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索尼特约摄影师的独家拍娃操作秘笈


微博:@胡渣扎扎扎你哈

喜欢祂的作品吗?回复“胡渣”即可查看祂的枫糖时光《胡渣拍娃心得》。

前言

和众多拍娃党一样,我的拍娃经历也是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开始的。初为人父,儿子的每一步成长都让我欣喜若狂。我执着于自己动手记录,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摄影师都不可能像我一样用心为孩子拍摄。或许他们的技术比我牛逼,但是没有感情基础的拍摄,再牛逼的技术也拍不出有灵魂的照片。至少对我来说,别人拍的再美,都没法感动我,感动我的家人。因为这是一份只属于每位父母自己的珍贵回忆。

当然众多拍娃党之中,大部分没有专业摄影知识。即便很努力想拍好,奈何能力有限,一直拍不好。摄影是否真的那么难?在过去,这个答案也许是肯定的,但是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越来越贴近平民百姓了。所以本文我汇总了一些比较代表性的问题,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APS-C画幅 与 全画幅 的纠结?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银子的纠结,预算足够就是买买买,不用纠结。那么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就比较难选择了。而我的意见是预算充足的话,尽量上全画幅。毕竟全画幅有更优秀的高感表现,有效的帮助快门速度的提高。更优秀的虚化能力,可以得到更棒浅景深的照片。预算不够怎么办呢?不要紧,APS-C其实也很好,用来拍娃已足够。更何况APS-C系统更轻便、更便宜。

摄影水平入门,是否买入门机器就足够?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越是菜鸟的水平,越是需要给力的机器来弥补技术的差距。好的相机更容易带给你摄影的成就感,让你更有信心专研下去。千万别担心你机器在你手上没法物尽其用,因为即便是旗舰机也不是集所有尖端科技于一身,也一样有各种明显缺点的。更何况今天的旗舰机型,两年后也许就只是普通货色。

为何拍娃经常拍糊?

照片拍糊,主要有两个原因照成的,一个是快门不够,另一个是没对上焦。所以想要保证照片拍清晰,首先得保证足够的快门,然后是对焦要准确。一岁一下宝贝还不会走路的宝贝快门速度一般1/100S左右就足够了,一岁多刚开始学会走时1/200s左右差不多,两岁之后孩子已经熟练奔跑又特别好动的话,快门给个1/500s都不过分,而安静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快门。

如何保证对焦精准?

我推荐选择AF-C连续对焦模式,对焦区域选择广域,人脸识别看情况开启或者关闭。

选择连续对焦模式是因为孩子天性好动,连续对焦比单次对焦更保险。

对焦区域选择广域,则是充分发挥索尼微单对焦区域大的优势,不需要在对焦平移再构图,而是让系统自动找对焦点。

人脸识别。在面部占整个画面的比例还算大的情况下,并且拍摄对象没有快速移动时,人脸识别都可以开启。非常好用,除了可以自动识别对焦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对面部进行测光,保证孩子曝光准确。特别是逆光环境下拍摄非常好用,你再也不用担心拍出来的照片都是黑漆漆的剪影了。当然面部识别并非万能,特别是拍摄高速运动的孩子时,面部识别就会成为你的拖累,很难合焦。所以这种情况下请关闭面部识别。

SONY A7S+FE28 F2.0  光圈F4.5  快门1/200s ISO250

逆光下,通过AF-C+广域对焦+人脸识别的方式完成的一张拍摄。人脸识别自动找到宝贝人脸,并完成测光。后期通过A7S牛逼的宽容度压低高光,找回高光细节。

眼部对焦。在面部对焦的基础上实现再次精准到眼睛对焦,拍摄大头照特写时特别有用。使用方式是出现人脸识别大绿框时,直接按后背转盘中央键对焦,再全按快门完成拍摄。索尼微单全系列机器应该都有这个功能,但是大部分只支持AF-S单次对焦模式,只有A7R2支持AF-C连续对焦模式。也就是说在拍摄半身以上特写时,都可以直接按着中央键不放锁定对焦,再直接全按快门拍摄。一开始这么拍摄也许有些别扭,习惯之后你会彻底爱上他。

SONY A7R2+FE55 1.8 ZA  光圈F2.0  快门1/125s ISO800

眼部对焦后100%放大对焦效果,对焦精准而细腻。至于对焦点则是选择距离镜头最近的那只眼睛。同样的道理,人脸识别也是去找距离镜头最近的孩子,例如下面这种情况。

当然也有脸部识别不可用的情形,就是前面说的高速运动的孩子,人脸识别会成为拖累,所以请关闭。

SONY A7R2+佳能EF24 70 2.8 LII  光圈F3.2  快门1/640s ISO250 焦距70

如何拍出白白净净的肤色?

SONY的白平衡算法相对接近真实一点,所以我们黄种人在曝光准确的前提下,直出照片肤色黄是肯定的。但如今是数码时代,想要白白净净的肤色并不是难事。以A7M2为例,白平衡漂移,往蓝色和红色地方飘一格即可。也就是B+1,M+1。但是我发现更多人皮肤拍不白的原因主要不是因为白平衡,而是没有找到合适光线环境。例如你在逆光,或顶光环境下,相机默认参数拍出来的照片肤色肯定是黑漆漆的,即便是顺光环境,拍出来的肤色也不会明亮。所以除了使用M档的用户能够随心所欲的曝光之外,大部分使用A、S、P档,测光模式为平均测光的用户,如果想要得到白白净净的照片,那么请增加曝光补偿。适当的增加1/3到1档的曝光补偿会让你加宝贝的肤色看起来白净很多。

怎么样让能够拍到一张通透清晰的照片?

其实一张照片的通透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主要氛围前期和后期两个方面,让我慢慢为你剖析。

空气能见度。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如帝都般笼罩这雾霾的话,想拍一张通透的照片其实挺难的。但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可以在室内,用50以下焦段拍摄,或者棚拍。因为和宝贝的距离越近,越能降低空气能见度的影响。100米外看不清,那么10米之内应该能够看的清楚吧。从这方面来说,我其实蛮庆幸我身在南方城市的,或者如果去国外旅游,碧海蓝天,随便怎么拍都是通透照片。即便使用200焦距的镜头,都一样能拍摄出通透的照片。

光线。光比也会影响一张照片的通透度。一张照片之所以让你觉得通透,是因为高光和阴影具有一定的反差,所以拍摄时候要特别注意光线的入射角度。如果迎面平射的光源,整个脸上白白的一片,没有阴影面积,你肯定不会觉得这张照片通透,如果宝贝在阴暗处,面部漆黑一片,你也肯定不会觉得通透。所以寻找光线非常重要,如何让光线在他脸上勾勒出棱角分明的轮廓,才是一张照片通透的关键。

SONY A6000S+E16 35 f3.5-5.6 oss  光圈F3.5  快门1/60s ISO200

焦段16mm   A档   曝光补偿+0.3

户外光线漫反射,掌握并利用自然光对初学者来说确实有点难。所以我建议可以找一个有窗户的地方来练习,这样单侧光源就很好控制了,自然光可以很轻易的勾勒出宝贝的轮廓,有高光,有阴影,这样的照片就通透了。先从这样简单的练习开始,再慢慢深入其他场合的用光。

机内设置。创意风格,标准模式,饱和度+1、对比度+1、清晰度+1。前面说了,明暗的方差是通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机内设置的时候我选择标准模式对比度+1,清晰度+1,这样可以改善一点通透感。而饱和度+1则是我的个人爱好,因为标准模式下SONY相机的色彩略显清淡。

SONY A7+FE55 1.8 ZA  光圈F1.8  快门1/200s ISO500  M档

上面这张是JPG直出的效果,机内设置选项除了上述的白平衡飘逸,标准模式之外,还设置了DRO动态范围优化为自动。这是一个很好JPG直出设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高光过爆,暗部死黑的现象。让照片的明暗过渡更自然,宽容度更高。

后期。后期部分如果系统的探讨,那就太复杂了。所以我只说最基础的,也是前面一直在强调的,通透的本质:明暗反差。所以后期调整思路一定是在调整高光和阴影之间过渡关系。以我使用的后期软件Lightroom为例。

这个应该算是通用性比较强的设置了,有兴趣的不妨把原样抄下来保存成预设,套入你的每一张照片看看效果如何。修图思路主要还是围绕在明暗关系的调整上,对比度、高光、阴影、白色色阶,黑色色阶。通过这些滑块的调整来提高照片的通透度。此外LR解RAW后,SONY相机里所有的机内设置都失效,所以照片色彩会清淡很多,清晰度也会降一点。所以我加了一点点清晰度,提拉了鲜艳度。最后由于鲜艳度的提升,让肤色显得更黄了,所以引入分离色调模块,高光部分加了一点点蓝色,以确保肤色保持白嫩。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整理出来一些拍娃所遇到的常见问题,解答的过程我也尽量简单,以直接陈述结论为主。因为这些结论都是我多年拍娃的经验总结,如果一定要论证起来,这些结论肯定不严谨,因为并不能保证适用于100%的情形,但是适用于80%的拍摄情景我还是有信心的。剩下的那20%属于进阶范畴,如果系统的完整的将拍娃这件事说清楚,我想没有十几万字的篇幅是肯定不够的。所以先从简单基础的开始,熟练掌握基本功,然后再慢慢深入研究。不过这些都不是关键,因为我觉得摄影的内容永远大于摄影技术的学习,所以只要掌握基本功以保证有能力来记录你所想要记录的内容即可。至于更高端的事情,其实也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慢慢来吧。或者你们想更深入一点话,欢迎前来和我探讨,我的微博是:胡渣扎扎扎你哈。

Kidsfoto枫糖盒子成员原创或首译,通过kidsfoto.net发布,原创不易喜欢请点赞,支持请分享,互动请评论其他公众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QQ:608602 授权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ONY A7用户“主观”体验教科书(心血结晶,码了5600多字,贴图到吐血!终于完成!)
SONY A7用户“主观”体验教科书(2014年12月25日更新补充说明)
(1)SONY A7R使用体会及样张(一贯的多图!)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浅谈从Sony a900 转到 Nikon D800、D600 的使用感受》已更新第二...
器材不是问题 打造你的迷人景深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