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即将结束,气温将逐渐下降。处暑是一年当中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时节的昼夜温差加大,人们往往对这种冷热变化不太适应,所以要特别注意饮食和养生。





处暑物候


处暑节气,白天热、早晚凉,温差大,北方秋高气爽,南方仍需小心“秋老虎”。处暑后,人常有疲惫感,即“秋乏”,需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清淡,适当做些有氧运动。秋意渐浓,也是畅游登高的好时节。




处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北方气温下降


处暑时分,在冷高压的影响下,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雨季宣告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每当冷空气来临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风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南方“秋老虎”


在南方地区,刚刚感受到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如果“出伏”以后继续出现“秋老虎”,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处暑习俗




迎  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祭  祖


处暑前后民间有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的祭祖活动。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正如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所描述地那样:“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


对于渔民来说,处暑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在浙江沿海一带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处暑饮食




鸭  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糯米粥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秋季适当吃点糯米类食物,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银耳汤


中医认为,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而且银耳为药食两用之品,药性平和,服用安全,能清肺之热,养胃之阴;能补脾开胃,滋润而不腻滞,有扶正固本和很好的滋补润泽作用。




白萝卜


白萝卜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作用。处暑后的萝卜肉质肥厚丰润、清甜爽口。中医理论也认为该品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为食疗佳品,可以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龙  眼


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所以多吃龙眼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补血”,要避免寒凉的食物;同时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在这个节气食用是有益的;但食疗不用太过刻板,并没有规定这个节气一定要吃龙眼泡稀饭,很多人平时也可以这样食用,是有益的。




处暑养生


处暑节气,天气干燥雨水稀少,天气由炎热转凉爽,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的起居作息也要相应的调整,建议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尽量少食辛辣,多食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




秋  冻


“春捂秋冻”是古人总结出的生活谚语。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全副武装,穿很厚的衣服。初秋是“冷”,但并没有感觉到“寒”,采取“秋冻”对于适应与抗御后来冬天的严寒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机体适应能力上看,也可以说符合季节之间的“惯新原理”。




防秋燥

 

“秋燥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等,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治。专家建议: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补水外,也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便于生津润燥、消热通便。多吃一些苹果、梨、葡萄之类滋荫的水果,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


少辛多酸


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会导致人体发汗,专家建议处暑之后不应多吃辣椒、花椒、生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多酸则是强调应多吃酸新食物,如葡萄、石榴、橘子、山楂等,以此来达到保肝护肺的效用。




润  肺


初秋的气候逐渐干燥,最容易对肺荫造成损伤,引起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所以,加强对肺荫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食物的分类上,甘润的食品对肺是最有益的,例如梨、荸 荠、枇杷、甘蔗、柚子等,还有众多的粥品,更是养肺的首选,例如银耳冰糖粥、百合莲子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处暑节气各地不同的习俗
立秋之中医养生
秋季养生
白露养生
白露养生谈——24节气养生系列杂录 15 转载自心中有爱花开不败-搜狐博客
秋季养生重在养阴防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