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辨证快速上手
中医辨证快速上手…………



中医病证莫要慌,四十二病记端详。
一病辨作多病治,各有一法为主方。
感冒寒热湿三种,荆防银翘香薷汤。
咳嗽七般三外感,寒止热菊燥杏桑,
痰湿二陈热清金,肝火泻蛤阴麦汤。



唯有哮证分五般,寒射热定肺玉屏,
脾虚当用六君子,肾虚金匮肾气汤。
喘证五种更好记,麻黄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用双皮,肺虚生麦肾桂黄。
肺胀五般莫漏记,气虚平喘真虚阳,
痰浊壅肺苏养亲,痰热婢夏痰涤汤。



肺痨阴亏用月华,火旺秦鳖固金汤,
阴耗保真白术散,阴阳两虚大补天。
胸痹此处分七种,寒凝心脉当四汤,
气滞柴胡疏肝散,痰浊栝薤瘀逐汤,
心气保元合甘麦,心阳参附阴天王。
心悸此处俱七种,安神定志归脾汤。
火旺连阿桂甘龙,水饮凌心苓桂术。
心血瘀阻请桃红,痰火黄连温胆汤。



胃痛七般不好记,寒邪客胃用姜糖,
停食保和肝柴疏,郁热化肝此病除,
瘀血失笑调营饮,阴亏一贯虚建黄。
六种泄泻拉肚子,湿热芩连寒藿香,
保和痛泻何时用,参苓白术四神丸。
痢疾也可分六种,毒用白头热芍汤,
寒用胃苓阴驻车,休用连理虚桃汤,



良附大承治腹痛,气滞柴胡小建中,
饮食积滞用保和,重用枳实导滞汤。
胁痛只可分四种,肝用柴疏瘀复元,
肝胆湿热用龙胆,肝阴不足一贯煎。
黄疸更须四般记,热重茵陈犀急黄,
阴黄茵陈术附用,湿重于热茵五方。



六种鼓胀有何难,气滞柴疏实脾寒,
中满分消治湿热,调营六味责之肝,
脾肾阳虚附理中,济生肾气合此方。
积聚五种逍遥肝,食滞六磨气柴疏,
瘀血六君加膈下,正虚八珍合化积。



水肿六般越水泛,水湿五苓毒麻连,
脾虚实脾肾济生,浸渍五皮热疏凿。
六种淋证何人患,石石热八劳无比,
气用沉补血小知,膏淋程氏膏淋汤,
三种消渴上消消,中消玉女下六金。
瘿病四种更须治,痰结玉壶气海舒,
心肝阴虚天补愈,肝旺栀子清肝汤。



眩晕六般天亢阳,痰浊半白火龙汤,
阻窍活血虚归脾,脾肾阴虚左归汤。
八种头痛有何难,风热芎芷寒川芎,
肝阳天麻湿羌胜,肾虚补气虚八珍,
痰浊头痛半白天,瘀血通窍活血汤。



唯有中风不需记,一曰虚中二曰肝,
虚用秦艽上扰镇,阳闭凉开阴苏合,
脱用参附半还五,镇肝熄风莫糊涂,
语言不利却分三,风痰阻络解语丹,
肾虚精亏地黄饮,口歪眼邪牵正散。



痹症不惟风寒湿,防风乌头薏苡仁,
风湿热痹桂白虎,痰瘀桃仁亏独寄。
不寐肝郁用龙胆,阴虚阿胶加黄连,
心脾两虚用归脾,痰热温胆气虚安。



四种鼻衄要记熟,桑菊玉女此中求,
肝火上炎尤龙胆,气血亏虚归脾留。
齿衄虚用清肝饮,胃火炽盛清胃散,
咳血燥伤用桑杏,肝犯肺泻合黛蛤,
阴虚百合固金治。吐血泻龙归脾完。
便血地榆黄土汤。尿血蓟知无归方。



紫斑犀茜归脾治,郁用柴丹半厚汤,
其中虚症滋归麦。呕吐六种分虚实,
藿保半厚理中麦,便秘麻磨济芪汤。
四种腰痛不稀奇,湿热四妙身痛瘀。
寒湿甘姜苓术用,肾虚却要左右归。



虚劳十四莫慌张,各有各的代表方,

稍有留意应详尽,何须此处添荒唐。
机磷中毒概四种,犯脑涤痰热银黄,
杞菊参苓无大用,若无解毒病乖张。
肠痈三期看痈脓,大黄薏苡大陷胸。



颈椎寒用桂附汤,舒筋温胆归脾天。
痄腮柴普清龙用。急惊银黄琥珀丸。
小儿泄泻不赘述,疳证六种记端详,
资消八石泻防用,绝经左右二仙汤。
崩漏三虚二为实,左归大补用固冲,
血热清热固经治,血瘀逐瘀止崩汤。
中医临证也不难,难在辨证用药间,
各位网友要细心,妙手回春美名传。


中医妇科辨证处方口诀

女科治疗大如男,所异带乳经孕产。
月经先两补清丹,经后温艾乌补元。
先后无定固逍散,过多保失举元煎。
过少滋归桃导痰,经延桃失两二丸。
经间出血瘀逐止,湿清阴虚两二丸。
痛经可分五六般,温经少腹治胞寒。



膈下逐瘀注清热,气血圣愈肾调肝。
闭经五种分二三,气血人养肝归丸。
阴虚血燥用一阴,血府逐瘀佛导痰。
六种崩漏清保煎,左右归固四失散。
经行泄泻参四健,经行吐衄顺清肝。



绝经前后左右理,带下五止知内完。
产后血晕参夺命,腹痛肠宁生化堪。
恶露不绝生保补,产后身痛独寄寒。
血虚黄芪桂五用,肾虚养荣壮骨煎。
产后发热荆外感,解毒生化虚八珍。
恶阻香砂治胃虚,不和苏胡痰小半。


胎漏血热加味阿,气虚固益肾寿丸。
不安肾虚寿胎可,血虚苎根气举元。
血热保阴伤加圣,徵瘕桂枝茯苓丸。
滑胎补固或泰盘,子肿白真四天仙。
子淋阴虚知柏地,火导湿热加五散。


难产催生难产方,徵瘕开二桂香丸。
阴虚知龙虫萆薢,不孕少毓玉启丸。
劝君用心牢牢记,女科九十七病完。



中医诊断歌诀



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口舌生疮咽肿痛。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21、阴阳



        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
        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
        失血脱水成之阴,口干喜冷汗多粘。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
        亡阳病变阳虚脱,手足厥冷汗出多。脉微欲绝舌淡润,渴喜热饮息微弱。



22、气虚: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促语低微。身疲肢倦食纳少,心悸筋缓目发黑。
头晕眼花腰酸痛,自汗脱肛内脏重。
23、气滞证:气滞主证胀闷痛,胀疼发作时重轻,窜痛嗳气矢气减,兼证五脏各有型。
脘闷纳呆胁胀满,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气逆:气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呕恶嗳气呃逆胃,肿逆昏厥头晕眩。
25、血虚证:面唇舌甲无光华,心悸失眠手足麻,经少衍期脉虚细,头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热证:身热夜甚烦不眠,目红鼻衄发疹斑。舌质红绛脉细数,月经先期崩漏连。
27、血瘀:肿胀刺痛有定点,日轻夜重面色暗。口唇舌质青紫暗,舌边尖部瘀点斑。
口干嗽水不欲咽,肢体麻木或痉挛。脉沉细涩为要点,部位不同随政见。
28、气滞血淤:气滞血淤肝郁成,太息易怒胁胀痛。月经不调胁痞块,舌紫脉虚诊可凭。
29、气血两虚:气血两虚头晕眩,少气乏力懒语言。面白色淡脉细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30、气虚失血:气虚失血属内伤,倦怠少气面萎黄。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脉弱归脾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第二章。常见证
中医内科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决汇
廖世煌辨治甲亢性甲状腺肿大的经验+廖世煌运用金匮方辨证治疗甲亢的经验+廖世煌:经方治疗甲状...
脏腑辨证歌诀 - 中医诊断 - 华夏中医论坛 (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
【脾胃湿热还是肝胆湿热,如何来区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