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金山天文台,600mm反光望远镜伸向夜空,圆形房顶上为啥有大裂缝?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上的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圆顶观象台。

  紫金山天文台大赤道仪室内德国蔡司生产的600mm天文反光望远镜。

  站在海拔448.9的紫金山主峰北高峰俯瞰紫金山天文台建筑群。

  四柱三间的紫金山天文台石牌坊,周身以石勾栏围护。

  19849月张钰哲先生按原牌文重书的紫金山天文台奠基纪念。

紫金山天文台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紫金山)的第三峰上,海拔250,始建于193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是总部,在青海等地还有同名的其他观测台。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28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191310月,日本在东京召开亚洲各国观象台台长会议,日本人邀请法国教会在上海的观象台代表中国参加会议。消息传出,举国哗然。时任中央观象台台长的高鲁,发誓要建造一座中国人自己的天文台,后来高鲁转任法国公使,由厦门大学天文系主任余青松接任观象台台长。当时造天文台为了发扬“中国”的天文,要求必须是中国式建筑。

紫金山天文台建于1929——1934年,由余青松、杨廷宝设计。最终建成的紫金山天文台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风景秀丽的第三峰上。牌楼采用就地开采的毛石作三间四柱式,覆蓝色琉璃瓦,跨于高峻的石阶之上。建筑间以梯道和栈道通连,各层平台均采用民族形式的钩阑,建筑台基与外墙用毛石砌筑,与山石浑然一体。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天文台,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和韵味。

杨廷宝(1901.10-1982.12),1901102日出生于河南南阳,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作为建筑大师,他用他的建筑说话,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工程建筑、南京民航候机楼、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图书馆等,这些著名建筑的背后都有他的名字。天文台旧址一层的奠基石,原碑文由大牌汉奸汪精卫题写,后来被毁。现为张钰哲先生在19849月按原碑文重书。张钰哲,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民国时期的紫金山天文台台长。

600mm反光望远镜伸向夜空,圆形房顶上为啥有大裂缝?在紫金山天文台旧址的观测室里,有一架1934年从德国进口的600mm反光望远镜,是当时远东最大的望远镜,现已“退役”。天文台的屋顶造成圆形,并且还要圆顶上开有一处大裂缝(天窗),一直从屋顶的最高处到与墙壁的连接面,在圆顶和墙壁之间安装有车轮、轨道,使用电动机可以让圆形屋顶360度转动。这样,不管天文望远镜指向天空的什么方向,只要转动一下圆顶,把天窗转到镜头前面,就可以看到任何方向的天空。把圆顶上的天窗关起来,可以保护天文望远镜不受风雨的侵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鉴赏|紫金山天文台
终于见到了紫金山天文台的简仪,这个是元代...
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史
紫金山天文台
天文台
国家天文台的前身 北京天文台藏着多少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