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海盗头子杀不得

曹声明

 

我国很早就是一个海洋大国强国,一千多年前,当世界多数国家还处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盛唐大宋庞大的船队已经扬帆远航了。明朝时期,在葡萄牙,西班牙依靠洋枪洋炮称霸于海上时,明朝已经有了同他们相媲美的海上实力。可惜,愚蠢的最高统治阶级自废武功,竭尽全力的碾碎了中华民族的海洋强国梦。晚清时,当人们遥望着从海上呼啸而来的侵略者时,这才有人想起300年前杀掉的那个海盗头子,当初明朝皇帝如果放他一马,如今这些在大清海面上的强盗,还敢这么耀武扬威,横冲直闯吗?

朱元璋从一个穷和尚蜕变成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帝后,为了防备流亡到海外的方国珍,张士诚旧部反攻大陆,于是下达了“片板不得出海”的禁海令:国人出海则当众刺穿双耳,再犯立即处死;外国人登陆则以海盗剿灭。但是,经济规律告诉我们:燃烧在每个人心中发家致富的那股火焰,是永远扑不灭的!市场规律还告诉我们:管控越严的贸易,利润越高。对于苦苦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穷人来说,以小命搏大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嘉靖年间,一个出生在徽州府歙县的牛人横空出世了,他叫汪直,又名五峰,五峰船主。此人生在穷乡,却不认穷命。此人牛在胆子大,目光远。他不但不愿在山沟沟里找食吃,也看不起那些走乡串户的小商小贩们。他刚出道,就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大海。他对二个同乡青年徐惟学、叶宗满说:中国法度森严,动不动就会触犯法度,科举只收酸秀才而没壮士,与其在家挨饿,何不闯大海,挣大钱?三人一拍即合,他们于是一起投奔了许栋的海上走私集团。精明能干的汪直很快成了这个集团的骨干成员,他的两个同乡自然成了他的左膀右臂。这个集团主要走私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到日本、泰国以及东南亚各国,制作精美的明朝各类物品,大受当地居民的欢迎,因此,财源滚滚来,何止达三江。可惜,好景不长,许栋不久被明军剿灭了,汪直也带领余部退守到日本。巨大的利润诱惑,早已让汪直欲罢不能,他于是自立门户,大肆招兵买马。此时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许多日本武士失去工作,成了四处游荡的浪人,汪直就把这些亡命之徒招募到自己帐下,为其卖命。汪直凭借着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从葡萄牙大量购买新式的火枪火炮,不久,一个新的海上武装走私王国又重现江湖,它比许栋的走私集团更强大,更威武,令明朝的水师相形见绌。

史载汪直建造了1200顿以上的巨舰联舫百余膄,其舰可乘二千多人,上面可跑马。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海上巨无霸。一个拥有如此强大的私人海军武装,让朝廷坐立不安,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汪直却从不想同朝廷公开对抗,他一直不断的给朝廷上书,请求开放海禁,通关纳税,做一个合法的商人。朝廷却一直置之不理,一直在派兵围剿。但朝廷的水师却又一直不给力,一直遥望汪直的舰队徒唤奈何,双方就这样一直僵持着。这时汪直在日本九州(今日本冲绳附近)占据了一块地方,还堂而皇之的将此处命名为“宋国”,自封“徽王”,成了日本的国中国。有意思的事,日本各诸侯国对此不但没有有半点异议,反而争相向他送礼上贡,这不是因为那时的日本人温柔好客,而是汪直的拳头比日本诸侯更硬,看来欺软怕硬实在是日本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另外,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们,讨好汪直的目的是请求他多卖一点军火给自己,好灭了对手。好在此时汪直的眼睛只盯住钱袋子,对印把子毫无兴趣,否则日本的历史有可能要重写,这也许是今天日本有的地方还在纪念感激汪直的原因吧!

负责东南沿海政务的总督胡宗宪,是位头脑清醒,足智多谋的封疆大吏,经过海上的几番军事较量,胡总督彻底明白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靠武力围剿毫无胜算,唯一的只有智取。胡宗宪的军师徐渭发现了汪直的一个致命软肋,汪直日思夜想的只是盼望朝廷开放海禁,做一个合法的商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政治诉求。如果以此为诱惑,不愁不把他钓上岸来。于是胡总督向汪直伸出了橄榄枝,先是从牢中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和妻儿,带之为上宾,请他们用亲情去温暖微王那颗潮湿的心,然后言之凿凿的表示自己愿意代他向朝廷请求开放海禁,最后恳求他上岸商议今后海上贸易的有关事项。久经大风大浪的汪直可没那么好哄,他先指派自己的干儿子毛海峰上岸去试探真伪,胡总督高规格的礼遇,让这个干儿子心花怒放,回去后,他转述的话,比胡总督的许诺还要动听。经过几番摸底后,汪直不能不动心了。这个海上霸王终于上岸了。胡总督同汪徽王交谈甚欢,胡总督还盛情邀请他到沿海各地观光旅游。实事求是的讲,胡宗宪并没有杀害汪直之意。凭着胡宗宪的智谋和战略眼光来判断,稳住了汪直,就等于稳住了东南沿海的政局,他即使没有能力促使朝廷改变禁海的国策,但厚待汪直,至少可以避免东南沿海百姓的腥风血雨。刚开始,一切皆如双方预料的那样美好,但是,一个白痴的出现,让剧情顷刻之间发生了逆转。胡宗宪苦心构思的蓝图被这个白痴撕得粉碎。

王本固,浙江巡按御史,属七品。他官阶虽小,权力很大,负有监督巡抚总督之责,并有权上奏。抗倭寇,此人是个窝囊废;告黑状,此人却是个专业户。听说汪直到了杭州,他哪里会放弃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抗倭奇功,立刻就把汪直抓进了牢房,他不但对胡宗宪放人的要求置之不理,反而向朝廷上书,臆测胡总督接受了贿赂,同海盗头子暗中有勾结。胡宗宪只得向朝廷反复申辩理由,请求宽宥汪直。但是,朝中那些正义凛然的大臣们,纷纷向胡宗宪拍起了板砖,大有不把胡总督扔进海盗队伍里不罢休之势。胡宗宪最终妥协退让了,同意朝廷处死汪直。15591225日,汪直和他的儿子一同被斩首于杭州。汪直死前对他儿子说:“杀我一人无碍,只是苦了两浙(浙东浙西)百姓,我死之后,此地必乱十年”。不幸一语成谶,此后倭寇猖獗,生灵涂炭,抗倭名将戚继光拼杀十年才彻底荡平倭寇之乱,随着时间的流逝,比这更严重的历史后果,日益显现。

汪直是倭寇,海盗,还是商人,这一直是世人争论不休的问题。这的确是一个难以界定,模糊不清的难题。汪直曾写下《自明疏》进行自辨:“窃臣直觅利海商,卖货浙(浙江)福(福建),与人同利,为国捍边,绝无勾引党贼侵扰事情,此天地神人所共知者”,汪直的自辨是为了洗白自己不假,但毕竟是他真情的流露。史书上也没有汪直领倭寇烧杀抢劫的记录,有的只是扣在汪直头上大倭寇大海盗的大帽子。如果说汪直的自辨有为自己涂脂抹粉,邀功求情的成份,那么,当时的抗倭名将朱纨发现:“三尺童子,亦视海盗如衣食父母,视军门如世代仇雠”。为什么连小孩子也把官家嘴里的海盗当做衣食父母,这是因为海上贸易为穷人带来了财富,在官民之间,海盗和商人完全颠倒了。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汪直就是一个纯粹的海商,他借助帮官军剿灭其他倭寇之机,借以扩充自己的势力,黑吃黑的事肯定也没少干过,众多的小股倭寇,打着汪直旗号去杀人劫货的事,也是屡见不鲜的。但是,不能把这些倭寇海盗所干的脏活恶事都算在汪直头上。汪直给朝廷的上书中,已经明明白白地阐述了商和盗的互为转换关系。他说:“如果开放海禁的话,寇也成了商人,如果不开放的话,商人也就成了寇”。可是,朝廷能轻易开放海禁吗?在封建专制社会里,皇帝的核心利益是保住江山代代传,只要他认为有可能损害这个利益的人和事,必欲除之而后快。至于是不是真的有害无害,则没有人敢于认真的去探讨了。在当时,像胡宗宪这样头脑清醒的官吏,大有人在,只是都不敢去触碰这个核心而已。朝廷不开放海禁,汪直就会继续进行武装走私,而一个强大的私人武装王国,自然构成了对皇权的威胁。朝廷岂会放任不管,这自然成了解不开的死疙瘩,所以,汪直必死无疑。好在汪直之死证实了一个道理:一个好的制度和国策,能使坏人变好,反之,好人也可变坏。

汪直临死前还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朝廷承认我的话,东南各个岛屿都能归入中华版图,那里都是我管的。此后,每当国人为海事闹心时,一想起汪直的遗言,就会感到一股透心的凉意。历经坎坷挫折,付出了无数的流血牺牲,今天,我们终于从海洋大国迈进到了海洋强国之列。此时,人们如果有兴趣的话,重新掂量一下汪直那颗被砍下的脑袋的价值份量,不得不说:这个大海盗,真的杀不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倭寇:海禁的产物
倭患真相
肆虐于明朝初期的倭寇,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这个安徽人,在日本称王,嘉靖皇帝为之发愁,后来死于胡宗宪之手
真正跑到日本称王的中国人 日本大名得看他脸色 各个俯首帖耳
倭寇绝大多数是中国人说明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