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维的乐趣:从苏格拉底到陶渊明

思维的乐趣:从苏格拉底到陶渊明

       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470至前399年。从我们现在看来,他纯粹就是一个浪荡汉,甚至有点无赖。无论冬夏,他都穿着一身单衣,光着脚丫在街头游荡,逮着人就和他辩论。辩论的时候或者盛气凌人,或者冷嘲热讽,总之是让对手落荒而逃。例如:

学生问他:"老师,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反问:“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苏格拉底从不正面回答他人的问题,总是在寻找他人问题中的缺陷,并且单刀直入,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这个脾气了。
于是学生无可奈何地回答:“当然是恶行了”。
想不到学生已经暴露出自己的软肋。
苏格拉趁虚而入:“那么你说,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招架不住了:“不,不,不,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还敢反驳”,苏格拉底想,他紧接着问:“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你难道不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

苏格拉底看学生还有不服的样子,又紧逼上来:"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这、这、这是善行。"学生说,他终于崩溃了。

话虽然难听,态度也很不好,可是后来的思考者却从这段话中大获收益,因为苏格拉底说的就是辩证法,他说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

你说他是诡辩也罢,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想不通,正因此,如果想通就应该手舞足蹈。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苏格拉底40岁左右就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大约就是陶渊明这样的求知狂捧出来的。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公元815年他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记一下: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还在《效陶潜体十六首》中写到: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大约求知的乐趣无论中外古今概莫能外,罢也罢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和苏格拉底:两种说教 两种思维
古希腊最有智慧的人
非黑即白的二元性刻板思维所带来的影响
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
【易思维0122】《系辞》下传第四章(6)
苏格拉底话“善、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