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精讲 专题25 浮力(重点)

专题25 浮力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18·兰州)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试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装甲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液体压强较大

D.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液体压强较大

【分析】①漂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已知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决定于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

A、B、由图知:同一支试管,在两种液体中都是漂浮的,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的重力而相等。此两选项均错误;

C、D、由图知:浮力相同时,试管排开甲液体的体积较大,由公式ρ=

知,所以甲液体的密度较小;已知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ρ<ρ,由公式p=ρgh知:甲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较小,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所以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2.(2018·海南)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和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F B.F=F

C.F<F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分析】已知氢气球和空气球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F空气gV可求两球所受浮力的大小情况。

【解答】解:气球是“浸没”在空气中的,因为体积相同,所以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F空气gV可知,两球所受浮力相同。

故选:B。

3.(2018·江西)如图所示,在乙调好的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两个一模一样装满水的桶,其中右桶上飘着一小木块。关于天平会向哪边倾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平不倾斜 B.向左盘倾斜 C.向右盘倾斜 D.无法判断

【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G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解答。

【解答】解: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即F=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G

所以G=G,即木块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所以有木块和没有木块的盛满水的桶一样重,故天平平衡,故A正确。

故选:A。

4.(2018·荆门)水上救援往往需要打捞沉没的货物,我们将该情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物理过程,假设物体浸没在水深h=0.5m的容器底部(非密合),现利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从水中匀速提出,当物体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当物体全部离开水面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取g=10N/kg。则( )

A.物体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减小

B.物体在容器底部时,受到的浮力为2N

C.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水对其底部的压强为5×104Pa

D.物体的密度为1.25×103kg/m3

【分析】(1)根据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

(2)利用二次称重法求出物体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则物体在容器底部时,受到的浮力为其2倍;

(3)已知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水的深度和密度,利用p=ρgh计算压强;

(4)根据F=ρgV求出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排开水的体积,然后利用G=mg和ρ=

计算其密度。

【解答】解:

A、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所受浮力大小不变。故A错误;

B、由题可知,物体的重力G=5N,当物体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3N,

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G﹣F=5N﹣3N=2N,

故物体在容器底部时,受到的浮力为

=2F=2×2N=4N;故B错误;

C、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水对其底部的压强为:p=ρgh=1×103kg/m3×10N/kg×0.5m=5×103Pa.故C错误;

D、根据F=ρgV可得,物体的体积:V=V=4×10﹣4m3

则物体的密度为ρ=1.25×103kg/m3.故D正确。

故选:D。

5.(2018·武汉)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为3.2×103kg/m3

B.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0N

C.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D.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0.3N

【分析】(1)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分析答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F=G﹣F列出方程可求得物体A的体积,然后可求得其密度;

(2)先求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根据F=G﹣F可得A在乙中的拉力;

(3)A在乙中的拉力与丙中比较可得结论;

(4)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F=G﹣F﹣F可求。

【解答】解:

A、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

由F=G﹣F可得,

F盐水g V

物体A全部浸没,所以V等于V,则:

ρ盐水gV=G﹣F

V=V=

,将ρ盐水=1.2×103kg/m3、G=4N、F=2.8N代入上式可得:

V=V=1×10﹣4m3

物体A的质量m=0.4kg,

物体A的密度ρ=4×103kg/m3,故A错误;

B、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水gV=1×103kg/m3×10N/kg×1×10﹣4m3=1N,

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F=G﹣F浮水=4N﹣1N=3N,故B错误;

C、在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丙拉=2.8N,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F=3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3N﹣2.8N=0.2N,

故C错误;

D、由甲、丙,F浮盐水=G﹣F丙拉=4N﹣2.8N=1.2N,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F=G﹣F﹣F丁拉=4N﹣1.2N﹣2.5N=0.3N,容器底部也受到盐水对它的压力,故压力大于0.3N,故D正确。

故选:D。

6.(2018·淄博)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甲和乙、杯中装满了水,将两个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小球A和B分别放入溢水杯中。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

B.小球A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

C.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

D.水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分析】(1)根据A漂浮,B悬浮,可根据物体浮沉条件确定小球A和B的密度关系,又知小球A和B的体积关系,由m=ρV分析它们的质量关系;

(2)漂浮和悬浮都有F=G,由此分析两球的浮力关系;

(3)根据p=ρgh判断水对甲杯底的压强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关系;根据p=

分析两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关系;然后比较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关系,再根据p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图知A漂浮,所以ρA<ρ;B悬浮,所以ρB,则ρA<ρB

A、ρA<ρB,小球A和B的体积相同。由ρ知,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故A正确;

B、漂浮和悬浮时,F=G,由于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故小球A的重力小于小球B的重力,所以小球A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两杯水面高度相等,根据p=ρgh知,水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两容器相同,则底面积相同,根据p知两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相等,容器重力相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同,根据p知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故CD正确。

故选:B。

7.(2018·桂林)小关与同学们去游觉桂林两江四湖,登上游船后,船会下沉一些,那么( )

A.船的重力将减小 B.水对船的浮力将减小

C.水对船的浮力将增大 D.水对船的浮力将保持不变

【分析】(1)登上游船后,船和人总重变大;

(2)在同学们登上游船过程中,由于船都为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分析船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1)同学们登上游船过程中,使船的重力变大,故A错误;

(2)登上游船过程中,游船一直处于漂浮状态,则F=G,

所以,游船受到的浮力变大,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2018·湖州)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2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F2 C.ρ1<ρ2 F1=F2 D.ρ1>ρ2 F1=F2

【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两者所受浮力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液体密度关系。

【解答】解:

(1)由图可知,圆柱体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

由于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都等于圆柱体的重力,故AB错误,

(2)由于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F1=F2,由图可知:V排甲<V排乙,根据FgV得ρ可知:ρ1>ρ2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2018·东营)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ρ>ρ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p>p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p'>p'>p'

D.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F>F

【分析】(1)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结合图示得出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然后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

(3)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容器内液体和小球的总重力,受力面积相同,根据p=

比较压强大小。

【解答】解:A、由于小球在丙中悬浮,故ρ;在乙容器中漂浮,故ρ>ρ;在甲中下沉,故ρ<ρ;三种液体密度关系:ρ<ρ<ρ,故A错误;

B、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深度h相等,由于丙液体的密度最大,根据p=ρgh可知,乙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故B错误;

C、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烧杯内液体和小球的总重力;

由图知,三个相同容器内液体体积相同,又知ρ<ρ<ρ,根据ρ和G=mg可知乙烧杯内液体的重力大于丙烧杯内液体的重力,丙烧杯内液体的重力大于甲烧杯内液体的重力,烧杯以及两小球的重力均相等,烧杯的底面积相等,根据p=

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p'>p',故C错误;

D、由图知,小球在并容器中悬浮,在乙容器中漂浮,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在甲中下沉,浮力小于其重力,故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F>F.故D正确。

故选:D。

10.(2018·眉山)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FB>FC

B.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A>ρB>ρC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F=F

D.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P>P

【分析】(1)由图得出A、B、C三个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可判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

(2)由图得出A、B、C三个正方体所处的状态,利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大小关系;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4)利用p=ρgh判断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关系。

【解答】解:由题知,A、B、C三个正方体的体积相同;

A、由图可知,A、B、C三个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VA排<VB排<VC排

根据FgV可知,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A<FB<FC,故A错误;

B、由图可知,A和B处于漂浮,C处于悬浮,

则由浮沉条件可知:GA=FA,GB=FB,GC=FC

由于FA<FB<FC,所以GA<GB<GC

由于正方体A、B、C的体积相同,

所以根据ρ可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ρA<ρB<ρC,故B错误;

C、因正方体分别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浮力等于自身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说明容器中正方体的重力等于正方体排开水的重力,即可以理解为,容器中正方体的重力补充了它排开的水的重力,能看出三个容器内总重力相等;由于容器相同,所以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为F=F=F,故C正确;

D、正方体静止时,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即h相同,水的密度一定,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关系为p=p=p,故D错误。

故选:C。

11.(2018·遂宁)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人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人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人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

A.悬浮 B.漂浮 C.沉底 D.无法判断

【分析】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算出物体B的密度,作出判断。

【解答】解:甲图中,木块A在液体中漂浮,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则V=VA

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ρgVgVA

即:ρg×VAgVA

则液体的密度:0.8×103kg/m3

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则VB=

VA),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因为整体漂浮,所以浮力等于总重力,

即:ρgVAgVABgVB

ρgVAgVABg×VA

化简可得:ρB

则B的密度:ρB=2(ρ﹣ρ)=2(0.8×103kg/m3﹣0.6×103kg/m3)=0.4×103kg/m3<ρ

故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漂浮。

故选:B。

12.(2018·玉林)如图所示,若“玉林号”导弹护卫舰从大海驶入珠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浮力变小,舰体上浮一些 B.浮力变大,舰体下沉一些

C.浮力不变,舰体下沉一些 D.浮力不变,舰体上浮一些

【分析】当护卫舰由大海驶入珠江后,都是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分析船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排开水的体积(浸入水中的体积)的变化,得出是上浮一些,还是下沉。

【解答】解:当护卫舰从大海驶入珠江后,仍然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受到的浮力:F=G,

因为护卫舰受到的重力不变,所以船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B错误;

由于ρ海水>ρ江水,根据FVg可知,排开江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海水的体积,

即:舰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大,舰体下沉一些,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2018·怀化)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F,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ρ,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F B.F>F C.ρ<ρ D.ρ>ρ

【分析】(1)同一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

(2)由图可以得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解答】解:AB、由于密度计两次静止时都处于漂浮,则F=G,

即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故AB错误;

CD、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乙排

由FgV可知:ρ<ρ;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4.(2018·昆明)为了来昆明过冬的红嘴鸥不饿着,每年都要用鸥粮喂它们。以前的鸥粮投入水中后一部分由于海鸥不能及时吃到而迅速沉入水里,既浪费粮食又污染了水体。2017年,一厂家对鸥粮进行了“膨化”处理,使其投入水中后能够漂在水面上较长时间,海鸥几乎能吃完它。膨化后的鸥粮能够漂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 )

A.质量变大 B.体积变小 C.密度变大 D.密度变小

【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F>G,悬浮:F=G,下沉:F<G;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最终是由物体完全浸没时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gV;物体的重力GgV,

所以,物体漂浮时ρgVgV。

因为膨化后的鸥粮能够漂在水面上,V小于V,

所以ρ<ρ,即膨化后的鸥粮的密度变小,小于水的密度。

故选:D。

15.(2018·宜昌)如图所示中,利用“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获得升力的是( )

A.热气球

B.降落伞

C.火箭

D.客机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哪里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由此产生的压力差方向向哪儿。

【解答】解:A、热气球升空利用的是浮力,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降落伞升空利用的是浮力,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火箭发射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来升空的,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于是产生向上的升力而起飞,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2018·德州)2018年4月12日,我国在南海举行海上阅兵。此次阅兵,辽宁舰航母编队精彩亮相,一大批新型潜艇、水面舰艇、作战飞机集中展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辽宁舰航母上舰载飞机起飞后,航空母舰排开水的体积会增大

B.水面舰艇多采用前后编队而非并排行驶,是为避免舰艇相“吸”碰撞

C.潜水艇受到的重力等于其浮力时,潜水艇一定处于漂浮状态

D.战机升空时,机翼下方气流速度较大,气流对机翼下表面的压强较大

【分析】(1)知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上航行(漂浮),利用漂浮条件确定浮力与总重力的关系;战机在起飞前是停在航母上的,应将其与航母看成一个整体,再根据漂浮的条件,可判断战机起飞前后浮力的变化情况,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化。

(2)流体流速越大,流体产生的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上浮:F>G;悬浮:F=G;下沉:F<G。

【解答】解:A、由于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航母处于漂浮,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总重力;战机从航母上起飞后,航母的总重力减小,

因为漂浮物体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所以此时航母受到的浮力将减小,因为F=ρgV,则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会减小。故A错误;

B、舰艇并排行驶时,舰艇带动其周围的水随船向前运动,结果使舰艇内侧之间的水流速度大于舰艇外侧的水流速度;因为水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水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所以舰艇内外测的水存在压强差,水的压强差使两舰艇靠近,进而发生碰撞,为了避免舰艇相“吸”碰撞,故不采用“并排”护航。故B正确;

C、当水舱充水后,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时,由于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潜水艇体积,所以潜水艇可以悬浮在水中,而不是一定漂浮在水中,故C错误;

D、飞机在空中前进时,机翼上方气流速度较大,气流对机翼的压强小,下方气流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大,这样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

故选:B。

17.(2018·河南)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分析】(1)由于大气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故大气会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压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如:吸饮料、钢笔吸墨水、吸盘式挂钩等等;

(2)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3)根据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物体的性质分析;

(4)流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其压强就越小。

【解答】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够吸引碎纸屑,这是因为带电的玻璃棒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A、光滑瓷砖上的吸盘式挂钩,挂衣钩里面的空气被挤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挂钩压在瓷砖上,故A错误;

B、削平的铅柱压紧后能“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B错误;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因为摩擦起电后带静电,会吸引轻小物体,故C正确;

D、行驶的汽车,车外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车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就把窗帘压向窗外,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20小题)

18.(2018·菏泽)2018年5月13日早晨7时,中国首艘国产航母驶离码头进行海试,若该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为7×104m3(ρ海水=1.03×103kg/m3,g=10N/kg),它所受的浮力是 7.21×108 N。

【分析】知道航母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浮力。

【解答】解:

航母所受的浮力:F海水Vg=1.03×103kg/m3×7×104m3×10N/kg=7.21×108N。

故答案为:7.21×108

19.(2018·衡阳)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艇体由双层船壳构成,外层与海水接触,外壳选择了钛合金作主材,潜水器在上浮和下潜时,其体积是一定的。潜水器规格:长8.2m、宽3.0m、高3.4m。该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总质为22t。

2017年6月2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最深达7062.68m海底,创造了深潜水的世界纪录。在这一深度,海水对潜水器lm2表面产生的压力为7.3×107N.(下列答案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潜水器的外壳选择了钛合金板作主材,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合金的硬度(选填“小”或”大”)

(2)假设海水密度不随深度变化,潜水器在上浮且未浮出水面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 不变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蛟龙号”悬浮在海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为 2.2×105 N

(4)“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7062.68m海底时,海水对其表面的压强为 7.3×107 Pa。

【分析】(1)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潜水器要下潜到较深的海水中,需要能承受较大的压强;

(2)潜水器在上浮且未浮出水面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不变,利用FVg分析浮力变化;

(3)利用悬浮条件(F=G=mg)求浮力;

(4)利用p求海水对其表面的压强。

【解答】解:

(1)潜水器要下潜到较深的海水中,需要能承受较大的压强,所以选择钛合金板作为主材,主要是因为这种合金的硬度大;

(2)潜水器在上浮且未浮出水面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不变,由FVg可知浮力不变;

(3)该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G=mg=22×103kg×10N/kg=2.2×105N;

(4)海水对其表面的压强:

p=7.3×107Pa。

故答案为:(1)大;(2)不变;(3)2.2×105;7.3×107

20.(2018·攀枝花)将一合金块轻轻是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其静止后有72g水溢出,再将其捞出擦干后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当其静止后有64g酒精溢出,则合金块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 0.64 N,合金块的密度为 0.9×103 kg/m3.(ρ酒精=0.8×103kg/m3,g=10N/kg)

【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块分别在水中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然后比较浮力的关系即可确定物块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该物块放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G=mg=0.072kg×10N/kg=0.72N;

该物块放在酒精中时,受到的浮力:F′=G′=m′g=0.064kg×10N/kg=0.64N;

通过上面的计算可知,物体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小于物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而物块的重力不变,因此物块在水和酒精中不可能都漂浮,只能是一漂一沉或两个都浸没;

由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物块放入酒精中一定是下沉的,

则根据FgV得物块的体积:

V=V排酒精=8×10﹣5m3=80cm3

物块在水中时,其排开水的体积:

V排水=7.2×10﹣5m3=72cm3

因为排开水的体积小于排开酒精的体积,所以物块在水中漂浮。

因为物块在水中漂浮,

所以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排开水的重力),则mA=m排水=72g=0.072kg。

则A的密度:ρA=0.9×103kg/m3

故答案为:0.64;0.9×103

21.(2018·十堰)将一底面积为0.01m2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栓在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15 N,木块重力为 9 N,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 6 N.(g取10Nkg)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木块全部淹没时受到的浮力最大,则根据刚刚漂浮和细线刚好张紧到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时水面升高的高度,求出木块的高度,根据V=Sh求出木块的体积,由于木块刚浸没,则利用FgV求出受到的浮力;

(2)根据图象读出木块刚好漂浮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利用G=F向上=pS即可求出木块重力;

(3)木块受到的最大浮力与重力之差,即可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

【解答】解:

(1)根据图象可知,木块刚刚漂浮时,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L1=9cm;由于从9cm到16cm,木块一直处于漂浮,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变;当水面的高度为16cm时细线刚好张紧,线的拉力为零;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此时水面的高度为22cm;

所以木块的高度:L=9cm+(22cm﹣16cm)=15cm=0.15m;

则木块的体积:V=SL=0.01m2×0.15m=1.5×10﹣3m3

木块全部淹没时受到的浮力最大为:

FgVgV=1×103kg/m3×10N/kg×1.5×10﹣3m3=15N。

(2)由图象可知,木块刚刚漂浮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900Pa,

则木块的重力与水向上的压力(浮力)平衡,

所以,木块重力:G=F向上=p向上S=900Pa×0.01m2=9N;

(3)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

F=F﹣G=15N﹣9N=6N。

故答案为:15;9;6。

22.(2018·怀化)在平静的池水中漂浮有一个木球,木球的体积为4dm3,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

,那么木球受到的浮力为 30 N.木球的密度为 0.75×103 kg/m3.(g=l0N/kg)

【分析】(1)求出木球排开水的体积,利用F=ρgV计算浮力;

(2)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利用G=mg求出木球的质量,再利用ρ=

计算木球的密度。

【解答】解:

(1)由题知,木球排开水的体积:

V=V=3dm3=3×10﹣3m3

则木球受到的浮力:

FgV=1×103kg/m3×10N/kg×3×10﹣3m3=30N;

(2)木球漂浮,则F=G=30N,

故木球的质量:

m=3kg,

木球的密度:

ρ=0.75×103kg/m3

故答案为:30;0.75×103

23.(2018·黑龙江)我国首艘航母“辽宁号”的排水量为67500t,当航母满载时静止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为 6.75×108 N;舰体底部在水面下10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 1.03×105 Pa(g取10N/kg,ρ海水=1.03×103kg/m3)。

【分析】(1)航空母舰所受的浮力等于满载时的排开水的重力,根据G=mg求出其大小;

(2)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出舰体底部在水面下10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

【解答】解:

(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该航母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F=G=mg=67500×103 kg×10N/kg=6.75×108N;

(2)舰体底部在水面下10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

p=ρgh=1.03×103kg/m3×10N/kg×10m=1.03×105Pa。

故答案为:6.75×108;1.03×105

24.(2018·重庆)水平升降台面上有一个足够深、底面积为40cm2的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20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2000 Pa,现将底面积为10cm2、高20cm的圆柱体A悬挂在固定的弹簧测力计下端,使A浸入水中,稳定后,A的下表面距水面4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如图所示,然后使升降台上升7cm,再次稳定后,A所受的浮力为 1.2 N.(已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小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1cm)

【分析】(1)根据p=ρgh求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A下表面4cm时受到的浮力,根据力的平衡,求出物体的重力;升降台上升7cm,相当于物体A向下移动7cm求出此时物排开水的体积增加量;

根据h上升得出液体在容器中上升的高度;物体A向下移动7cm,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增大值,因已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小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1cm,求出此时弹簧将缩短量,从而得出升降台上升7cm,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由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比较大小,确定物体的状态,最终得出物体的A所受的浮力。

【解答】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

(2)物体A下表面距水面4cm时受到的浮力:

FgV=1.0×103kg/m3×10N/kg×4×10×10﹣6m3=0.4N,

根据力的平衡,物体的重力:

G=F+T=0.4N+0.8N=1.2N;

升降台上升7cm,相当于物体A向下移动7cm,

此时物排开水的体积增加量10×7×10﹣6 m3=7×10﹣5m3

液体在容器中上升的高度:h上升

物体A向下移动7cm,物体受到的浮力增大,

FgV增,因已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小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1cm,

故此时弹簧将缩短,升降台上升7cm,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12.4cm,

综上,升降台上升7cm,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1gV=1.0×103kg/m3×10N/kg×12.4×10×10﹣6m3=1.24N>G,

物体将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F浮2=1.2N。

故答案为:2000;1.2。

25.(2018·扬州)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在一只塑料袋(塑料袋很轻很薄)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有水的塑料袋所受重力的大小。再将塑料袋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变,说明盛水的塑料袋排开 水的体积 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继续将塑料袋慢慢浸入水中,当观察到 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的 现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由此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小华准备将塑料袋装满水做同样的实验,操作时发现,塑料袋尚未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已为零,这是 塑料袋中水没有装满的 原故。

【分析】塑料袋慢慢浸入水的过程中,塑料袋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水的密度不变,水对塑料袋的浮力增大,而塑料袋内水受到的重力=拉力+浮力,物体的重力不变,浮力增大,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示数)减小;当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则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袋内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此时排开水的重力等于袋内水的重力,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应为零。

【解答】解:(1)在塑料袋慢慢浸入水的过程中(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之前),

由于塑料袋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FgV可知水对塑料袋的浮力F增大;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F,由于G不变、F增大,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

当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袋内水的体积,即V=V,则排开水的重力等于袋内水的重力,即:G=G

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零(F=0),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得塑料袋所受的浮力:F=G

综上分析可得,F=G,由此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2)将塑料袋装满水做同样的实验,塑料袋尚未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已为零,说明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由于塑料袋尚未完全浸人水中,所以塑料袋中水没有装满,水的上方有空气。

故答案为:小;水的体积;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的;塑料袋中水没有装满。

26.(2018·恩施州)将体积相等的松木(ρ=0.5g/cm3)和石蜡(ρ=0.9g/cm3)分别放入装满水的杯中,松手静上后,松木所受到的浮力F1和石蜡所受到的浮力F2的大小关系为F1F2(选填“>““=”“<“)。此时它们露出水面的体积比V木露:V蜡露= 5:1

【分析】(1)根据漂浮条件F=G=mg可以判断木块和石蜡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求出浸入水中的体积之比,从而求出露出水面体积之比。

【解答】解:(1)将体积相等的松木和石蜡分别放入装满水的杯中,由于松木和石蜡的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故都漂浮在水面上;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物体漂浮时,F=G=mg=ρgV;由于松木和石蜡的体积相同,松木的密度小,则松木受到的浮力小,即F1<F2

(2)物体漂浮时,F=G=mg=ρgV,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gV;则ρgV=ρgV

松木浸入水中时:ρgV=ρgV木排;则:V木排,则松木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木露=V﹣V木排,石蜡浸入水中时:ρgV=ρgV石排;则松木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石露=V﹣V石排,它们露出水面的体积比V木露

V: V=5:1。

故答案为:<;5:1。

27.(2018·遵义)在一次抗洪救灾行动中,一名质量为60kg的武警战士登上一艘自重为540kg的冲峰舟准备抢险救灾,此时漂浮在水面上的冲锋舟排开水的体积为 0.6 m3,若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为1.2m3,最多还能装载质量为 600 kg的人和物资。(ρ=1.0×103kg/m3

【分析】(1)漂浮在水面上的冲锋舟受到的浮力等于冲锋舟和武警战士的重力之和,利用G=mg求出,然后利用FgV计算其排开水的体积;

(2)利用FgV求出冲锋舟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然后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F=G计算人和物资的重力,然后再利用G=mg计算出质量。

【解答】解:

(1)因为冲锋舟漂浮在水面上,

所以受到的浮力:

F=G=(m+m)g=(540kg+60kg)×10N/kg=6000N,

因为FgV

所以其排开水的体积:

V=0.6m3

(2)冲锋舟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1.0×103kg/m3×10N/kg×1.2m3=12000N,

设人和物资的总重为G最大,则有G+G最大

即:540kg×10N/kg+G最大=12000N;

解得:G最大=6600N;

故m最大=660kg,

所以最多还能装载质量为660kg﹣60kg=600kg。

故答案为:0.6;600。

28.(2018·乐山)小明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再用弹簧秤挂着铝块,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如图所示。在铝块浸入水的过程中,溢水杯底所受水的压力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电子秤的读数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分析】(1)可根据公式p=ρgh和F=pS分析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和压力的变化情况;

(2)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铝块受到重力、浮力以及拉力的作用。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铝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重,铝块对水的压力大小与浮力相等,所以溢水杯对电子秤的压力不变。

【解答】解:

(1)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不变,根据公式F=pS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不变;

(2)由于溢水杯中装满水,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铝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重,铝块对水的压力大小与浮力相等,所以溢水杯对电子秤的压力不变,即电子秤示数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不变

29.(2018·南京)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水中分别漂浮着大、小两只玩具鸭。甲、乙两图中水对缸底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缸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两只玩具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p1 = p2,p1 = p2′,F1F2,若乙图中小玩具鸭的质量为15g,它排开水的体积是 15 cm3

【分析】(1)知道玻璃缸里装满了水,又知道液体深度相同,根据公式p=ρgh可比较缸底受到水的压强;

(2)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据此可知甲、乙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关系,然后比较压强关系;

(3)玩具鸭子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根据图示判断出鸭子排开水体积的大小,于是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浮力大小关系;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开水的质量,利用V=

即可求出体积。

【解答】解:

(1)由图和题意可知,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玩具鸭放入后水的深度h仍然相同,

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p1=p2

(2)因甲、乙两个玻璃缸完全相同装满了水时,水的质量相等,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可知,甲、乙两个玻璃缸装满水时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由于玩具鸭子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知:G=F=G,即玩具鸭的重力与溢出水的重力相等,所以漂浮着玩具时玻璃缸对桌面的压力仍然相等,由于玻璃缸完全相同(底面积相同),则由p=

可知,此时缸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p1′=p2′;

(3)甲、乙缸装满了水,玩具鸭子漂浮,根据图示可知,甲缸中鸭子排开水的体积大,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缸中鸭子受到的浮力大,即:F1>F2

(4)若乙图中小玩具鸭的质量为15g,则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知:G=F=G

即:mg=mg,

所以,m=m=15g,

由ρ可得它排开水的体积:

V=15cm3

故答案为:=;=;>;15。

30.(2018·黔南州)2017年5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最大潜深6699米。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潜水器在海面下下潜过程中浮力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下潜到水下6000m时,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6×107 Pa(海水密度取1.0×103kg/m3)。

【分析】(1)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2)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潜艇下潜的过程即可判断其浮力的变化;

(3)已知海水的密度和潜水器下潜到的深度,利用P=ρgh计算受到的海水压强。

【解答】解:

(1)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同;

(2)据阿基米德原理F=G=ρgV可知,当其在海面下下潜过程中,液体的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故其在水中所受浮力不变;

(3)潜水器下潜到6000m处受到的压强为:

p=ρ海水gh=1.0×103kg/m3×10N/kg×6000m=6×107Pa。

故答案为:相同;不变;6×107

31.(2018·上海)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需要验证 浮力 排开液体的重力 相等,并选择 不同 (选填“同一”或“不同”)物体多次实验。

【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内容,可知把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进行比较以验证;

(2)为了使结论更严密可靠,还必须换用几种不同物体和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

【解答】解:因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把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进行比较来验证;

为了使结论更严密可靠,最后还需用不同物体和换用几种不同的液体多次进行实验,才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浮力;排开液体的重力;不同。

32.(2018·广西)如图所示,桌子上有一个底面积为2×10﹣2m2、内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物块A(不吸液体)漂浮在液面上,则A的密度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液体的密度,若A的密度为0.5×103kg/m3,体积为4×10﹣4m3则A的质量为 0.2 kg.现用力压A,使其缓慢向下,直到恰好浸没在液体中(液体未溢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大了80Pa,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0.9×103 kg/m3

【分析】(1)由物块A(不吸液体)漂浮在液面上,根据漂浮时F=G,可知A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关系;

(2)已知A的密度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其质量;

(3)根据求得的A的质量,利用G=mg可求得其重力,根据漂浮时F=G,可知其浮力大小,然后利用FgV可求得V表达式,然后求得液面上升的高度△h,根据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大了80Pa,利用p=ρg△h可求得该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1)已知物块A(不吸液体)漂浮在液面上,则F=G,

即ρgVAgVA

因为V<VA

所以ρ>ρA

(2)由ρ可得,A的质量mAAVA=0.5×103kg/m3×4×10﹣4m3=0.2kg;

(3)物体A漂浮在液面上,则F=G,

即ρgVAgVA

现用力压A,使其缓慢向下,则液面上升的高度△h=VA﹣V=4×10﹣4m3

=4×10﹣4m3

=4×10﹣4m3

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大了80Pa,则△p=ρg△h,

即80Pa=ρ×10N/kg×4×10﹣4m3

解得ρ=0.9×103kg/m3

故答案为:小于;0.2;0.9×103kg/m3

33.(2018·德州)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简易密度计,现将它们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当它们竖直静止在液体中时,液面高度相同。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两个简易密度计所受浮力F 等于 F、两杯液体的密度ρ 小于 ρ、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 小于 p(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两个完全相同的重力相同,放入乙、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的条件可知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之间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液体的密度关系,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判断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关系。

【解答】解:由图可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此时F=G,

两个完全相同的重力相同,

所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

甲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

根据F=ρgV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液面高度相同,

根据p=ρgh可知,甲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强小。

故答案为:等于;小于;小于。

34.(2018·哈尔滨)夏天把西瓜放在冷水中降温,西瓜浸没于水中后松手,西瓜会上浮,是由于 西瓜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用手捞出西瓜的过程中,人感觉越来越费力,由此可以猜想浮力大小与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

【分析】(1)物体的浮沉条件是:F>G,上浮;F=G,悬浮;F<G,下沉。

(2)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解答】解:西瓜浸没于水中,由于西瓜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松手后西瓜会上浮,

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用手捞出西瓜的过程中,它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小,而水的密度不变,根据FVg可知,浮力变小,所以感觉越来越费力,由此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故答案为:西瓜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5.(2018·自贡)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两侧的窗口打开后,窗帘没有飘向窗内,反而会飘向窗外。这是因为车外空气的 流速大,压强小 。列车进站前提前关闭动力,列车由于 惯性 ,仍能前进一段路程,到达停车位置。

【分析】(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其压强就越小,当汽车开动后,车外空气相对汽车的流速就比车内的快,所以车内压强要比车外大,所以窗帘要向车外飘;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解答】解:因为汽车行驶时,车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车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车内的气压大于车外的气压,压强差就把窗帘压向车外。

列车进站前提前关闭动力,列车由于惯性,仍能前进一段路程,到达停车位置。

故答案为:流速大,压强小;惯性。

36.(2018·东营)某型号飞机模型机翼上表面凸起,下表面较平。在飞行过程中由于上表面的空气流速(选填“大”或“小”),压强(选填“大”或“小”),从而能获得向上的升力。

【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在流体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解答】解:飞机在飞行时,机翼上方气流比下方气流的流速大,压强小,则下方空气的压强大于上方空气的压强,产生向上的压强差、压力差,形成升力。

故答案为:大;小。

37.(2018·聊城)如图,空中的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因为流速越大压强越的原因,导致飞机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所以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

【分析】(1)判断被研究的受油机和参照物加油机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是判断受油机运动和静止的关键。

(2)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解答】解: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和加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称它是静止的。

飞机的机翼上方突起,下方平直。这样的结果决定了当飞机启动后,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空气压强小,空气压力方向向下;机翼下方空气流速慢,空气压强大,空气压力方向向上。两个压力形成一个向上的合力,当合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飞机就可以腾空而起。

故答案为:静止;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38.(2018·河南)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 3.8 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1.4 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 AD (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排开液体的重力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分析】(1)根据平衡力和相互力判断出石块的重力;

(2)(3)物体没有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重力与物体完全浸入液体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液体与桶的总重力与桶的重力之差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4)探究性实验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测量型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5)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根据力的分析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由图B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8N,即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3.8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也为3.8N;

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物体的重力是3.8N;

(2)由称重法:知:F=G﹣F=3.8N﹣2.4N=1.4N;

液体与桶的总重力与桶的重力之差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由图中AD两个步骤测出;

(3)根据(2)知F=1.4N;排开液体的重力:G=F桶和水﹣F=2.6N﹣1.2N=1.4N,故可以得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G

(4)本实验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属于探究性实验,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

A.测量型实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此实验为探究型,不能求平均值,故A不合理;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多次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B合理;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C合理;

故选A;

(5)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排开水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仍能得出;F=G

故答案为:

(1)3.8;(2)1.4;AD;(3)排开液体的重力;(4)A;(5)能。

39.(2018·泰州)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图片并分别比较图中有关数据可知:

(1)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物体底面所受压强将逐渐 变大

(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1 N;

(3)比较(b)、(c)两图,可以得出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4)比较 (c)、(d) 两图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分析】(1)根据p=ρgh判断物体底部所受压强的变化;

(2)根据F=G﹣F计算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3)分析b、c,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4)要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需使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

【解答】解:(1)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下底面在水中的深度增加,根据p=ρgh可知,下底面所受的压强变大;

(2)由a图知,物体的重力G=4N,由图c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3N,所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F=G﹣F=4N﹣3N=1N;

(3)(b)、(c)两图,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可得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4)(c)、(d)两图,物体都是完全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可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故答案为:(1)变大;(2)1;(3)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4)(c)、(d)。

40.(2018·云南)一般情况下,人在水中会下沉,在死海中却能漂浮在水面上。为此,小李同学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检验这个猜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1)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1 N。

(2)比较图乙、丙两图中铝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小李同学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无关的结论,你认为这个结论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铝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3)小赵同学认为用以下方法检验更为简便:将同一个新鲜鸡蛋依次轻放入盛有水和浓盐水的烧杯中,看到鸡蛋在水中下沉,在浓盐水中悬浮如图丁所示。分析鸡蛋受力可知,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在浓盐水中悬浮时,根据 二力平衡 的知识可得,鸡蛋受到的浮力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从而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 有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分析】(1)根据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G﹣F可求;

(2)观察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一定要控制变量,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大小关系。

【解答】解:(1)由甲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是0.2N,G=2.7N;由乙知,铝块浸没在水中后所受浮力F=G﹣F=2.7N﹣1.7N=1N;

(2)比较图乙、丙两图中铝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小李同学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无关的结论,你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控制铝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3)鸡蛋在水杯中下沉,受到水的浮力小于鸡蛋重力;鸡蛋悬浮在乙杯中,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得,受到盐水的浮力等于鸡蛋重力;由于鸡蛋重力不变,故容器中水的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容器中浓盐水的鸡蛋受到的浮力,从而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故答案为:(1)1;(2)错误;没有控制铝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3)小于;二力平衡;等于;有关。

41.(2018·北京)为了验证“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小明选用圆柱体A(ρA>ρ)、弹簧测力计和装有适量水的烧杯进行实验。

(1)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将圆柱体A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②将圆柱体A下部的一格浸入水中,圆柱体不接触容器,静止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将圆柱体A下部的两个格浸入水中,圆柱体不接触容器 ,静止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

(2)由F1﹣F2F1﹣F3(选填”=“或“≠”),可以验证“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分析】(1)影响浮力的因素: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要探究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改变物体排开水得体积,据此补充步骤。

(2)根据称量法算出两次浮力,比较得出结论。

【解答】解:(1)③要探究: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故需要将圆柱体A下部的两个格浸入水中,圆柱体不接触容器,静止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

(2)圆柱体A下部的一格浸入水中时的浮力:F浮1=F1﹣F2

圆柱体A下部的两个格浸入水中时的浮力:F浮2=F1﹣F3

由F1﹣F2≠F1﹣F3知,F浮1≠F浮2可得“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故答案为:(1)将圆柱体A下部的两个格浸入水中,圆柱体不接触容器;(2)≠。

42.(2018·衡阳)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

(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 等于 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 1.2 N,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F的大小关系;

(2)根据F=G﹣F可求浮力;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时要带一些小水滴,使重力G偏大。

【解答】解:(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此过程中甲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故F=F

(2)由图丙、丁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0.2N,图丁G=4.4N,图丙F=3.2N,

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

F=G﹣F=4.4N﹣3.2N=1.2N;

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时要带一些小水滴,使重力G测的数值偏大,根据F=G﹣F可知,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偏大。

故答案为:(1)等于;(2)1.2;偏大。

43.(2018·苏州)为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深度的关系,小明和小华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台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測力计上,测力计示数为G.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接触,如图。

(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浮力大小逐渐 变大 。据此,小明认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面增大;而小华则认为浮力随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只有小明的观点合理 B.只有小华的观点合理

C.两人的观点都不合理 D.两人的观点都合理

(2)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据此可得出 小明 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 G﹣F

(3)为了深入研究,他们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的密度用ρ表示,其重力G= ρVg ,通过比较数据发现F=G,换用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重复上述实验,都能得出F=G,说明决定浮力大小的根本因素是G

(4)从金属块开始浸入直至浸没一定深度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一直不变

【分析】(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根据F=G﹣F可知,受到的浮越大,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

(2)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据此可得出浮力与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3)重力G=mg=ρV g;

(4)根据台秤示数等于台秤对容器的支持力,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台秤示数前后示数的变化值。

【解答】解:(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根据F=G﹣F可知,说明浮力大小逐渐变大;

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小明认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而小华则认为浮力随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根据以上实验两人的观点都合理,故说法正确的是D;

(2)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据此可得出浮力与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故小明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

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根据F=G﹣F可知,F=G﹣F;

(3)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的密度用ρ表示,其重力G=mg=ρVg,通过比较数据发现F=G,换用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重复上述实验,都能得出F=G,说明决定浮力大小的根本因素是G

(4)对台秤受力分析可知:受溢水杯和水竖直向下的重力,金属块向下的压力F=F,由平衡条件得:台秤对容器的支持力FN=G+F;从金属块开始浸入直至浸没一定深度的过程中G、F不变,故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一直不变。

故答案为:(1)变大;D;(2)小明;G﹣F;(3)ρVg;(4)一直不变。

四.计算题(共6小题)

44.(2018·泰安)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g取10N/kg,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求:

(1)物块受到的重力;

(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物块的密度。

【分析】(1)测力计可以直接测量物体的重力;

(2)根据F=G﹣F得出所受浮力的大小;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解答】解:(1)由图可知,物体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18N,故物体的重力为G=18N;

(2)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0N,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G﹣F=18N﹣10N=8N,

(3)由FgV得,物体的体积为:V=V=

,物体的重力为G,质量为m

,则物体的密度为:ρ=2.25×103kg/m3

答:(1)物块受到的重力为18N;

(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8N;

(3)物块的密度为2.25×103kg/m3

45.(2018·聊城)考古工作者在河底发现了古代的石像,经潜水者测量它的体积约为2m3.如图所示,在打捞石像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用动滑轮将石像匀速提升,需要竖直向上的拉力F=1.6×104N.在没有将石像提出水面前,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ρ=1.0×103kg/m,g=10N/kg)求:

(1)石像受到的浮力。

(2)石像的重力。

(3)石像的密度。

(4)若将石像提升了3m,石像受到水的压强减少了多少?

【分析】(1)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GgV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

(2)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根据F=

(G﹣F)可求石像的重力;

(3)根据m=

可求石像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石像的密度;

(4)已知△h=3m,根据△P=ρg△h可求石像减少的水的压强。

【解答】解:(1)石像受到的浮力:

F=GgV=1×103kg/m3×10N/kg×2m3=2×104N;

(2)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根据F=

(G﹣F)可得石像的重力:

G=2F+F=2×1.6×104N+2×104N=5.2×104N;

(3)石像的质量:

m=5.2×103kg;

石像的密度:

ρ=2.6×103kg/m3

(4)石像减少的水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3m=3×104Pa;

答:(1)石像受到的浮力是2×104N;

(2)石像的重力5.2×104N;

(3)石像的密度是2.6×103kg/m3

(4)若将石像提升了3m,石像受到水的压强减少了3×104Pa。

46.(2018·安顺)如图所示,已知重为10N的长方体木块静止在水面上,浸入在水中的体积占木块总体积的

(g取10N/kg)。

(1)求木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2)若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0.2米,求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3)若要将木块全部浸没水中,求至少需要施加多大的压力。

【分析】(1)由题意可知,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漂浮的条件求出木块受到水竖直向上的浮力;

(2)已知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水的深度,根据p=ρgh求出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浸入水中的体积,然后求出物体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受到水的浮力;若使物体全部浸入水中而静止,则F′=G+F,即可求压力。

【解答】解:

(1)因为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F=G=10N;

(2)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0.2米,

则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

(3)根据FgV可得,排开液体的体积:

V=1×10﹣3m3

木块全部浸没时受到水的浮力:

F′gV=1×103kg/m3×10N/kg×1.25×10﹣3m3=12.5N;

木块浸没时,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F′=G+F,

则压力F=F′﹣G=12.5N﹣10N=2.5N。

答:(1)木块所受到的浮力为10N;

(2)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2000Pa;

(3)要将木块全部浸没水中,需要施加的压力为2.5N。

47.(2018·湘西州)工人师傅利用汽车作为动力,从水中打捞一个正方体物件,绳子通过定滑轮,一端系着物件,另一端拴在汽车上,如图甲所示。汽车拉着物件匀速上升,已知汽车对绳子的拉力F与物件底面距离水底的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绳子的体积、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l0N/Kg.求:

(1)该物件的质量是多少?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3)物件上表面恰好到达水面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少?

【分析】(1)由图甲可知滑轮为定滑轮,则该物件离开水面后的拉力余该物件的重力相等,根据G=mg求质量;

(2)图甲中,滑轮为定滑轮,则在乙图中,拉力较小时且大小不变,说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5m﹣5.5m,拉力逐渐变大,说明物件在离开液体的过程中,正方体的棱长为0.5m;之后物体脱离液体,拉力与物体的重力相等;根据称重法即可求出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件上表面恰好到达水面时,根据乙图得出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根据压强公式p=ρgh即可求出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解答】解:

(1)该物件离开水面后的拉力F2=2500N,由于图甲中,滑轮为定滑轮,则物体的重力为G=F2=2500N,

则物体质量:

m=250kg;

(2)由图乙知中,物体在水中时拉力F1=1250N;

根据称重法可知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G﹣F1=2500N﹣1250N=1250N;

(3)由图乙知中,物件上表面恰好到达水面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5.5m﹣5m=0.5m,

则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0.5m=5×103Pa。

答:(1)该物件的质量是250kg;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250N;

(3)物件上表面恰好到达水面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5×103Pa。

48.(2018·遂宁)质量为60kg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如图装置匀速打捞浸没在长方形水池中的物体,水池底面积为15m2,物体重2000N、体积为0.1m3,物体未露出水面前,此装置机械效率为80%.(不考虑水对物体的阻力、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g取10N/kg求:

(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动滑轮的重力;

(3)若工人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00cm2,当他对地面的压强为2×103Pa时,池底受到水的压强的变化量。

【分析】(1)根据FgV可求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不考虑水对物体的阻力、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根据η

已知装置机械效率为80%,可求动滑轮重;

(3)已知工人的质量,可求工人的重力,G=mg;已知工人对地面的压强,根据F=PS可求对地面的压力,根据F+F=G可求绳子的拉力,根据F=

(G﹣F浮+G)可求出浮力的变化量,即可求排开液体的变化量,再根据△h=

求出液体深度的变化量,由△P=ρg△h可求池底受到水的压强的变化量,

【解答】解:(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gV=1×103kg/m3×10N/kg×0.1m3=1000N;

(2)不考虑水对物体的阻力、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装置机械效率;η=80%,

解得:G=250N;

(3)由图可知,n=4,

工人的重力,G=mg=60kg×10N/kg=600N,

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F=PS=2×103Pa×500×10﹣4m2=100N,

F=F

此时绳子对人的拉力:F+F=G,15

F=G﹣F=600N﹣100N=500N,

此时物体在长方形水池受到的浮力:

F=(G﹣F′+G),F′=G+G﹣nF=2000N+250N﹣4×500N=250N,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由F′=ρgV′可得,V′=0.025m3

排开液体的变化量:

△V=V﹣V′=0.1m3﹣0.025m3=0.075m3

液体深度的变化量:

△h=0.005m,

池底受到水的压强的变化量:

△P=ρg△h=1×103kg/m3×10N/kg×0.005m=50Pa。

答:(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1000N;

(2)动滑轮的重力是250N;

(3)若工人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00cm2,当他对地面的压强为2×103Pa时,池底受到水的压强的变化量是50Pa。

49.(2018·杭州)“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积约为30米3,空载时质量约为22吨,最大荷载240千克。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实现的,则至少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海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

【分析】(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根据漂浮条件即可求出浮力;

(2)已知潜艇的总体积,根据浮力公式从而求出浮力,根据满载时需要下沉时潜水器的总重力,然后求出需要注入的海水重力,利用G=mg=ρgV求出水的体积。

【解答】解: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潜艇受到浮力:

F=G空载=m空载g=22×103kg×10N/kg=2.2×105N;

(2)满载时需要下沉时潜水器排开海水的体积V=V=30m3

此时F′=ρgV=1.0×103kg/m3×10N/kg×30m3=3×105N,

满载总重力G=mg=(22×103kg+240kg)×10N/kg=2.224×105N,

G注水=F′﹣G=3×105N﹣2.224×105N=7.76×104N,

则由G=mg=ρgV可得注入水的体积:

V注入=7.76m3

答:(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2.2×105N;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实现的,至少注入7.76m3的水。

五.解答题(共1小题)

50.(2018·白银)北方人有吃饺子的习惯,刚包好的饺子,为什么放入水中会下沉,而过一会儿饺子会浮起来?

【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F>G,悬浮:F=G,下沉:F<G;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最终是由物体完全浸没时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根据浮沉条件判断水饺在水中上浮和下沉的原因。

【解答】答:刚刚包好的饺子,放入水中时,由于饺子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所以下沉;过一会儿,由于饺子受热后内部空气膨胀,饺子的体积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也增大、浮力增大,当饺子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它会浮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二物理】浮力计算典型题型20道(含详细解析))
初三物理压强习题
物理:专题——浮力
初中物理|浮力与压强易错点和常考点分析
初二物理基本概念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10中考物理《浮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