行状称“克昌祖构者,公之力为多”。②

▲清同治十一年版《德兴县志》中对张须、张汲科举进士及第的记载

03

张潜善于治生,是其家族崛起的重要凭借。张偕所继承的产业不多,为人重义气,将产业之半给其义弟,使家产日少,但在张潜协助之下,不到十年的时间,产业增加十倍。张潜“天资聪明,临事辄判,其所经画,不成不为”。而且懂得“得与之为取之术”,故积而能散,散而后来,是一般人学不到的。如他读神农书,见胆矾水可浸铁为铜,试验成功,认为是利国之术,命其子张甲献给朝廷,依其法施行,岁得铜数百万。又如德兴与乐平二县交界处有巨大陂塘,浸溉甚广,但易于泛滥,张潜亲自勘察,认为“不一劳不久逸,不暂费不永宁”,于是以土石杂合,一举而塞决口,使水道与陂面平,解决水患问题。水塘是江南山区灌溉农田的重要设施,袁甫在徽州就看到陂塘“兴工虽难,为利则广,修治不辍,灌溉甚多,弥治数百顷之禾,惟资一塘堨之泽”,对“民间有世世无穷之利”。这也可以显示张潜眼光犀利,精于筹划,是致富之道。

▲德兴城区滨河大道城市雕塑—张潜及《浸铜要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氏千字家训、祖训》
全椒三支吴氏进士名人
【宋】张文虎宋宣教郎余公孺人张氏墓志铭()
厚德载福,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的阴德(桐城.张氏家族)
明代望族举子张翀《西园风度》手卷
不该被遗忘的盛名清初篆刻流派 安丘印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