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伍坤山《天山公路》

英雄军队筑路十年  开发新疆造福人民——天山独库公路基建工程兵交通部办公室主任  伍坤山

                      (一)

       横贯天山中段的交通大动脉——独库公路,北起新疆石油城独山子,南至龟兹古国库车,全长五百六十二点七五公里。天山,在人们的记忆中有种种神奇的传说,它是从茫茫的古海中来,从五亿年前的时光中来,巍巍的托木尔峰和无以数计的峰峦奇景,是它的骄傲。可是,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给人们的只有象王母会见周穆王、孙悟空路过火焰山、女儿国、子母河等那些虚幻的神话。在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上,却未曾见到托木尔峰有什么丰功伟业留于史册。然而,就在今天,以中国人民解放军OO一二九部队为主体的筑路部队,在冰峰雪岭间开凿了第一条横贯天山山脉的公路干线,填补了天山史记中的空白,谱写了时代的新篇章。

       这条公路是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生前亲自批准修建的。这项工程之艰巨,为我国公路建筑史上所罕见。构成这项工程艰巨性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地势艰险。全线百分之六十,即三百多公里的地段是崇山峻岭、深川峡谷,有近百公里是悬崖峭壁,还有六公里是“猿猱欲渡愁攀缘”的“飞线”和三座终年积雪的冰达坂。二是地质复杂。公路沿线经过荒漠戈壁、低山丘陵、中山森林,亚高山草原、高山草甸等区分明显的五个地带。有二十多处碎落塌方地段,有的塌方冲击面长达一千多米,有十几处泥石流,有的流量多达万方以上,暴发时能持续数天;有近百公里的冰冻层,以及延流冰、沼泽地等。三是气候恶劣。全线有二百八十多公里地段在海拔二千米以上。那里氧气少、气温低、雪害严重。每年五月前、十月后,往往是大雪封山,积雪一至两米,有的深达六,七米。在几个冰达坂地区,年均气温在零下九点五度,最低达零下四十六度,沿线受雪害影响的地段有一百多处,仅一九八O年,在施工地段发生雪崩三百四十一次,有时一次雪崩达几万立方米。四是土石方量大,全线平均每公里土石方量四万多立方米,最多地段一公里达七十多万立方米。据统计,这条公路共开挖路基石方二千三百三十九万六千立方米。

       这条公路建成之后,连接了沿天山东西走向的五条公路,使新疆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天山为轴心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这对于搞活天山,发掘资源,勾通和繁荣南北疆的经济,改善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开发新疆,开发大西北的战略设想,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目前。虽然难以准确地计算这条公路的实际价值,但仅从运距运费核计,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能。从独山子到库车,汽车单行一次,就比原绕道行驶缩短运距五百多公里,每年可为国家节约运费两千万元以上。

       在十年时间里,这支部队架设桥梁六十七座,全长一千九百多米;修筑涵洞一千三百多道;建筑道班房三万五千九百多平方米;铺设沥青路面四百多公里,碎石路面一百五十多公里,砌筑防护、排水、防雪工程二十二万一千一百多立方米;开掘隧道三条,全长三千三百五十二米(目前,二号隧道尚在继续施工,车辆行驶在明线经过。)这条公路,是我国近二十年来山区公路建设中标准较高的重点工程之一。一九八三年九月经国家验收鉴定,独库公路走向合理,线型顺直,路基稳定,路容整洁,路面平整,整个工程符合设计要求,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家三级公路的标准,工程质量总评为优良。它为我国在高寒地区的公路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二)

        在渺无人烟的冰峰雪岭间,修筑一条长达五百六十多公里的工程质量优良的山区公路,在我国公路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筑路部队和科研、设计人员,十年含辛茹苦、流血牺牲,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结晶。

       为了在天山深处选择一条走向合理、线路顺直的高标准公路,突破在高寒冰冻严重地区沥青路面铺筑、雪害防治、隧道设计与施工等工程的新课题,交通部第一、第二公路勘测设计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设计院、新疆科学分院地理研究所和西安、重庆等有关科研单位设计人员,常年爬雪山,攀绝壁,风餐露宿,对公路沿线进行了认真考察。他们总结整理了雪地区合理的沥青路面结构类型、油矿料技术指标以及施工工艺韵专题经验,研究探索了高寒地区隧道的设计、施工以及防水、排水等方面的疑难问题。他们为从根本上治理雪害,经常奔波在冰峰雪岭,观察雪崩的运动形态,记录测量雪的滑动速度,考察雪崩形成的原因,反复探索防治方案。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他们收集积累了有关于雪的冲击力,压力、速度以及当地气象、水文等多方面科学数据。参考国内外的有关资料。撰写了《天山独库公路雪害防治研究》专著,获得了交通部重要科研奖。广大科研、设计人员,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默默无闻地工作,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作出了艰辛的努力。

的原因,反复探索防治方案。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他们收集积累了有关于雪的冲击力,压力、速度以及当地气象、水文等多方面科学数据。参考国内外的有关资料。撰写了《天山独库公路雪害防治研究》专著,获得了交通部重要科研奖。广大科研、设计人员,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默默无闻地工作,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作出了艰辛的努力。

        这支部队,在科研、设计人员的具体指导帮助下,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高寒地区的筑路经验。十午来,他们为确保工程质量,狠抓了五个主要环节:

     (一)突破重点,指导全盘。他们针对高寒冰冻地区路基、路面,雪害、隧道、负温棍凝土施工等问题进行了有组织的技术攻关。在路基施工中,他们针对山高川急,运输困难,土石方量大的特点,运用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干一段成一段,巩固一段,利用一段时方法。这样,既提高了路基的质量,又提高了路基的利用率,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在隧道施工中他们根据洞内“冰夹石”多,石质差、融化、渗水等严重情况,首先在哈希勒根一号隧道采取了“先制水,后施工”的方法,分别在“冰夹石”、渗水地段实施了“堵”、“排”、“截”综合防水措施。在隧道混凝土作业中针对高寒低温的特点采取了掺入外加剂、加热砂石料等措施,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这样,既保质保量地完成子哈希勒根“咽喉”工程,又为其它两条隧道施工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二)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根据天山地区冰冻期长,施工期短的特点,他们选择时机,调整工序,统筹安排。冰冻期间,部队集中人力、机械开挖路基及完成其它土石方工程。七、八、九三个月是施工的黄金季节,他们就狠抓混凝土工程。由于他们紧紧抓住了这有利环节,三个月时间往往能完成全年混凝土工程任务的百分之九十以 上,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

        (三)严格检查,严格把关。他们实行了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定单位、定地段、定工程项目的质量把关包干责任制,把群众性的自检、互检、有组织的定期检查以及完工后的分级质量检查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为确保向党向人民交出一条符合设计要求的标准路。很多师、团领导同志,长期蹲在连队,实行面对面的领导。一九八三年,师长王金茹,忍着腰椎脊骨增生的病痛,在六个月内,先后七次检查了全线所有项目的工程质量。他随身携带图纸、资料和皮尺,走到哪里,检查到哪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次,他患病卧床,仍坚持蹲在玉希莫勒盖冰坂地区的某团四连,帮助指导该连把握施工中的每一具体环节,直至这个连队的工程质量跃为全团的先进行列才离开工地。

        (四)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修路三年五载,为人民负责千秋万代。”这一明确的思想,已经成为这支部队的实际行动。他们为子把最好的材料用于工程,组织部队在冰冷刺骨的雪水河里捞筛成千上万方的砂子。为于保证涵洞的砌筑质量,他们精雕细刻,用钻子把石头凿成块块条石。为了增强公路质量的稳定性,他们先后在设计允许范圃内增没了三百三十多处补充工程。对于在施工中出现的质量误差,只要被发现,就立即补纠。某团五连,一次正要下工时连长曹立成发现“老虎口”地段有一处净空高度还差五厘米,就立即组织人员打眼放炮,直至符合标准后才下工。

      (五)探入实际,积极探索。十年来,她们为保证工程质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许多治理的建议和设想。在蒙古包河谷地带,原设计有几段连续弯道,在一公里地段要架设七座石拱桥。对此,部队技术人员和干部战士积极提出了设计修改方案,征得批准后,将设计作了改动,使这段公路只增设了一个涵洞,减去了七座拱桥,为国家节约了一百多万元资金。教术是工程的血液,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为了使公路走向合理,路基稳定,这个部队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一九七五年整整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对线路北段三岔河至乔尔马的五十公里地段进行了反复踏勘。在设计部门的指导配合下,通过精密计算,大胆地提出了新的改线方案,后经上级同意,按新的方案施工,缩短线路三公里,缩短隧道一千二百米,缩短工期一年半,为国家约节投资一千二百多万元。

                     (三)

       奋战天山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虽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在每个干部、战士的生涯中,却是那么漫长而难忘。他们把黄金般的岁月献给了天山,献给了人民。他们,长时期经受着苦和乐、生与死的考验。这支部队接受任务以后,就有两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一是兵力不足。根据原要求,完成这项任务每年需要投入兵力二万六千人,而事实上,平均每年投入的施工力量只有一万三千人。二是施工期短。在公路南段,施工期最长只有八个月,在北段,七、八、九月是施工的最好季节。全线年平均施工时间是一百五十七天左右,十年累计施工一千五百六十七天,以每年施工二百八十天计算,实际施工时间是五年半左右。

        在工期短、兵力少的情况下,部队党委深入地动员广大指战员,发扬我军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争时间、抢速度,把因高寒低温所耽误的时间夺回来。他们每年坚持早上山、早开工,为早日修通独库公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把革命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十年时间里,夺回了一百四十六万多个劳动日。

       每当部队进入—个新工地,常因风雪受阻,山高路陡,车辆机械上不去,施工器材和生活物资全靠人背肩扛。某团在一九七七年用人工向山上搬运物资,竟达二千七百多吨。在机械车辆上不了工地、发挥不了威力的情况下,干部、战土不等不靠,凭着一把铁锹一双手,打眼放炮,劈山筑路。在刚上山的时候,部队往往要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扒开冰层支撑帐篷、取雪化水煮饭,有时衣服、鞋袜冻成了“冰甲”就用镐柄敲打。他们为抢时间,抗严寒,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九七九年四月,某团十二连刚刚到达工地,就遇到了连续五天五夜的大风雪,运输被中断,全连干战被困二十四天。在他 们坚持到第十天的时候,所带的煤烧完了,粮不多了。没有煤烧,他们就在雪地挖骆驼刺,粮食不够,一天就喝两顿稀糊糊。就在那样的困境中,他们仍坚持施工。二十四天后,当该团领导同志带领部队抢通道路送粮送煤到达工地时,这个连队已用人工打通大小导洞三千二百米,已从沟底将二百九十吨炸药、一千五百多吨水泥扛到了山腰施工点,还开通了雪路十多公里,为全线施工创造了条件。“多好的部队,多好的战士”,大家无不为之感动。

       天山的雪,是那样晶莹端丽,轻柔妩媚,曾被千古诗人誉为公主,誉为仙女。可是,在我们筑路战士的眼前,它,是抢夺时间的劲敌,是影响施工的祸害,是威胁生命的凶神。十年来,这支部队为了争取时间,抢通道路、清理冰雪八百多万方。施工地段,每年都要遇到上百次乃至几百次的雪崩袭击。据统计,先后有十多个连队的营房遭受雪崩的破坏,十七顶帐篷、三台推土机被雪崩摧毁,九名战士被雪崩夺走了生命。一九八O年三月十四日,一次约有一万七千多方的大雪崩,将二十七根20X 25厘米的筋混凝土的立柱拦腰冲断。一九七八年四月的一个星期天,某团副营长、党的十一大和四届人大代表、雷锋式好干部姚虎成,为后续部队抢通“咽喉”地段的道路,他带领两台推土机手清除深达几米厚的积雪。正当他们干得起劲的时候,突然雪崩爆发,将两台推土机和三名同志冲出五十多米远处,淹没在深雪之中。经抢救,两名战土脱险了,而年仅二十八岁的姚虎成同志却停止了呼吸。还有一天中午,部队政委邸海山同志,正在雪害频繁、 阻车严重的地段亲临现场指挥施工时,突然一场雪崩把他冲下七十多米深的山沟,当他从昏迷中醒来以后,仍拄着棍子继续指挥部队开辟通道。在这巨大的雪害面前,在这生与死的考验之中,我们的战士表现了对党对祖国的赤胆忠贞。一九八O年三月,某团副团长王恩玉,带着先遣队到冰达坂上清雪开路。结果道路开通了十一次,被雪埋没了十一次。四月上旬,四十五台汽车拉着施工物资上山,在途径拉尔墩冰达坂时,突然遇到暴风雪的袭击。三十八台汽车被淹没在几米深的雪中,不见影踪。副团长王恩玉立即带领百余名战士,十多台推土机,顶着风雪,忍着饥饿,冒着生命的危险,连续抢救了三个昼夜,直到所有人员车辆安全返回。就在胜利完成任务之后,这位副团长和许多战士已疲劳得靠在帐篷边上起不来了。

        这支部队在同雪害的搏斗中,争得了施工速度,炼就了战斗作风。同时,也增强了制服雪害的智慧和力量。他们在科研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指导下,利用稳、挡、导等方法,在公路沿线设置了防雪台阶、防雪护坡、防雪挡墙,建成了我国第一座高山防雪走廊,对减轻雪害、保证道路畅通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征服雪害的过程中,他们主动进攻,敢想敢干,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九八O年三月,某团三营来到哈希勒根达坂主峰北坡担负施工任务,峰顶雪崖耸立,破碎雪块不停地往下塌落,威胁着施工安全。为消除这一祸害,他们拟定了制造人工雪崩的实施方案。七连连长唐云贵,九连连长张森山等十五名共产党员,不顾个人安危,自告奋勇接受了冰峰炸雪任务,他们每人各背十五公斤炸药,冒着随时有葬身于冰川之险,爬上七十多度的冰坡,攀登六米多高直立冰墙;机智勇敢,成功地制造了一次人工大雪崩,把几万立方米的冰雪推下了高山雪岭,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

(四)

        在天山独库公路沿线,更触目惊心的是有数百里悬崖、十多里“飞线”和大小“虎口”所组成的重峦叠嶂。这些地段山高川急绝壁林立,有的山体倾斜,险石欲坠,使大家望而生畏。在“飞线”区,不仅工程土石方量比一般施工地段增大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而且施工难度在公路建设史上也为罕见。

        十年来,这支部队发扬了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攀绝壁,战“飞线”,凿开冰峦雪峰,跨过激流深谷,把亘古以来黄羊野鹿难以立脚的天堑变成了坦途。一九七六年六月,某团七连同兄弟连队一起接受了攻克“飞线"的艰巨任务。连长杨晓海,指导员李善国带领全连迅速赶到施工现场。在那里,绝壁如刀劈,深涧不见底,路基要在距地面150米高的悬崖上通过,不要说机械上不去,就是空着两只手也难以登攀。为寻找施工的立足点,他们把钢钎打进岩石里,系上安全绳,象荡秋千似的吊在悬崖上,打眼放炮,硬是在悬崖上凿出了一条羊肠栈道。为实施大爆破开挖导洞心药室,他们在高不到一米,宽不足八十公分的导洞里施工,直不起腰,抬不起头,爬着进去,倒着出来,抡锤掌钎,排石出碴都得跪着、爬着。导洞打到十米深以后,洞内严重缺氧,经常有很多战士昏倒在地,但他们只到洞外歇了一会,稍为清醒一点又钻进洞里继续作业。这样,经过半个多月的顽强奋战,七连在悬崖绝壁上开凿了七十二道、全长一千二百五十米的导洞,提前进行了太爆破后,作业面变成了“老虎口”,险石倒挂不断塌落,时刻威胁着人身安全。艰险、吓不倒无畏的战士。指导员李善国、连长杨晓海亲自带领大家排险石,清废碴。就在这节骨眼上,将近两年没有休假的李善国突然接到妻子来队探亲的电报,要他下山去接,而李善国没有离开工地,只是撕开烟盒写了张便条,让妻子上山来住。妻子上山后,李善国白天照常施工,晚上忙着开会、谈心,部署任务,整整八天未能和妻子叙叙家常。妻子为了给他治胃病,特地从老家带来了一提包中药,他也顾不上吃。就在妻子来队的第八天,他和连长杨晓海及三名战土被一场大塌方夺走了生命,全连沉浸在悲痛之中。那个在电影《天山行》中的指导员余海州艺术形象的原型,就产生在这个 英雄的连队。战士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奋战在“飞线”,提前完成了原定任务。

         我们的战士为什么这样坚强?为什么这样高尚?在天山深处的一条巨幅标语给我们作出很好的回答:“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十年夫妻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

        打通“飞线”不易,开凿隧道更难。在天山独库公路上,这支部队创造了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史上的三个第一:哈希勒根隧道是我最高的公路隧道,海拔三千四百米;铁力买提隧道是我国高寒山区公路中最长的一条 隧道全长一千八百九十七米;而玉希莫勒盖隧道,地势高、洞身长,地质情况之复杂,施工难度之大又堪称我国公路隧道之最。

       在终年积雪的达坂上开凿隧道,艰苦而又危险。这里分不出春秋季节,只有风雪凛冽的寒冬;这里没有优雅舒适的环境,只有险石交错,泥水沉流的险景。几年来,施工部队以坚刃不拔的革命精神和周密细致的科学态度,战塌方,抗严寒,堵暗流,战泥沙,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凿通了道道冰雪大坂,把昔日的交通禁区,变成了贯通天山南北的运输大通道。

        一九七七年,上级把开凿哈希勒根达坂隧道的任务交给了某团一营三连和四营十一连。这两个连队三月底就冒着风雪到工地扎营。当时山上积雪五米多深,最低气温零下三十多度,严重的高山反映使人头痛恶心,胸闷气短,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部队上山不到一个月,平均每人体重下降五公斤。有百分之四十的同志患了雪盲症。百分之九十的同志嘴上起泡,脸上脱皮。时时有艰难困苦,处处有英雄战士;担负南口掘进任务的三连,一开工就遇到了“冰夹石”。“冰夹石”遇热融化,泥水横流,塌方严重。全连苦战一个多月,掘进六十米,全部塌下。为制服“冰夹石”,连长杨志桐、技术员曹风山连续几天蹲在工地,观察险情。摸索规律, 寻找制服“冰夹石”的办法。为降低洞温,减少振动,他们把机械作业改为人工掘进,打浅眼,放小炮;边掘进边支撑。经过艰苦摸索,终于制服了“冰夹石”;正当大家为成功的尝试而奔走相告的时候,这位四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连长杨志桐手里端着饭碗睡着了。在三连苦斗“冰夹石”的同时,北口十一连的掘进也处在十分艰难的阶段上。这里石质破碎,塌方频繁。有一天,八十多米深的隧道里,在八小时内塌方竟达一百多次;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战士们没有埋怨,没有退缩,工地上除了幽默的玩笑和爽朗的笑声之外,就是争分夺秒地忘我拼搏。五月二十四日夜间,一场大塌方把钢拱架拧弯了,把盆口粗的支撑木砸成了劈柴条,风管被截断,通风设备被摧毁。正在担负掘进任务的该连一排立刻转入了,抢战塌方的战斗。由七名共产党员组成的排险小组,在困难和危险面前,表现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共产党员,班长郭颜明在排险时,两次被塌落的险石从脚手架上推下来,又两次冲上去。共产党员酣班长刘学才为掩护战友,被塌落的险石砸伤了右腿,只简单包扎了一下,带伤坚持排险。经过一夜苦战,塌方制服了。但在隧道里顽强拼搏了一夜的战士们却一个个昏倒在地。全排三十七人只有五名战士勉强支撑走到了驻地。昏倒在隧道里的三十二名同志全靠抬着、背着回到连队。当时,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同志听了这一情况后,深深地被这种英勇拼搏的精神所感动。他在视察天山公路时,不顾年事已高,登上哈希勒根冰达坂专程到隧道北口看望了这个英雄的集体。他望着战士们张张稍瘦的脸庞,熬红的眼睛,干裂的嘴唇,裸露的膝盖……久久没有说话。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亲切地抚摸着战士的手、深情地望着在天山深处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身受感触说:“百闻不如一见,有这样的战士,我们放心了。”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在另一条隧道里, 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刘焕言,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又一曲英雄的赞歌。十五日下午,刘焕言所在连队清理塌方的任务即将完成。突然,一声巨响,六十多立方米碎石塌下来,将正在清碴的该连付班长杨福成埋住了下身。刘焕言立即冲上去抢救战友。杨福成身上的碎石还没有扒掉,又一次塌方发生了,一块巨石朝着杨福成的头部滚过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焕言毅然冲上去,用身体挡住滚石,掩护战友。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当大家从血泊中抱起身负重伤的刘焕言时,他还断断续续地说:“危险……别管我……快救副班长。”还没等话说完,这位年仅二十四岁的战士永别了战友,他无愧于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而长眠天山之巅。

        “为人民造福吃辛苦走天崖,振兴中华甘洒碧血染天山。”这正是党所培育和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忘我拼搏的力量源泉。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让各族人民永远缅怀在修筑天山公路中而献身的一百六十多名干部、战土,在绿草如茵,雪松滴翠的天山独库公路中段——乔尔玛,建造了一座烈士纪念碑。

        谁说流血牺牲的壮举只能发生在金戈铁马、英勇杀敌的疆场?谁说高尚的革命情操只能表现在血火交加的年代?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历程中、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那些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人们同样显得伟大和高尚!天山,那种虚幻的传说已被我们战士所创造的奇迹而取代。独库公路,将以她的宏伟壮观而铭记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心中,她似一座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屹立在天山深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思天山路 (一个馒头的故事) 绝对感人
铁三师吴凤祥——【铁兵散文】铁道兵的名字永远镌刻于劳动节
为什么独库公路美如画?
刷爆朋友圈的自驾游路线!独库公路!去一次震撼一次!
他参建的隧道在天山肚子里转了一个圈
中国最美公路—独库公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