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联“战斗鼹鼠”,利用盾构机在地下作战,可携带战术核弹

钻地潜艇听起来是一个很奇怪的概念,最初起源于人类的脑洞幻想作品之中,士兵们也没有大规模进行地下战争的必要,而且从技术角度来说,在18到19世纪研究钻地作战载具也是不现实的。但后来在冷战期间,苏联成功研发了一款“钻地潜艇”,代号“战斗鼹鼠”,之所以叫做鼹鼠,就是因为科学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观察鼹鼠挖洞习惯。虽说有了一定的创新,但这一苏联黑科技其实是在二战结束时从德国盗窃而来的。

地下战争尽管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早在古代战争中隧道作战就已经广为应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座坚固的堡垒往往拥有复杂的地下交通网络,想要完全控制一座堡垒首先就必须确保对地下隧道的控制权,或者设法封死地下隧道。

早在19世纪,英国工程师就设计了一种简易的盾构机,用来建造泰晤士河隧道,当时盾构机一个月可以掘进300米,堪称工程史上的奇迹。后来美国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对原始盾构机进行了改良,绘制了一款不需要轨道,而是通过履带完成前进和倒退的盾构机设计图。

爱迪生的发明在申请专利不久之后就遗失了,后来在一战爆发前德国科学家也推出了自己的盾构机,其设计理念与爱迪生的设计大相径庭,甚至想要将其应用到军事作战用途中,但由于一战的爆发,所有经费都投入到了实战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中,有关军用载人“盾构机”的研发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冷战期间,美国宣称正在研发一种特殊的“钻地核弹”,这种神秘的武器使用核动力,可以自行在地下潜行,就像一艘潜艇一样,将核弹带到目标城市地下深处,通过核爆触发地震彻底将对手的城市从地球上抹掉。

本来这只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中的一个虚假情报,没想到苏联大统领赫鲁晓夫当真了。秉承着你有,我也得有的精神,赫鲁晓夫下令科学家们一定要在美国之前研发出核动力钻地武器。

1964年,苏联的核动力钻地武器,代号“战斗鼹鼠”在克里米亚的格罗莫夫卡村进行了测试,它全长35米,一号机头部安装有4个直径1.5米的钻头,二号机头部为一个大钻头,两部“鼹鼠”自身携带有一个核发电设备,机组成员一共5人,可以携带10到15米步兵。

经过测试“战斗鼹鼠”能够以每小时7公里的速度在地下掘进,松软底层下“战斗鼹鼠”甚至能够以10公里的速度前进,完全具备钻头核战掩体的能力,也可以将小型战术核弹运载到目标地下。

理论上“战斗鼹鼠”还可以拖拽2节装甲车厢,使得战斗人员增加到50人,赫鲁晓夫觉得鼹鼠这个名字不好听,因此想要将它更名为“雷神之锤”,并计划一期建造20台用作军事用途。实际上负责设计“战斗鼹鼠”的工程师并不看好这个项目,主要原因还是“战斗鼹鼠”的“核动力”供电设备并不稳定。

然而赫鲁晓夫却对这一重大隐患置若寡闻,他要求必须如期完成“战斗鼹鼠”的测试并定型,名字都已经起好了还能让它就这么被放弃了不成?

第二次测试的场地是在乌拉尔山脉中部的奥托尔腾山附近,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二号机在测试途中发生了意外,剧烈的爆炸将参与测试的工程人员全部杀死。由于这次惨烈的事故,“战斗鼹鼠”的后续测试全部停止,戛然而止的秘密项目引来了众多猜测,当时欧美国家主流的幻想是苏联人与地底人打了一场战争,最终以苏联的败北而结束,当然这只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说而已。

后来参与设计“战斗鼹鼠”的苏联设计师安德烈·萨哈洛夫在接受采访时说道:“钻地潜艇的概念并不算新颖,最初早在三十年代苏德合作期间,苏联工程师们就有幸见过德国人建造的钻地机械,德国人称呼它为耶梦加德。德国的设计巨大的离谱,全长足足有500多米,主要靠履带行进,头部装有一部隧道挖掘钻头。

后来再见到它时是1945年了,苏军官兵在柯尼斯堡里发现了一台被摧毁的庞大机械,它就是德国人的耶梦加德。不过我们的战斗鼹鼠一定程度上参考了真鼹鼠挖掘地穴的习惯,并且使用了多排履带,这样行进效率和挖掘效率都有所提高,结构上也更加科学。”

诚然,苏军当时的确在柯尼斯堡找到了一个被德国人摧毁的庞然大物,这一发现惊动了贝利亚,然而现场观察之后并未给贝利亚带来什么惊喜,因为德国人早早就向苏联工程师和情报人员展示过自己的“耶梦加德”,并宣称这东西是将来进攻英国本土的重要战略设备,很显然它到最后也没派上用场就是了。

对于贝利亚来说,与其研究残骸还不如仔细搜索柯尼斯堡,果然苏联情报人员最终在柯尼斯堡得到了“耶梦加德”的相关设计资料并将其带回苏联,而后在赫鲁晓夫时期成为了设计“钻地潜艇”——“战斗鼹鼠”的最佳参照物。

参考文献:

《地下潜艇》

《苏联“战斗鼹鼠”》

《苏联地下战车的失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1年,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命令核潜艇待命发射导弹!
差点毁灭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
谍影重重:古巴导弹危机
被称为差点毁灭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
史上唯一核动力轰炸机: 宛如移动核弹, 没人敢击落, 美国也不敢
赫鲁晓夫上任哪一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