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逗号
如今电视屏幕上宫廷剧热度不减,可是很多宫廷剧粗制滥造,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道具、成语、台词经常“穿越”几个朝代出现,观众看剧的最大乐趣便是挑错和吐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宫廷剧最容易出现的一句台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究竟是何含义。

  在很多宫廷剧中,我们常会听到太监们尖着嗓子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且不说这剧所表现的朝代,单是断句,便是错了。这句话本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且在明朝以前并没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样的话。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因为不满足于“王”的称号,他便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在他的玉玺上就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因此,“皇帝”和“诏”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诏曰”这两个字则最早用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之后一直被历代帝王沿用下来。

  不过,在明朝之前,中国的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奉天承运”这几个字。

  据说,“奉天”这种叫法最早的发明者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并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规格最高的朝会大殿,便命名为“奉天殿”。而后来,燕王朱棣篡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并把明朝的首都改迁为北京,在北京模仿南京城建了规模更宏大的紫禁城,奉天殿自然也被原封不动的从南京“搬”到了北京。这“奉天承运”的说法恰是源于这座奉天殿。这一说法也曾在清朝治学严谨的大学者俞樾的《茶香宝续钞》中有记载:“奉天承运”是“论奉天殿名而及之”,由此而知,这种四字用法最早源于明代的奉天殿。

  另一种说法为:“奉天承运”这四个字连用就是开始于朱元璋,不仅因为他命名的“奉天殿”,也还因为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着这几个字。而这一说法则是由明朝万历时期的天文学家沈德符最早提出来的,在他写的一本《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明太祖训中曾经说过,皇帝所执的大圭刻着“奉天法祖”这几个字,所以皇帝也被称为“奉天承运皇帝”,皇帝颁布的诏书前面也都会加上“奉天承运皇帝”的称呼,再加上“诏曰”,就成为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小链接

  圣旨因具体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词,主要有“诏曰、制曰、敕曰”三种。


  “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诫的意识。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

  整理/邬震男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人形图标,在页面里通过“查看历史消息”阅读往期内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子曰师说”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子曰师说”

  如今电视屏幕上宫廷剧热度不减,可是很多宫廷剧粗制滥造,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道具、成语、台词经常“穿越”几个朝代出现,观众看剧的最大乐趣便是挑错和吐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宫廷剧最容易出现的一句台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究竟是何含义。

  在很多宫廷剧中,我们常会听到太监们尖着嗓子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且不说这剧所表现的朝代,单是断句,便是错了。这句话本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且在明朝以前并没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样的话。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因为不满足于“王”的称号,他便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在他的玉玺上就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因此,“皇帝”和“诏”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诏曰”这两个字则最早用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之后一直被历代帝王沿用下来。

  不过,在明朝之前,中国的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奉天承运”这几个字。

  据说,“奉天”这种叫法最早的发明者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并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规格最高的朝会大殿,便命名为“奉天殿”。而后来,燕王朱棣篡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并把明朝的首都改迁为北京,在北京模仿南京城建了规模更宏大的紫禁城,奉天殿自然也被原封不动的从南京“搬”到了北京。这“奉天承运”的说法恰是源于这座奉天殿。这一说法也曾在清朝治学严谨的大学者俞樾的《茶香宝续钞》中有记载:“奉天承运”是“论奉天殿名而及之”,由此而知,这种四字用法最早源于明代的奉天殿。

  另一种说法为:“奉天承运”这四个字连用就是开始于朱元璋,不仅因为他命名的“奉天殿”,也还因为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着这几个字。而这一说法则是由明朝万历时期的天文学家沈德符最早提出来的,在他写的一本《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明太祖训中曾经说过,皇帝所执的大圭刻着“奉天法祖”这几个字,所以皇帝也被称为“奉天承运皇帝”,皇帝颁布的诏书前面也都会加上“奉天承运皇帝”的称呼,再加上“诏曰”,就成为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小链接

  圣旨因具体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词,主要有“诏曰、制曰、敕曰”三种。


  “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诫的意识。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哪个皇帝发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来历
“奉天承运”明朝才有
圣旨头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如果在某些电视剧中听到这八个字,千万别信
朱元璋有多聪明?圣旨做1手脚防伪,第1个字就没办法模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