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结束篇)
(2014-11-09 07:24:00)

    





01.



02.


 第二部分
   
   这里集中展示了湖北地区出土的商周乐器,包括青铜质地的编钟、鼓,漆木质的琴、瑟、排箫、笙,以及石质的编磬。湖北是中国出土早期乐器最多的地区,几 乎囊括了先秦乐器“八音”之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全部种类,是先秦礼乐文明的实物再现,展现了早期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面貌。 “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正是在与周边民族交流、碰撞、融合中,湖北江汉地区的先民们创造了影响深远、瑰丽璀璨的楚国文化,使中华文明的内容更加丰富, 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展览不仅是先秦时期湖北地区璀璨的区域文化的精彩展示,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次非常重要的呈现。
  走进这间展室,不有眼前一亮。许多大型乐器,色彩艳丽的器架呈现在面前。





03.


玉震金声 八音和鸣

   九千年前,河南舞阳贾湖地区的先民创造骨笛,吹响了中华音乐史上的第一个音符。夏商周时期,优雅肃穆的宫廷音乐与中国礼仪制度相辅相成,形成了独步天下的青铜礼乐文明。
  湖北是中国出土早期乐器最多的地区,囊括了先秦乐器“八音”之金(钟、镈、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的全部种类。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乐器125件,其钟磬排列是符合墓主诸侯国君身份的“轩悬”;随州战国晚期九连墩1、2号墓出土乐器90余件,其钟磬排列是符合墓主人卿大夫身份的“判悬”。这些实例是对先秦礼乐制度的印证,也表明西周建立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仍被沿用。湖北地区出土的乐器实物及相关乐律学铭文的发现,勾画出早期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面貌,同时也改写了世界古代音乐史。





04.



05.



06.青铜编钟



07.青铜建鼓


     记得当年老师讲到“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时说过,这里的鼓就是建鼓,还给我们看了一张图片,建鼓通过立柱竖在鼓座上。



08.青铜建鼓上的纹饰



09.国内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10.



11.



12.


13.


     下列的漆木五弦器出自出自曾侯乙墓的东室、器身具备全套张、系琴弦的系统,应为功能似琴的漆木器。器身为黑漆为地、朱绘纹饰,所绘两组图案的题材推测为“夏后启上天得乐”和“伶伦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乐”、“津”起源的故事以简练的图案绘于该器,寓意不凡。有学者研究认为它是《国语》中提到的、至迟于公元前6世纪已在周王宫廷中使用、并在秦、汉时失传了的均钟木、即一种为编钟调律的高音标准器,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声学仪器,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音叉或校音器。



14.漆木五弦器  战国早期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15.漆木五弦器上描绘“乐”、“津”起源的故事的两种简练图案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石制的罄


25.



26.青铜座架和长颈鹿怪兽的座



27.



28.



29青铜建鼓座



30.由8条主龙和无数条攀附于主龙的小龙组成的鼓架,颇有气势



31.



32.



33.



34.



35.



36.


  除了湖北省博物馆外,本次展览得到了包括荆州、随州、襄阳、蕲春、黄陂、郧阳、咸宁、京山、浠水、宜昌、枝江11家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是近年来规模罕见的、反映湖北地区先秦礼乐文明的大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史书”叙瑰丽楚文化
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究竟有多牛?
157件“国宝级青铜器”亮相宁波博物馆!小长假有福了!
曾国--一个被挖出来的古国
曾侯乙编钟文化属性分析
感受青铜时代的礼乐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