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介公对徂徕石氏家族的贡献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北宋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人。关于他在政治、教育、文学等方面的贡献,我国学术界均有定论,认为他是北宋初思想家、教育家、经学家、文学家、儒家学者、理学先驱。这里就不多叙了。现仅就其对徂徕石氏家族的贡献,做一简要总结。

石介公对徂徕石氏家族的贡献,愚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建了石氏祖茔,初步奠定了石家林的规模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石介公母服未满,又守父丧。居丧期间,奔走告贷年余,又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于庆历元年(1041年)八月,举曾王父(曾祖父)以下七十丧为三十二坟归于大茔,以附始祖、高祖之墓。“茔域南北长四百八尺,东西广三百六十尺,合一十七亩。大树一百三十株,新树一千七百五十株,合一千八百八十株”。

据《泰安徂徕石氏族谱·绘墓图》一文载:石家林位于“泰安城东南,徂徕山西,汶河东岸,北王、桥沟之间。茔基大地二十七亩六分”。《石介墓》介绍资料也载:“石介墓位于徂徕山西北麓桥沟村南石家林中。原墓林占地20余亩,古柏千株, 浓荫蔽日”。

应该说石家林在石介修建后的千余年间仅增加了十亩六分,树木更换也不是太多。可见是石介公初定了石家林的规模,使徂徕石氏先祖们故后有了栖身之地,使徂徕石氏后人们有了祭祀先祖们的场所,使迁居他乡的徂徕石氏子孙有了寻根问祖的寄托。

虽然,民国以降、乃至文革,近千年的石家林惨遭破坏,然而“先有石家林,后有徂徕山。要想石家败,山倒汶河干”的谚语将永远是徂徕石氏传至千秋万代的祝愿与期盼。

二、撰写了《石氏墓表》,使徂徕石氏有根可循

石介公于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 八月八日,举曾王父以下七十丧为三十二坟葬于祖茔。次年(1042年)三月五日,石介公撰成《石氏墓表》(碑额题作《云亭里石氏墓表》,正文题《石氏墓志》,也有的题为《石氏先茔墓表》),列辞二千三百六十八字,刻石立于祖茔之前。

通过《石氏墓表》,我们知道了石氏之先出于文王之子卫康叔之后。知道我们徂徕石氏的先祖于唐末自沧州乐陵县迁来。了解了我们先祖虽是五经世守的儒学世家,同时也曾是以武自重的地方豪强历史。知道我们先祖先分六院后又分为十六院的过程。知道我们每位先祖的名讳及世系。

撰写《石氏墓表》并将之刻石,乃是石介公的远见。设想一下,如果不是石介公写下《石氏墓表》并刻石传之于世,我们徂徕石氏后人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是石介公给我们徂徕石氏后人提供了寻根的基础。

三、留给后人一份厚重的精神遗产

石介公身上具有很多的美德,除了好善嫉恶、刚正不阿的品质,虽在畎亩、心忧天下的思想外,以下两点都应是我们徂徕石氏世代相传的家风。

一是刻苦攻读、勤奋好学的精神。

石介公“学笃而志大”,“有慕韩愈节,有肩柳开志。”据北宋·彭乘著《墨客挥犀》记载: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石介在应天府学读书期间,生活困窘、难以温饱。然而在这种困苦的情况下,他“固穷苦学、世无比者(意思是:安于贫贱穷困,刻苦学习,世上没有和他相比的)”,是府学中最用功的学生之一。侍郎王渎听说他勤奋节俭,一次将招待客人剩下的饭菜送给他吃,石介谢绝说:“甜香味美的饭菜我当然是想吃的,但是天天吃尚可,假如只能吃上一顿,那么明天将吃什么呢?早上吃了细米鱼肉,晚上就咽不下粗食糙饭了,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馈赠。”于是便把所赠予的美食还给了王渎。

甘守清贫、勤奋不缀,石介公这种少有大志、刻苦学习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后辈仰慕并效仿的。

2、见贤思齐、尊师重教的学风

石介公本是经书世家,父亲石丙公少于乡先生专三家《春秋》之学,自己受父亲的影响对经书尤其对《周易》造诣颇深。宋仁宗天圣年间,石介公任郓州观察推官,曾同士建中一起注过《周易》。康定年间,石介为父母居丧,为方便家乡学子就近读书,于徂徕山长春岭筑室讲学,以《易》教授于家,鲁人号石介为徂徕先生。曾著有《易解》五卷,《易经口义》十卷。

景祐元年(1034年),石介公郓州任满,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经士建中介绍,结识了“屡困场屋”、对《春秋》之学深有研究的落第举子孙复。当时,他们两人在功名及官职、地位方面都有高下之别,然石介公不以功名和职位待人,而是推尊孙复的学问和道德,为筑室于泰山、徂徕间,请孙复来居住讲学授徒,并以身下之,率济北人张泂、楚丘人李缊等同拜孙复为师学《春秋》。访问讲解,日夕不怠。(孙)明复行,则从;升降拜起,则执杖屦以侍,于是学者始知有师弟子之礼。

石介公这种见贤思齐、尊师重教的学风,正如清人王之翰在《新雕徂徕石先生文集序》中所言:“其发光远者,其流泽必长。……所以希先生之光而承先生之泽者,必更有在”。愿我们徂徕石氏后人应以先祖为榜样,承其泽、发其光,尊师重道,世世以诗书传家、礼仪继世。

四、成为了徂徕石氏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据《泰安历史大事记》记载,北宋末以来,山东泰安地区历经宋、金、元、明、清更迭,战乱与水、旱、蝗灾频频,百姓纷纷迁徙逃生。造成各姓世系断裂、先祖难觅,族谱难修、族众难计。

从徂徕石氏家族来说,石介公族兄弟二十二人,除了金、介、企、会、合五祖之后有不太完整的族谱记载外,其他十七支后人因无族谱记载,世系难续,大多都依附于石介公名下。

从目前不完全资料统计,自称是石介公后人的计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北、山西五个省的泰安市、宁阳县、新泰市、东平县、肥城市、临沂市、蒙阴县、郯城县、莒县、平邑县、费县、临沭县,济宁市邹城市、梁山县、微山县、嘉祥县,枣庄市滕州区、薛城区,淄博市博山区、周村区、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济南市长清区、烟台市龙口市、滨州市邹平县、莱芜市、德州市,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邳州、沛县、丰县、泗洪,安徽省固镇县、灵璧县、萧县,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河南省范县、偃师市等40多个市县区。虽然暂时没有准确数字,预计应该不少于二十五万人。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石介公为徂徕家族的精神领袖与旗帜,约二十多万徂徕石氏族众将成为一滩散沙。应该说是石介公把徂徕石氏家族凝聚成中华石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身为徂徕石氏后人,我们应该以有石介公这位先祖感到荣光。我们应以能承继到石介公留给我们的这份厚重的遗产而感到荣幸。

我们应遵循石介公在《勉师愚等》一诗所希望的那样:“撮发号男儿,肯甘在人下。汝不闻图王,不成犹可霸。舜与吾俱人,学之则舜也。汝等但勉旃,前贤皆可亚。”积极进取、光前裕后,续写徂徕石氏家族的华章。唯奋唯强、薪火相传,再创徂徕石氏家族的辉煌。

 

      石常龙

                        2015年7月2日于淮南八公山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卫寻踪
家谱序言范文欣赏㈡
蘭陵故事|广西玉林石山坡萧氏开基三祖
和州杨氏四修家谱世派解读
航拍:廉江石水廖氏冬至祭祖,场面震撼!
【十月一】安徽萧县横山堂徐氏家族祭拜先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