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瓒《六君子图》

倪瓒《六君子图》纸本,纵64.3厘米,横46.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这幅画构图和画法与上图相似,只是画了六棵姿态挺拔的树,树叶采用不点法(有松针点、介子点、垂叶点、仰头点、小混点等)表现。

倪瓒在左侧题字:“卢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于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出此纸,苦征余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老师见之,必大笑也。倪瓒。”

上面有画家黄公望题诗:

“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柂。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这是一首读画诗,前两句描绘画中之景,后两句阐释作品的意蕴,认为描绘树木"正直特立”的形象,意在表现君子的人格精神。所以这幅画称之《六君子图》。

吴兴钱云题诗:“黄公别去已多年,忽见云林画里传。二老风流辽鹤语,悠然长卷对江天。”隔水董其昌也题跋:“此幅有子久诗,又倪迂称子久为师,俱所创见。”

后来明代文人李日华在题跋中认为:“六君子乃松、柏、樟、楠、槐、榆。”其实,从画上只能看出松树而已,其余都无法识别。倪瓒作画强调写意(“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不是描绘植物挂图。然而李氏之说,至今乃有影响,难怪倪瓒生前叹臼:“真没奈览者何!”

《六君子图》轴,元,倪瓒,纸本墨笔,纵61.9厘,横33.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 主体部分是坡上的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用笔简洁疏放,枯而见润,气象萧疏, 近乎荒凉,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简净清淡的画面,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六君子图》的画面结构十分明了和简洁:平缓逶迤的远山,处在画面的大约四分之一处,并以此为界,向上的空白处就是天空,往下的空白便是水面,构成了画面远景。紧挨画面最下部分的是近处的石坡陁,还不到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画面中部一大半空白的水面,万顷湖水尽收眼底。“三段式”构图就这样展开,实际上就是两道横向的平缓的石坡陁,把画面分割为三段。

《六君子图》是倪瓒在形式上成功的探索与摆脱前人窠臼所作出的努力,对以后的《渔庄秋霁图》等作品三段式的绘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图作于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时倪瓒年四十五岁。画幅中还有元黄公望、朽木居士、赵觐、钱云等人题诗。诗塘中有明人董其昌题识,裱边有明人王铎,清人周寿昌、许乃普、陈荣等题跋或观款。

董其昌诗塘题跋:“云林画虽寂寥小景,自有烟霞之色,非画家者流纵横俗状也。此幅有子久诗,又倪迂称子久为师,俱所创建,真可宝也。壬寅重九后二日观。董其昌。”

倪瓒左侧自题:“庐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出此纸苦征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老师见之必大笑也。倪瓒”

黄公望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有古木拥陂陀, 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大痴赞云林画。”《六君子图》因此得名。

吴兴钱云题诗:“黄公别去已多年,忽见云林画里传。二老风流辽鹤语,悠然长卷对江天。”明代文人李日华在题跋中认为:“六君子乃松、柏、樟、楠、槐、榆。”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幼霞子、荆蛮民等,又自号风月主人,无锡(今属江苏)人。元代后期著名诗人和画家。性好洁而迂僻,有“倪迂”之称。博极群书,工诗善画,精通音律。其画以“天真幽淡”为宗,其诗描绘山水不事雕琢,自然清新,自为一家。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瓒(zàn)题画小楷,三件作品成神品之上的“逸品”
如此苍劲的小楷,倪瓒代表作品《静寄轩诗文》欣赏
榆柳蕭疏樓閣閑——元四家之倪瓚【15P】
倪瓒《六君子图》主要题跋注释及简析
美物|第91期 元四家之倪瓒,六君子图轴 高清欣赏
倪瓒:一代高士的人间烟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