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犁:“寂寞之道”与“赤子之心”



记者:您曾说过,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保持一种单纯的心,即“赤子之心”。究竟什么是“赤子之心”?

 

孙犁:“赤子之心”,即安于寂寞之心。文章是寂寞之道,要从事写作,就要甘于寂寞,不受外界名利的诱惑和干扰。人心安静下来,才能像小孩子看这个世界,平静而真实地反映现实。倘若总想着做官、发财,心就不能纯净,怎么可能真实地感受和反映现实?

 

记者:在中国历史上,安于寂寞状态从事写作而有所成就的,恐怕不乏其人吧。

 

孙犁: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也可说是一条规律。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指出,仲尼、屈原、左丘、孙子等人皆因“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才“述往事,思来者”,从事写作的。其意思就是:文章是寂寞之道。白居易、苏东坡、陆游、柳宗元等,也都是因不得意而从事写作的。曹雪芹的《红楼梦》描写了诸多繁华热闹,但他的心境不寂寞?

 

记者:“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看来,大诗人李白说得不错。

 

孙犁:明末清初的大学者、大思想家王船山,著作等身,浩如烟海,还不是因为他常年藏在湖南的深山里,静下心来,埋头从事著述吗?比如,他读司马光的《通鉴》,写了那么厚的一本《读通鉴论》,而且文字非常漂亮,非常有感情。我举这个例子,决不是提倡人们躲进深山,逃避现实,而是为了说明,要从事写作,必须心静,哪怕是在尘世喧嚣之中。

 

记者:可见,“安于寂寞”不仅可以使作家真实地感受和反映现实,而且可以使作家创造出美的语言、美的艺术。

 

孙犁:是的。只有安下心来,才能像《红楼梦》里说的那样,心像明镜一样,听到天籁地籁的声音,才能创造出美的语言,达到美的效果。一个作家,如果忙于利禄、声色,忙于参加各种聚会、评奖,忙于出入各大饭店,还能保持良好的创作心境?还能有那么多时间去推敲和创造美好的语言?不仅作家如此,画家、音乐家及其他艺术家也是如此。当然,这只是从我个人的思想和体验来说的,不能概括别人。

 

记者:现代作家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孙犁:鲁迅先生就是。他在《赠邬其山》一诗中说:“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这虽是一种讽刺的笔调,但依我看也道出了鲁迅先生当时内心的寂寞之情。他是在寂寞之中才读书、写作的。

 

记者:如果鲁迅先生也去混迹官场、追名逐利,恐怕中国就没有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了。当代大学者钱钟书也是最甘寂寞的。他不想出名,但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却成了传世之作。

 

孙犁:所以我有时开玩笑说:“作家就是作家,不要去做官,弄得两耽误。”我过去也当过小头头,可我干不了,后来干脆什么都不当了,能出去下去时,尽量多接触社会;老了就坐在家里读书、写文章。我觉得这样很心静。当作家就要耐得往清贫、寂寞,就不能荣华富贵。当然,人各有志,有的作家愿意并能够当官,我也能理解、原谅。

 

记者:可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里,各种名利、特别是“金钱”,诱惑力确实不小,要做到安于清贫、安于寂寞,也不那么容易。

 

孙犁:自古以来,文章为“稻粱谋”也是正常的,但不能单纯为了“谋利”而写文章。作家固然是个体的特殊精神劳动,有点像小作坊那样出产品,但不能像做买卖似的,买空卖空。社会风气不能不影响作家,特别是一些青年。少数人为了赚钱,写了一些低级庸俗、甚至没落颓废的作品,一时得到鼓掌喝彩,名利兼收,但不管这些文学叫什么名目、什么流派,从长远看,总是没有价值、没有前途的。改革是进步。不是一改革就得出没落、颓废的东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也是健康向上、鼓舞人心的。无论商品经济如何发展,我们的文学都应该是促使人类进步的。

 


记者:能否安于“寂寞之道”、保持“赤子之心”,能否写出促进人类进步的好作品,恐怕与作家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吧。

 

孙犁:从历史上看,伟大作品的产生,无不与作家的素质有关。一个作家没有良好的素质,没有高尚的艺术情操,就很难抵制名利的诱惑,一遇到气候,其作品就会流入庸俗无聊的境地。

 

记者:您所说的作家素质主要指什么?

 

孙犁:我看要包括道德修养、艺术情操、个人经历、教育修养、艺术师承等多方面。道德情操对创作、对艺术性尤其重要。道德情操是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是对时代献身的精神,是一种净化的向上的力量。它表现在作品中,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一种感染人心的艺术美。伟大作家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具有一种艺术效果上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为人的可宝贵的良知良能。作家表现生活、反映现实,要衡之以天理,平之以天良。

 

作家要有良知良能,要提高素质;评论家、编辑家、出版家也要有良知良能,也要提高素质。迎利而上,看风头,把不好的作品捧得很高,这叫“良知”?为赚钱,用大量纸张去印无聊、低劣甚至淫秽有害的小说,这是“良能”?就是在30年代,也很少听说有书局专印坏书、无聊之书以欺世获利的。过去的舆论也会谴责的。王云五出书也有发展文化之意,也不只是为了赚钱嘛。

 

记者:语言文字的功夫也是艺术修养的一种表现吧?艺术修养差,文字修养自不会高。现在有些作品的语言文字极不讲究,或芜杂肤浅、粗野下流,以示“通俗”;或绕弯子、堆砌新名词,故作“高深”。这样的语言,跟“美”一点也不沾边。

 

孙犁: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它不单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艺术内在力量的表现,是衡量、探索作家气质、品质的最敏感的部位,是表明作品的现实主义及其伦理道德内容的血脉之音。古今中外的伟大作家,其语言都是质朴的、简练的,有一种朴素的、单纯的美。你说的那些所谓“文学作品”的语言,庸俗低劣,已经远远不能进入文学的范畴。

 

记者:看来,语言文字的提高,有赖于作家道德情操、艺术修养,即素质的全面提高。

 

孙犁:提高作家素质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非一朝一日之功所能奏效。它与社会风气的改变,道德法制的教育、文坛空气的好坏都有关系,但作家个人的努力还是重要的。作家要多经风雨、多受磨练,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情操。认真读书、广泛涉猎,也是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记者:一般说来,作家的道德情操决定其作品之高下,正如您所说:“作者恢宏,其艺自高,作者狭隘,其作嚣嚣。”但纵观历史,也有人品和文品不一致的现象,并非都是“文如其人”的。

 

孙犁:多数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有些作品可以传世,但作者人品并不很好,缺点错误不少,甚至有因狂妄而身败名裂的。比如唐初四杰,按人品说,各有各的缺点、弱点,但文章都不错。

 

中国的“文人无行”四个字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的确是不少文人毛病的总结和概括。其实,所谓“无行”,也多是小节,并不影响他在文学上的地位。欧阳修也算“浪漫派”,但一生还算正规,没出大毛病,死后谥号“欧阳文忠”,也算很不错了。小节不能掩大节。其他行业的人,也不都是完人。不过因为文人有“名”,就容易引起人们的议论。我们应该强调,从事文艺创作,不要在大节上有亏损。

 

记者:人本来是复杂的,作家感情丰富,就更复杂。看来我们在研究和评价一个作家时,不能简单化,不能“因人而废其文。”

 

孙犁:是这样。我看过很多作家的传记。发现某些作家性格上的缺点、弱点,有时反会促成他在艺术上的一定成就,可谓相辅相成。作家所处的时代、社会状况、国家兴衰、个人遭遇以及生理、病理、个人禀性,对其文学创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一个作家时,忽视哪方面都不行。比如司马迁受了“宫刑”,那是多大的耻辱!在那种情况下从事写作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能理解这种心理状态,才能理解《史记》多么伟大。

 

当然,作家还是应该克服而不是纵容自己的缺点。从事写作的人,多数比较敏感、躁进、轻率,如果纵容这些缺点,任其发展下去,也可能会导致身败名裂。只有不断克服缺点,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保持“赤子之心”,做到“文品与人品一致”、“艺术与品德共存”。

 

记者:我拜读过您不少作品,觉得您的文品和人品都是质朴、正直、坦诚的。您作品的美和真诚正是您的情操的艺术表现,可以说是“文如其人”的。

 

孙犁:我也有很多缺点、弱点,一生所犯的错误、办的傻事也不少。我性格上的好多弱点都反映在我的作品中。今天我说的这些话决无教训任何人的意思,只是想在文学和人生、作家和作品方面做一点探讨,摸索一下规律,也可以说我已经快探讨、摸索一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贴王家斌的《无奈的愉悦—我所见的晚年孙犁》
【作家专栏】甘茂华|​​散文学艺人枕边笔记
:香远益清的孙犁
最好的告慰:孙犁“忘年交”,30年编就首部《孙犁年谱》
丁玲致孙犁:写作要从生活出发,给人以力量
享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