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埔军校最受欢迎教官高语罕的悲情人生【5】

与陈独秀误生罅隙

1937年9月,高语罕随陈独秀去武汉。他用高超的名字领了难民证,住进汉口的难民所,并与在汉口的《新民报》取得联系。《新民报》后由汉口包轮迁往重庆,高语罕也搭乘该轮到了重庆。稍后,陈独秀也由汉口乘轮到达重庆。陈独秀在重庆只住了一个月,就应皖籍名医邓仲纯的邀请,准备去距离重庆上游水程90公里的江津县城居住。

作为陈独秀的忠实追随者,高语罕随其自重庆移住江津。1939年3月,高语罕即于上海“华盛顿印刷出版公司”出版了附有不少图片的《烽火归来》,叙述自己1937年抗战期间从香港取道广州、武汉、南京到上海以及从上海返回南京的经历和见闻,传播了抗战救国思想。

为维持生计,高语罕还化名为重庆《新民报》写文章,以换取微薄的稿费。曾任《苏南文艺》主编的章品镇在《花木丛中人常在》书中提及时任《新民报》编辑的张慧剑,如是说道:“慧老在重庆编《新民报》副刊时,高语罕来投稿,他与这位……名人认识了。抗战胜利东还,高无以自活,慧老就为他找卖文的路,结邻而居,便于照应他的老、病,直到为他营葬结束。……在他的眼里,只是个因老病而困苦不堪、日暮途穷的读书人。”高语罕生活之清苦,由此可见一斑。

1942年3月底,高语罕还受到了一次严重打击:好友陈独秀受人挑唆,竟与其绝交。事情还得从3月29日说起。原来,29日当日,国民党江津县党部在县城东门外广场召开纪念黄花岗烈士牺牲31周年和纪念孙中山逝世16周年群众大会,县长罗宗文主持大会。在会议结束时,罗宇文礼节性地问主席台上其他人员是否还有话讲。

这本是一种客套,会议议程也根本没有安排其他人员讲话,但万没有想到的是,台上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先生在女儿的搀扶下,走上前台激动而又大声地讲起来。他声色俱厉地将话锋直指陈独秀,说陈发表在《大公报》的《战后世界大势之轮廓》中散布悲观情绪。

在《战后世界大势之轮廓》文中,陈独秀曾这样写道:“在这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和德国可能会胜利,中国抗战有可能失败,中国必然沦为殖民地;若美国胜利,中国也只能恢复为半殖民地。”此刻正值抗战关键之时,陈独秀此文确实不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战时新闻检查局就曾指责该文“内容乖谬,违反抗建国策”,并指令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查处检扣”,其续篇《再论世界大势》也遭封杀。

这位老人对陈独秀进行了批驳和盘诘,用语严厉尖刻。一时间全场皆惊,大家议论纷纷,全都责难和攻击陈独秀。次日,江津报纸也对此事进行报道。这个老头叫凌铁庵,是辛亥革命元老,在北伐战争中战功卓著。凌铁庵是一个爱国者,他甚为关注抗战进程,主张抗战到底,对陈独秀此时发表文章散布消极悲观情绪十分不满,遂在大会上公然提出反对。

陈独秀很快知道了此事,由于他许多学生、朋友和当年的同志、追随者都在江津,当局却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群众大会对其进行批判,这让他感到尊颜扫地,无地自容。陈独秀躺在床上,郁郁寡欢,病情也日益加重。他还听信传言,恼怒地认为高语罕便是这事件幕后策划者。于是,他立即与高语罕断绝关系。稍后当高语罕约其他友人一起去探望陈独秀时,陈独秀也就只与别人交谈,对高置之不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语罕的人物介绍
陈独秀为人做寿
陈独秀晚年频繁搬家,无米下锅仍不肯动巨款,死前半月食物中毒
52岁陈独秀与23岁潘兰珍的旷世恋,“这不就是我家的老头子吗?”
重庆 . 江津
陈独秀最后的日子为何要隐居江津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