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大的风口也吹不起“一亩田”


文:蔡勇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雷军这句话刺激了很多梦想着借风而起的猪,“一亩田”也是这样一只梦想着借风而起的猪。


20157月之前,一亩田一直以创业明星的角色存在,据公开资料显示,一亩田在2013年获得红杉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20147月获得红杉资本和光信资本2000万美元融资,20157月又获得千万美元C轮融资。


可好景不长,前天(829日),有媒体报道称农业B2B公司一亩田在周五(828)晚宣布裁员2/3,原本3000名员工中,有2000名员工被裁掉。外界揣测是因为投资方撤资,而在一亩田事后声明中申称,因“部分业务板块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在地推团队中的存在严重销售违规行为”,公司不得不刮骨疗伤


“一亩田”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只是这一次是逆风!



在解读“一亩田”裁员背后的深刻原因之前,我们先简单快速的了解下一亩田:


一、站在“互联网+现代农业”风口上的“一亩田”

“一亩田”作为农产品B2B交易平台,主要提供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撮合买卖双方完成交易。现代农产品领域作为互联网+的最后一块处女地,而一亩田用互联网+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交易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凭借快速增涨的体量、数额大的快速融资、又恰逢农业产业改革升级的时机,自然备受各投行资本的欢迎。


二、一亩田:农产地和农产品批发商之间的信息撮合者

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农产品从农户手中大致需要4-5个环节才最终摆上消费者的餐桌。首先,农村合作社或者代办经纪人会从农民手中收货。城市一级批发商会从合作社或者代办那里收货,并将农产品长途运输至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而后各个区县的二级批发商从一批那里进货,并同城运输至各自区县的批发市场。然后各个社区果蔬店、中小超市、餐馆从二级批发商进货,并将农产品运输至店铺。最后消费者从社区果蔬店、超市购买农产品或者到餐馆消费农产品。所以,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大致如下图所示。其中,一亩田扮演的是农产地和农产品批发商之间的信息撮合者的角色。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亩田的商业模式:搭建农户与批发商之间的供求信息平台;一亩田因互联网+现代农业这一热风而起,但也因未能真正理解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而走弯路。


一亩田裁员2000人是情理之中的事,当然,理由不是因为地推团队中的大面积违规销售问题。因为,一个初创公司不可能出现如此大规模甚至是全面的销售违规行为。导致2000人裁员的唯一的可能理由就是公司不再需要这些地推人员了,而最根本的是一亩田的商业模式有问题,不符合互联网特性,再大的风也吹不起“一亩田”。


首先,互联网是做连接,而不是做销售;

纵观互联网公司,本质上做的是连接。聚合海量商品、信息、或服务,借助互联网这一高效工具帮助传统产业上线,然后有效的连接消费者,实现低成本交易与服务。淘宝连接的是商品,相比传统零售去掉了中间环节,让利消费者;百度连接的是信息服务,通过搜索引擎,网民可以直接找到所要的信息;诸如团购、租车、打车、短租及旅游类APP,聚合的是社会闲散资源,连接的是服务,让这些闲散资源与服务得到二次分配。


一亩田干的也是撮合信息的事,让农户、合作社上线,可难就难在农业这块资源比较分散,不比团购等,要想把农户都撮合起来,需要庞大的地推队伍,所以,一亩田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销售公司,需要很多的线下地推队伍,而这明显本末倒置,不符合互联网特性。


其次,你的用户是否有在线习惯?

UBER、美团能做起来,最核心的在于是用户端推动前端,做的都是都市白领的生意,而这部分人是最具互联网消费习惯的人。反观一亩田,客户都是批发商。去过批发市场的都知道,这些批发商大部分都没有互联网消费习惯,年龄普遍偏大,思维模式受传统买卖束缚,更何况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大宗交易。


第三,买卖双方是否是随机交易?

互联网买卖双方交易以随机为主,明显却别于传统线下批发商和供应商的交易关系。以淘宝为例,你去淘宝买东西,基本上是随机的,你会搜索关键词,然后页面会弹出相关商品出来,你从中挑选那些信誉好的、评论高的,最终咨询客户,乃至成交。


一亩田连接的是农户、合作社与一级批发商和二级批发商。我们知道,在传统供应链体系中,批发商和农产地供应商的信任关系是比较稳固的,是建立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的。而且农产品往往是一种极高频的消费品,一级批发商每天会和产地供应商接触,并从该处进货。在这种稳定高频的供需关系下,平台的存在价值是很小的。通俗的说就是,供需双方可以很容易的绕开平台自己电话联系即可,由于高频属性,两者关系稳固,粘性很高。而且需求方也不会每天都在平台上搜索看有没有更便宜更好的货源,因为这样所耗费的精力成本太高了!在这种商业模型中,平台不易产生粘性。


第四,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消费属性?

什么是消费品属性,好比你去超市买瓶水,去商店买件衣服,消费频次高,有多次重复购买行为,所以才成就综合平台淘宝,垂直平台聚美优品、当当等平台。而工业品好比买台机器生产设备一样,是典型的耐用品,同时又是大宗交易商品,整个采购决策及流程比较长。


显然,一亩田干的就是类工业品消费属性的事。首先,交易频次低;其次,交易周期相对较长;同时在用户端这块又不具备海量用户,此外,在SKU上不具消费品那么丰富,诸多因素导致整个平台的交易流水不足。而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大都是依托庞大的交易流水而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聚少成多。很明显,一亩田的商业模式违背了互联网公司的基本盈利模式。


也许,此次裁员仅仅只是个开始,如果一亩田在商业模式上不转型的话,接下来就不是裁员的事了。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及ID,否则将视为侵权!

版权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CEO智库观点,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相关媒体联系我们,电话:186 6587 1796,微信/QQ:92 4648 6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如何看待一亩田的价值?(上)
农产品电子商务遇冷:标准化和物流成难题
【透析】从一亩田和云农场的两次业务大调整看农业电商(深度推荐)
服装批发亟待转型,破局需靠模式创新
农卖网:让农产品乘上免费互联网 快车
毛雪峰等:“互联网 ”重塑中国农业的表征、机制与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