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州城隍庙
 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城隍是著名的阴间司法官,掌审判世人善恶是非。不过,起初的城隍是泛指城池,城市四周防御进攻的围墙为“城”,环城外的壕沟为“隍”。《说文解字》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城隍”一词连用,首见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

           修建泰州城隍庙规划图
  泰州城隍庙,又称邑庙,相传始建于唐代,北宋与明清几度重修,该庙坐北朝南,平面呈葫芦状,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2平方米,现存庙房72间。由南向北有:山门、三班六房、土地祠、福神祠、审事厅、大殿、以及东西两侧二十四司的厢房等。

  民国时,城隍庙不仅是祀神古庙,同时又是节日会期的娱乐场所和小商品贸易的临时市场。每年正月和五月中旬的节会,热闹喧闹,盛极一时。

  军阀混战时期,泰州城拥护北伐、宣传革命、抵制日货的爱国人士,以城隍庙为集会演讲、聚众游行、登台演戏的场地。

  建国后,城隍庙不再作为宗教建筑使用,主要部分先后被市人民医院、市制药厂等单位使用。后医院及药厂相继搬迁,主要用作这两个单位的职工宿舍。庙后的炎帝宫、痘神祠等,后被划入市第二中学;西侧三元宫初为医院门诊部,后也改为宿舍。
    2003年,泰州市政府斥巨资,动迁庙内住户62家,拆除庙内违章搭建。      2004年,按历史原貌对城隍庙进行了整体修缮。

  一段短短的文字,道出了城隍庙千百年的历史沧桑。

  庆幸的是,即便是唐代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城隍庙的位置却从未移动过,一直坐落在泰州旧时州衙署的东南,且其建筑风格也与州衙类似。以前的城隍庙房屋多达100多间,曾有过戏台、旗杆、后楼、四值功曹殿、三元宫等,但均于不同时代被拆毁了。

  庙内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明末清初。其中,山门殿、审事厅、二十四司等建筑,用材粗壮,用荷叶墩及多瓣形大斗装饰,柱下安木础,木础下垫覆盆式石础;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梁下梁垫施雕花枫拱。每进连接天井的左右两侧,皆建有对称的厢房。整个建筑群左右对称,由南向北,由低到高,层次分明,建筑结构完整严谨,气势宏大。

    2003年,泰州市政府斥巨资,动迁庙内住户62家,拆除庙内违章搭建。2004年,按历史原貌对城隍庙进行了整体修缮。

  一段短短的文字,道出的却是城隍庙千百年的历史沧桑。





山门匾额《城隍庙》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题。
对联,仲贞子题。上联:庙貌仰崔巍为民捍患御灾重作一方保障;
                 下联:神灵昭赫濯自古祭防祀水长留万异馨香。














匾额《慈航殿》江苏道教协会副会长陈济煌题。
对联,蒋华题。  上联:一身现像有多般称大士不离苦海;
                下联:千手指人登宝筏奈众生尚在迷津。



匾额《财神殿》泰州城隍庙住持罗道题。
对联,滕江华题。上联:富而可求当念生财有大道;
                 下联:惠而不费益知造物无尽藏。



殿外匾额《正直是舆>》仲贞子题。
对联,张舜德题。  上联: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下联: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殿内对联徐寿祥题。
                  上联:任凭你无法无天到此孽镜照时还有胆否?
                  下联:须知我能宽能恕且把屠刀放下回转头来。
    城隍庙神像早在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元旦即遭捣毁,四值功曹殿与后宫于1953年前后被拆除,1958年神像全部毁弃。后来由于城隍庙改为居民住宅,庙之山门殿、审事厅、大殿及左右厢房70多间被保留至今。

四周走廊有供游人选购的各种小商品和古玩、钱币等等。


      民国之后,随着商贸经济的兴起,普通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城隍庙也逐渐由祭祀神鬼的庙宇,朝着节日娱乐场所和小商品集贸市场的方向转轨。其时,每逢春节、灯节、元宵、清明、五月十六(城隍诞辰)、五月十八(城隍娘娘过生日)、七月半、十月朝等有关鬼神的节日,这里总是香火旺盛,异常热闹。那时,城邑周遭,四乡八镇,男女老少,潮涌云集,纷纷来到城隍庙烧香、许愿、凑热闹。不少来自山东、安徽的游坊艺人,他们围场圈地在庙内外耍枪弄拳,玩猴逗狗,行商销货,演艺卖唱;那些来自四川、重庆、成都一带专门制作上汀小吃的高手们,把他们家乡十特的“麻辣烫”、“赖汤元”、“油炸干”、“凉粉皮”、“千层糕”、“花操手”,全都弄到这里来兜售;还有从云、贵、东三省一带来卖秘方草药、熊胆人参、冬虫夏草、虎鞭鹿茸的,也是常常把他们带来的那些东西,吹夸成吃一口就马上成仙的极至;更有从让南方面过来卖竹编、茶叶、陶器、山货、泥人泥马和丝绸织物的,尽管他们带进城隍庙内来卖的都是些小件头、袖珍品,却往往由于:制作精巧、质量高档而赢得本地玩脚和香客们的青睐……除了客地的商贩、艺人,本地人更是抓紧这一时机,摆下摊儿,做点营生,找点儿外块,在他们的经营方式中有掷骰子的、抽牌九的、摸花蛋的、押五音的、套竹圈的、转糖的、捏巧的、算命看相、测字打卦的,那阵子这帮人简直就如蚂蚁聚集,蜜蜂儿采花。虽然比邻挨档,却都遵守着“江湖一把伞,准吃不准攒”的规矩,只许“各行各的道,各赚各的钱”。从不欺行霸市,呈凶占强。在节期里各种文化样式,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在那些日子里,古邑庙大街从东到西,总会是游人塞道,香客拥挤,摩肩接踵,市声喧耳的。



     建国之前,城隍庙还是泰州人大型集会的场所,历史上每年的“庆祝元旦”、“庆祝国庆”、“拥护北伐战争”、“抵制日货”等群众大会都曾在这里正殿前的天井广场上举行。城隍庙正殿前天井虽小,却是旧时泰州社会生活的缩影,更是泰州城沧桑巨变的见证。城隍庙荟萃过泰州市井生活的千姿百态,也渗透过本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浓缩着苏中地区的乡土气息,其间更蕴藏了无数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逸事遗闻。


    古月轩内有名人字画出售。笔者与外甥曾与古月轩老板聊天,老板最崇拜的画家原来是凌文渊先生。

    在城隍庙大殿的功德箱前有一块长123厘米、宽64厘米的大奇石,一圈刻有纹饰的汉白玉将其围在中央。奇石上有酷似鸡血状的天然花纹,只需用清水擦去奇石上的尘土,花纹如鸡血一般鲜艳夺目。据记载,这是城隍庙千百年来原样、原位置留下的一块“宝贝”,是举行大型道教仪式时由住持磕头跪拜庙神用的。

  如果以石为“页”,这些碑石真恰似一部不朽的《泰州城隍庙传记》了。

  殿内供的城隍神是谁?有岳飞和张士诚两种说法

  建国之前,作为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城隍庙一直由地方官府进行管理。据史料记载,泰州城隍庙唐宋时祀风雨神,明清时祀海陵忠佑侯。

  泰州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神——海陵忠佑侯,究竟是何人呢?正史无载,但民间说法颇多。

  一说是岳飞,因为岳飞生前曾当过“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在他死后,泰州人请他出任泰州的城隍爷。

  另一说是吴王张士诚。元至正十三年(1353),泰州白驹场人张士诚起兵反元,同年5月攻克泰州。后张士诚虽建都苏州,但泰州一直是他的重要基地。

  因泰州城是当时的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张士诚起义的根据地,这使得朱元璋特别重视。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分别从水陆两路并进,攻打泰州,遇到张士诚及部将夏思恭等人顽强抵抗。明军无奈,纵火焚毁了泰州东西门大街,使当时泰州最繁华的两条街道一蹶不振。火攻过后,明军又放水淹城。最后,张士诚兵败被杀。

  朱元璋虽恨泰州,但也是个爱贤良之人,看张士诚及部将死守新城而不降,非常爱惜。大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维护其统治,便利用老百姓敬畏神鬼的心理,正式规定各府州县设城隍,并给各地城隍封爵,泰州城隍被封为“海陵忠佑候”。

  朱元璋曾对大学士宋濂说:“朕立城隍,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封张士诚为泰州的城隍神,其意是:“你生不肯为我所用,死后你也要为我之臣。”

  以上两种说法,都符合汉代之后地方的正人直臣死后为城隍神的观点。

  据老一辈人回忆,原先的“海陵忠佑侯”塑像早在北伐讨袁大革命时,就被年青人在破除迷信活动中砸掉了。人们后来所见到的是一尊身着便装的“忠佑侯”生活坐像:他金脸,五绺胡须,神态温文儒雅,头戴金彩冠,身着绣花红袍,腰系玉带,脚登乌靴,像是旧时舞台上州郡级的官员。

  传说中的泰州城隍爷的级别很高。按照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算,“海陵忠佑侯”属第二级,与扬州的城隍爷“广陵忠佑侯”,在阴曹地府是同等的官阶。

  那时候,在正殿的城隍爷坐像前,有一张大条形桌上设有巨大的香炉和烛台,殿内东西两边塑有文、武判官像。殿前一座大铜鼎内整天香烟缭绕。两边厢房内二十四司的执行官们,都被雕塑成十分可怕的凶相。泰州城里谁家有人去世了,都得写上生辰八字,到正殿东侧二十四司的头一间厢房前去烧香焚化,以示主动向城隍老爷报到……

微史记

  “三绝碑”上有段显灵传说

  凡有神祇的地方,便也有灵异的事情发生。

  护城保民,这是城隍最原始和最主要的职能。无独有偶,在泰州城隍庙内,由泰州知州徐瀛撰文的“三绝碑”上,也有这么一段城隍神显灵的记载,这也是清咸丰四年大修泰州城隍庙正殿的缘由:

  “神殿岁久失修,丹漆剥蚀,梁柱朽蠹。每遇大雨,道纳辄以油布遮护神像。吾侪官绅士庶皆有堂楹以蔽风雨理公事,孰非神之所庇荫者!而余神所凭依废弗修葺,可乎?”

  泰州城隍神是怎样庇荫泰州人的呢?

  石碑上是这样刻的:“皇上御极之三年,余以扬州通守兼权泰州,泽鸿甫集,风鹤犹惊,逾月而扬州贼退。时则冬旱求雪、春霖祷晴,每至城隍庙设坛辄应。”原来,泰州城隍神对泰州民众如此的有求必应。

  其实,关于泰州城隍“涝时放晴,旱时降雨”的显灵故事,北宋泰州通判蔡絪撰写的《城隍庙记》中,也曾有记载:他来泰任职时,曾谒城隍庙“见其像塑坐破屋中,风雨不庇,有意完之,适岁旱,未遑。”于是,蔡絪后来对城隍庙进行修缮,“并因其旧制而稍新之”。

  千百年来,这样的传说也许还有很多。只有城隍庙大殿东南角那口古井始终安静地守在那里,岁月在井沿上刻下了深深的绳磨沟,无言地诉说着城隍庙的沧桑历史……

《重修泰州城隍庙正殿记》
    皇上御极之三年,余以扬州通守兼权泰州,泽鸿甫集,风鹤犹惊。逾月,而扬州贼退。时则冬旱求雪,春霖祷晴,每至城隍庙设坛,辄应。四年仲夏,偶与州之绅士耆老谈及上年二月贼陷扬州(按:“上年二月贼陷扬州”指咸丰三年太平天国打到扬州。),四出焚掳,连至仙女庙,宜陵白塔河,去泰咫尺。忽闻大兵已到而遂不敢东下。至今年丰人乐,市廛安堵,相与痛定思痛而莫解其所由来。余恪然曰:此神力也。绅耆亦恍然曰:此神力也。顾神殿岁久失修,丹漆剥蚀,梁柱朽蠹,每遇大雨,道衲辄以油幕遮护神像。吾侪官绅士庶皆有堂楹以蔽风雨理公事,孰非神之所庇荫者,而余神所凭依,废弗修葺,可乎?邑人皆以为然。正在鸠材兴工,而州东十三里汪匪徒籍罢租,聚众滋事。余请兵并督乡勇往捕之,复祷于神签,卜大吉。各要犯骈首就诛,甫十二日而地方以定。诸董事以为流贼不至,土匪迅速就擒,皆神力也。余曰:诚然。适土木之工告竣,因请余为文以记之。余奉宪檄调补南掣行,且去任矣,但愿合州中团练御贼以忠于君,耕商洗腆以事其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贞,长惠幼顺。是则州之士庶所以世世永蒙神佑,而邑大夫与绅耆之所厚望于合邑者也。是役也,董其事者为岁贡侯选训导康君发祥,候选县丞尤君金城,职监傅君景照。赞襄督工者为吏目黄君海瑞,劝捐有功者则库吏杨世耀也。例得备书。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诰授朝议大夫、历任广东英德香山知县、浙江温州嘉兴知府、已亥广东同考官、丙午浙江监试、壬子江南同考官、现任扬州府同知署泰州事楚陂徐瀛撰。仪徽县学生吴熙载书丹并篆额。咸丰四年岁次甲寅七月谷旦上元张景潜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熙载《重修泰州城隍庙正殿记楷书册》
吴熙载《重修泰州城隍庙正殿记》
祖国风光(1611)泰州城隍庙
德州城隍庙
吴熙载楷书《重修泰州城隍庙正殿记》
吴熙载—《重修泰州城隍庙正殿记楷书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