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初三杰悲情录
汉初三杰悲情录 
    
  张良、萧何与韩信,辅佐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功莫大焉回想打天下之初,大家忙于杀伐征战,纵横捭阖,何曾斤斤计较于一得之功、一已私利? 可是一旦得了天下,为了争夺各自利益,宫廷内外已是剑拔弩张。围绕“封功臣”这件事,宫廷内爆发了一场大风波。 刘邦发现,文臣武将们每天都在宫道上三五成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便问张良:“他们在商量什么?”张良回答说:“在商量谋反!”刘邦大惊,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要谋反?张良直言道:陛下也是布衣出身,他们这些人跟随你出生入死,现在你贵为天子,他们也希望论功封赏

    

  危急关头都是张良为他出谋画策,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刘邦面临重大问题时,也往往都是张良为他作出精辟分析,古往今来,将相大臣们要想彻底摆脱地位、权力、名利的羁绊,难。而张良却显示出他的君子风骨。

 
   韩信出身贫寒,他的人生目标与张良有着天壤之别。张良谋“国”,韩信谋“生”。韩信由于家里太穷,做官不够条件,经商没有本钱,连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漂母之食,胯下之辱,辛酸不堪回首。深入韩信骨髓的平生心愿,就是要改变这种艰难屈辱的生存状态。
生逢乱世,靠什么出人头地?正好刘邦急需招募出类拔萃的军事人才,重振军威。恰在这时,等待已久仍不见起用的韩信,受到其他将领逃亡的影响,也在一天夜里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拍马便追。



  刘邦与韩信,可谓明主遇良将。一个为了争夺天下,渴望招募杰出军事人才;一个为了出人头地,苦苦寻找知人善任之主。刘邦就采用韩信谋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打出汉中,重入关中,平定了三秦,重新打出了一个大好局面。随后,刘邦与韩信分兵东向,转入战略进攻。韩信独当一面,过黄河,虏魏王,擒夏说,下井陉,破赵,降燕,定齐,南摧楚兵数十万,势如破竹,席卷江东,威震天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邦的天下,大半地盘是由韩信领兵打下来的。也正因为如此,韩信之于刘邦,形成了“功高震主,拥兵自重”之势。韩信自己不知道警惕,越来越狂傲。而刘邦对他则越来越猜忌。这就形成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对立。


    
   萧何对刘邦,真可谓死心塌地、全心全意。将粮食兵员源源不断从关中送往前线。事无巨细,他桩桩件件都考虑得周到细致。
常听人说,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一条别人是否真能做到,我不知道,反正他刘邦做不到。他们有时是人,更多的时候不是人。偶然也会讲出几句带有友情亲情人之常情的话来,却往往不一定是真心。他们更多的时候不讲人话讲鬼话,前说后赖,眨眼变脸,恬不知耻。一是一,二是二,耿直不阿之人,是做不了皇帝的。 

   看看刘邦与“三杰”关系的演变过程,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封建主义的用人原则是什么玩意儿。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求绝对的“忠君”,绝对的排斥异已,绝对的人身依附关系。在这种制度下,必然杀人如麻。从刘邦到吕后,将异姓王一个个斩尽杀绝,血淋淋地向我们展现了封建制度的本质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萧何、韩信、张良会死心塌地地跟着刘邦干?直到
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不一样的追求,不一样的结局
刘邦大封开国功臣,萧何排名第1,韩信第21,张良为何排第62位
张良和萧何足智多谋,为什么韩信遇难时,他们俩袖手旁观?
大汉开国谋士群
张良、萧何、韩信:刘邦重用文士终得天下(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