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殷商古国——卫国,商汤或在此发迹,春秋卫国的前身

说到卫国,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春秋卫国,首封君系文王嫡九子(一说为第八子)康叔封,在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后正式封建。但卫国实际上在商代至少武丁时就已经存在,周代卫国是在商代卫国的基础上重建的。严格说,周代卫国重建过两次,一次是武王重封,另一次是成王再封,只不过后则疆域范围要大的多,几乎攘括了殷都朝歌周边整个殷墟之地。商代卫国的来龙去脉不详,但殷墟卜辞中多有记录,是商畿东面的一块附属之地。它地处两大殷都安阳与朝歌的榻侧,地缘优势十分显眼。这么个重要位置,自然非殷商王室子弟采之莫可。相关商代卫国铜器有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卫父己觯(zhì)”(现藏新乡市博物馆)等。

卫的甲骨文

关于“卫”的来历,与另一字“韦”有一定渊源,“韦”是夏朝古国韦国,也叫豕韦国(出自大彭国),在今河南滑县境内。“卫”的甲骨文有几种写法,其中一种与“韦”的甲骨文相同,作“”,所以有说法认为“卫”即“韦”,如果按现代语境的理解两字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不过“韦”的造字本义确实跟“卫”有关,韦即“围”的本字,绕城巡逻,意为“守卫”,古代宫禁值班的人叫“宿卫”,“卫”可能就是从“韦”字脱胎而来。但在商代甲骨文中“韦”、“卫”尚未全完分离,相互混用,安阳殷墟商墓出土铜器中有“侯韋”字样,可能就是卫国器物。“卫”代替“韦”之后,“韦”的本义绝迹,被赋予了其它意义。商代“卫”地与“韦”地相邻,卫之地名或从韦地衍生而来或未可知。

卫的甲骨文

那么商代卫地的具体位置在哪?《逸周书·作雒解》记载:“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武庚),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封卫国,由管叔鲜监之,说明周代卫国位于殷商以东,值得注意的是,武王所封的卫国是在商代卫地旧址上重建的,直到三监之乱后,由周成王重封的卫国才是真正的周代卫国。《帝王世纪》说得更为直白:“自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商代卫地在殷都以东是毋庸置疑的。殷墟卜辞也有类似记载:“……卫无祸,从东卫。”,可以理解为卫地在殷都的东面。另据《吕氏春秋·慎势篇》记载:“汤其无郼(yī),武其无岐,不能成功。”这里将“郼地”、“岐山”视为汤、武之根基。“郼”即“韋(韦或卫)”加邑,是个后起字,通“衣”、“殷”,卫地当是商汤发迹的原始之地。“汤其无郼”的“郼”其实指得就是文献中的“郼亳(bó)”,它的地理位置历来说法五花八门,但一般认为“郼亳”在内黄县(隶属安阳)的说法较为可信,故商代卫地很有可能就在内黄县、浚县一带,此地与滑县相邻,而滑县又是商代韦国的故地,从“韦”、“卫”甲骨文字的渊源探寻,似乎也能找到某种诛丝马迹。

商代“卫父己觯”

卜辞中有“卫来”的记载,这是卫地与王室之间频繁互动的记录,商王也常去卫地,甚至还把祭祀带到卫地。武丁时期卜辞:“癸亥卜,往卫,祝于祖辛。”卜辞大意为商王去卫地祭祀祖辛。祖辛,商代第十四任王,为何要去卫地祭祀祖辛?如果根据以上结论:卫地在郼亳,似乎也说得通。郼亳是商汤发迹之地,武丁时期虽然殷都迁到了安阳,但卫地就在安阳东南一带,这里设有宗庙亦未可知。卜辞:“癸丑卜,贞:师往卫,无祸。”、“壬寅卜,王令征伐……于卫.。”、“王其乎卫……”卫地是王畿重要之地,也是守卫殷商王畿坐镇王室根基的一块福禄之地。从这些零碎的卜辞分析,卫地当有一支专业的军队以守护王畿安全,而且遇到征伐之事,商王也会调动这支军队。

商末周初,卫地随着商的覆灭也被埋没于历史烟尘,要不是它地处殷商王畿中枢要地,可能也不会再得以重现天日。周族将殷商遗民集中起来,安置在殷都王畿一带,交由纣王之子武庚托管,再将朝歌周边的土地分割成三个小国:邶、鄘、卫,分别由霍叔处、蔡叔度、管叔鲜进行监督。也就是说,殷商王畿之地包括卫在内成了殷遗民的集散地,武庚受周王钦定充当这里的大家长,那么从某种意义上卫国也可以说是武庚的封地,商代卫国的历史直到“三监之乱”后终止。商代卫国之后必定会有一支卫姓,但后世卫姓多认出自周代姬姓的卫姓为主。

文/堰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伟田:​浅谈商代卫、沬两个方国
殷商古国——刚国,刚器证明周初东夷叛乱时曾受到成王的奖赏
商王朝“殷”与“商”之争终于破解!周原甲骨文给出了明确答案
商文化与殷墟是何关系?商、商邑、邑、大邑、大邑商的历史真相
朱彦民:商代后期都城研究综述
殷商文化是充满生命力的古代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