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偷”了我的工作

谁“偷”了我的工作

过去十年里,中国高等教育飞速扩张,最优秀的人才能够在想进一步提高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找到理想职位。但高校毕业生中,每年也有数百万人没有任何适合就业市场的技能,却认定自己理应得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坐办公室的工作。[详细]

史上“最难就业季”

教育部称,2013年全国将有创纪录的近700万大学毕业生,而能找到工作的只占一小部分,比例空前的低。教育官员慨叹,2013年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最糟的一年。

  • 数据说话

    截至5月初,广东52.4%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找到了工作,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而在拥有北大、清华等一流大学的北京,只有33.6%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找到工作。(香港《南华早报》)[详细]

  • 同一时间里,2013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中仍有约55%尚未找到工作,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2%。与此同时,就业市场似乎在缩小。有媒体对大约500家用人单位展开的调查显示,由于全球不确定性加剧和国内经济下滑,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

  • “我想找个工作”

    6月将在深圳大学获得市场营销专业学位的刘伟(音)说:“我想找个工作,什么样的都行……我在城里找不到工作。太让人伤心了。”(香港《南华早报》)[详细]

  • 越来越多家长不得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低头:在星巴克打工总比没工作强。(香港《南华早报》)[详细]

找个工作为啥这么难

中国并不缺少工作岗位,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繁荣地区多年来一直抱怨劳动力短缺。但是,在家长心目中,那些又苦又累、报酬又低的工厂工作不适合他们手握大学文凭的孩子。(香港《南华早报》)

  • 不愿“自贬身价”

    农村长大的小王上了一所大学,自三年前毕业以来,他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上班。25岁的小王当过购物中心的保安,也当过餐馆服务员,最近的一份工作是写字楼里的保安。但小王不考虑申请到工厂做全职工作,他认为,那样的工作对他来说太低下。相反,他每天都在寻找一份坐办公室的工作,尽管这样的工作起薪只有在工厂工作的三分之一。

  • 习惯把自己看成精英

    “大学生本身还没有适应大众教育这个概念,当他们进入大学时,他们习惯把自己看成精英群体的一部分。”

  • 一家家具制造公司的副总倪(音)女士说:“父母和祖父母会给他们钱,有六个人供养他们。他们说,我为什么要工作?待在家里每月就能有2000元,我为什么要每天挤公交,去挣2500元的工资?”(美国《纽约时报》)[详细]

  • 只想捧上“铁饭碗”

    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中国毕业生想在政府或者国有企业工作,而不是为中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私营企业。如今几乎没有大学生愿意放弃政府的铁饭碗而下海、加入初创企业或自己创业,虽然这一代人的父母有很多在上世纪90年代就是这么做的。(美国《华尔街日报》)[详细]

  • 多数大学毕业生仍然瞄准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大城市里的跨国公司,但这些单位招收的人数却在不断减少。因此,很多家长可能宁愿让他们的成年子女待在家里,而不让他们到较小的城市或者私营部门寻找工作。[详细]

  • 折射经济失衡

    从更大的范围说,暗淡的就业前景也体现出内陆经济的明显失衡。众所周知,消费型行业吸收的毕业生多于其他行业。但是,中国在从以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为主向消费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直动作缓慢。

  • 中国经济近几年来已经放慢速度,政府却没有加快促进私营部门,给予私营业主与国企同样的银行服务和资源,而私企正是最大的雇主。(香港《南华早报》)[详细]

  • 网友调侃“工作难”

    “眼高手低的一帮大学生们,你能满足得了他们择业要求?不出力不费劲,不日晒不雨淋,高地位高薪水,这是体制内金饭碗。自认为念了两天书,就不是劳动人民了,怎么地也得穿个白领配自己,难怪都找不到工作。”

  • “教育部应该自责,教出来的学生学非所用,学无所用。学校就像公司,老师就像老板,收学生钱就像做生意。内陆的教育早就毁了。”

就业市场的“傲慢与偏见”

最常听到的抱怨是毕业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遭遇到的不公。另一方面,对于人数正在迅速增长的中国城市劳动力中的女性来说,就业率正在创下新低。2010年的数据显示,城市工作年龄女性就业率比男性低了20.3个百分点。

  • 应届生?不要!

    将从北京某高校毕业的米兰达·张说:“我感到绝望。校园招聘竞争太激烈,几十个人争夺一个岗位。企业往往不考虑应届毕业生,因为我们之前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美国《大西洋月刊》)[详细]

  • 女职员?不要!

    大多数中国人仍然相信“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更糟糕的是,近年来,中国发动了一场针对“剩女”的宣传运动。城市中受教育女性所承受的压力增大,促使她们放弃追求更高学历的努力,而是在变得“太老”、找不到丈夫之前,把注意力放在结婚上。(美国《纽约时报》)[详细]

有可能毕业就失业的大批学生引发了社会稳定方面的忧虑。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拿出了若干项促进就业的措施,其中包括向毕业生发放创业贷款、放宽对非本地人的居住地限制、向有需求的毕业生提供经济帮助。尽管中国官员们承诺将创造就业机会,但并未缓解人们的忧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有企业成43%应届毕业生首选,高于去年的36%,中国年轻人选择工作越来越谨慎
美华转载:毕业人多职位减少?大学生就业难
[今日话题]年轻人就业,听从父母还是遵从内心?
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四大原因 -人才评测
834万应届毕业生的内心独白:毕业4个月,最难的是“经济独立”
[就职|毕业生]看美国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淡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