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到宋朝:为何精明的西门大官人从不投资房地产
为何精明的西门大官人从不投资房地产

  这是一次“宋朝自由行”的定点时光旅行项目,目的地宋朝的生活真实不假,在此次游览的过程中, 请抛弃垃圾电视剧对你心目中的宋朝所形成的不准确认知,跟我们去感受真实宋朝的活色生香。另外,这次组团绝对是超值深度游,除了吃喝玩乐、衣食住行,还将尽可能地向你展现大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各个层面,以便你全方位、零距离、无死角地真实体验一回做宋朝人的滋味!

  西门庆快速发家竟靠几房小妾的陪嫁

  宋徽宗年间,山东清河县有一个财主,复姓西门,单名一个庆字,人称西门大官人,这位西门庆在中国可是家喻户晓。

  其实,小说《金瓶梅》一开始的时候,西门庆只不过是一个继承了父亲生药铺的药店老板,算不得十分富贵。但是西门庆后来自己估算,他累积下来的可流动资产就有十万两银子之多(不考虑通 货膨胀因素和实际购买力情况,单以现在一两白银折算三百元人民 币的价格算,也有三千万之巨)。从政和四年(公元 1114 年)到政和七年(公元 1117 年),短短的三四年间,西门庆积下这么多资产,速度可谓惊人。

  根据媒婆文嫂替西门庆拉皮条向林太太形容西门庆的介绍来看, 西门庆的事业版图是这样的:

  县门前西门大老爹,如今见在提刑院做掌刑千户,家中放 官吏债,开四五处铺面:缎子铺、生药铺、丝绢铺、绒线铺,外边江湖又走标船,扬州兴贩盐引,东平府上纳香蜡,伙计主 管约有数十。

  其实,文嫂还漏说了很重要的一项,西门庆在清河县里还开着当铺和钱庄,从事着金融借贷的生意。“东平府上纳香蜡”倒是提到了一句:西门庆贷款给包揽朝廷香蜡生意的李三、黄四,利息是“每月五分行利”,即每个月 5%的利息,年利率60%。可见放高利贷是西门庆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宋朝政府对于民间贸易较少干涉,像这样的民间借贷,只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政府一概不加禁止。

  有人纳闷,西门庆的生意都需要大笔的本钱,一个小小的药店老板,这笔庞大的资本从何而来?我们只要回头仔细读读西门庆几次婚姻得来的嫁妆,就不难发现这些资本的来源。

  先来看三房孟玉楼的嫁妆:

  南京拔步床也有两张。四季衣服,妆儿袍儿,插不下手去,也有四五只箱子。珠儿箍儿,胡珠环子,金宝石面,金镯银钏 不消说,手里现银子也有上千两。好三梭布也有三二百筒。

  三二百筒三梭布少说也值几千两银子,加上现金、首饰、珠宝,难怪西门庆一看到孟玉楼立刻决定在潘金莲之前娶了她,相比之下,潘金莲纯粹是只有色没有财,武大郎卖炊饼能给她留下多少家当?

  比起孟玉楼来,六房李瓶儿的陪嫁则更是惊人:这妇人原是被大名府梁中书收用过的,梁山好汉攻破大名府,杀了梁中书一家,李瓶儿偷带了一百颗西洋大珠、二两重一对鸦青宝石逃了出来;后来嫁给了花子虚,却跟花子虚的伯父、老太监花公公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花老太监死后留给她的财富更是不可计数;花子虚兄弟为了这笔遗产大打官司,李瓶儿托西门庆从中打点“关说”,一下子就大方地拿出六十锭大元宝,足足三千两银子(相当于九十万元人民币);到了后来,更是把装私房钱的箱子从墙头马上偷运到了西门庆家。这场婚姻,西门庆可谓是人财两得。

  正是这连续的几笔横财成了西门庆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有了这些资本,西门庆就跳出了小商人的经营模式,开始精确地出手投资、从事垄断专卖行业,快速获利。

  为何精明的西门大官人从不投资房地产?

  不过,有一个细节倒也值得我们玩味:西门庆除了自家居住的住宅外,从不投资房地产。西门庆隔壁是花子虚的宅院,花太监死后花家兄弟打官司,官府判决花家的几处房产都拿来拍卖,李瓶儿央求西门庆买下隔壁的宅院,可西门庆就是不肯。除了自家的宅院 外,西门庆只有狮子街一处房子,那还是当年李瓶儿卖掉了位于西 门庆隔壁的花子虚宅院后,花二百五十两银子买下的,嫁入西门府后,这栋房子自然成了西门庆的财产。

  今天的富翁至少有半数以上是靠房地产发迹的,大宋朝的富翁西门大官人为什么却对房地产不屑一顾呢?原来在宋朝,除了朝廷的达官贵人由政府提供府第,像南宋的大将张俊官封清河郡王,政府拆迁清河坊一带民居替他造了一座郡王府,拆迁的补偿款是十贯钱一间房,也就是一万块钱一间房,但这一万块钱还得分成两份:房主得五贯,原先的租户也得五贯安置费,你想想,这房产还有什么投资价值。所以,宋朝的人租房住的比买房的多。《金瓶梅》里写 到西门庆的长官夏提刑升官后准备迁回京城去住,他在清河县购置的房宅最后是以一千五百两银子(四十五万元人民币)的原价卖给了新来的副千户。宋朝人口不多,没那么多刚性需求,房地产的增值空间也很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精明的商人西门庆当然不会拿热钱去投资这样的产业。这跟今天倒是天差地别了。

  西门庆虽然不做房地产投资,但他的另一个生财之道是承揽政府特许的公卖业务。宋朝官方垄断的特许经营项目主要有盐、酒、茶、铁的专卖,西门庆主要是贩盐。受过西门庆热情招待、得了不少好处的蔡状元在钦点了两淮巡盐御史后,答应西门庆比别人早一个月支领出三万引(一引为四百斤)食盐。贩盐本来就是一个获利颇丰的专卖事业,这三万引盐依时价少说也值二三万两银子,更何况比别人早一个月支领出来。也就是说,在别的盐商还无盐可卖的时候,西门庆已大把大把地赚钱了。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大宋朝的盐、酒、茶、铁都是由官府专卖,想要去贩私盐?那可是要杀头的!相当于现代的贩毒。

  宋朝跟唐朝一样,对食盐实行专卖,称为“榷盐”。宋朝对盐的统一收价为每斤五至七文, 而售价却高达三十至六十文一斤,利润翻了十几倍。

  宋朝的榷盐制度对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实行全面垄断。西北的池盐、四川的井盐由官府直接经营,东南的海盐也实行民制官收。制盐地区有官兵巡逻,戒备森严,一斤一两都不许遗漏私留。生产出来的食盐则由官府派兵役夫运输到销售地区,运盐车队统一插着“武装押运,请勿靠近”的小旗。政府对各种食盐的销售也实行定向划片,划定地界专卖,不准侵越,如浙江的盐越界到了江苏就成了私盐。至于,胆敢私自加工生产或者异地走私的,宋太祖时就曾规定:“私炼盐者,三斤,死;擅货官盐入禁法地分者,十斤, 死。”就像今天,贩毒五十克以上,死。

  榷盐是皇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宋朝规定,捕获私盐的官员可以缩短年资升官。一次查获一千二百斤私盐,可以提前一年升官;一次查获一万斤,立马可以升一级。相反,如果地方盐课亏欠,就像经济指标完不成一样,主要官员是要受到追究的,严重的还可能会进监狱。由于这种规定,地方官员对征税稽私都不敢掉以轻心,有的人甚至另立土政策,用苛法严刑来对付治下的老百姓。苏东坡在浙江当官时对这种现象实在看不下去,便上书揭露,指出“两浙之民以犯盐得罪者,岁至万七千人”。

  从苏东坡的上书可以得知,宋朝的私盐贩子猖獗。因为有利可图,一般老百姓又不可能像西门庆那样搞到食盐专卖的资质,只能提着脑袋去走私,倒也是蛮拼的。

  官妓组成的美酒专卖宣传队被拉来造势

  与盐一样列入专卖的还有酒。与盐类专卖叫“榷盐”一样,酒类专卖就叫“榷酤”。如果说,盐类专卖在唐朝实行得最严格,那么酒类专卖在宋朝则是最规范。宋朝的榷酤主要有三种形式:官酿官卖、榷曲和募民掌榷,通过这种办法“ 寓征于价”, 你每喝一口酒都是在向政府缴税,你的酒量越大就说明你越爱国,大宋皇帝也就越喜欢你。

  官酿官卖主要在各州城镇实行。为此,政府还在各地设立酒监,相当于今天酒专卖局的局长。凡实行官卖之处,都有特设的酒场,造酒供应市场。杭州有一 个著名的景点叫“曲院风荷”。什么叫曲院?就是官办的造酒厂。古代称酿酒为造曲,曲院自然就是酒厂了,曲院风荷是南宋时大型国营酿酒厂的所在地。

  宋朝的这个官酿官卖倒也不纯粹是计划经济,也有些市场经济的成分,比如官酿酒的原料就不是国家拨给的,而是向市场购买。官酿的酒通过正库也即官营的酒库,批发给私商分销零售,有的地方则是委托大的官办国营酒楼批发兼零售。浔阳楼可能就是这样的官酒楼,我们在宋朝夜生活一节中提到的樊楼也是。酒招上标明 “正库”字样,一则是表明货源来路清楚,质量保证,绝非假冒;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商贩,这里可以来批销官酒。

  官酒卖出越多,政府收入也越多。据资料显示,自仁宗朝开始,全国酒利的毛收入常年保持在一千二百万缗以上,去除成本,净利润也在六百万缗以上。所以,大宋朝皇帝不会像俄罗斯那样担心人民都成酒鬼,而是要发动全体臣工,想方设法推销官酒。临安府一年一度开煮新酒时,甚至连妓女都被拉来造势。官办的酒库雇来许多有名的、颜值爆表的官妓,各捧花斗鼓儿,托着诸色果子蜜饯,亲自持杯频频劝酒:“喝完了这杯再说吧,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这支由官妓组成的美酒专卖宣传队,引得成千上万的市民排列街头观看,更有那些浮浪子弟把持不住,纷纷持钱走出,诱之饮酒,十钱总要花去二三钱。

  官酒实行官卖,那么,武松在景阳冈前吃的“三碗不过冈”是不是官酒呢?恐怕不是。山野农村总有官家势力到不了的地方,再说,酿酒又不比制盐那么复杂,酒家自己也说:“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

  政府也知道,要垄断全部的酒业生产有困难,所以就决定控制造酒的原料:酒曲,在半成品销售过程中实行专卖控制。

  北宋时,榷曲主要在四京实行,也就是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凡四京的酒户都必须用官家酿造的酒曲,违者重罚。官酿酒曲每斤卖到一百五十文,后来又涨价到两百五十文,而一斗麦可做六斤四两酒曲。这笔利润是相当可观的,用官曲的酒户等于是向政府缴了一笔额外的酒税。

  至于募民掌榷,说到底就是公开招标,承包经营。承包者一般都可以赚到大钱,但也有倒霉的,如投标开价过高,或遇上灾荒之类经济不景气的时节,酒的销量受影响不说,这个承包商也许会赔得倾家荡产。可这也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够。(《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 陈华胜 新世界出版社)

(责编:小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最暴利也是最危险的行业,贩卖一斤一两就足以杀头
政府专卖食品的法律规制,法制史论文
古代食盐有多贵?一两食盐一两金,许多人因它丧命
浅析我国古代盐税制度的发展
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历史
古代的食盐,为什么成了比鸦片更暴利的产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