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调陈毅到中原是为了调解团结问题吗?

1947年8月间,晋冀鲁豫野战军开始挺进大别山,到8月底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地区。为了创建和巩固大别山根据地,首先要组建党政军各级指挥机构。因为部队挺进大别山,野战军的指挥机构和后勤保障机构的一部分随部队来到了大别山地区,还有一部分随徐滕薄等领导人,留在了晋冀鲁豫地区,后来这一部分合并在了华北地区的党政军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在野战军还要继续作战,还要组建党政军各级机构,所以必然要调一些干部包括高级干部来组建各机构,这是不是正常的操作?因此,在48年4月20日,刘邓致电中央就组织中原军区和中原局有关人事安排及分工等,提出“中原辖区甚大,领导力量极嫌薄弱,三部分野战军达三十万人。军区武装人员约二十万人,亦需统一指挥及供应。建议:一、以陈毅同志为中原局第一副书记。二、组织中原军区,以陈毅同志为军区副司令员兼野战军司令员。三、邓必以极大精力主持党政,刘陈主持军事,邓子恢同志能来任第二副书记颇好。四、五、略。以上请考虑指示。

提出调陈毅到中原地区,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考虑:一、中原地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原新四军活动的地区,如豫皖苏地区等。陈毅包括邓子恢都是老豫皖苏地区的领导人,所以,借助老一代领导的声望,来开展新区工作,应该是有这方面考虑。二、晋冀鲁豫野战军经过挺进大别山地区,部队力量有限需借助华东部队的力量。所以,陈毅在中原和华东的双重身份,对于开展和巩固新根据地的工作帮助会很大。

以上所说的二点,应该是对提出调陈毅到中原工作的正常情况下的分析。为避免敏感暂不细说。但我看有些人对调陈到中原,却说是为了解决高层团结问题。而且还采访了这个那个,具体说法是:1、不在一起吃饭了;2、因为有矛盾,各率一支部队分开了。所以调陈去居中解决矛盾去了。

对于以上两点具体说法,我想说的是:第一种说法的来源可能是炊事员或是伙房烧火的,但却没有说几天不在一起吃饭了,是三五天、一两个月或半年以上?在战争时期或在挺进大别山的路上,不断在战斗,因为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两位主要领导吃饭时难以碰在一起也正常。对于第二点分兵的说法,在看过“刘传”和“军事文选”后就了解了。进入大别山以后的十二月初,曾有两个多月的分兵作战时期:政委和李先念及参谋长率主力在前方指挥部或叫内线;司令员率杨勇纵队在后方指挥部或叫外线。刘帅后来形容说叫:“把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相互配合起来,实施战略再展开,粉碎敌人对大别山的疯狂进攻。”

总之,说陈毅调中原是为了解决高层团结问题,那么后来又提出调彭真到中原,也是为了解决团结问题吗?甚至说什么是最高领导授意。这些说法完全是误导读者。因为有些原因没有办法深入去谈这个话题,如有读者想深入了解,请看刘传和军事文选;邓年谱等著作。在刘帅的军事文选中专门有一篇文章,谈到挺进大别山和为什么要分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原突围部队损失惨重,南下大别山闹情绪,李先念请出一人解难题
粟裕部下谈粟裕:很多人不知道,淮海战役前,粟裕经历的那些事
中原解放战争简史
二野成立三大兵团,陈赓为何没能出任野战军副司令员?
曾经强大的红四方面军为什么在解放战争时期兵力一直没有超过30万
中原突围损失惨重,很多干部意见很大,认为得不偿失 华野司令员陈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