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题】孙波:自组织管理是实现组织一体化的新方式
信息

自组织管理是实现组织一体化的新方式

文 | 孙波(华夏基石执行副总裁,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编辑 | 尚艳玲


核心观点:自组织理论被引进管理学研究的范畴中时,无论是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和突变理论,都是在解释如何促使组织从无序状态达到有序状态,以提高组织整体效率的问题,所以本质上,还是为了实现组织一体化,可以被看做是现代组织理论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


管理学中关于组织的概念和内涵界定是建立在生理学和系统论基础上的,一般管理学中对于组织最基本的定义“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组织”的概念有的时候和“系统”的概念是互用的,在某些场合“组织”就是“系统”,因此,组织也含有“系统”的三种特性:目的性、整体性、开放性。


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一体化。


组织理论是在分工理论之后提出的,亚当·斯密在1776年《国富论》中提出社会财富来源于分工。分工跟一体化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一体化就是专业化分工之后每一个人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体化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之为“组织状态”,也称之为“组织”。 按包政老师的说法,组织要组织起来有两种基本的方式:“市场协调的方式”与“管理协调的方式”。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启的组织理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传统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关系紧密,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但是核心一直是围绕如何解决一体化的问题。


传统组织理论的突出特点就是强调集权和科层制度,这种组织方式在作坊式生产体制向工厂化生产体制转化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注重组织内人的重要性。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梅奥和巴纳德等人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和“非正式组织”,认为管理组织内的非正式组织对于组织的生产效率和一体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巴纳德在其《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明确提出组织实现一体化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合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沟通。他认为,组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既然是系统,那么组织与组织、人与人之间就存在着相互协作。而协作就要求将个人、目标和信息三者有机联系起来。


现代组织理论是在组织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动荡和变化基础上,基于管理实践的需求不断发展起来的。巨变的外部环境带来了复杂和多样的组织模式,原有的管理理论已经无法应对,系统论被引进管理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组织理论也被称为系统组织理论。


系统组织理论认为,任何组织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环境决定着社会系统中人们的活动和发生的相互作用。任何组织都必须通过与其他组织之间建立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且只有适应了环境的变化,组织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现代组织理论侧重于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为了适应这组关系变得更加灵活,团队工作模式、网络型组织成为突出特征。


自组织是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复杂系统演化时出现的一种现象。


系统论认为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在内在机制的驱动下,自行从简单向复杂、从粗糙向精细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复杂度和精细度的过程。根据一个组织是否是按照外部特定干预而形成的,又可以把组织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组织力来自于系统内部的是自组织,组织力来自系统外部的是他组织。


我认为,无论自组织还是他组织,作为一种组织的存在形式,都应该具备组织的三项基本性质:目的性、整体性和开放性。


自组织的目的性表现为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通过个体不断的自我完善,提高组织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的过程。自组织的整体性表现为个体进行自我驱动和自我决策,甚至是并行行动时,必须通过规则和系统结构来保证整个系统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自组织的开放性则是建立自组织的前提,建立相对稳定的开放系统是保证组织不断适应外界新环境的必要条件。


自组织理论被引进管理学研究的范畴中时,无论是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和突变理论,都是在解释如何促使组织从无序状态达到有序状态,以提高组织整体效率的问题,所以本质上,还是为了实现组织一体化。从这个角度来看,自组织理论被引入管理理论中,可以被看做是现代组织理论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依然是为了解决组织实现一体化的问题。


那么,企业在引进自组织管理时,就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通过强化价值观管理来组织总体的方向性。在自组织管理中,由于行动发起和决策的自发性,组织整体的价值观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外界环境越来越具备不确定性、知识型工作大量增加,知识性员工成为主体的背景下,工作的产出很难在事先预设和界定,企业就必须通过强化价值观管理来保证组织总体的方向性。


其次,通过最高规则的建立来组织的整体性。在自组织管理中强调自发产生团队,没有明确的职位概念,更多的是在团队中的角色,每个人都可以发起一项任务或者行动,每个人都可能参与到某个行动中去。在这种状态下,把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都是平等的,管理不是靠职位权威来实现,而是要依靠规则进行管理,自组织管理应该表现为规则管理的性质。


再次,通过开放性提高组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开放性是自组织实现有序的基本动因,自组织管理的开放性表现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高度不确定的外界环境中,企业必须扩大与外界的交互界面,并且迅速作出反应。自组织管理必须具备开放性,通过小团队的多中心控制,自主引发和驱动的非线性创新、快速迭代等对外界刺激和变化做出迅速反应来保持组织的活力。


同时,在企业在运用自组织管理来实现组织一体化时,要思考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1.如何界定组织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建立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前提,来回答组织存在的价值意义,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并且,通过价值观的管理,来规范组织成员的决策前提和行为底线。

  • 2.如何对管理机制的重新定义。通过建立平台管理机制,在组织内部构建起适合自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环境,鼓励组织内部的创新和竞争。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通过引导组织成员建立例外管理规则来进行管理。

  • 3.如何进行扁平化、单元化组织设计。缩短决策链条,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鼓励组织成员主动接触客户,接触外界,自主形成小的业务单元,自主产生、决策和推动项目,由“单中心”控制转向“多中心”“分布式”控制。

  • 4.如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以能力和角色承担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机制、分配机制、利益分享机制等。


要强调的是:一个组织的自组织管理能力越强,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就越强,组织也会表现出更大的活力和更高的效率,但并不代表所有的组织都可以通过自组织管理的方式实现组织一体化,自组织管理是有其自身的适应性和要求的,企业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应的管理模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管理学30部经典著作推荐
浅谈管理学中管理思维方式的培养
经理人培训手册(3)
“自我管理”的管理哲学
成功路上并不拥堵,因为知道这2个“5问”的人太少!
为什么你知道很多管理理论,却还是做不好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