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老中医谈治风湿关节炎十法+ 类风湿12方
风湿性关节炎从西医来讲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疼痛为特征。下肢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最常受累。虽然近几十年来风湿热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非典型风湿热及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并非少见。今天,国家级名老中医、我院坐诊教授冯兴华就来为大家介绍他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十大方法。
1
临床上,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以下列症状为主要特征:
1、疼痛
关节疼痛是风湿性关节炎首要的症状,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但以大关节受累更为常见。典型的表现为对称性、游走性疼痛,并伴有红、肿、热的炎症表现。关节症状受气候影响较大,常在天气转冷或下雨前出现关节痛。
2、肌肉疼痛
起病时患者可有肌肉酸痛不适、周身疲乏、食欲缺乏、烦躁等症状。
3、不规律性发热
风湿出现之前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现象,多为轻中度发热,脉搏加快,多汗,与体温不成正比。
4、皮肤黏膜症状
有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儿童多见,成人少见。
5、舞蹈症
仅见于儿童,女孩多见,患儿先有情绪不宁、烦躁、易怒等精神症状,继而出现无目的的快速动作,肢体可出现伸直和屈曲、内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后的无节律交替动作。
6、心脏症状
由于风湿热活动期以累及关节和心脏为主,因此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心肌炎、心内膜炎等。有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2
治痹十法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冯教授介绍,关于痹证的辨证,首先要辨清风寒湿痹与热痹的不同。在治疗该病时,必须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冯教授特意介绍了他总结出的治痹十法。
1、祛风法
祛风法适用于外感风邪,肢体关节疼痛,以上肢肩臂手指关节疼痛为甚,痛无定处,或伴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浮或弦者。尤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上肢肿痛及纤维肌痛综合征等见周身窜痛者。常用蠲痹汤以祛风除邪。
2、散寒法
散寒法适用于感受寒邪,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剧,得热痛减,周身畏寒,舌质淡胖,脉弦紧或沉紧者。常用乌头汤以散寒、止痹痛。
3、祛湿法
祛湿法适用于感受湿邪,或脾失健运内生湿邪,导致肢体关节肿胀、疼痛,肢体重着者。临床常用淡渗利湿法、芳香化湿法、清热利湿法、益气除湿法、祛瘀除湿法等。
①淡渗利湿法
淡渗利湿法是通过利小便以除湿的方法,是湿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淡渗利湿法治疗下肢膝、踝关节急性肿胀,方选五苓散加减。
②芳香化湿法
芳香化湿法是应用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以祛除湿邪的方法。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所致的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濡滑等症。常用芩连平胃汤以芳香化湿泄浊。
③清热利湿法
外感湿热之邪,或寒湿痹日久化热,湿聚热蒸,蕴于经络,以关节红肿热痛、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当以清热利湿法。常用吴鞠通创立的宣痹汤。
④益气除湿法
本法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使中焦脾运得健而湿气自除。适于素体脾虚,或感受外湿之邪,湿浊留注关节发为痹痛者。临床症见关节肿痛,倦怠乏力,舌淡胖,脉沉细。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味。
⑤祛瘀除湿法
祛瘀除湿法是采用活血化瘀药物以祛除水湿的方法。祛瘀除湿法适用于痹证日久,瘀血与湿浊胶着为患,关节肿痛缠绵难愈者。常用四妙勇安汤。
4、清热法
清热法适用于关节肌肉灼热疼痛,全身发热,咽痛口渴,甚则肌肤斑疹,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者。风湿病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全身发热者均可应用。常用白虎汤以清气分热毒。
5、理气法
理气法适用于周身关节、肌肉窜痛,关节无肿胀,伴肢冷畏寒、心烦、不寐、胁痛,甚则悲观欲哭,舌暗苔白,脉弦者。临床常用丹栀逍遥散以疏肝理气、泻火除烦。
6、化瘀法
化瘀法适用于风湿病关节刺痛,痛处不移,夜间痛甚,或者肌肤麻木不仁,肌肤甲错,舌暗苔薄,或有瘀斑,脉涩者。常用身痛逐瘀汤治疗。
7、逐痰法
痰为有形阴邪,困遏于关节筋肉,临床多表现为关节僵硬或硬肿变形,皮下瘰疬痰核,或有皮肤顽麻不仁,形体肥胖,舌淡、苔厚腻,脉滑。二陈汤为痹病治痰主方。
8、补气养血法
补气养血法适用于气血衰少,正虚邪恋,临床表现为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肢体屈伸不利,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者。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9、滋阴法
滋阴法适用于关节疼痛,口眼干燥,皮肤不仁,或口渴喜饮,舌体瘦小或有裂纹,舌质红、苔少,脉沉细者。因此,滋阴法亦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常用大补阴丸。
10、补阳法
补阳法适用于关节冷痛、肿胀、变形,疼痛昼轻夜重,或腰背部、足跟疼痛,下肢乏力,畏寒喜暖,舌淡或胖嫩、苔白,脉沉无力者。常用右归丸以温补肾阳。
类风湿12方作者:
类风湿一:当归12  秦艽12  生地12  乳香12  没药10  木瓜15  桂枝12  杜仲12  寄生13  鸡血藤25  赤芍12  杭芍12  青皮12  地龙12  苍术10  川牛膝12  丁公藤20 功能:消肿止疼、温血补血、祛风散寒。每日服三次。(身疼,五副)
​   类风湿二: 当归25  川芎16  川断16  木瓜16  桂枝16  杜仲30  寄生30  独活12  川乌6  草乌6  鸡血藤30  黄芪60  伸筋草25  企边桂10 川牛膝30  丁公藤20  老母鸡一只(三年) 功能:祛风散寒、止疼消肿,补肝肾、强筋骨。(每日服三次)。(身疼,三副) ​
​   类风湿三: 当归12  生地12  乳香10  没药10  木瓜15  桂枝12  寄生12  赤芍12  秦艽10  杜仲10  独活10    百劳散*6  威灵仙12  苍术10  白芍12  地龙10  青皮10  鸡血藤16  川牛膝12  丁公藤25  川乌8  草乌8 百劳散10(罂粟壳2两半醋炒,取1两,乌梅半两,上为末)。(身疼五副)
类风湿四: 麻黄60  石膏80  川乌12  草乌12  地骨皮60  川牛膝60  桂枝60  杜仲60  鸡血藤50  苍术20  丁公藤50  寄生60 (以上药量太重,恐中毒,服时逐步增加到早晚各一盅,约50毫升,慎用)(泡白酒或煎汤,五副)   ​
​   类风湿五:身疼(泡白酒或煎汤,十副) 当归25  川芎13  川断13  木瓜15  桂枝13  杜仲16  鸡血藤25  丁公藤25  川乌10  草乌10  海风藤25  川牛膝30  闹羊花16  白花蛇1条  乌蛸蛇1条  全蝎30  金头蜈蚣4条 早晚各一盅(约50毫升)。  ​
​   类风湿六:锁阳30  鸡血藤30  木通15  红花30  杜仲30  竹黄20  用十斤50度二锅头泡服,早晚各一盅(约50毫升)。(壮阳补肾)
​   类风湿​七: 川乌5  草乌5  乌梅10  川牛膝10  金银花18  桂枝10  白糖三两 白酒十两泡七天,每天喝三次,每次一盅(约50毫升)。(腰痛,腿痛)
​   类风湿八: 马前子10  乳香10  没药10  麻黄10  桂枝10  杜仲10当归10  川芎10  川断10  木瓜10  川牛膝10 共为末,黄酒送下,每日1~3次 早晚各一盅(约50毫升)。(四肢疼痛,半身不遂,受风寒)​
​   类风湿九:麻黄60  石膏80  川乌12  草乌12  地骨皮60  川牛膝60  桂枝60  杜仲60  寄生60  鸡血藤50  苍术20  丁公藤50 泡酒三~五副,煎服十副。轻者减半。开始少服,逐步加量到每日两盅(约100毫升)。以上药量太重,恐中毒慎用。   ​
​   类风湿十: 金银花15  紫苏叶30  瓜蒌9  地风9  川乌6  草乌6  川山甲(即穿山甲)3  沉香3  丝瓜络20  龟板9  甘草18 水煎服,早晚空腹各服一次。 主治:历节风,周身关节疼痛或肿大。 ​
​   类风湿十一:泡酒方(此方当慎用,治妇女月子受寒病) 丁公藤50  鸡血藤50  海风藤50  川乌30  草乌30  闹阳花10  川连30  当归50  川芎30  木瓜40  川续断30  桂枝30  杜仲50  川牛膝60   泡白酒,每服半盅,早晚各一次。
​​   类风湿十二:泡酒方 当归30  生芪30  木瓜30  牛膝30  党参30  川乌15  草乌15  乌药15  独活15  陈皮15  桂枝9  甘草9  白酒四斤 研末浸酒一月,早晚各服一盅。 逐瘀方、半身不遂、寒性腰痛。
风湿性关节炎贴敷疗法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相当于中医的痹证。
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贴敷疗法一
贴敷部位:神阙穴。
药物组成:附片、木香、炒吴茱萸、马兰子、蛇床子、肉桂各12g,生姜汁适量。
制备方法:将前6味药共碾成细末,装瓶备用。
操作规程:用时取药末6g,以生姜汁调如膏状,敷千脐内,外盖以纱布,胶布固定。
操作间隔: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主治:行痹(风湿性关节炎)。
主治:痛痹。
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贴敷疗法二
贴敷部位:神阙穴。
药物组成:当归10g,桂枝10g,木通3g,细辛3g,芍药3g,甘草3g,大枣25枚,麝香膏1贴。
制备方法:前药8味煎汤。
操作规程:汤抹心腹及四肢,并炒熨之。麝香膏贴脐部及对脐处。
主治:四肢痹痛。
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贴敷疗法三
贴敷部位:神阙穴。
药物组成:附子10g,人参3g,白术10g,获芩10g,炒白芍10g,麝香膏1贴。
制备方法:上药5味,煎汤。
操作规程:将汤药抹心腹及四肢,并炒熨之,麝香膏贴脐部及对脐处。
主治:寒痹。
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贴敷疗法四
贴敷部位:神阙穴、命门穴。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芷、陈皮、苍术、厚朴、半夏、麻黄、枳壳、桔梗各3g,干姜、桂枝、吴茱萸各1.5g,羌活、独活各6g。
制备方法:药物共碾成细末,储瓶备用。
操作规程:用时将药末搅匀,摊涂于布上,每贴重20~30g,贴于神阙穴及命门穴。
操作间隔:每3日更换1次。
主治:痛痹。
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贴敷疗法五
贴敷部位:患处。
药物组成:青艾9g,当归9g,川芎9g,血竭花9g,穿山甲9g,地龙9g,海马9g,没药9g,乳香9g,杜仲9g,防风9g,麻黄9g,木瓜9g,牛膝9g,木香9g,川椒9g,马钱子15g,麻油500m1,樟丹250g。
制备方法:上药用麻油炸枯去渣,入黄丹熬搅收膏,收瓷器中保存。
操作规程:贴患处。
操作间隔:每日一次。
主治:风寒湿痹。
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贴敷疗法六
贴敷部位:患关节处。
药物组成:紫荆皮30g,赤芍、独活各18g,葱白7寸。
制备方法:共研细末。
操作规程:每次取15g,加葱搅捣如泥状,烘热摊纱布上,贴敷患处。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贴敷疗法七
贴敷部位:患关节处。
药物组成:川乌、防风、白芷各30g。
制备方法:共研细末。
操作规程:略加开水,趁热调敷痛处。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老人关节疼痛。
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贴敷疗法八
贴敷部位:患关节处。
药物组成:秦艽、桂枝、羌活、独活各30g,桑枝50g,乳香、没药各20g。
制备方法:共研粗末。
操作规程:干炒热拌适量白酒,装入布袋,敷患处。敷时不限,凉后再加热敷。
操作间隔:每日2~3次,均加酒。每副药可用2天。
主治:关节炎(风寒湿痹证)。
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贴敷疗法九
贴敷部位:患处。
药物组成
处方1:生半夏30g,生栀仁60g,生大黄15g,黄柏15g,桃仁10g,红花10g。
处方2: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各15g,肉桂10g,樟脑10g。
制备方法:处方1和处方2分别研细末后,装瓶备用。
操作规程:处方1:适用于热痹。用醋调敷患处,干则再加醋调敷。处方2:适用于寒偏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用400m1酒精调敷患处。凡皮肤炎症、药物过敏者慎用。处方2所含诸生药,毒性颇重,切忌入口,敷至局部发热微红即去药。
操作间隔:每日1次,7~10日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5日。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贴敷疗法十
贴敷部位:患处。
药物组成:乌头60g,附子60g(生用),当归60g,羌活30g,细辛30g,桂心30g,白术30g,川椒30g,吴茱萸30g,猪脂500g。
制备方法:上药细切如大豆,以醋微淹之,经一宿,煎猪脂化,去渣,内药微火候附子色黄即膏成,收瓷盒中。
操作规程:患者频取摩之。宜用衣裹,切避风寒。贴患处。
主治:痛风,顽痹,四肢拘孪,白癫疮(代谢性关节炎、慢性麻木、四肢痉挛、白癜风)。
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贴敷疗法十一
贴敷部位:患处。
药物组成:松香1500g(第1次姜汁煮,第2次葱汁煮,第3次白凤仙汁煮,第4烧酒煮,第5次闹羊花煮,第6次商陆根煮,第7次醋煮),桐油1500m1,川乌120g,白芥子120g,蓖麻子120g,干姜120g,官桂120g,苍术120g。
制备方法:加桐油熬至药枯,滤去渣,入牛皮120g,炸化,用制过的松香渐前离火,加樟脑30g,麝香9g,厚纸摊之。
操作规程:贴患处。
主治:风湿寒痹(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贴敷疗法十二
贴敷部位:患处。
药物组成:肉桂、干姜各120g,白胡椒、细辛各60g,公丁香、生川乌、生草乌、甘松各30g,蜂蜜680g。
制备方法:蜂蜜炼成膏,同时将余药共研细末,入蜂蜜膏内,拌匀即成。
操作规程:取上药膏摊在白布上,贴患处,再以绷带包扎固定。不可中途解开。敷后患处有灼热感和奇痒,属正常现象。经过这个阶段,病情即将好转。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类风湿骨变形秘方
本人在1984年前后得到武汉市中医进修学院许老头(当时的名老中医权威)留下的一组医方,专治风湿病,类风湿,骨变形等症。又在今年五月份家内人患有风寒型类风湿,骨变形之“不死的癌症”。经住院治疗很不理想,且又花不起那么多的钱,所以自行做主按此医方前往药店抓药煎服,历时三个月病情控制住了没有任何的骨疼痛感,行动自如方便,疗效十分显著而又明确,故不忍私藏和谋利,特别公开普及。
泽泻:9克 桂枝:9克 乌头:9克 桑枝:24克
海风藤:12克 千年建:9克 共六味水煎日服三次,忌大荤及生冷,辛辣。
并愿天下所有风湿,类风湿,骨变形的病友早日康复!
[两味药治痛风,专用于急性发作期!]
准备苍术5克,黄柏3克,水煎取药汁服用。每日一剂,可见奇效。如果平时脾胃虚寒、气虚且多汗的人不要用。
这个办法并非笔者凭空捏造。它源于中医学名著《丹溪心法》里的“二妙散”,在中医学发展历史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痛风,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典型的代谢性疾病。这一认识和中医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认为痛风乃是湿热内蕴而成疾,其本质也是代谢、运化出了问题。苍术和黄柏入药治疗痛风,就是从化解湿热入手的。
这苍术乃是一位性情刚烈、不苟言笑的本草大将。它性温,味辛苦,归脾经、胃经和肝经,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与之相比,黄柏更像是一味冷面高手。它味苦、性寒,归肾经、膀胱经和大肠经,善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苍术看作是湿邪的天敌。只要是湿邪致病,无论上下表里,苍术都可以应用,效果很好。而黄柏则性情冷傲,虽然可以苦燥湿,但是因其性寒,所以降热的功能尤为突出。
这两味药搭配,用意非常清楚。以黄柏为先锋,清热。以苍术为后盾,燥湿。对于湿热所致的各类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那么,为什么说这两味药对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人适用?且目及《医方考》里的一段文说:“湿性润下。病则下体受之。故腰膝痛。然湿未尝痛,积久而热,湿热相搏,然后痛……”
可见痛风急性期的疼痛,乃是湿气内蕴日久而生热,导致湿热相搏所致。热邪在这里是导火索。此方中黄柏苦寒沉降,泻火解毒,对其中的“热”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所以可以用来救急止痛。
说起这苍术配黄柏之妙,其实不仅用于痛风。风湿性关节炎、脚气等湿热下注之疾,都可以拿来应用,只需稍有加减即可。关于这些,我们今天就不再详谈了。总之,苍术配黄柏,乃是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一剂良药。个中道理是否已经说清,具体服用找中医大夫辩证用药吧
家族秘方:痛风六小时止痛消肿神方
秘方:大黄、栀子各60g,三七、红花各15g,桃仁、蓖麻各30g,冰片5g,樟脑10g,芒硝180g。
用法:先把前四味药研末,再加入后五味药研成油腻之药散。使用时取适量蜂蜜调和,外敷患处,用塑料薄膜盖上包扎,每八小时换药一次。
方解:该方止痛消肿迅速,六小时后,红肿开始消退。
病例:唐某,男,45岁,患痛风三年。夜半突发关节剧痛,次日红肿痛热,用上药后一小时疼痛减轻,三十小时后症状消失。献方人:王习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治疗
治疗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强脊炎的蚂蚁双参通痹丸的制作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偏方大全
一字之差,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区别
黄献老中医关于治疗关节炎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