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华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和”字,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深处。两千多年前,这块土地上的先哲孔子,沿着黄河一路奔波,把“和为贵”的思想广为播传。
    “和”是“尊重”。《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让人类的喜怒哀乐与周围环境合拍,既是对生命规律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也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尊重。
    “和”是“协调”、“调和”。有人用拆字法分析,“和”是由“禾”字与“口”字组成,意思是“人人都有饭吃”或“人人都需要吃饭”这和人人都需要一个好睡眠的寓意是相同的,都是刚性需求;这种解释是一个精彩的创意,说明人们向往和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和谐的生存状态,不论在社会意义还是个体生存意义层面。
    “和”是“和平”“平和”。是抛弃征战,谋求共处的“和”,是珍视生命、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越是经历战争,人们就越渴望和平。 越是劳碌奔波,人们就越渴望好的休息以归于平和。
    “和”是“平等”。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平等。太阳平等地照耀,地球平等地转动;生命平等地尊贵,法律平等地运行。国不分大小,在国际社会中都应享有平等的地位;人不论贫富,在社会生活中都应得到平等地尊重。
    “和”是“平息”。通过调解、调和等方式,来平息矛盾、纠纷,以平衡之道化解冲突。
    《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意思是说,世间诸多礼仪、礼赠,其功用、目的应以“和”为主旨,王道亦以和谐为美。从孔子那个时代起,中华民族就把“和”当做宝贵的东西,并赋予其深刻和美好的含义。
  一个“和”字,道尽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同兴共荣的真谛,揭示了天地造化森罗万象同存共生的奥秘,展现了生命繁衍进化万世不绝的本质。孔子云:“忠恕行则仁德昌,仁德昌则天地和,天地和则万物兴。”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一个“和”字,正是百川所归之大海,正是万物所依之根本,正是万民所寄之愿望。
  一个“和”字,透着阳光的明丽,饱含着贴心的温馨,浸润着融融的春意,呈现着丝丝禅悟的韵味。她像一支横贯古今旋律曼妙的歌,每每唱起都能让人感悟到那绵绵不尽的新意。她像一首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纯美的诗,无论何时想起都能让人感受到那悠然不绝的神韵,她又像一部穿越时空的厚重的史书,每一页无不记录着:若以和为贵,则福乐天人共享,若以和为美,则阴阳平衡,若以和为善,则人心自然顺畅,这便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民以食为天,讲究的是五味调和;人有七情六欲,讲究的是心平气和;琴有数弦,讲究的是音律和谐;户有百口,讲究的是家和财旺;邻里之间,讲究的是和睦相处;同窗读书,讲究的是和勉共进;朋友来往,讲究的是情趣相和;夫妻度日,讲究的是和如琴瑟;患难之交,讲究的是和衷共济;与人共事,讲究的是诚敬谦和;陌路相逢,讲究的是和悦以敬;为人师长,讲究的是慈祥和蔼;身处晚辈,讲究的是恭谨和顺;为贾为商,讲究的是和气生财;为官为宦,讲究的是心胸平和;为家为国,讲究的是以和为天;为政为治,讲究的是宽猛中和;君子之道,讲究的是和而不同;韬晦之旨,讲究的是和光同尘。
  将相和,则强敌不敢窥伺;民心和,则兵劲城固;上下和,则国昌民富;同事和,则事业日炽;师生和,则教学相长;兄弟和,则黄土生金;夫妻和,则快乐百年;父子和,则家道不落;家族和,则祥瑞千世;乡党和,则息讼罢争;民族和,则万民乐奏;国家和,则兴旺强盛。  中气和,则百病不生;心境和,则悠然自乐;情与理和,则神安魄畅;志与趣和,则宏图可展;愿与运和,则事事顺达;爱与情和,则并蒂花开;心与身和,则遗憾自少;人与天和,则谋事可成;学与识和,则智慧灵光;气与度和,则旷达自安;神与魂和,则怡然自适;追与求和,则梦想成真。
  一个“和”字,蕴意何其充盈,内涵又何其丰富。
    “和”字的形态如今已稍有变化,但其中的内涵却比从前更丰富了。
    这是“和睦”的“和”,是会微笑、宽容而不偏狭、相互尊重、体恤且有仁爱的“和”。 
    这是“温和”的“和”,是不易动怒、彬彬有礼、容忍而克制的“和”。
    这是“和气生财”的“和”,是笑脸相迎中藏着温暖与睿智的“和”。
    总之,一个“和”字,后面跟着许许多多的字眼,与不同字眼组合起来,寄托着中国人许多温暖、善良的感情和愿望。比如:和蔼、和解、和善、和美、和谐、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和衷共济,等等。
    “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这个简单的汉字,表达出这里的人,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不亦乐乎”的善意。国人坚信,人同此心,相信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会用各自的语言,表达出同样的理念,并在各自的文化里产生共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人是道,何须向外求道?
一章孔子语----《大学释义》二
导读
老子的“不仁”,原来是维摩诘的不二?老子是反对儒家的仁吗?
原创| 《日日是好日子》247、一字合真气
实修笔记:“入道六字诀”—观言观行观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