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各省市的边界线为什么极不规则?从三国时期的两场大战说起

翻开世界地图,会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各省市的边界极不规则,形状各异、参差不齐。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各州之间的边界却是横平竖直、工工整整。

(对比鲜明的中国地图和美国地图)

我们知道,现如今中国的行政区划一定程度上是以古代的区域划分为基础的,而在中国古代,区域划分这种重要的事儿显然不可能是“拍脑袋”决定的,肯定有其规则和原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规则导致了这种参差不齐的边界线呢?

其中有一条规则很好理解,叫作“随山川形便”,即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区域,比如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届、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山东山西则是以太行山为界。这种划分很方便,也很省事儿。

(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界)

但是凡是容易的事情,总是让人缺乏安全感,所以历代统治者们又发明了第二条规则,叫作“犬牙交错”。什么是“犬牙交错”呢?别急,我们先从三国时期的两场大战说起。

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

一、汉中之战

第一个要说的是发生在建安二十二年至建安二十四年之间的汉中之战。

如果在三国历史上找出一场阵容最豪华的战争,汉中之战当仁不让。刘备方:刘备、诸葛亮、法正、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魏延等;曹操方:曹操、夏侯渊、张郃、曹休、曹真、曹洪、徐晃、郭淮等。这个阵容,比之赤壁之战可以说还更胜一筹。

(汉中之战)

为什么这场战争能让曹刘两家精锐尽出、殊死一搏呢,答案就是:汉中对于四川太重要了!诸葛亮当时曾经问蜀中大臣杨洪对于汉中的看法,杨洪说道:

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三国志》

杨洪认为,汉中为四川的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若有汉中,则退可保益州险阻,进可以作为进取关中的跳板,因此要男当战、女当运。最终经过两年的战争,刘备击败了曹操,得以汉中称王。到了后期诸葛亮北伐时,也是以汉中为大本营,和魏国围绕着秦岭之间进行争夺战。

(汉中王刘备)

接下来翻开现今行政区划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如今的省界划分中,地理(汉中和陕西隔着秦岭)、语言、民俗与四川更为相近的汉中却是属于陕西的,并没有划分给四川。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着这样的隔阂,统治者们在进行区域划分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把汉中划给陕西呢?

(划给陕西的汉中)

李白有诗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从地理上看,川蜀之地与外界被群山所隔绝,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这种隔绝是极利于割据自立的,因此,自古便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说法。

假如你是一位皇帝,你会如何去避免蜀中的地方官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最佳答案当然就是把汉中从川蜀之地割离出来了。一方面,没有了汉中这块屏障,蜀中的官员不敢轻易地割据,其次,就算是蜀中官员胆大包天,割据一方,只要是汉中还在朝廷手中,平叛也不会是什么难事儿。

北宋、南宋期间,蜀中的宋人便是长期依据汉中之地的有利地形,长期抵抗金人和蒙古人的进攻。因此在元朝建立后,蒙古人在划分区域的时候便越过秦岭,把汉中盆地划给了陕西管理,从而使四川失去了天然的屏障,这种划分也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汉中的地理位置)

而从地形上看,汉中和陕西是被秦岭隔开的,和四川才是自然衔接,因此陕西在汉中出兵就可以直接进入入川要道。汉中,就像是悬在四川头上的一把刀子,这种特殊的划分区域的方法就叫做“犬牙交错”。

二、襄樊之战

第二个要说的战争是在汉中之战结束后不久的襄樊之战,交战双方还是刘备势力和曹操势力,只不过这次胜利的是曹家。

(襄樊之战)

刘备称汉中王之后不久,荆州的关羽即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被曹魏占据的襄阳和樊城。战争前期,关羽相继围困襄樊、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一时威震华夏,竟使曹操产生了迁都的念头。

曹操当时已是暮年,大大小小的战争也经历了不少,何以被关羽吓得迁都?其真实的原因和汉中一样:襄阳对于中原太重要了!

(从襄阳到许昌)

从地图上看,从襄阳往东北方向,在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间只有一条道路,经过这条道路,穿过南阳盆地后,即可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中原腹地,直接威胁到曹魏的都城许昌。关羽如果拿下襄樊之地,就相当于一脚踹开了中原的大门,直接把刀子顶在了曹魏的心脏,曹操安能不慌?

再把眼光投向现今的区域划分,我们又能发现,明明是在同一个盆地的南阳和襄阳,一个划给了河南,而另一个却划给了湖北。同样的,这种划分也是遵循了“犬牙交错”的原则。

(南阳盆地被河南和湖北分割)

南阳盆地的北大门南阳属于河南的行政体系,而其南大门襄阳则是属于湖北的行政体系。假使河南试图割据一方,其南部将面临无险可守的境地,同样的,如果湖北试图割据一方,则其北部也将面临无险可守的境地。 对于这两个省来说,不管谁“有想法”,都不能坐拥整个南阳盆地,从而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只能老老实实的。

犬牙交错

通过对“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的分析,想必读者们已经大体上知道了“犬牙交错”的含义。

“犬牙交错”的目的就是要去打破山山水水、高原盆地等地形条件的限制,把我地盘上的一块儿划给你,把你地盘上的一块儿划给我。这样如果你要闹独立,但是你的险要之处在我这儿,我就能很方便地能越过天险去攻打你。汉中是如此、襄阳也是如此。

虽然这项规则在元朝建立后得以普遍使用,但是第一个这样“玩儿”的还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在征服岭南后,发现这个地方很难控制,于是他就把长沙郡一块叫桂阳县的地方越过岭南,让岭南的象郡越过岭北。这样,岭南再要闹独立,就将无险可依,果然,到了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出兵,很容易就灭了南越国。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犬牙交错)

读史有感

“犬牙交错”的区域划分规则在避免国家分裂方面还是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的。从川蜀之地来看,自元朝把汉中划给陕西之后,四川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割据势力。放到全国来看,虽然当时元朝的疆域很大,行省的权力也很大,但却没有出现过汉末或唐末那样的群雄割据。

但是如果往深了去探究,其实这种传承于秦始皇的“犬牙交错”,体现的正是法家“术”的思想,代表着权术与防范,这与历代宣扬的儒家思想则是相悖的。所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统治思想的核心一直都是“外儒内法”,历代统治者的老师也从来不是孔夫子,而一直都是韩非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把汉中划给陕西,把南阳划给河南?
三国战例——从地理形势论襄樊战役的意义及中原旋转门之南阳盆地
隆中对解析
关羽到底应不应该发动襄樊之战
关羽失荆州,刘备按兵不动无可奈何
武圣关羽一生不可回避的十大耻辱纪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