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子显微镜是谁发明的】能够探寻微观世界的“眼睛”

电子显微镜研制者鲁斯卡

  1932年,诺尔和鲁斯卡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电子显微镜。

  17世纪初,荷兰一位名叫詹森的制眼镜工人,偶然地把两枚透镜复合在一块,发现能使物体“显微”,于是,显微镜学派应运而生。

  最初的显微镜学派研制的只是光学显微镜。最早的是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制成的显微镜可放大到140倍;1675年,荷兰的列文虎克制造出可放大到270倍的显微镜,用这只显微镜他第一次看到骨细胞的肌肉细胞。1831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进一步改进了显微镜,还配上了反光镜。但是,再进一步的观察试验使科学家认识到,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在理论上是有限度的,换句话说,不管如何改进镜片,总有一些细部小得没法看见。阿贝计算过,用光学显微镜能够看见的最小东西约1/3000万英寸。

  从19世纪50年代起,科学家们开始研制所谓“阴极射线”,其中先后有德国的物理学家普吕克尔,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和汤姆逊。虽然他们迟迟不能确定这些射线的确切性质,但是已经能利用其特性为人类服务了。19世纪末,磁场或电场被用来集中阴极射线束,由于阴极射线——电子流——比光的波长短得多,因而能分辨出更细微的东西。这一发现表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完全可能。

鲁斯卡与瑞典女王同座

  1924年,朗格列提出了电子与光一样,具有波动性的假设。接着,在1926年到1927年期间,布许发现,磁场线圈对于电子束的效应,跟凸透镜对于一个光束的效应类似。现在人们认为布许的发现奠定了电子光学的基础,但是,当时它的重要意义并未为人们所认识,因此,开始并没有人致力于电子光学仪器的研究。1928年,诺尔和鲁斯卡开始用电子束和聚焦线圈进行实验来研究布许的理论。诺尔和鲁斯卡利用一个线圈来形成只放大1倍多的小孔的像,然后再加一级放大,一直放大到17倍,形成最终的像。虽然最初制造这个仪器时只是为了用来准确地测量放大倍数,而不是用来研制样品,但是它后来被人们认为是最早的电子显微镜,其时为1932年。

  1933年,鲁斯卡制造了一台超级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高达12000倍,超过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

  1934年,诺尔和鲁斯卡又进一步把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到500埃。这台仪器的诞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50年代和60年代以后的电子显微镜,在提高分辨率和发展超高压电子显微镜方面进展很快。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电子显微镜的点分辨已经优于3埃,晶格条纹分辨率达到1.44埃,已经实现了人们早就向往的对原子像和晶格像的观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显微镜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综合的分析仪器,在高分辨率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的主体上,安装了具有景深长、分辨率优于50埃的扫描透射型(STEM)附件;还可安装配有计算机系统的能量分析谱仪,对样品进行元素的成分分析,使透射型电子显微镜在结构分析方面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再加上在样品室备有加热、冷却、大角度倾斜、拉伸和法拉第样品台等附件,电子显微镜已逐步地发展成为完善的高分辨的综合分析仪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肉眼的分辨率
走近阿秒!电子显微镜突破时空分辨率的极限挑战
冷冻电镜火了,可电镜发明的曲折过程,你知道吗?
神秘的它终于现出真身
关于高考丨现代科学的利器——电子显微镜
新冠病毒需要放大多少倍我们才可以看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