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黄马褂”?大清朝什么样的人才配穿“黄马褂”?
                                          

什么是“黄马褂”?大清朝什么样的人才配穿“黄马褂”?



  

清帝国除了皇帝穿的龙袍,最上等的褂子非“黄马褂”莫属了。
黄马褂是清代的一种官方服饰,是皇帝的最高赏赐,可以在一切庄重的场合穿着。
按清朝的规矩,必要时,甚至可以见官大三级,各级文武官员看见黄马褂都要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具有圣旨的威严,方便行事。在清朝,能获得一件皇上
赏赐的黄马褂,那可是一种极高的政治待遇和至上荣耀。
要说黄马褂,就得先介绍一下马褂。马褂是满清官员的一种制服,袖子只到肘部,
主要是为了骑马和射箭时方便,所以又叫“马褂”,满洲话叫“额伦代”
(“额伦代”
是短袖马褂,长袖马褂叫做“倭拉波”),还曾叫作“得胜褂”,
这也体现了满族马上得天下的特点。马褂的颜色和用料皆与穿着者的等级有关,
黄色是皇帝的专用色,
只有皇帝近身的侍卫或者获皇帝特别赏赐者才可以穿着,这样就有了“黄马褂”。
能获得赐穿黄马褂意味着得到了皇帝的宠信,是一种个人的至上荣耀。昭连《啸
亭续录·
黄马褂定制》记载:“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
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
关于黄色,古代典籍有这样的描述:“黄,地之包也”(《说文》)。“黄为土色,
位在中央”(《论衡·验符》)。“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黄
者中也”。
“天地玄而黄,解得黄失”(《易·坤》)。国人历来对服装的色彩非
常讲究,以正色、间色论尊卑等级,这表明受到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明黄”就
是“淡黄”,在这里是
最名贵的,是帝王的专用颜色,贵族或宫妃只能用“金黄
色”(即“深黄色”),平民最多只能用“杏黄色”(也即“红黄色”)。因此,
“明黄”除皇帝外,只有甘心为
皇帝服务的人才特允许服饰明黄色。
清廷曾明确规定,只有四种人可以穿着黄马褂:
第一类是皇上出行时的随行人员穿着。如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这
些人在随皇上出行时,必须穿着黄马褂,以壮行色。这种黄马褂被称为“行职褂子”,
也叫做“职任马褂”。一色的黄色,没有花纹图案。由于是因职务而穿着,类似
“职务装”,离开本职工作岗位,或者不是与皇帝同行则不能穿。所不同的是,因
工作
需要穿着黄马褂时,文官用黑色纽襻,武将用黄色纽襻。
第二类是随皇上狩猎时表现出众所赏赐的。这些人穿着的黄马褂被称为“行围褂
子”。按照规定,只有在跟随皇上狩猎时才可以穿着,平时穿则属于违纪,将以
觊觎
皇权罪论处。清朝大多数皇上都有狩猎习惯,因而获得赏赐黄马褂者不乏其
人。另外据《清史列传》记载,得赏赐次数较多的人,这时也可得到御赐黄马褂。
第三类是因特殊功勋而获得奖赏黄马褂的人。这种情况属于人们常见的“赐穿黄
马褂”,被称为“武功褂子”,这种因为特殊功勋而得到的黄马褂,受赏赐者可
在任何隆重的场合穿着。统治者正是利用普通民众的这种崇尚心理,拿“黄马
褂”作为赏赐,于是,就逐渐产生了“赐穿黄马褂”,表示视得到赏赐者为亲近
心腹,
借以收买、麻醉、利用。
这种赏赐清初期并不盛行,直到嘉庆年间史书上都不曾记载,蒋良骐《东华录》
记录,“嘉庆十年二月丙辰,引乾隆四十一年四月谕时,所列赏功的方式没有
提到
黄马褂。”这种黄马褂应是咸丰以后才开始出现的,多见于皇上赏赐对太平
军作战的有功人员。但获此赏赐者,不单是驰骋沙场的骁勇战将,有时为皇上
(或太后)
办事得体,使其欢心者亦可获得赏赐。有史料记载说,清末慈禧太后就
因开心,专门赏赐为其开火车的司机黄马褂一件。老佛爷也曾赏给红顶商人胡雪岩
一件黄马褂,
一介商贾拥有如此政治地位真是旷代殊荣。
第四类是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员。这些人也可以被特赐黄马褂。通常情况下,
皇上特赐某官员黄马褂的诏曰宣读后,被特赐黄马褂的官员须骑马绕紫禁城一周,
这种威武而又庄严的仪式,在咸丰年间最为盛行。李鸿章七十大寿时,“两宫赐
寿,赏戴三眼花翎”,也赏有一件黄马褂。甲午战争的失败这件黄马褂被褫夺,
马关谈判时任命他为全权代表,又穿上了黄马褂。 
在御赐黄马褂以前,清朝统治着笼络武将的手段,常见“加‘巴图鲁’勇号”、
“赏戴花翎”、“封爵”、赏赐‘世职’”等。这些做法虽使授受者倍感荣耀,
但相比御赐黄马褂,终少一份“亲近顿成心腹”之感。因此这种黄马褂一出台,
顿被认为是无上光荣、圣洁之物。清朝将这个成本极低但价值却又极大的“黄马
褂”
屡屡赏赐给“文武百官”,大得人心,实在是一种极高明而有效的手法。
整个清朝最出风头的“黄马褂”则是李鸿章穿着的那一件。1895年,李鸿章在日
本进行马关条约谈判,返回驿馆时,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行刺,脸部中枪,
血染
黄马褂。李鸿章个迷糊中不忘叮嘱随员,将换下来带有自己鲜血的黄马褂保存好,
不要洗掉血迹。嘱咐后他长叹一声:“此血可以报国矣”。现在,这件记载着
那段
国耻的染满暗黑血迹的“黄马褂”,陈列在合肥大兴集李鸿章享堂的正殿内。
得到一件黄马褂其实并不意味着一生就可高枕无忧了。封建王朝的大独裁者能赏
赐给你,也能收回。有清一代那些被历朝皇帝诛杀的重臣,哪个没有得到过黄马
,这些故事都诠释了这个说法。
清廷曾行黄马褂,雨打风吹觅无痕。江山新颜换旧迹,留得血衣报国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穿上黄马褂就能到处白吃白喝,还能免罪?别被电视剧骗了
和珅为什么会有20多件黄马褂?黄马褂又有什么样的特权呢?
制服的诱惑:穿黄马褂的都是哪些人?
清代黄马褂有何特权?二十多件黄马褂,却救不了和珅一条命
历史冷知识:古代的黄马褂有什么作用?
“黄马褂”在古代到底有多少特权?和珅为何拥有20多件黄马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