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只有整容,韩国创业者为何都来中国淘金了?

钛媒体 TMTPost.com
TMT|创新|创业

钛度要点

即使韩国同样面临着就业率低以及经济增速放缓这些问题,但显然,韩国的创业环境更趋向于由政府驱动,而中国的创业是个人驱动。


钛媒体注:韩国当然不光有整容市场和韩剧,这个国家有着同样关注度不低的创业文化,而且韩国的创业者们也同样瞄准了中国这块大市场。曾在钛媒体·商业价值MIIC大会上做分享的创业项目Flitto就是典型的从韩国引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回复【flitto】,获取钛媒体此前文章《如果你至少懂两种语言,来Flitto社交吧》)。孵化器Neoply China如何帮助韩国创业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韩国本土的创业环境是怎样?


提起韩国,你会想到什么?《来自星星的你》或者各种韩剧?但是这次,我们想跟你聊聊韩国创业。


当北京和硅谷都出现创业热潮和投资泡沫时,不少人感叹道:太浮躁了。诚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让中国进入了“全民创业”的阶段。但如果你把眼光望向同为亚洲的韩国,你会发现似乎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Neoply China是钛媒体编辑在上海接触到的一家帮助韩国创业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孵化器,同时也会通过咨询的方式来帮助大企业了解中韩市场以及双方的文化差异。Neoply China的天使基金正在筹备当中,创始人申东原告诉我们,和中国相比,韩国的市场太小了,并且资本也并不是很活跃,因此很多创业公司希望可以“走出去”。


严密政策管理下的创业环境


提起韩国的创业公司,也许你更耳熟能详的是Line这样的产品。但申东原告诉我们,即使像Line或者Kakao Talk(即时通讯软件)这样的知名公司也很难再次创新。在他看来,中国垂直细分领域的应用可以有如此规模,是因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但在韩国,垂直细分市场很难建立规模效应。


而另一方面,政府的管理也对创业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他表示,相对于中国的创业热潮,韩国的年轻人更喜欢进入三星这样的大公司求职业稳定。“即使韩国同样面临着就业率低以及经济增速放缓这些问题,但显然,韩国的创业环境更趋向于由政府驱动,而中国的创业是个人驱动。”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在交谈中我们得知,虽然共享经济在韩国也是备受瞩目的模式,但Uber在韩国却是被政府封杀的。原因在于,韩国的法律完善速度非常快,并且条规非常的严密。申东原认为,这也给很多初创企业提高了进入门槛,特别是金融和支付,其政府监管非常严格。


相比之下,在韩国市场上,生物、美容、IoT(物联网)这样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公司会更受欢迎。但显然,进入门槛较低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仍是众多创业公司瞄准的重点。申东原表示,因为拥有较低的进入门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创业在韩国也是比较主流的领域,很多创业者正在尝试将他们的想法转化成App并搭建一个平台,这其中也包括IoT和O2O等服务。


韩国互联网公司如何挑战中国市场


在Neoply China中,我们不仅接触了其创始人还见到了其他从韩国前来路演的创业项目。仔细观察之后,钛媒体记者发现,这些项目往往都会更加偏重“实业”。申东原表示,此前他们也曾引进过一些互联网企业,但相比之下,网络平台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还是非常大的,法律和用户习惯方面的壁垒都太高。


“在项目引进上,我们会更强调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团队,选择比中国更具有竞争力的领域,这样的公司才能和中国现有市场形成差异化。”申东原称,其公司主要孵化投资的领域包括IoT和O2O,特别是生物,教育,美容,时尚以及娱乐方面的O2O业务。


并不是所有外来的和尚都好念经,国外公司入华难免会遇到水土不服,2004年身为韩国人的申东原第一次进入中国,就深深的体会到了这点。


申东原讲了自己创业的一个小插曲。2004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起初对中国的商业文化和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甚至面临了自己的想法被中国公司抄袭的情况,后来他才渐渐明白,没有竞争壁垒和本土化实力的公司,在中国根本无法很好的生存。


“中国市场已经有很多强有力的领导者,作为海外的初创企业与他们竞争显然不切实际。”申东原称,因为韩国初创企业的商品、服务还有商业模式都是比较符合韩国市场的,然而并不一定适用中国,因此他们孵化的韩国的初创企业几乎都要进行一个“整容”的过程,有的甚至在中国要彻底改变他们的商业模式,比如将B2C变更为B2B。


是否提供价值是不被市场淘汰的重要因素


不管是硅谷还是中国科技圈都被指出有大量的“创业泡沫”的存在。在申东原看来,市场始终在泡沫下发展,相对于过高的期待值,只有一部分创业公司实现了其真正的价值。


“如果不靠谱的项目都可以轻易的获得投资,那么长久来讲便会产生泡沫,最终会给创业领域带来极大的打击。”申东原认为,创业泡沫的另一部分原因,来自资本的火热。尽管,韩国的创业呼声依然高涨,相应的泡沫舆论也层出不穷,但相比较中国而言,韩国市场已经更早的迎接过资本的寒冬,这更有助于韩国的创业公司在中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如果企业没有价值,那终究不能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在韩国和中国创业环境的比较中,申东原表示,上海更多的偏爱有商品和渠道的项目,对流行时尚和美容品很感兴趣,北京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方面很强,有更多的投资人。但总的来说,中国的创业者们都积极自信,对创业都非常向往,韩国青年更需要学习中国的创业生态。(本文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相关文章


韩国创业怎么玩? 关注钛媒体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更多详情:

回复【大多数】:《马云:韩国活得不错的企业,基本都是女性占大多数

回复【触控科技】:《触控科技韩国子公司今上市,将本土化进行到底》


有好想法,好创意,都来钛媒体·我造社区吧!

阅读原文 体验钛媒体旗下全新创新产品交流社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创业者生态圈”跨国合作格局初现
两面韩国:那边都在抗议,这边“帐篷路演”引发另一股韩流
红杉、软银笑傻了!韩国最大风投管理资金仅1.5亿美元
【创业的真相】
雷军看好的三个创业方向
专访GGV童士豪:跨境创业与投资的“成之道” | 36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