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古爱好者必备书籍

《纺织考古》

本书以时代为序,详细论述了近百年来我国考古发现的大量纺织品、纺织工具等,对其所反映的各个历史时期纺织品的工艺特点及技术水平进行了相对深入的分析,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纺织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书中配彩图7幅、插图53幅。

《西夏考古论稿》

《西夏考古论稿》在编选过程中,作者牛达生对部分稿件进行了修改,同时新增了作者近年的一些研究成果。此外,在附录中有作者发表作品的目录以及作者接受专访的文稿,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作者的整个学术生涯。

近年,随着宁夏考古事业的发展,宁夏的西夏考古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牛先生的论文集既是对西夏考古工作的总结,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对以后西夏考古工作有参考意义。此书是研究西夏历史尤其是西夏考古的重要著作。

《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

本书对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音乐考古》

《音乐考古》是“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 丛书的一种。该丛书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出版,是世纪性总结中国文物考古经验与成果的大型著作。

音乐考古学在国际上尚是一门较新的学科,除作者前著《中国音乐考古学》之外,国际国内均罕有该学科系统的基础理论著作发表。所以《音乐考古》的出版,具有学科奠基的意义。作者主持《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编撰工作历时16年,考察文物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研究心得,为本书的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较为系统地论证了音乐考古学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如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的定位,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史,等等。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如实揭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采。

《敦煌考古大揭秘》

本书有三个特点:

一、全面涵括了敦煌石窟的建筑、壁画、彩塑以及出土文书的内容,体系浩大、内涵丰富;

二、由敦煌研究院资深专家组成的作者队伍,将他们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以佛教、艺术、社会三大类多专题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析敦煌石窟的奥秘;

三、由敦煌研究院资深的摄影师拍摄的两千多幅精美照片,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

《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2001~2010)》

本书内容为新世纪前10年的60项考古新发现,从2001~2010年,论坛每年从全国数以百计的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当年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6项发现进行报道。

本书由60项考古发现的发掘者对每项考古发现进行综合叙述,阐述各项发现的发掘背景与经过、主要内涵与学术意义,以促进学术研究、传播学术知识。

《丰镐考古八十年》

丰镐遗址自20世纪30年代开展考古工作以来,发表了大量的考古资料和研究论文。近年来,在聚落考古思路的指导下,开展丰镐遗址精确范围和地下遗存分布状况的全面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本书系统整理了近80年的考古成果和研究资料,全面呈现了地下遗存的分布状况和重要西周遗存现象,总结了各方面的科研成果,对丰镐遗址今后的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了看法。

《荆楚历史地理与考古探研》

本书为徐教授关于荆楚历史地理与考古研究的论文集,共收论文三十一篇,因研究对象和目的类同,整合为二十四篇。

按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三组,第一组六篇,考述周代南土诸国的历史地理与文化;第二组十三篇,是有关楚国历史地理与考古方面的探索;第三组五篇,是对荆楚历史地理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宣化下八里2区辽壁画墓考古发掘报告》

《宣化下八里2区辽壁画墓考古发掘报告》主要介绍了宣化下八里Ⅱ区辽壁画墓,葬具、葬式及特点,关于M1式真容偶像,木俑和髡发等内容。宣化位于河北省北部,属张家口市辖区。

宣化下八里村位于宣化城西北4公里处,辽墓群于1971年首次发现,随后经过九次勘探和发掘,目前已探明有辽金时期的墓葬29座,其中已发掘17座。

《三秦60年重大考古亲历记》

《三秦60年重大考古亲历记》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凝结着众多考古人心血和智慧的好作品。一方面向社会传播文物考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前辈的所思所为又对年轻人的成长起到借鉴及激励作用。

陕西是文物大省,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成果显著。从50年代的半坡遗址、60年代的蓝田猿人、70年代的秦兵马俑坑和周原遗址、80年代的法门寺地宫、汉唐帝陵和陪葬墓等、90年代后的汉阳陵陪葬坑、周公庙遗址、梁带村芮国墓地、杨官寨遗址等。

《金沙考古发现》

继发现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之后,本世纪之初,在成都平原又传未了令人再次震惊的考古大发现:一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国都邑遗址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骇然现世……考古工作者将此遗址命名为“金沙村遗址”。

本书作者亲自参与了金沙村遗址的发掘工作,他们以如花的妙笔,将田野考古和丰富的知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融为一体,撰写了这本书。

《中国音乐考古80年》

《中国音乐考古80年》本文汇集了中国音乐考古专家、学者80年来在该专业上的优秀研究成果,包括了近30篇专业文论,涉及中国音乐考古的方方面面。

《科技考古》

《科技考古》系统论述了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成果,着重对中国20世纪科技考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客观总结,同时探讨了21世纪科技考古的新思维和新方法。《科技考古》内容丰富翔实,配有彩图6幅、插图28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阿房宫考古发现与研究》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于渭河以南修建的宫殿,位于秦都咸阳上林苑内,距离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约15公里处。

《阿房宫考古发现与研究》汇集多年来阿房宫遗址文物考古和历史研究相关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其研究现状,对于今后的相关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全书共分四部分。

其中,考古发现部分收录了有关阿房宫或当时认为与阿房宫有关的考古简报与报告、综述十四篇。专题研究部分收录了有关阿房宫及其发现的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研究的代表性论文二十三篇。此外,还收录了关于《阿房宫赋》及阿房宫音义有关的文章十五篇,与阿房宫考古等相关的文章十四篇。

《北方先秦考古研究》

《北方先秦考古研究》是对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夏代到公元前200年的秦帝国建立这一时段历史的研究。这一时空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鲜有涉及,目前主要通过考古学来研究。

《北方先秦考古研究》首先通过考古资料展现了物质文化面貌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墓葬殉牲与民族学资料讨论了这一地区从农业经济到农牧混合经济最后到游牧经济的变化;其次从墓地资料讨论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然后从人骨鉴定结果讨论了人群构成的变化和不同人群的融合;最后根据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相似的器物讨论了草原金属之路的交往。

《中国藏地考古(套装共10册)》

《中国藏地考古(套装共10册)》共计600万字,分为三编十卷,即:第一编田野考古、第二编艺术考古、第三编考古研究。彩图、图片、线描图约2000幅。内容涵括考古遗址发掘报告、田野调查报告、古代岩画、各类宗教寺庙艺术、石窟艺术、壁画、佛像、艺术造型、研究论文等。

《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与研究》

本论文集选录2010年1月至11月间,报刊正式发表的关于河南安阳西高穴2号墓的学术论文53篇,较全面地反映了现阶段学术界对西高穴2号墓就是三国时期曹操高陵的认知结论。

《汉代陵墓考古与汉文化》

本书是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委员会的文集,从不同的角度着重介绍了汉代陵墓考古的发现与研究,对很多方面进行了专业细致的探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我们认识与研究汉代陵墓于汉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红山文化考古记》

《红山文化考古记》以半个多世纪以来红山文化考古历史为经,贯穿开掘现场的科学探寻和动人发现,如作者亲历的“东方女神”出土,我国最早、最大的玉龙考证经过等。

讲述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肇端如 “龙的传人”的起源,古史传说中黄帝的活动范围,天坛、太庙和帝王陵的溯源——红山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在其记录中栩栩如生。文物、考古现场以及其他相关图片,使这部考古学科普作品形象展示了5000年前中华大地的文化交汇和最初文化共同体形成的灿烂景象。

《甘青地区史前考古》

本书回顾了20世纪甘青地区史前考古的主要发现与研究成果,从发现与研究简史、分布与文化特征、类型与分期、社会经济形态、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介绍了甘青地区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并对其族属进行了初步探讨。本书配有彩图8幅,插图39幅,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汉长安城考古与汉文化》

《汉长安城考古与汉文化》是2006年10月在西安召开的“汉长安城与汉文化——纪念汉长安城考古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功收集与会学者提出的相关研究论文37篇和相关讲话及综述9篇。

内容涵盖了考古、历史、历史地理、建筑、测量等不同学科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了多角度、多视野的研究,展示了汉长安城遗址考古研究的历程与阶段性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上海考古精萃》

人类遥远的过去依靠考古重建,城市悠久的文脉有赖文物传承。上海的考古发现是这座城市拥有6000年历史的事物见证。

本书中的图集精选汇集了70年来上海地区考古发掘的400余件文物精品,不仅做工、造型、装饰俱佳,有的甚至是稀世珍宝,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物见证了上海6000年历史。

《植物考古:种子和果实研究》

《植物考古:种子和果实研究》是植物考古研究方法的著作。系统介绍了考古遗址中植物种子和果实遗存的研究方法,包括采样、提取、鉴定、统计、数据分析和综合研究,重点是解决种子和果实遗存的鉴定问题。

根据考古遗址植物遗存鉴定比对的需要,选择了147种(隶属49科,99属)现代种子、果实进行了原色照相、编制检索表,对其中重点的127种做了较为翔实的形态特征描述,并对该种植物产地、生境、经济意义及遗存记录等做了记载,选取了一部分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出土的植物种子、果实遗存照片计128幅。

通过对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植物遗存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不同文化期先民的生计方式以及所处的环境背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初步总结和探讨。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研究》

本书旨在通过对秦始皇陵的建造周期、文物遗存分布和环境的互动关系、封土建筑、三出阙、外藏系统等秦始皇陵寝制度方面重大问题的研究,纠正长久以来对于秦始皇的错误认识,较全面地展示秦帝国丰富多彩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及陵寝对于帝国政治理念与体系的再现。

《戏剧与考古》

本书内容包括:神庙考古报告、神庙舞楼的创建和普及、神庙剧场的改革与完善、碑刻与戏曲、神庙戏曲碑刻考等内容。

(图片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庆柱:我的考古学之路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公布,古都西安6项入选
刘瑞:秦汉时期考古
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绪论(四)
仰韶文化
从仰韶到齐家——东亚大陆早期用铜遗存的新观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