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板:是爱还是恨?
2011/05/30 12:24:50
国际板:是爱还是恨?

崔宇

资本市场总是让人既爱又恨。迄今,中国资本市场似乎以恨居多。从主板到中小板,再到创业板;从股指期货到融资融券,一个又一个新生事物,在出生之前,决策层目标远大、信心满满,让投资者满怀憧憬,但出生之后,表现多令人失望。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所说的“越来越近的国际板”,会是一个例外吗?

所谓国际板,就是允许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从2009年初开始酝酿,并被赋予了很多意义: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让国内投资者分享海外公司红利、重塑中国股市估值体系和制度体系、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等。不得不说,这一系列远大目标只是初衷,国际板并不是当前中国股市所急需,特别是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国际板并不会太具备“国际”的特征,而且,还可能成为摆设。

第一,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来看,目前中国股市最稀缺的、最需要发展的不是高端的国际板,而是低端的场外市场,也就是所谓的“新三板”市场。2006年“新三板”启动以来,由于备选企业只局限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扩容的呼声一直很高,目前也仅有80多家非上市公司挂牌交易,最终能转板上市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2009-2010年只有三家,今年至今也只有佳讯飞鸿一家。

也就是说,“新三板”还没有成为上市公司的孵化器,国内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依然苦于融资无方、上市无门。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应该打好基础,让更多的中小型非上市公司有机会登陆中小板或创业板,而不是盲目追求国际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第二,让国内投资者分享海外公司的红利可能也只是一厢情愿。目前,国内投资者最担心的反而是海外公司可能会借助中国股市的“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额)之风大肆“圈钱”。“三高”之风与依然非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有关,也与资金封闭有关。如果国内投资者可以自由地在全球资本市场买卖证券,中国股市的高估值将不可持续。

换句话说,让国内投资者分享海外公司的红利,通过国际板把海外公司引入到家门口上市并不是必需的,重要的是进一步放宽国内居民境外证券投资的渠道。从2007年港股直通车的闪电叫停,再到今年年初温州个人境外直投的闪电叫停,都反映了政府在试图阻碍国内投资者去海外寻求收益。而国际板上引入的海外公司,在资金封闭、估值封闭的中国股市上难免入乡随俗,投资者对于“圈钱”的担忧也合情合理。没有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没有资本的自由流动,仅仅有限度的开放资本市场,中国股市的估值体系不会重塑。

第三,能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在于是否推出国际板,而在于其他相关配套措施。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国际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并不必然意味着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交易所引入境外企业来上市,也基本都用本币结算,这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而且,境外上市企业在筹集到人民币后,或者直接用于开拓中国国内市场,或者到中国央行换汇用于境外投资,这与人民币国际化没什么关系,只是减轻了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压力。国际板能否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关键要看其向境外投资者开放的程度,如果开放的程度不够,并不会激发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热情,也就不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推出小QFII(人民币QFII)业务,让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债券市场和A股市场,相比国际板,更有助于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来说,国际板虽然沾上了“国际”二字,但只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之一,而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允许境外企业在本国交易所上市。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截至2011年4月,在其52个会员交易所中,有75%的交易所都有境外企业上市,卢森堡最高,境外企业占比高达90%,紧随其后的是墨西哥和百慕大群岛,占比约在70%左右。当然,对于那些国际金融中心来说,境外企业占比也相对较高。比如,新加坡约为40%,伦敦约为20%,纽约大致在23%。要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推出国际板吸引境外企业上市,只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那么,上海到底差在哪里呢?

根据2011年3月的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上海已经在伦敦、纽约、香港和新加坡之后位列第五位,深圳和北京分列15位和17位,这一排名根据五大类指标和在线调查得出。这五大类指标包括人才、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综合竞争力等。虽然上海位列第五位,但在商业环境、基础设施和综合竞争力等分类指标方面都被挤出了前五名。此外,在线调查显示,被调查者最为关注的指标依次是商业环境(特别是规则的稳定性和透明度)、人才、税收(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基础设施、办公成本(包括房屋和人工)和市场准入及开放程度。这两方面说明,市场准入和开放程度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最核心因素,上海的致命短板也不在于此。而且,即使要开放市场,也要供给和需求层面一起开放,不能只增加境外上市企业,而不增加境外资金流入,或者,境外资金可以流入,但境内资金却不能有效流出。

总之,越来越近的国际板,虽然理论上有助于中国股市的成长,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但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还取决于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商业环境和税收制度等其他配套措施是否跟得上。否则,单兵突进的国际板,同曾经看上去很美的创业板一样,带给投资者的可能依然是遗憾与损失。2009年10月创业板开板至今,已有60%的创业板股票跌破了发行价,88%左右的创业板股票跌破了首日收盘价。这一幕在国际板不应该重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板推出的意义与时机
李稻葵:国际化时代的中国金融大格局
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合作创新
沪港通,除了财富带来的还有什么?
A股纳入MSCI或受益股市慢牛上涨
国际板建设应尽快破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