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班牙、葡萄牙、尼德兰中古时期历史资料简介文化介绍

  西哥特王国

  5世纪初,日耳曼人西哥特族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的封建国家。4世纪,哥特人形成东、西两个部落联盟。西哥特人联盟从德涅斯特河(Dniest)直到喀尔巴阡山。376年,迁至多瑙河(Do-nau)。不久,进入罗马境内,被允许以同盟者的身份移居麦西亚(Moe-sia,今保加利亚)。为反抗罗马国家的剥削和压迫,西哥特人举行起义,得到帝国境内奴隶和隶农的同情与支持,西哥特人打败皇帝的军队,迫使帝国与西哥特人缔结和约,准许他们在滂提海(今马尔马拉海)沿岸居住。5世纪初,西哥特人攻入意大利,在领袖阿拉里克(Alaric)率领下,两次进抵罗马,410年,攻陷罗马城。在向南意进军中,阿拉里克去世,其部下转入高卢,几年内踏遍意大利全境。419年,以土鲁斯(Toulouse)为中心建立西哥特王国,阿拉里克之孙狄奥多里克(Theodoric)为王。随后,西哥特王国占领了比利牛斯半岛,首都迁至托勒多(Toledo)。比利牛斯山以北的领土逐渐被法兰克王国攻占,西哥特王国成为纯粹的西班牙国家。711年,被阿拉伯人所灭。

  收复失地运动

  8-15世纪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为收复被阿拉伯人在比利牛斯半岛所侵占的土地而进行的广泛的运动,亦称“列康吉斯达”,西班牙文Recongnista的音译,意为“收复失地”。该运动起源于比利牛斯半岛东北部原查理大帝所建的西班牙马尔克的部分(首府巴塞罗那),和西北部的西哥特王国的残留(阿斯都里亚王国)。连续七个多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是中古时代西班牙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正义的民族斗争的性质。它对正在形成中的西班牙诸国有巨大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特征。斗争的结果,使比利牛斯半岛上的早期封建国家摆脱阿拉伯人统治,取得独立并最终合并为两个封建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始于8-9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农民,他们定居在所夺回来的土地上,在斗争中许多农民摆脱了依附地位取得人身自由。市民、小骑士均参加了收复失地运动并起了积极作用;获利最多者是僧俗大封建主。此运动是在基督教对穆斯林的宗教斗争的旗帜下进行的,教会曾起了思想动员作用,亦获得很多土地。11世纪最重要的成果为卡斯提国王占领托勒多城,此为运动的转折点,托勒多成为向南推进的据点。至13世纪,斗争进入最后阶段,卡斯提的节节胜利促成1230年雷翁和卡斯提合并。同时,阿拉冈在斗争中亦夺取许多地区。13世纪后半期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比利牛斯半岛大部领土被阿拉冈和卡斯提所占据,在半岛西部独立形成葡萄牙国家。15世纪,阿拉冈和卡斯提合并成西班牙国家,在其统一过程中于1492年攻克阿拉伯人的最后据点格拉那达(Granada),收复失地运动至此告终。

  阿拉冈王国

  11世纪建立在比利牛斯半岛东北部阿拉冈(Aragon)地区的封建国家。该国家源自西班牙马克,在查理帝国崩溃后独立,后分裂出许多封建小国,阿拉冈王国为其中之一。在收复失地运动中,阿拉冈人于1118年攻占了萨拉哥萨(Zaragoza),并以该地为首都,成为反阿拉伯人斗争的中心之一。1137年阿拉冈与巴塞罗那(Barcelona)合并,正式称阿拉冈王国。13世纪30年代起逐渐成为海上强国,积极向海外扩张,先后夺取巴利阿利群岛(Balearlc)、南意大利、西西里和撒丁岛。王国的贵族封建主在征服土地中扩大势力,具有很大的独立性。1250年成立的国会由大封建主把持,甚至有权废立国王。1469年阿拉冈王子斐迪南(Ferdinand)和卡斯提王位女继承人伊萨白拉(Isabel)结婚,1474年伊萨白拉继位为卡斯提女王;1479年斐迪南也登上阿拉冈王位,于是两国正式合并,完成了西统一。

  卡斯提王国

  11世纪比利牛斯半岛上形成的西班牙人的封建国家。 8世纪,因阿拉伯人和摩尔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融合后形成的民族)的入侵,西哥特人被迫退到半岛北部山区,建立阿斯都里亚国。在收复失地的斗争中不断扩张,10世纪初向南推进到雷翁城,并以此为中心形成雷翁王国。11世纪初西班牙人继续南进,在收复的土地上堡垒林立,称为卡斯提,意即堡垒。当时卡斯提为雷翁王国的附属国,1037年独立,1085年收复托勒多,以此作为反阿拉伯斗争的主要中心地。1230年卡斯提与雷翁王国合并,称为卡斯提王国,为西班牙诸国中最强者。卡斯提的社会制度具有独自的特点,在收复失地运动中,教俗大封建主地位增强,占有大部分土地。小骑士是作战的主力,人数众多,形成小贵族集团。许多农民在反阿拉伯斗争中得到土地并组成自由村社定居,摆脱农奴地位,获得人身解放,只须向封建主交纳固定地租。市民免服军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城市间结成同盟(即兄弟帮会)以捍卫其权利。作为政治制度的等级代表机构——国会早于英、法,形成于1188年。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政治统一,于1479年通过与阿拉冈王国联姻,实现了西班牙的政治统一。

  科多瓦哈里发国家

  8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的封建国家。756年,倭马亚王朝的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取得西班牙的政权,建立后倭马亚王朝(756—1031)。从此西班牙脱离巴格达哈里发而独立,最初仍称总督区,至929年将王朝正式改为科多瓦哈里发国家(因首都在科多瓦而得名)。在拉赫曼三世(912—961)执政时期,国势最为强盛,镇压了地方集团的混战,建立高度的中央集权。由于从东方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实现政治统一,工农业生产都很发达,城市繁荣,与东方各国的商业联系密切。阿拉伯文化亦得到广泛传布,首都科多瓦有大学和学校二十多所,并拥有大规模的图书馆,许多西欧人来此留学。经济的发展使大封建主势力不断加强,11世纪初复又开始混战,致使科多瓦哈里发国家于1031年灭亡,在其领土上形成二十多个大封建领地。科多瓦哈里发国家的分裂有利于西班牙人的收复失地运动。

  西班牙王国

  15世纪后半期比利牛斯半岛统一后的封建国家。该王国是由半岛上的两个重要国家卡斯提和阿拉冈合并而成。统一前这两个王国的政治、经济均有较高发展,先后形成等级代表会议——国会。权力虽被大封建主把持,但尚保有城市与村社的代表。国王依靠城市和中小贵族的力量,加强王权与大封建主进行斗争。两王国的城市出现较早,15世纪城市工商业继续发展,各城市均有独特的著名产品。某些沿海城市很早就与东方及西方一些国家有贸易往来,随着欧洲海上商路向大西洋上的转移,更促进了西班牙城市的兴盛。卡斯提的农民在反阿拉伯人的斗争中获得土地和人身解放,不再依赖于封建主。阿拉冈的农民大部分仍处于悲惨的农奴地位,受到各种封建陋习的剥削凌辱。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领主对农民的剥削更为惨重,到处发生农民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卡塔罗尼亚农民起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中小贵族和城市对王权的支持,加速了比利牛斯半岛上的政治统一。1469年,阿拉冈王子斐迪南和卡斯提王位女继承人伊萨白拉联姻。1474年,伊萨白拉继位为卡斯提女王;1479年,斐迪南亦登上阿拉冈王位;是年两国正式合并,西班牙统一王国形成。国王在与大封建主的斗争中依靠城市的帮助,建立起强大的王权,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并采取宗教迫害政策。统一后的西班牙成为强大的国家,其版图包括:比利牛斯半岛的大部、巴利阿利群岛、西西里、撒丁和意大利南部。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后据点——格拉那达(Granada),胜利结束了长达七个多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1521年,西班牙又兼并了半岛北部的那瓦尔王国。至此,整个半岛除葡萄牙外全部统一。在查理一世和腓力二世统治时期,西班牙成为欧洲强国。

  哥伦布远航美洲

  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 1451—1506)的美洲远航。哥伦布出生于热内亚附近的一个织工家庭,自幼参加家庭手工工场的劳动,肩负生活重担,只受过普通教育。由于童年生活与当时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加上当时“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使他广泛接触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和海外珍闻,对哥伦布世界观和性格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使他具备了早期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且少时喜爱读书,阅览过许多东方游记,尤其受《马可·波罗游记》的薰陶,认为东方遍地是黄金和香料,令人神往。他自幼便参加航海活动,曾在舰队上服务,到过许多地方,开扩了视野,增长了才干。15世纪70年代移居葡萄牙的里斯本(Lisbon),在他弟弟店铺里经商贸易。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哥伦布的世界观发生突变,他根据14、15世纪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坚信“地圆说”。主张从欧洲西航,渡过大西洋,就会从东方进入亚洲,到达日本、中国和印度。这一主张得到当时著名地理学家托司坎尼的确认与支持。但哥伦布的西航建议和计划未能得到葡萄牙国王的采纳,哥伦布不得不到西班牙寻求支持。他的计划得到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伊萨白拉的赞助。1492年4月17日,伊萨白拉和哥伦布签订五条协议,主要内容为:预封哥伦布为新发现土地上的世袭总督和元帅;有权将新土地上收入的十分之一留作已有;并享有航海贸易的八分之一的股份特权等。于是哥伦布奉命于1492年8月3日率三艘快速帆船、九十名水手、三十名王室官员,从巴罗斯(Palos)港出发,横渡大西洋远航。哥伦布的船队艰苦航行六十九天后,到达巴哈马群岛(Bahama)的圣萨尔瓦多(SanSalvador,即华特林),后又到达古巴(Cuba)和海地(Haiti)等岛。在海地设立栅寨,留下部分人驻守,于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从1493至1502年,哥伦布又三次西航,到了牙买加(Jamaica)、波多黎各(Puerto Rico)、多米尼加(Dominica)等岛及中美、南美洲的沿海地带。他肯定自己已到了亚洲东南部的海岸,把它称为“印度”(India),把当地的居民称“印第安人”。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为西班牙的殖民掠夺和占领土地奠定了基础,并对欧洲的探险殖民产生很大影响。但哥伦布由于国王废除了原先的协议而失去全部财产,晚年穷困不堪,在没有权力和荣誉、一贫如洗的困境中,于1506年5月20日凄然死去。

  麦哲伦环球航行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Magellan 约1480—1521)世界最早的环球航行。麦哲伦是葡萄牙的破落贵族,1517年寄居西班牙。他认为绕过南美,经“南海”直通东方,可到达盛产香料的摩鹿加岛(Mo-luca)。他的这一航行计划得到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Charles I)的资助,1519年9月奉命率265名水手,分乘五艘帆船,由圣罗卡(Sanlucar)出发,经大西洋沿南美东海岸南下。次年10月,到南端的海峡(后被称为麦哲伦海峡),然后向西,进入太平洋(因途中风平浪静,船员称之为太平洋),于1521年8月到达菲律宾群岛(Philipp-ines)。麦哲伦因干预当地统治者的纠纷,在与居民的冲突中丧命。余下的船员逃到摩鹿加岛,满载香料继续航行的仅剩一只“维多利亚”号(Venissieux)帆船。经印度洋,过好望角,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的塞维尔港(Seville),这只唯一的船上仅有十八人生还。第一次环球航行成功,地圆说得到证实,对科学的发展和新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西班牙帝国

  16世纪2、30年代西班牙王国进行殖民扩张所形成的横跨三洲的大帝国。15世纪末,西班牙完成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前提。16世纪前期,毛纺、呢绒、丝绸、造船、武器制造、制革等工业发达,产品远近驰名,其中不少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萌芽。商业贸易活跃,拥有千艘商船,往来于欧、美、亚、非之间。斐迪南统治时期,领土包括那不勒斯王国和那瓦尔王国,后又不断扩大。1516年斐迪南死后无嗣,其外孙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继承西班牙王位,称查理一世(1516—1556)。从此查理统治着西班牙及其领地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撒丁尼亚、尼德兰、卢森堡、佛朗士一康泰和美洲殖民地。1519年,查理以贿赂手段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五世。16世纪30年代以后又先后夺取法国的米兰(Milan)等地和北非的突尼斯;侵入美洲的墨西哥、秘鲁、智利、哥伦比亚等地。至16世纪中期,除葡属巴西外,北起墨西哥、南至合恩角(Cabode Hornos)的中南美洲大陆基本被西班牙人征服。至此,西班牙成为一个地跨欧、美、非三洲的大帝国。155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退位,其弟斐迪南继帝位,西班牙王位由其子腓力二世(Fhilip Ⅱ,1556—1598)承继。领土包括西班牙本土,尼德兰、意大利境内属地和美洲殖民地。1581年,又兼并葡萄牙及其全部殖民地。但在对英、法、尼德兰的战争中,西班牙屡遭失败。1588年,腓力二世派遣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在英吉利海峡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海上霸权落入英国之手。1589年,出兵干涉法国胡格诺战争被逐。对尼德兰的战争虽绵延几十年,但终未能抵挡尼德兰革命的胜利,尼德兰北方成立了联省共和国——荷兰。连年战争耗尽国家财力,负债累累,民族压迫和宗教迫害使国内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工商业虽有发展,但因封建势力占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很大压抑,从殖民地掠来的财物大多被统治阶级消耗掉,起不到原始积累的作用,未能在国内转化为资本而转手于他国。国内外危机严重,殖民优势逐渐丧失。三十年战争后,对法战争失败,割佛兰德尔(Flanders)等地给法国。葡萄牙亦趁机恢复独立。17世纪中期,帝国政治瓦解,经济衰退,殖民优势逐渐被英、荷等国所代替,因而也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重要地位。

  无敌舰队

  1588年7月,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为远征英国而组织的庞大舰队。西班牙是封建大国,经济落后,政治反动,是天主教的大本营。历代国王均以正统天主教的捍卫者自居,常以消灭异端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国王腓力二世的侵略扩张和消灭异端的宗教政策,引起西班牙与西欧诸国特别是新教国家的矛盾。当时新教国家英国与西班牙势不两立,双方争夺海外贸易权的斗争尤其尖锐。16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向西属殖民地进行走私贸易,并从事海盗活动,专门拦截西班牙从殖民地开往本国满载金银财物的船舰。英女王伊丽萨白支持海盗活动并参与分赃。腓力二世为巩固西班牙的海上霸权,与英国展开斗争,以英国女王处死天主教徒苏格兰女王玛利·斯图亚特(被新教徒逐出苏格兰后,逃到英国)为借口,于1588年7月组成庞大的舰队,号称“无敌舰队”,对英国进行远征。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共有134艘战船,三万名水手,六万三千多名士兵,在7月下旬,同英国的160艘船只相遇于英吉利海峡(EnglishChannel)。英国的舰队力量并不大,但轻快、灵活,战斗力很强,而且是近海防卫,未受远航的消耗;而西班牙的舰队舰体笨重,运转不灵,又经长途航行,作战不利。双方经两周战斗,在加莱(Ca-lais)海战中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击溃,几乎全军覆没。在撤退途中,残余舰艇又遇风暴,仅五十三艘败逃而归。“无敌舰队”的覆没,标志着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衰落,英国占据了海上优势。从此,西班牙丧失对大西洋商路的控制权。

  勒班陀海战

  1571年在巴尔干半岛东岸勒班陀(Lepanto)海湾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海战。交战双方为西班牙、威尼斯等意大利国家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西班牙王腓力二世继续其父的政策,领导欧洲天主教反动势力,幻想靠西班牙军队和宗教裁判所的力量建立欧洲霸权。对内实行专制制度,对外和英法等国家争战,1560年为阻止土耳其人渗入地中海继续对土耳其作战。1571年在勒班陀海湾的激战中彻底击溃作为奥斯曼帝国全部海军力量的土耳其舰队,使土耳其人在地中海的优势暂被摧毁。

  加泰罗尼亚农民起义

  1462年、1484年发生在阿拉冈王国的两次农民大起义。1462年,加泰罗尼亚农民为反对农奴制度和“陋规”举行了大规模起义,起义领导者为韦太亚。起义者要求取消农奴制和“陋规”(领主对农民遗产的支配权和初夜权等),包围了城市、堡垒和寺院,农民战争持续长达十年之久。1472年,国王以子爵的封位收买了农民军首领、小贵族韦太亚,又被迫废除几种“陋规”,减轻某些繁重的租税和徭役,起义方告结束。1474年,因国王应教会封建主等的请求,又取消这些减免,农民于1484年再度发动起义,领导者为农民出身的萨拉(Sala)。次年,政府军击败起义者,萨拉被俘牺牲,农民军继续进行游击战争。1486年,政府被迫下令废除“陋规”,取消人身依附关系。

  西班牙城市公社起义

  16世纪上半期西班牙卡斯提城市公社反对哈布斯堡王朝专制统治的起义。1516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死后,王位由其外孙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继承,称查理一世。他在西班牙的基本目的是吸取资财,并实行不顾封建主和城市利益的专制政策,因而引起城市的强烈不满。1520年4月,卡斯提的城市以托勒多为中心,爆发了起义。各级贵族怀着各自的企图也参加了起义。起义的领导者为胡安·罗帕茨·德·巴狄利亚(Juan Lpe·de Padilla,1490—1521)。起义迅速发展,许多城市都纷纷响应,同年7月,以阿维拉(Avila)为中心组织城市联盟——“神圣同盟”。联盟宣布巴狄利亚(Padilla)为军队的最高统帅,红衣主教总督被推翻,联盟掌握了提卡尔政权。由于起义的要求触犯了贵族的利益,使他们的特权受到侵犯,市民与贵族的矛盾被国王所利用,贵族转向国王。手工业者和平民群众的积极行动,使运动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部分城市退出了有妥协倾向的“神圣同盟”,组织新的“部队联盟”,代表着最激进的部分,发出宣言,准备决战,农民也开始行动。然而,由于“神圣同盟”中的成份复杂和贵族的妥协叛变以及组织不良,1521年4月在维里亚拉尔(Villalar)战败,巴狄利亚和其他领袖被俘牺牲。卡斯提的城市停止抵抗,只有托勒多城坚持到1522年,城市起义最后结束。

  葡萄牙王国

  12世纪中叶,比利牛斯半岛上形成的封建国家。最早的葡萄牙国家,于11世纪末形成在半岛的西部杜罗河(Duero)下游一带,为葡萄牙伯国,1143年得到教皇的承认而建立独立王国,并成为教皇的封臣,首都奥波尔多。葡萄牙王国在反阿拉伯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该王国的收复失地运动不断向南推进,到达瓜的亚纳河(Guadiana)口,于13世纪末结束。王国在政治上是具有等级代表机关的封建君主政体,国会起很大作用。教会和僧侣骑士团拥有庞大的领地,役使农奴耕种,使北部农民没有获得土地和自由,仍处农奴地位。在东南部收复的土地上则为自由农民,组成村社从事农耕,只在经济上依附于领主。12世纪城市迅速发展,南部的城市很早就与英、法、尼德兰等有商业往来,北部的要塞亦逐渐变成工商业中心。葡萄牙王国逐渐由农业国变成为拥有许多城市的外贸活跃的国家,造船业很发达。15世纪末,在政治上统一和中央集权完成以后,由于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统治阶级的奢侈欲望不断增长。商人对意大利人垄断东方贸易不满,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样,充当了探寻新航路的先锋,同时扮演了第一批殖民者的角色。

  达·伽马远航印度

  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Vasco daGama约1469—1524)对印度的远航。15世纪初,葡萄牙人就已开始沿非洲西北海岸进行探险,1415年侵占休达城(Ceuta),作为最早的侵略据点。葡萄牙提倡和保护航海事业,亲王“航海家”亨利(Henry)设立航海学校,多次组织远征队,进行海上探航活动。葡萄牙人相继占领了马德拉群岛(Ma-deira Is)、阿速尔群岛(AzoresIs)、佛得角群岛(Cape Verde)和几内亚(Guinea),并在黄金海岸(Gold Coast)(今加纳)建立据点,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和奴隶。1487年,迪亚士(Diaz)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Cape ofGood Hope),为远航印度作了准备。探索非洲到印度的航路,始自达·伽马的远航队。这支远航队包括轻便帆船和大约一百六十名水手,于1497年奉命由里斯本(Lis-bon)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到达马林迪,在该城苏丹帮助下,找到一名有经验的阿拉伯航海员艾哈迈德·伊本·马季德(Ibn-Madjid),在其指引下,船队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的西部海岸卡利库特港(Calicut)。欧洲人向往的通往东方印度的新航路开辟成功。船队满载着丝绸、香料返回里斯本,所获厚利震动西欧(获利达航行费用的六十倍)。达·伽马于1524年去印度任东方总督,染病身亡。他的远航印度,促进了欧亚商业关系的发展。从此,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开始了掠夺东方的殖民活动。

  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掠夺

  15至16世纪葡萄牙对亚非等地的殖民掠夺。15世纪起,葡萄牙就在非洲西海岸建立许多据点,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并贩运奴隶。随着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葡萄牙的侵略势力开始伸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迅速征服了亚非许多地方,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1500年,宣布巴西为葡萄牙属地。1502年达·伽马再次远征印度,洗劫卡利库特,后在巴拉巴(Balaba)海岸建立要塞,迫使印度一些小王公臣服。1502—1509年间占领了东非海岸的莫桑比克、索法拉、基尔瓦、蒙巴萨和桑给巴尔等。为与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竞争,葡萄牙用武力控制海道。1506—1508年,占领索科特拉岛(Socotra lslaud)和霍尔木兹(Hormuz),控制了红海(Redsea)和亚丁湾; 1509年占领第乌港(Diu);1510—1511年占领印度的果阿(Goa)(作为东方殖民地首府派总督统治)和马来群岛(Malay Arehipelaqoes)的马六甲(Melaka)。在科伦坡(Colombo)、苏门答腊(Pulau Sumatera)、爪哇(Pulau Java)、加里曼丹(Kalim-antan)、苏拉威西(Pulau Sulawe-si)及摩鹿加等地建立商站,完全控制东方贸易。从1543—1548年在日本建立商站;1553年窃踞我国澳门作殖民据点。葡萄牙人通过公开的掠夺,每年将大批的物品源源运到里斯本,再经倒卖获得惊人利润。但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样,所掠到的财富并未用于生产,而是通过官僚机构和对外战争的消耗以及宫廷的挥霍等途径,转手于外国(英荷等)资本家,没能在本国起到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国内工业不发达,无力与他国竞争,致使其殖民优势迅速丧失,逐渐被英、荷等国所代替。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1566—1609年,世界历史上最先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 (Netherla-nd)意为低地,指莱茵河(Rhein)、缪司河(Meuse)、些耳德河(Sy-racuse)下游及北海(North Sea)沿岸一带,即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一部分。自13世纪起,该地经济已颇发达,纺织、造船、航海和渔业等均极负盛名。16世纪,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等城市均出现规模较大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农村中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大富商和资产阶级手中,他们和少数贵族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北部各省与西班牙的经济联系较少。南方各省,14至16世纪工场手工业广泛发展,以毛、麻纺织业最为发达,大商业资产阶级与西班牙及其殖民地经济联系密切,这决定了他们以后在革命中的妥协态度。16世纪中叶,尼德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渐形成,但尼德兰早已成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属地。西班牙的反动统治严重阻碍尼德兰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横征暴敛,造成民不聊生,各阶层普遍不满,因而掀起革命斗争。饱尝双重压迫的广大农民、平民成为革命的主力,新兴资产阶级是这次革命的领导力量,他们以加尔文教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旗帜。早在1561年,佛兰德尔等地群众就公开起义反抗。1565年11月,以奥兰治亲王等贵族组成“贵族同盟”,公开批评西班牙的反动政策。1566年8月11日,爆发了以手工业者、平民和农民为主体的反对天主教会的“圣像破坏运动”,起义迅速波及安特卫普(Antverpen)等许多大城市,席卷十二个省,加尔文派资产阶级和贵族同盟参加了起义。起义捣毁了教堂和寺院五千多所,大规模的人民革命运动吓坏了西班牙统治者和资产阶级及“贵族同盟”成员,他们联合起来绞杀革命。西班牙派阿尔发(Alva)公爵率军镇压,革命暂处低潮。人民群众在海上和陆地组成游击队(称“海上乞丐”和“森林乞丐”),以游击战打击敌人。1572年,一支由二十四只船组成的海上游击队和群众一起举行武装起义,占领西兰的布里尔城(Briel),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在许多地方也都爆发起义,北方大部地区得到解放。同年7月,在北方各省议会上,奥兰治·威廉被选为总督,北方脱离西班牙统治而独立。1576年9月,布鲁塞尔(Brussels)人民起义,推翻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10月,在根特(Ghent)召开南北方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签订“根特协定”。南方贵族因害怕人民力量的强大而与西班牙妥协,于1579年1月9日组织“阿拉斯同盟”,公开投降敌人。同年1月23日,以荷兰、西兰(Zeeland)为首的北方各省和南方的安特卫普、布鲁塞尔、根特等组成“乌特勒支同盟”,以对抗南方贵族的背叛。1581年7月26日,三级会议宣布废黜腓力二世,正式成立联省共和国,亦称荷兰共和国。1585年,西班牙攻陷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南方恢复了西班牙的反动统治。1609年4月9日,西班牙被迫与联省共和国签订了十二年休战协定,承认荷兰的独立,标志着尼德兰北方革命胜利完成。尼德兰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在封建制占统治地位的欧洲,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样板。

  贵族同盟

  16世纪尼德兰革命时期,贵族反对派组成的同盟。在人民群众的革命行动不断高涨之际,1565年11月以奥兰治·威廉亲王、厄格蒙特伯爵、拉莫拉尔和荷恩上将为首的贵族反对派组成“和解会”,即“贵族同盟”,公开批评西班牙的专制制度,表示效忠国王,以便利用人民革命谋取本阶级的利益,从改革天主教会中夺得教会土地发财致富。1566年4月5日,贵族同盟的成员穿着乞丐服装,腰系讨饭袋,向西班牙国王的尼德兰总督马格丽特(Margaret)呈递请愿书,要求停止迫害新教徒,立即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国内政治形势。请愿被总督拒绝,并遭官员斥为“乞丐”。但这个外号被革命者沿用,自称“乞丐”,如“海上乞丐”、“森林乞丐”,即海上和陆地游击队的自称。贵族同盟开始与新教资产阶级接触,企图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原则下推进革命。当1566年8月11日掀起“破坏圣像运动”之后,被吓坏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开始动摇妥协,并协助反动政府镇压起义者。因此,各地人民起义于1567年春遭到反动当局的镇压,贵族反对派的首领厄格蒙特伯爵、荷恩大将以及资产阶级领袖,安特卫普市市长凡·斯特拉连等人被送上断头台,以奥兰治·威廉为首的许多贵族、资产阶级相继逃亡国外。在北方革命高潮到来时,他们又回来参加并领导革命。

  圣像破坏运动

  尼德兰人民反对西班牙统治及其支柱天主教会的革命运动。1566年8月,在佛兰德尔(Franders)等城市最先发动声势浩大的人民起义,矛头首先指向天主教会,参加者达数万人。他们到处捣毁教堂和寺院,消灭圣像、圣徒雕像,掀起“圣像破坏运动”。起义者也焚烧债券和田契,没收教会财产,打开监狱释放新教徒。起义很快发展到安特卫普、鹿特丹(Rotterdam)等大城市及荷兰、西兰等地,尼德兰十七省中有十二省卷入起义,共捣毁教堂和寺院五千五百多所,沉重打击了西班牙的反动统治,使当局陷于瘫痪。这一运动成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

  莱登保卫战

  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尼德兰北方人民保卫莱登城(Leyden)的战斗。1572年7月,北方各省脱离西班牙独立后,西班牙反动统治者于年底调兵镇压北方的起义,1573年10月以后曾两次从重兵包围荷兰的莱登城。在城内严重缺粮的危急时刻,敌人乘机劝降,但莱登人民拒绝投降,坚决进行抵抗。四郊农民也英勇作战,切断交通线,歼灭小股敌军,“海上乞丐”(海上游击队)及时挽救了莱登城。他们决开堤坝,打开水闸,莱登四郊变成一片汪洋,“海上乞丐”的船只冲到莱登城援助这个英雄城市,敌人伤亡惨重,被迫退走。莱登保卫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尼德兰人民的革命斗争。

  根特协定

  1576年尼德兰南北各省代表在根特签订的和解协定。在北方革命节节胜利,各省纷纷独立的形势下,1572年,奥兰治亲王威廉被推为总督,莱登保卫战后,北方革命势力继续扩大并日趋巩固。在北方革命胜利的推动下,南方各省人民不断掀起反抗运动,1576年9月布鲁塞尔起义后,革命战争中心转移到南方各省。北方积极与南方谈判,10月在根特召开了南北双方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通过协定,决定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发颁布的迫害异端、没收财产的法令;联合各省共同反对西班牙统治;恢复南北统一并保留南方各省的天主教;承认北方新教(加尔文教)的地位。但协定没有提出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尼德兰独立两个根本问题。关于联合驱逐西班牙人问题亦无行动计划。这反映了南北双方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相互妥协、中断革命的企图,没能起到推进革命的作用。

  阿拉斯同盟

  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南方贵族组成的联盟,因同盟在阿拉斯城(Arras)结成而得名。人民革命运动不断高涨,吓坏了南方贵族。1579年1月9日,南方的阿多瓦和海诺尔等地的反动贵族组织“阿拉斯同盟”,宣布腓力(Fhilip)二世为合法的统治者和君主;保持地方贵族特权,任命他们担任官职;天主教为唯一宗教;镇压人民革命运动,要求恢复西班牙在尼德兰的反动统治,公开叛卖国家民族利益。阿拉斯同盟破坏了根特协定,使尼德兰南北重陷于分裂。北方各省则成立“乌特勒支同盟”,与之对抗。

  乌特勒支同盟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北方七省和南方部分城市为抵制反动贵族的叛乱组成的同盟,因组成于乌特勒支(Utrecht),故名。1579年1月23日,以荷兰、西兰、乌特勒支为首的北方各省和南方的安特卫普、布鲁塞尔、根特等城市组成“乌特勒支同盟”,目的是反对叛卖,把反西班牙的革命战争进行到最后胜利。同盟宣布“更加紧密地结成联盟”、永不分裂,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同盟内实行统一税率、货币和度量衡制度,制定共同的军事和外交政策。同盟促进了北方各省的团结,加强了南北统一,奠定了荷兰共和国的基础。

  联省共和国

  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在北方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亦称荷兰共和国(Nederland)。1579年1月以北方各省为中心建立的“乌特勒支同盟”为共和国提供了雏型。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三级会议,具有独立决定和执行内外政策的全权。1581年7月26日,三级会议宣布废黜腓力二世,正式成立联省共和国,因以最重要的荷兰省为中心,亦称荷兰共和国。1585年,西班牙攻陷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南方又恢复了西班牙的反动统治,从此南北最后分裂。双方在1606年开始谈判,于1609年4月9日西班牙同北方签订了为期十二年的停战协定,西班牙当局承认联省共和国的独立,标志着尼德兰北方革命的胜利完成。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订立“威斯特发里亚条约”(West-phalia),国际上正式承认荷兰共和国。

  地理大发现

  15至16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地理大发现”。15至16世纪西欧商品经济急剧发展,广泛的商品交换需要大量货币,货币不仅成为财富的象征,而且是能支配一切的东西。西欧各国国王和统治阶级特别是商人,积极追求奢侈生活和发财致富,集中表现为对金银的渴望。当时西欧金银产量少,贵金属严重短缺,西欧人急切地想到东方寻找黄金。15世纪中叶后,东西方的传统通道被阿拉伯人、意大利人及新兴的奥斯曼土耳其人所垄断,促使西欧各国统治者和商人力图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远航成为可能。中国罗盘针传入欧洲;古希腊地圆说被广泛接受,使欧洲人能在前人航海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获得远航成功。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发现所谓“新大陆”;1498年达·伽马发现绕非洲好望角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对殖民地的掠夺,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并造成西欧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皇子午线

  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而划的一条分界线,因在教皇仲裁下划定,故称“教皇子午线”。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最先到海外探寻新航路,对殖民地的征服和掠夺也早于欧洲其他国家。两国都把自己先占领的地方宣布为本国属地,为争夺属地不断发生纷争。1494年6月,在教皇亚历山大(Alexander)六世仲裁下,两国签订《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加(一里加约合六公里)处,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该线以西所“发现”的土地属西班牙,以东属葡萄牙。当麦哲伦船队向线西航行到摩鹿加群岛时,两国又发生冲突。1529年两国又订萨拉哥撒(Zaragoza)新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地方又划一条分界线,根据这条分界线西班牙几乎独占美洲(巴西除外),葡萄牙占领亚洲和非洲。这就是世界史上所谓第一次殖民地瓜分。

  荷兰的早期殖民掠夺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荷兰对亚、非、美洲的殖民掠夺。荷兰共和国成立后,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工商业、航海业、尤其造船业更为发达。荷兰的商业发展超过工业,对外贸易又超过国内贸易,特别是转口贸易最为发达,促进了对外的殖民掠夺。十六世纪末,荷兰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也从事海上探险和殖民掠夺,曾先后两次远航,到达印度、爪哇、摩鹿加群岛一带。荷兰利用自己工业发达、国力强盛的优势,用商品和大炮打开西、葡殖民帝国的门户,并逐渐排斥西、葡两国的势力。1602年,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主要在印尼的“香料群岛”活动。该公司从政府取得由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该公司有对外宣战、签约、征募军队、占领土地及铸币、任免官吏等特权,为殖民统治的权力机关,是国家对外侵略的工具。1603年在爪哇建商站,以此为据点,占领斯里兰卡和马六甲,夺得霸权。1621年荷兰又成立西印度公司,垄断美洲和西非的贸易,拥有殖民特权。次年就在北美哈德逊河口(Hudson River)殖民,建立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后被英国夺占。同年占领圭亚那。西印度公司也进行贩奴和海盗掠夺。荷兰殖民者强迫殖民地人民纳贡、充当种植园的奴隶,血腥残杀违抗者。17世纪初,荷兰曾先后侵占我国的澎湖列岛和台湾。17世纪中叶以后,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为新兴的英、法所代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知识点:精编世界近代史重难点请查收!
中国是清朝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吗?来看看明朝时期的欧洲在干什么
世界现存最长久同盟:英国和葡萄牙,为何同盟关系维持了600年?
聊聊西班牙历史 | 6. 哈布斯堡王朝:卡洛斯一世
说一说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崛起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