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鹿原》出版的前前后后丨陈忠实四周年祭

作者:小松

《白鹿原》初版本封面

1993年陈忠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正式出版。然而,虽说这部小说是陈忠实创作的第一部长篇,但在此前他已在短篇、中篇小说领域辛勤耕耘多年,同时再加上他多年来的基层生活经验以及艺术创作契机的成熟,于是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冲动逐渐难以遏制,到最后终于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这部长篇巨著一出版就引起了当代文坛的极大震动。从此以后,有关《白鹿原》的研究评论旋即铺天盖地。单单粗略估计,这部小说迄今为止销售已过五百万,可谓畅销中的畅销。但这部史诗巨著的创作以及出版过程则是充满了曲折与故事,而这些大大小小的曲折与故事,连同小说本身,共同构筑、丰富起了这个当代文坛上的独一无二的精神高地。

1

乡土情怀与人生转机

少年、青年时期的陈忠实

在创作《白鹿原》之前,陈忠实曾做过乡村学校民办教师,乡(公社)和区的干部,前后就长达十六年。在这十六年中,他不仅对中国乡村基层的人情物理有了更为深入的观察与体悟,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尝试。

1978年,陈忠实任西安市灞桥区文化馆副馆长。1982年,他成为陕西省作协的专业作家。1985年即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散文与系列小说,但多数反响平平,唯有其中的《信任》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辛勤的耕耘与反响的平平,特别是路遥中篇小说《人生》在《收获》上的发表,切切实实地让陈忠实的内心很有压力。

他就曾极为坦诚地叙说了自己阅读完《人生》时的真实感受:“读完时坐在椅子上是一种瘫软的感觉”,“小说《人生》所创造的完美的艺术境界,对我正高涨的创作是一种几乎彻底的摧毁”。他还说,由此他“开始重新理解关于写人的创作宗旨。人的生存理性,人的生活欲望,人的种种情感情态,准确了才真实”。

此后中篇《初夏》,特别是《蓝袍先生》极为显明地表现出陈忠实开始把捉到了自己小说创作的走向与气质。

2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高门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何启治,来西安约稿。当时的何启治37岁(广东龙川人,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这年夏天才从五七干校回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长江以北的小说约稿工作,而西北地区由于有着诸如杜鹏程、柳青等著名作家,而成为约稿的重点地区。

何启治

他此次来西安,除正常约稿外还有一个政治任务,就是组织两名知青创作延安知青题材的小说,不巧的是这两人都没有写作小说的经验。而陕西当时暂露头角的年轻一代作家,如路遥、贾平凹,特别是陈忠实则有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于是何启治便鼓励陈忠实创作长篇小说。然而,谁料想正是这一次的鼓励,多年后竟然最终促成了当代长篇巨著《白鹿原》的问世。

陈忠实与路遥、贾平凹等人在一起

对于这次并非刻意的约稿,何启治后来回忆说,当时虽然向陈忠实约稿长篇,但心里其实也没底,因为陈忠实这时也只是发表了几万字的小说作品,只是一名业余作者,还不出名,但他有多年的基层生活经验,而且还有着“小柳青”之称,是有创作长篇的素质与潜力,而至于最终等到了《白鹿原》,则算是自己的幸运了。

但这次约稿,对于陈忠实来说则是意义非凡。

在陈忠实的心目中,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全国文艺出版系统中的“高门楼”,“这个高门楼无异于文学天宇的圣殿,几乎连在那里出书的梦都不敢做”,自己与她的距离似乎还很是遥远。而能受到该社的青睐与约稿,则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的鼓励,更是一种价值的肯定,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所以,当何启治向他约稿时,他后来回忆说自己“完全是一种茫然”。因为他自发表创作以来根本还没有动过长篇小说写作的念头,这事对他来说“几乎是老虎吃天的事”。

但是,何启治的坦诚与真挚让他深受感动,他不忍当面拒绝,于是违心地应承“可以考虑一下”。

3

这部书稿等了近二十年

陈忠实当年虽然应承长篇小说“可以考虑一下”,但这一“考虑”就又几年过去了。在此期间,何启治还曾来过西安几次,当问陈忠实有写长篇的计划没,陈如实答复:没有。然而,十多年前小寨街头的那次真挚与感动,总让他心头直觉得压了一块石头一般。于是在后来的一次见面中,陈忠实告诉老朋友何启治自己有写作长篇的想法,但又明确表态说这只是个想法,一切才开始准备,先保守秘密,计划三年完成,莫要催问。

接下来陈忠实就像自家说的那样,如农家妇女蒸馍馍时捂严实锅盖一般地开始了《白鹿原》的写作。

 《白鹿原》手稿

1992年的春天,当陈忠实从广播上听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摘录中的“思想要再解放一点,胆子要再大一点点”时,他便决定完成这部作品后即给何启治写信告知。2月末,陈忠实给何启治写信说他的长篇小说写完了。信中他还特别提示,希望能派文学观念比较新的编辑来取稿看稿。这是陈忠实对自己作品的护佑,他不希望自己潜心创作的作品被文学观念比较“左”的编辑给“枪毙”了。

1992年3月25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高贤均、洪清波如约来西安取稿。两天后,在省作协招待所的客房中,陈忠实将统稿完毕的一摞书稿交到两位编辑手中。此时陈忠实还想说些自己的想法,但终了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而眼中几乎涌出泪来。

这年夏天,陈忠实所填写的一首《小重山·创作感怀》则极为贴切地抒写出了他当时的心境:

“春来寒去复重重。掼下秃笔时,桃正红。独自掩卷默无声。却想哭,鼻塞泪不涌。单是图利名?怎堪这四载,煎熬情。瞩目南原觅白鹿,绿无涯,似闻呦呦鸣。”

陈忠实

在书稿被取走二十天后,陈忠实收到了高贤均的来信,信中说他和洪清波在回北京的旅途中即相继读完书稿,并表达了阅读时的兴奋与对书稿的肯定。而陈忠实在读完信后竟然激动地“噢噢叫了三声就跌倒在沙发上,把在他面前交稿时没有流出的眼泪倾溅出来了”。

随后,何启治也来信表达自己的兴奋与喜悦,说这部书稿让他等了近二十年。

而在《白鹿原》书稿被两位编辑取走后,陈忠实还曾将书稿的一份复印稿送给那位“逼着他跳楼”的李星。十多天后,李星瞪圆双眼,锤击掌心,若吼秦腔一般的那声“咋叫咱把事弄成了”,直使得陈忠实心底的幸福感溢涌上来。

李星

《白鹿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获得一致好评后,即受到了该社的最高礼遇,先是在《当代》杂志1992年第6期和1993年第1期连载,接着又于第二年的6月小说单行本正式出版。

4

获评“茅盾文学奖”过程中的波折

《白鹿原》正式出版后,市场反响极大,极大地震动了当代文坛并引发了评论界的持续讨论。据何启治回忆:

“我们很看重这部稿子的价值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没有看成畅销书,而印出来后反响巨大,同时盗版书风起,我们便手忙脚乱地加印,1993年6月出书到10月份,五个月印了七版,50多万册啊。”

虽然《白鹿原》出版后的反响巨大,但却并未得到更大范围的肯定。当时全国的大环境,虽然有所松动但知识界的争论还是较为激烈,这从当时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即可看出,所以无论是《白鹿原》还是其作者陈忠实都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据何启治回忆,《白鹿原》出版后只得到陕西省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两家评奖。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召开的研讨会上,何启治约请当时两位重要评论家肯定赞赏《白鹿原》的稿件,准备在《人民日报》发表,但最终由于“上面”对这部小说“有看法”,所以都出了清样的两篇稿子都没有发表;而且在当时,无论是赞赏的还是批评的,原则上都不允许发表。

陈涌

1997年5月,评选“八五”优秀长篇小说奖,《白鹿原》没能进入评选。作为该小说奖的评委之一,何启治联系另外两位评委雷达与林为进,最终在两位评委复议的情况下,才将《白鹿原》作为候补作品列入评选。然而最终还是在开会前,被临时负责人取消了候选资格。

虽然《白鹿原》自出版后,肯定与赞赏有之,而质疑与诘难之声也是持续不断,更有甚者还义正辞严地认为这部小说存在“历史倾向问题”。这一问题,如今看来也并不是什么问题,然而就在当时可算是能要人命的大问题。但何启治仍为这部熔铸了作者全部生命体验与历史沉思的长篇巨著而奔走呼号。特别是理论家陈涌先生对此种“历史倾向问题”论调的批评否定,才使得这部命运坎坷的小说出现转机,也使得陈忠实的心头“有一种清风透胸的爽适之感”。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白鹿原》最终于1997年12月获评第四届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陈忠实后来对《白鹿原》有所修改,但也只是枝叶)。

“茅奖”作品《白鹿原》

如今,《白鹿原》这部当代经典,发表已二十五年,出版行世已二十四年,获得茅盾文学奖也已二十个年头了。其作者陈忠实竟也已离开我们一周年有余。而围绕这部经典作品,所衍生出来的话剧、电影、电视剧,乃至文化产业链,都无一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当下的生活。今天,当我们再次温故《白鹿原》这部当代经典名著出版前前后后的故事时,内心深处仍然有激动,有震惊,有疑惧,有恍惚,有感慨,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思索。而《白鹿原》及其作者陈忠实,也将永远为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诠释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永远的“秘史”。

陈忠实

~ 近期爆款 好物 推荐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烨:陈忠实写作《白鹿原》的前前后后
陈忠实:凭借一本书超越当代作家
两代编辑忆《白鹿原》出版始末
发现!陈忠实的六封信
周末影院|电影《白鹿原》在线看
说说《白鹿原》在《当代》发表时的那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